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胆B超作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B超影像学检查在常规健康体检中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04例团体及门诊个人体检者采用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肝胆疾病B超检出的种类及检出率。结果在5 804例体检人群中,脂肪肝917例,肝囊肿276例,肝血管瘤84例,肝硬化声像3例,肝癌4例,胆囊息肉样变316例,胆囊结石189例,胆囊炎声像12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声像6例,其它25例,总阳性率32%。结论肝胆B超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肝胆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早期行为干预,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喻珍 《医疗装备》2014,(3):32-33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的诊断意义.方法:任意抽取2010年12月~2013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肝胆疾病患者680例,对其进行手术之前的B超检查,并对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把B超检查的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80例肝胆疾病患者当中有424例是胆囊炎,占62.35%;胆结石185例,占27.21%;肝硬化31例,占4.6%;子宫肌瘤患者23例,占3.4%;肝肿瘤9例,占1.3%;此外还有附件囊肿的患者有8例,占总体的1.2%.其中有12例患者的B超结果属于误诊或漏诊情况.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要比青年高;胆囊炎与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肝硬化与肝肿瘤等男性高于女性.其中胆囊炎的患病率是最高的.结论:B超检查对于肝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误诊与漏诊现象,所以要进一步提高B超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超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任意抽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到某院就诊的肝胆疾病患者680例,对其进行手术之前的B超检查,并对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把B超检查的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80例肝胆疾病患者当中有424例是胆囊炎,占总体的62.35%;胆结石患者有185例,占总体的27.21%;肝硬化的患者有31例,占总体的4.6%;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3例,占总体的3.4%;肝肿瘤的9例,占总体的1.3%;此外还有附件囊肿的患者有8例,占总体的1.2%。其中有12例患者的B超结果属于误诊或漏诊情况。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要比青年高;胆囊炎与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肝硬化与肝肿瘤等男性高于女性。其中胆囊炎的患病率是最高的。结论 B超检查对于肝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误诊与漏诊现象,所以要进一步提高B超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裘丽  陈飞 《中国卫生产业》2012,(12):115-115
目的 观察分析128例健康体检腹部B超的检查结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128例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对其腹部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受检者中,检出子宫肌瘤1例,前列腺增大3例,肾结石1例,胆囊炎1例,胆结石6例,肝癌1例,脂肪肝18例,腹部疾病检出率为24.2% (31/128),其中以脂肪肝的检出率最高,占14.3%,其次为胆结石,占4.7%,明显高于其它腹部疾病(x2=13.06,9.46,13.06,13.06,4.3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检查应用在健康体检腹部检查中具有简便、快捷、无创、准确率高等优点,是早期筛查腹部疾病的一个理想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B超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保健提供参考作用。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宁波市北仑区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该镇共10 968例参合农民进行体检,主要对其肝胆进行B超检查。结果:在10 968例体检者中检出有病变者3 412例,检出率为31.1%;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检者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结论:在健康体检中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各类内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由于腹部B超检查操作较为简单且无创伤性,对大面积体检尤为适用。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无症状的占位性病变,且不同疾病类型腹部B超检出率对临床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云和县农村健康人群肝胆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超声在农村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优势。方法 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肝胆B超健康体检工作,对云和县乡镇卫生院仪器配备情况进行调查,对3 555例农村肝胆外科疾病超声诊断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859例外科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B超作为乡镇卫生院唯一肝胆外科疾病检查仪器,在经手术证实的859例中,超声对农村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断准确高,达95%。非手术治疗2 696例通过超声随访实时跟踪肝胆外科疾病。结论 超声是云和县农村肝胆外科疾病的主要诊断手段,非手术治疗明显多于手术治疗,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衡水市职工肝胆系统常见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原因。方法 选择2013年在某医院体检科参加健康体检的衡水市职工24579例,对其肝胆系统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衡水市职工肝胆系统常见疾病排在前5位的,从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肝32.67%、胆囊炎8.19%、肝囊肿6.35%、胆囊息肉3.29%、胆囊结石2.43%。(2)脂肪肝、胆囊炎、肝囊肿的男女检出率分别为41.24%、21.71%;9.34%、6.71%;6.95%、5.58%,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男女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胆囊炎、肝囊肿、胆囊结石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趋势χ2分别为97.896、497.040、210.748,P<0.05),脂肪肝、胆囊息肉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趋势χ2分别为93.423、4.199,P<0.05)。脂肪肝以51~60岁之间检出率最高,达39.24%,60岁以上检出率反而降低;胆囊息肉41~50岁检出率最高,为4.27%。(4)国家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职员、工人4类职业人群肝胆疾病的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肝囊肿外,国家工作人员在脂肪肝、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中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7.41%、10.05%、3.63%、2.26%),工人的发病率最低(分别为:29.40%、6.96%、2.9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衡水市职工肝胆系统常见的疾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特点,应重视肝胆超声检查,对发病率高的特定人群进行重点宣教,普及健康知识,预防或减少肝胆系统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郭丽萍 《中国校医》2010,24(6):463-463,465
