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本文报告了对低温麻醉中断循环施行直视心脏手术时,心室纖顫之予防及治疗,以及延长中断循环时間之动物实驗結果。二、低温下用全脊椎麻醉予防心室纖颤有較好的效果,进一步說明心室纖颤之发生机转与交感神經之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三、对心室纖颤之予防强調应采用綜合性措施,单独釆取某一措施,其效果常不会滿意。四、对心室纖颤的治疗,主要应采用心臟按摩,适当的药物及电解颤器的合併应用。当用电激解颤前,心肌必须具有較好的张力,缺氧情况得到改善,按摩时周围血压达到一定高度,微細纖颤波转为粗大纖颤波,則电激后之效果才能滿意。五、間断中断循环與冠状动脉灌注氧化血液,对延长低温麻醉中断循环之时間有一定效果。在临床上前者适用于心房間隔缺損修補术,后者适用于仅用单純縫合即能解决的室間隔缺损修補术,至于中断循环之时間更长的手术,認为心脑灌注法不如人工心肺体外循环安全,故主张采用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2.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本年六七月间,曾利用低温麻醉中断循环及冠状动脉灌注直视修补室间隔缺损四例;利用人工心肺体外循环修补室间隔缺损赠一例,五例全获满意效果。鉴于目前国內有关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临床报告很少,特介绍初步临床经验,着重介绍手术方法与治疗经过,以供参考。关于低温麻醉中断循环及人工心肺体外循环二种方法的动物试验研究将另行报告。利用体外循环修补缺损之一例,所采用的心肺机为 Jongbloed 氏心肺机。关于这种心肺机之构造及其性能亦将另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虹  严中亚  郑理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24-1325
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房缺)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修补的经验。方法171例房缺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并行循环,收紧上下腔静脉套带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维持在(33±1)℃,均在心室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术后血液动力学平衡,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无心律失常,无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修补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方法简单易行,心肌保护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心脏不停搏的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不停搏的心内直视手术时,心脏始终保持跳动,冠状动脉持续有氧合血液灌注,因此,对心脏不存在再灌注损伤,术后心脏可保持良好的功能。自1993-01~1996-10,笔者等用此法为27例患者施行了心内直视手术,法乐三联症5例、法乐四联症1例、肺动脉瓣狭窄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例(缺损直径大于3.5cm)、室间隔缺损8例、右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伴三尖瓣赘生物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双腔右心室2例。术后1例出现轻微的肺梗死症状,经高压氧仓治疗3次而康复,余26例均保持术后良好的心功能,无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均顺利康复出院。本法手术历时均较一般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历时短,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笔者认为此法只要应用得当,可以增加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尤其是术中不易损伤心脏的传导系统,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心功能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115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病例,其中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者96例,膜周型者19例。手术均采用全身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有16例行直接修补,余均采取补片修补术。对于主动脉瓣的病变,施行瓣膜成形术92例,5例无法作瓣膜成形者则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8例单纯行室间隔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未作特殊处理。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死亡10例,心功能Ⅰ级72例,Ⅱ级31例,Ⅲ级2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同期外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已开始采用切开右心室直视修补的手术。这是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一个新发展。我院共做了五例,效果很好。五例中有四例采用了低温麻醉中断循环及冠状动脉灌注法,另一例则采用人工心肺体外循环方法。切口都是胸前第三或第四肋间横切口,由双侧开胸。今将护理中的体会简述于下:一、手术前的护理:1、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是危险性比较大的手术。患者对手术多具恐惧心理,往往离手术期愈近,情绪愈不安,甚至影响食欲与睡眠,往往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必须解除其对手术的顾虑,如强调手术的安全性,特别是介绍一些做过手术的病人情况,必要时也可以找  相似文献   

7.
1940年Fay为制止恶性肿瘤的生长曾将人体温度降至30—23℃,自从1950年起Bigelow和1953年Swan在动物及临床上应用低温施行心内直观手术以来,低温麻醉已日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在不施行心脏手术的情况下降温至26—23℃以下或在施行心脏手术的情况下降温至28—26℃以下时,除了幼年犬外,几乎必然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由于心室纤颤的防治和复苏仍存在有问题,因此在临床上应用的低温一般仅限于28—32℃之间的温度,但是应用这个范围的温度,阻断循环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显然  相似文献   

