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研究认为EM发生发展与腹腔氧化作用有关。氧化作用是一种炎症反应,EM中巨噬细胞释放的氧化活性物,腹腔液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产物的增加,子宫内膜细胞氧化酶与抗氧化酶的异常表达,腹腔液中VitE的消耗,均说明EM与腹腔氧化作用有关。本文综述有关研究结果为用抗氧化剂和抗炎症制剂预防EM发生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盆腔外EM患者60例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60例盆腔外EM中腹壁切口EM35例;会阴切口EM13例;宫颈、阴道壁EM8例;肛周EM2例;脐部EM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加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持续3个月。5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加孕三烯酮口服后治愈。总治愈率100%。结论EM好发于有经阴道手术史的患者,符合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但不能解释某些手术后未发生EM的现象。医源性EM的高发病率,值得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女性生殖障碍中,卵巢早衰(POF)和早期绝经(EM)占很大比例。一般是同一家族中的成员,和X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些缺失有关。此研究报道一个家系,母亲诊断为EM,基因型是46X,del(Xq26.2-q28),女儿诊断为POF。该研究绘制了一个详细的细胞遗传学图谱,发现这个家系中的女性患者均有X染色体长臂的缺失。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微卫星分析,可估计出X染色体中DNA的量,准确的判断是否为单体型,并可估计EM和PoF两种情况下X染色体钝化(XCI)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研究认为EM发生发展与腹腔氧化作用有关。氧化作用是一种炎症反应 ,EM中巨噬细胞释放的氧化活性物 ,腹腔液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产物的增加 ,子宫内膜细胞氧化酶与抗氧化酶的异常表达 ,腹腔液中VitE的消耗 ,均说明EM与腹腔氧化作用有关。本文综述有关研究结果为用抗氧化剂和抗炎症制剂预防EM发生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效微生物(EM)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垃圾渗滤液常规生化处理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应用有效微生物(EM)技术净化垃圾渗滤液的静态小试和稳定塘中试,研究了EM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指标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EM菌液对毒性大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明显,主要指标的去除率达到46%~51%,EM菌液对难生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显著,主要指标的去除率达到67%~89%,是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MCP-1及s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病例组选取2005年7月-2006年7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EM的患者共45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45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EM患者血清sICAM-1及MCP-1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CAM-1及MCP-1水平的差异。结果:EM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EM组早期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晚期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EM患者血清sICAM-1及MCP-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血清sICAM-1及MCP-1水平在EM致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胎肝激酶受体(KDR/flk-1)在藏、汉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随机选取30例藏族EM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盆底内膜异位组织(研究组),检测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同期选择30例汉族EM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盆底内膜异位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藏、汉族妇女EM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KDRmRNA明显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藏、汉两组患者KDRmR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KDRmRNA在EM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有明显表达,可能与VEGFR参与EM血管生成,促使异位病灶远处转移、种植、浸润相关;KDRmRNA在藏、汉族EM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可见,EM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种族无关。  相似文献   

8.
EM复壮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比较了不同营养物质、EM(有效微生物)浓度等对EM复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复壮效果胜于好氧复壮效果;营养物质对EM原液复壮效果的影响很大,其中糖蜜是比较好的营养物质;随着EM浓度的增加,复壮效果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9.
虽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的病因学及治疗学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但对EM s患者生育力的治疗仍是经验性的。由EM s引起的不孕症,是应治疗还是期待一直存在争议。研究表明,将鼠胚胎置于EM s妇女的腹腔液中进行培养,结果显示腹腔液的炎症反应增强,巨噬细胞与胞质分裂均被激活。EM s患者生殖系统均发生功能变化,如子宫内膜、颗粒细胞、卵母细胞质量、受精、早期胚胎的发育、腹膜巨噬细胞及精子等。文献证明,对EM s的治疗,内窥镜手术多于开腹手术;与未治疗者相比,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略有改善。子宫内受精的控制超排卵(COH/IUI)也是有…  相似文献   

10.
