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炎症因子的参与及脂质的氧化作用[1],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炎症因子的升高[2],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炎症及免疫反应都扮演了重要角色。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来自体内微生物和宿主来源的病原体相关分子结构(PAMP),并激活免疫系统,启动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作用,其主要机制是炎症及血管再生。通过对TLR的调节可以干预机体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干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本文将对近年来TLR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从而探讨TLR家族对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Toll样受体2和血小板因子4的情况,探讨血小板因子4对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安乐死处死动物,原位灌流固定,取主动脉于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斑块中Toll样受体2和血小板因子4的表达。结果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水平明显增高,主动脉HE染色可见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富含脂质斑块中Toll样受体2表达上调,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2明显增多。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中也发现有血小板因子4表达,主要在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肩部。结论1.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粥样斑块中Toll样受体2表达上调,并且Toll样受体2主要表达在粥样斑块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上。2.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可见血小板因子4表达。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研究发现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和粥样斑块的破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的过程。热休克蛋白70-2(Hot Shock Protein,HSP)是HSP家族中重要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迅速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过程,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冠状动脉内膜炎症的发展高度相关,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和破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Toll样受体是近几年发现的天然免疫受体,主要参与病原微生物产物的识别及炎症信号传导,是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连接点。Toll样受体4介导内毒素引起的感染性免疫反应,参与了肝脏内的损伤、纤维化、再生与修复等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进展、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HbSR)又名CD163,近年研究发现它能够清除血液循环中有过氧化毒性的血红蛋白并调节抗炎分子的表达,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因此,CD163系统有望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肺纤维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进展性和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 其特征是肺实质的破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表型的显著变化。Toll样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 连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并调节伤口愈合。在包括肺纤维化在内的许多疾病中, Toll样受体促进组织修复或纤维化, 其中Toll样受体家族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系近年研究较多。本文就目前有关Toll样受体家族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等与肺纤维化关联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毒素 (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它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炎症反应。LPS是怎样引起炎症反应的呢 ?研究发现 :LPS与Toll样受体家族有关。本文概述了Toll样受体家族的分子生化及有关配体、信号传递通路等内容。研究表明 :Toll样受体在将LPS刺激信号向细胞内传递及在调节炎症因子的级联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Toll样受体是近几年发现的天然免疫受体,主要参与病原微生物产物的识别及炎症信号传导,是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连接点。Toll样受体4介导内毒素引起的感染性免疫反应,参与了肝脏内的损伤、纤维化、再生与修复等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Toll样受体与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ll样受体是一组Ⅰ型跨膜受体 ,通过识别入侵病原微生物的配体 ,激发天然免疫应答 ,启动促炎症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Toll样受体在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MyD88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蛋白。通过对Toll样受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宿主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Lamb DJ  Ferns GA 《Atherosclerosis》2002,165(2):231-240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infec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implicated immune responses to heat shock protein(s) (HSP) as a contributary factor. Using an immunisation model, we have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mune responses to HSP and subsequent atherosclerosis. Rabbits were immunised with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vaccine (n=10) or saline (n=10) and subsequently fed a 0.25-1.0% cholesterol diet for 10 weeks. Plasma levels of IgG specific for mycobacterial antigen A60 and human HSP-60, but not for human HSP-70, rose following BCG immunisation, reaching a peak after 8 weeks. The percentage aortic area covered b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as greater in animals immunised with BCG (30.5+/-3.8) compared to saline treated animals (16.4+/-2.6) (P<0.05). Furthermore, the individual titres of anti-HSP-60 in the BCG-immunised animal antibodies at week 8 (prior to starting the cholesterol diet) correl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aortic area covered by plaque after 18 weeks (R2=0.72; P<0.05).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nti-A60 antibody titres and plaque area. Antiserum from BCG-immunised, but not control, animals stained heat-shocked endothelial cell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mmune responses to HSP may be implica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infections and CHD.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16名经CAG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并与CAG结果比较。结果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比较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 0.634,P<0.01)。颈动脉IMT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颈动脉超声可能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7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确诊冠心病57例,正常17例。同时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对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修正的Gensin评分系统将冠状动脉积分,并以积分的大小进行等级评分,同时对外周动脉斑块对冠脉的预测价值、外周动脉IMT与冠脉积分的对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冠心病组和正常组的危险因素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CA、FA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9.4%和53.1%,两处为阳性的阳性预测值是71.9%。颈动脉IMT与冠心病的log(Gensin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891,股动脉IMT与冠心病的(Gensin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75。结论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相关因素,可作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AB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4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住院明确排除冠心病的41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A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AB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为0.89±0.21对1.14±0.13,P〈0.01。冠心病组患者hs—CRP和MPO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ABI降低,这可能与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并检测患者血液中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FMD在冠心病各亚组中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T在冠心病组中明显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颈动脉斑块积分在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血浆hsCRP及斑块积分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结论血浆hsCRP、FMD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检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及斑块检出,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对149例疑似冠心病者测定IMT及对斑块分级,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冠心病组99例和非冠心病组50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t=2.578)、斑块指数(t=3.182)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及早预测冠心病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 11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作双侧股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股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 (IMT) ,斑块厚度 ,及粥样斑块发生率 ,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冠心病组IMT ,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2 )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 ,斑块积分及IMT增加 ,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以IMT >0 .85mm和 (或 )出现粥样斑预测冠心病 ,特异性 75. 0 % ,敏感性 87 .1% ,阳性预测率 89. 3%。结论 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 ;通过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9.
郭珊珊  蔡越  李飞 《心脏杂志》2021,33(3):321-324
冠心病(CHD)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免疫反应与CHD的发生、发展及心梗后的损伤修复密切相关。NK细胞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及缺血后的心肌重塑。本文简要概括了NK细胞与CH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H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