8.
邱取珍 《淮海医药》2000,18(2):140-140
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的新方法。本方法仅在浅低温下完成,不用心脏停搏液,对心脏不产生再灌注损伤,有利于心脏恢复,并发症少,本组病例经精心监护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为我院1998年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36岁。其中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6例。16例均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右进胸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2手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术前常有恐惧心理,思想负担重,…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3岁,诊断室间隔缺损,1988年12月21日在体外循环下经右房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使用STOCKERT人工心肺机和广东Ⅱ型鼓泡式氧合器。转流中,灌注压60mmHg,灌注量2680~2920ml/min。心肌阻断4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心脏自动复跳。辅助循环17分钟,停机缓慢输回机器余血。血压回升后,经右心耳行心内探查发现右室流出道狭窄。停止输血,钳夹动脉径路,插上、下腔静脉引流管,再次并行循环。开动机器作正常运转约40秒钟,突然动脉泵管出口处接头脱落,当时血液外溢,管道内进入气体,血平面低下,血压  相似文献   

10.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胸骨正中切口,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手术不涉及主动脉瓣的患者,采取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保持心肌有氧灌注,在并行循环或心室颤动下进行心内手术操作。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 ̄2007年10月,76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心脏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全组男48例,28女例,平均年龄(35.65±1.34)岁,平均体重(40.61±3.72)kg。病种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36例,法洛三联征2例,肺动脉瓣狭窄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全组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脑气栓发生,全组无死亡。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心脏病治疗,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44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36例。结果治愈140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选择10例单纯室间隔病变患者,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前胸外侧小切口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8岁以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6例,心内直视下行动脉导管内口缝闭术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6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8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22例,肺动脉瓣狭窄行瓣膜交界切开术9例,右室流出道补片3例,房室管畸形行二尖瓣裂缺修复术8例,Ebstein畸形房化心室折叠术5例,主动脉瓣畸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右室双出口矫治2例,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术4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1.5%。2例为法洛四联症,1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结果严格的把握手术适应证、严密的手术操作和得当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已十余年,对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措施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现就近期所做的100例心肌保护的方法、效果,结合我们的实践加以探讨。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57岁,6岁以下18例。最小体重13kg, 最大为68kg。体外转流时间最短30分,最长366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11分,最长195分。心脏自动复跳者66例,电击复跳3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二尖瓣替换术23例,F_4矫正术7例,肺动脉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替换术2例,二尖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需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芬太尼总剂量30μg/kg,Ⅱ组瑞芬太尼0.05~1.00μg/(kg·min)持续泵入。分别于不同时间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并采集动脉血标本测量应激激素浓度,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术中各时点血液动力学参数和应激激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应激激素释放,实施术后早期拔管,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复合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下心脏手术被认为是自体外循环问世以来,心脏外科领域里又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是现代微创心脏外科的代表性手术。可进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瓣膜修复及置换术、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心包开窗引流术、心脏起搏器安装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等[1~2],其中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较多见。  相似文献   

17.
徐明  陈鑫  汪黎明  史宏伟  肖立琼 《江苏医药》2012,38(21):2606-2607
目的 总结成人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法乐氏四联症患者76例;年龄18-52岁,术前血红蛋白150-260 g/L.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室间隔缺损修补应用双头针带垫片褥式缝合,补片采用涤纶毡片;用自体心包片行跨肺动脉瓣补片成形术.结果 7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无低心排综合征、灌注肺等术后严重并发症.复查心脏超声无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和右室流出道残余狭窄,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满意地矫正心内畸形,避免室缺残余漏及右室流出道残余狭窄是提高成人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院于1986年12月10日~13日在上海胸科医院专家指导下,连续使用上海Ⅲ型人工心肺机行心内直视手术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女性2例,男性1例,23岁,13岁,6岁各1例,1例为法罗氏三联症,1例为室间隔损缺,1例为房间隔缺损,进行室,房间隔修补各1例。狭窄的肺动脉瓣切开成形,卵圆孔未闭修补1例,2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1例用扇形超声检查明确诊断。术中降温为33.8℃~35.7℃,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5~30分钟,心脏停跳27~31分钟,总转流时间为37~51分钟,其中2例行体内除颤,1例心脏自动复跳,手术时间为2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结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告成功,无死亡病例,术中未出现心室颤动、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42.1±3.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3±1.4)d。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胸部畸形。结论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42例,男84例,女58例;年龄2岁1个月至32岁,平均年龄7.4岁。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26例(干下型9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不张1例、残余漏1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形式随访6~82个月,1例室间隔缺损出现小型残余漏,其他患者无异常。结论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是心脏直视手术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有创伤小、失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可扩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