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资料1 近年来,不少城市出现了经营“彩色面条”的面馆,店家声称,把各种蔬菜、水果压榨成汁,与小麦粉、荞麦粉等进行科学配比,并添加“纯天然”的食用色素,制作成的面条五颜六色,看上去很诱人。店家还称,吃彩色面条的同时,相当于吃下数倍于面量的蔬果,使人获得更为均衡和全面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面条古今谈     
面条的故乡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不过,当时不叫面条而叫“汤饼”。《释名·释饮食》日:“饼,并也,溲麦面使合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晋代束皙作有一篇《饼赋》,其中写道:“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就是说,在严寒的冬日清晨,若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条,既能驱寒充饥,又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们吃惯了面条,不以为奇。那么老外对此有何看法昵?且引用一位前苏联人的观感:“面条是中国人所喜爱的大众化膳食之一。要知道在中国面条是长寿的象征。在中国不论到哪里都能吃到面条!而且面条的种类、形状、味道又各不相同。有的叫龙须面,有的叫阳春面,有的叫拨鱼儿.有的叫镇江小刀面,有的叫刀削面,还有山西的传统风味面。你不可能对所有面条都叫得出名字来。要想尝遍所有知名的不同种类的面条.每天尝一样.足够你尝一年。”他说得并不夸大,我国面条种类之多,举世无双。  相似文献   

4.
早在现代方便面发明以前,中国已有类似的面食,称为“伊面”或“伊府面”。相传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在家中办寿宴时,厨子误将油当成水,将面条放入滚油炸熟了,无奈中只能将错就错,将已炸熟的面条煮一下,再浇上鸡、猪骨及海鲜炖制的浓汤。  相似文献   

5.
面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的“煮饼”、魏晋的“汤饼”都是面条最初的叫法。面条既属经济饱肚的主食,还是可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据史录记载,很多达官贵人均喜吃面,并以面食招待贵宾。您知道吗?面条虽然普通,吃法却大有讲究,下面是营养专家对面条营养的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6.
苏州龙须面     
有几批外地亲友到苏州来,因苏州的面颇负盛名,我陪她们去面馆里吃面,总能听到她们对苏州面的称赞,说这面条好吃,不仅汤水鲜,而且面条绝细有咬劲。我解释给亲友们听:“这才是龙须面。”  相似文献   

7.
徐瑾 《食品与健康》2008,(12):22-22
大家都喜欢吃用精白面粉制成的面条、馒头等食品,特别是颜色白皙、色泽光亮的面食制品更受人们的青睐。有业内人士指出,正是这种对“白色”面食的爱好,催生了一些黑心厂家对面粉的“美白”。  相似文献   

8.
1966年冬天,张玉远的母亲病了,好多天没有吃东西,家里没有一点粮食。母亲用微弱的声音说:“玉远,没有钱,不要给娘看病了。”停了一会儿,母亲又说:“娘想吃——面——条,想吃——面条。”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健康》2007,(2):41-41
我经常煮食冷冻的生面条。这样的吃法可以吗? 可以。将买回来的新鲜面条直接放入冰箱冷冻室(0℃以下)冻存,食用时不需化冻。直接入锅即可。这样的冻面条与干面条相比,口感较好。有新鲜面条的香味。当然,经过冷冻后,面条中的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与新鲜面条相比,食用品质有所下降。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应吃新鲜的面条。另外,冷冻面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三妯娌称家公作“老爷”。“老爷”一爱好文字,二喜欢“吃”,经常把“民以食为天”挂在嘴边。我跟“老爷”相处过两个星期,细细观察过“老爷”的饭量,有一餐午饭他共吃了三碗干饭、两碗稀饭、两碗番薯糖水,还有很多肉、鱼、菜。“奶奶”(家婆)每餐都要做饭、粥、糖水或面条等,保证不少于两样。“老爷”有大笔的退休金足够他生活得很“滋润”。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面条     
意大利面条同北京烤鸭、法国面包一样 ,闻名世界。意大利有句俗话“吃一餐烂面 ,结一世仇怨。”说明意大利人皆喜硬面。意大利面条是用一种与一般小麦不同的硬面粉为原料 ,这种面粉质地极为细而白 ,且拉力颇强 ,故而制成的面条很有韧性 ,胜过中国的抻面。面条煮出后不断不烂条不烂糊 ,总是条条筋骨 ,因而意大利面条不仅深爱本国人的喜爱 ,还大量销往世界各地。意大利面条品种繁多 ,各种线状、球状、块状 ,以及中空式、实心式等共计400余种。其中最普遍的要数线状面条。细的可与我国的龙须面媲美。中空状面即西餐中的通心粉 ,实心花式面条…  相似文献   