高效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有10属80种菌,由互惠同生或互利共栖现象组成,是典型的微生物制剂,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无毒副作用。我们通过测定人类尿和垃圾等蝇类孳生环境中氨的变化,来评价EM的防蝇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效微生物群(Effect Microorganisms,EM)是一种复合微生物活菌制剂,由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及发酵型丝状真菌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在种植业、养殖业和环境污染治理、净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作用和效果[1-3].目前对EM的应用研究较多,而对EM的安全性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应用EM治理污水的安全性,在观察EM净化受污染湖水的效果同时,对应用EM净化的湖水进行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EM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确诊的75例EM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抽取75例EM术后未复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种可能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E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结果显示,既往EM药物治疗史(OR=2.373)、既往EM手术史(OR=5.783)、手术分期(OR=1.879)、左侧发生病变(OR=2.048)为E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药物治疗(OR=0.708)、术后妊娠(OR=0.674)为保护因素。结论既往EM药物治疗、既往EM手术、手术分期高、左侧发生病变、术后未使用药物治疗、术后未妊娠是EM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瘦素、雌激素(E2)及受体(ob-R,E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EM患者和30例非EM妇女(对照组)血清中瘦素、E2的水平和组织中瘦素、ob-R和ER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M患者血清瘦素和E2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3.49±1.19μg/Lvs3.50±1.31μg/L,P10.05;67.79±21.95pg/mlvs60.51±20.25pg/ml,P20.05)。不同期别的子宫内膜中各蛋白表达:在增生期亚组,瘦素在EM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10.05,P20.05),ER在EM组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ob-R在EM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分泌期亚组,EM组在位内膜组织中瘦素和ob-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10.05,P20.05),ER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EM组异位内膜组织中各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EM患者在位内膜组织中瘦素、ob-R和ER表达的变化,可能为EM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盆腔外EM患者60例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60例盆腔外EM中腹壁切口EM 35例;会阴切口 EM 13例;宫颈、阴道壁EM 8例;肛周EM 2例;脐部EM 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加孕三烯酮2.5 mg口服,每周2次,持续3个月.5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加孕三烯酮口服后治愈.总治愈率100%.结论 EM好发于有经阴道手术史的患者,符合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但不能解释某些手术后未发生EM的现象.医源性EM的高发病率,值得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育龄期女性发病率10%~15%[1]。女性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患病率约为4%~7%[2],可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两大类。合并EM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致,Ugur等[3]研究发现,梗阻型生殖道畸形和非梗阻型生殖道畸形的EM发生率分别为57.6%和17.6%。Matalliotakis等[4]报道,在青春期EM患者中,苗勒管发育异常为32%(16/5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CD3^(+)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TIGI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表达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为EM的患者(EM组)和相同年龄的子宫肌瘤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凝外周血中CD3^(+)T细胞上表面分子PD-1和TIGIT的百分含量,并比较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及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研究对象有痛经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EM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65.73±12.10)%,与对照组组中CD3^(+)T细胞(64.98±7.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1^(+)CD3^(+)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在EM组中为(25.57±8.01)%,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21.46±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GIT^(+)CD3^(+)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在EM组中为(10.23±2.80)%,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8.90±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和TIGT在EM患者外周CD3^(+)T细胞中表达异常升高,提示其与EM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和30例非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OX-2的含量。结果:EM患者腹腔液中COX-2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及非EM患者(P<0.01),Ⅲ~Ⅳ期EM患者腹腔液COX-2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COX-2在EM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女性生殖障碍中,卵巢早衰(POF)和早期绝经(EM)占很大比例。一般是同一家族中的成员,和X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些缺失有关。此研究报道一个家系,母亲诊断为EM,基因型是46X,del(Xq26.2-q28),女儿诊断为POF。该研究绘制了一个详细的细胞遗传学图谱,发现这个家系中的女性患者均有X染色体长臂的缺失。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微卫星分析,可估计出X染色体中DNA的量,准确的判断是否为单体型,并可估计EM和POF两种情况下X染色体钝化(XCI)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早期莱姆病的血清学诊断,作者用市售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IB)药盒检测了100例于1991年出现游走性红斑(EM)患者的血清,同时还检测了59名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标本。 100例患者平均EM持续时间7.38天(1~60天),其中,55例EM<7天(甲组),31例EM为7~14天(乙组),14例E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组织中的表达,以及COX-2对VEGF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5例EM s患者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5例EM s患者组织中COX-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和51.1%,较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EM s内膜中的COX-2和VEGF在增殖期和分泌期分别为64.0%、60.0%和52.0%、50.0%,差异不显著(P>0.05)。COX-2表达与VEGF的表达显著相关(r=0.585,P<0.01)。结论:COX-2和VEGF在EM s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二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COX-2可能通过增加VEGF表达而促进EM s的血管形成,从而在EM s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