目的了解该县城关2所小学教职工队伍的健康情况,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方法对325名在职教职工的肝、胆、胰、脾、双肾、前列腺、子宫及子宫附件等器官进行B超检查。结果 325名职工中116名职工患有相关疾病,患病率35.7%,其中7人患2种以上疾病。以脂肪肝、子宫肌瘤、慢性胆囊炎(或并发胆结石)、肾结石多发。结论本次体检教职工B超检查常见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教职工的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超检查胆结石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试验组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B超检查胆结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教职工健康体检中腹部B超检查结果及其意义,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765名教职工的肝、胆、胰、脾、肾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检查异常的总检出率为28.89%;检出的前5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14.90%)、胆结石(3.79%)、肝囊肿(3.27%)、肝血管瘤(3.27%)、胆囊息肉(1.70%);脂肪肝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为22.73%,女性为8.23%,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8,P<0.01)。结论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无症状的疾病,为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B超检查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价值。方法1882例健康体检者的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82例健康体检者中阳性983例,阳性率18.51%。脂肪肝、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肾结石、肝囊肿、肝血管瘤、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结论腹部B超检查安全无刨伤性,操作简便,耗时短,结合病史对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定期进行B超检查是十分必要的,能帮助发现身体内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胆改变。方法随即抽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服药5年以下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行B超检查。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在各组中的发生率最高。研究组中不同病程、年龄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者肝胆异常、特别是脂肪肝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西藏拉萨地区城市与农村妇女慢性肝胆疾病患病情况,为做好藏区妇女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从拉萨1市7县抽取916名年龄≥18岁世居藏族妇女进行慢性肝胆疾病B超检查,肝功能测定以及社会人口学相关问卷调查,并于5年后进行随访。结果 西藏拉萨地区藏族妇女慢性肝胆疾病2010年和2015年总患病率分别为24.34% 和23.21%。2010年各类型肝胆疾病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胆囊结石10.04%,脂肪肝7.75%,胆囊炎6.22%,肝包虫2.40%,肝血管瘤1.42%,肝硬化0.11%。5年后,胆囊结石和肝包虫的患病率稍有降低分别为:7.59%和1.98%,而脂肪肝、胆囊炎和血管瘤的患病率稍有增高分别为:9.90%、7.92%和1.65%,肝硬化患病率不变0.11%。5年随访中城市妇女胆囊结石,脂肪肝的患病率比农村妇女高,而农村妇女胆囊炎和肝包虫的患病率比城市妇女高(P<0.05)。结论 慢性肝胆疾病的发生与年龄、BMI和饮酒相关。应进一步加强拉萨藏族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误诊22例,误诊率为88%。误诊原因主要是将胆囊癌误诊为胆囊炎或胆结石等。结论为了减少胆囊癌的误诊,对>50岁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的患者,其中尤以女性患者,除了B超和CT检查外,必要时在B超或CT引导下,应进行胆囊穿刺作细胞学检查,尽早确诊,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比较两次B超检查结果的变化。方法对2000年和2005年重庆医科大学教职工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0年参加体检总人数741例,B超检出异常率47.4%;2005年参加体检总人数969例,B超检出异常率45.3%。2005年与2000年比较,男性脂肪肝检出率由11.8%降为7.6%,女性脂肪肝检出率由7.8%降为4.3%,男性肝胆结石检出率由7.1%降为3.9%,女性肝胆结石检出率由9.4%降为5.8%,男性胆囊切除检出率由2.5%升为5.4%,女性胆囊切除检出率由5.1%升为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5年较2000年脂肪肝、肝胆结石检出率下降,胆囊切除检出率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两次体检B超项目异常结果比较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出入境人员肝、胆B超检查结果,探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对出入境人员开展健康咨询并进行健康指导。〔方法〕使用麦迪逊公司产的SA-3200B超机,用扫查腹部的频率为2~5HMz的探头,对2006年3~11月份经二连口岸出入境的5000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肝、胆B超检查。〔结果〕检出异常结果380例,检出率为7.6%,共检出6种疾病,分别为脂肪肝、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胆囊息肉、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结论〕其检查结果为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评价提供了依据,对患有肝、胆系统疾病的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咨询,降低出入境人员旅行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咨询和医学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2 583名体检者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共检出23类疾病437例,总检出率为16.92%;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9,P>0.05).其中脂肪肝82例,检出率最高,为3.17%.其次是肾结石,检出率为2.05%,30~50岁年龄段检出率较高.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出入境人员经B超检查发现的主要疾病为脂肪肝、肾结石和胆结石,体检结果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耿凤兰 《中国校医》2012,26(11):827-828
目的了解东城区退休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方法对东城区7 106名退休教职工的肝、胆、胰、脾、肾器官进行B超检查。结果 7 106名退休教职工患有52种疾病,以脂肪肝、肝肾囊肿、胆结石、胆息肉多发,其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29.13%。结论本次退休教职工B超检查常见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退休教职工的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比较两次B超检查结果的变化.方法 对2000年和2005年重庆医科大学教职工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0年参加体检总人数741例,B超检出异常率47.4 %;2005年参加体检总人数969例,B超检出异常率45.3 %.2005年与2000年比较,男性脂肪肝检出率由11.8 %降为7.6 %,女性脂肪肝检出率由7.8 %降为4.3 %,男性肝胆结石检出率由7.1 %降为3.9 %,女性肝胆结石检出率由9.4 %降为5.8 %,男性胆囊切除检出率由2.5 %升为5.4 %,女性胆囊切除检出率由5.1 %升为8.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5年较2000年脂肪肝、肝胆结石检出率下降,胆囊切除检出率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两次体检B超项目异常结果比较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18个月收治的248由于腹痛入院患者资料,其中肝胆疾病患者148例,其它疾病患者100例,都是经过超声检查后进行其它诊断就医,通过对肝胆疾病患者和其它腹痛患者的超声诊断,对比肝胆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肝胆疾病患者的超声检查准确率达到了94.59%,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和术后进行的超声检查中,准确率在95%以上。结论:超声检查在肝胆疾病治疗中,准确率较高并且能够给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