12.
吃肉     
到江南游,因吃不惯当地的籼米,每日常以面条果腹。江南面条的种类繁多,味道却大同小异,故经验丰富之后每餐就只吃大肉面,以补充能量兼温习肉的滋味。 一路下去,到了杭州,与友人聚而饮。友人荐“东坡肉”下酒。此公之肉早就听说过,并晓得那段传世佳话;对苏轼又一向颇有好感,更关键的是肉的诱惑,难免就要动心,遂要了一客。片刻,见小姐端美器款款而上,只一小碗(或曰罐),掀开盖,里面赫然一肥瘦相间谓之五花三层之肉,然也仅止一块,此谓之“一客”。我孤陋寡闻,以为既论“客”必该管饱,但又没有理由表示异议,想食器精美,…  相似文献   

13.
谁发明了面条 阿拉伯和意大利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源地,但可考察的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的中国。而且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中发现了距今有4千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实物佐证,很明显面条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4.
面条面面观     
每至伏天,人们都喜欢吃面条,民俗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之说,这一方面是面条好吃,方便,另一方面也是受传统的影响。面条古称“汤饼”、“渚饼”、“水引”、“汤面”,简称“面”。本是一种节令食品——“伏日吃面”,意为:“尝麦祭祖”,即收麦时吃面。初为冷淘面(一种凉面),后来发展为四季食品。《太平广记》中载:“吃冷淘一盘,香菜、茵陈之类甚为芳洁”。晋代有“饼赋”一文中道  相似文献   

15.
那天,我跟儿媳又因为一些家务琐事吵了一顿。一气之下,便带上衣服去省城女儿家住。几个小时的汽车颠簸,使我又气又饿。一进女儿家门,女儿愣住了,显然为我的突然到来感到意外。我还没有坐下来,便迫不及待地把在家里受的“委屈”向女儿诉说。女儿一边安慰我坐下,一边进厨房为我做中饭。“妈,吃了面条再说。”望着热气腾腾的面条,我感叹地说:“女儿就是女儿,对自己的亲妈就是好。”我一边吃着面条,一边体味着女儿的孝心。“妈,别这样说,”女儿阻止我道,“您平时在家吃什么呢?”“在家吃什么?”我很奇怪,“还不是早上吃早点,中餐、晚餐吃饭。”…  相似文献   

16.
饭店对白     
生活就是舞台,每时每刻上演着不同的戏码。那天在一家饭店,由于还不到吃饭高峰时段,店堂里顾客不多。这时门外进来一个六十开外的老男人,走到开票台前说要碗面条。开票的是位中年男子,抬头问道:“来点啥浇头?”  相似文献   

17.
长寿面     
冰波 《家庭育儿》2013,(2):92-92
乌龟爷爷要过一百岁的生日了。小动物们想给乌龟爷爷送长寿面。小松鼠想:“长寿面当然是越长越好了。”它就把两只手伸到最长,送去了一根像两只手分开这么长的面条。  相似文献   

18.
南宁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下面介绍几种。老友面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面食。据说,一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面食之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而经久不衰。八仙粉相传是清宫食谱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时鲜八味以上,味道相异相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鲜滑清爽为特点。干捞粉把米浆蒸熟后切成…  相似文献   

19.
1998年5月12日,济源市北海小区三个建筑工地民工因食用同一家兑换面条点兑换的面条,导致109人进食后发生中毒反应,其中5人因抢救无效死亡,现将中毒情况调查分析如下:1中青发生经过1998年5月12日中午.甲、乙、丙三个建筑队在同一家兑换面条点兑换20斤、30斤、20斤面条,甲建筑队做成汤面条吃,乙建筑队做成捞面条吃,丙建筑队中午吃米饭,下午用10斤面条吃汤面条。午饭后,甲建筑队出现数人呕吐,没有治疗,到2点钟,呕吐人数增加到20人,民工们才到附近卫生所看病,2点50分,卫生所看到这么多人呕吐,怀疑食物中毒,报告防疫站及急救…  相似文献   

20.
《家庭育儿》2009,(8):84-85
这款面条饼底部香脆,面条筋道,可爱的造型一定会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制作过程中还可以让小朋友参与呢,比如把面条放进煎蛋器啊,还有往小饼上浇蛋液等。都是简单好玩的过程。小朋友们亲手参与制作的小食品,他们肯定吃得更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