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书法 《河北中医》1997,19(1):45-46
王清任学术思想探讨王书法(江苏省响水县张集中心卫生院224613)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86年),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享年六十三岁。二十几岁后行医,三十余岁即有名望。先后曾游滦州(今唐...  相似文献   

2.
3.
从哲学、医学以及方法论角度研究王清任学术思想,认为王清任在脏腑和气血学术思想方面颇具成就。在医学方法学上,变功能关系医学为形态实证医学;在医学目的论上,以临床实践修正医学理论。由于过分强调形态医学,对前人现点的评价有失偏颇;由于观察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导致某些结论的错误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医林改错》是清朝名医王清任的"记脏腑之书",记载了王清任对脏腑解剖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并对自认为古代医书中存在的脏腑错误进行了改正,阐述了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原因及治疗方法,阐明了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术观点。王清任在临床治疗中重视补气活血,把大剂量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既能提高活血化瘀的能力以祛邪,又能促使旧血排出、新血产生而扶正,继承并丰富了中医学的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其所创制的33首方剂,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确有佳效。  相似文献   

5.
在搜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资料基础上,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综述,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整理了后人继承发扬王清任气血理论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7.
王清任治瘀特色及其立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名医王清任善治瘀,分部位、重气血、察病源是其治疗特色,治疗以活血化瘀为根本,配合采用补气、理气、温阳、解毒等法,创立30余首方剂。认为久病、顽症、怪病、他方不效及局部病变而全身征象不明显者均可从瘀论治。另外,王清任治学严谨,临证在抓典型症状、辨清证候后,还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心理辨证用药,组方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清任是清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家,前后历经12年写出了<医林改错>,其载有33个处方,对中医的气血理论加以发挥,丰富和发展了血淤学说.本文从王氏的气血相关理论和用药特点两个方面探讨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王清任善治瘀,发部位、重气血、瘀病源是其治疗特色,治疗以活血化瘀的根本,配合采用补气、理气、显阳、解毒等法,创立30余首方剂。认为久病、顽症、怪病、他方不效及局部病变而全身征象不明显者均可从瘀论治。另外,王清任治学严谨,临证在抓典型症状、辨清证候后,还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心理辨证用药,组方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王清任,字勋臣(公元1768年—1831年),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自幼习武,好拳术,曾考中武秀才,又捐资当过“千总”小官,后复习医。20岁始行医,30岁时于本县在医道上已负有盛名,后在京行医数十年,名噪遐迩。他是我国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  相似文献   

11.
王清任“气虚致中”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晓 《山西中医》2002,18(1):38-39
王清任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所有功能活动均有赖于元气,阐明了元气的重要意义。并在中风半身不遂的病机分析及治法方药上具体发挥应用,提出了重要思路,探讨该学说的本义和临床应用,有助于全面研究和继承王清任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络病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  闫晓天  吴鸿洲 《河南中医》2008,28(11):12-14
"久病入络"是络病的主要病机,"络脉阻滞"是络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络脉为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郁、血阻或痰结等"络瘀"表现,"通络"是总治则,细之又有"祛邪通络"、"扶正通络"两大类及宣络、透络、清络、活络、柔络、通络、搜络诸法.  相似文献   

13.
对王清任活血化瘀法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其主要特点为:①注重病位,分部用药;②注重药势,调理气机;③桃红为主,加减用药;④注重补气,妙用黄芪;⑤注重剂量,轻重相宜;⑥选用"药引",增强疗效;⑦辨证用药,随证加减;⑧注重质量,强调产地;⑨炮制方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4.
大柴胡汤证病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小柴胡汤证 ,从病机和用药上探讨大柴胡汤证蕴含的气血辨证思想 ,认为大柴胡汤能够气血同治 ,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方和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王清任对活血化瘀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达武 《中医药导报》2006,12(9):6-7,19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学术成就,主要是活血化瘀理论,文章从其对血瘀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系统总结,特别是对其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归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辨分型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3年来住院的417例患者分5个证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分别为寒邪阻络、肺卫不宣型,寒凝腠理、脾肾阳虚型,痰浊血瘀阻络型,气血两虚、脉络失荣型和湿热阻络型,并结合对症输液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其总有效率及患者甲襞微循环和关节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4.24%,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关节功能(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络病论治系统性硬皮病疗效确切,从络病论治系统性硬皮病应做为一个基本治则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06-1009
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不断总结阐发,提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的观点。笔者受此启发,通过文献回顾,总结支气管哮喘的病机,认为其存在"肺络绌急-肺络瘀滞-络毒蕴结"的阶段性变化,其中肺络绌急是发病基础,肺络瘀滞是病情加重的关键,络毒蕴结是病情恶化的终末环节,各种致病因素均与肺相关,造成哮喘迁延难愈。  相似文献   

18.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近些年的研究证实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外基质重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血液凝血机制、局部炎性反应浸润、肺泡上皮损伤等方面学说均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凝血机制角度探究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中,凝血-纤溶机制的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并提出“肺虚络瘀”的中医现代辨证论治理念,治疗上以“补虚通络”为治则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泻浊通络法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泻(化)浊通络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5列。结果:临床痊愈23例(92%),显效1例(4%),有效1例(4%);血尿酸、血沉、关节痛指数治疗后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0.
络脉理论与老年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脉理论是《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认为,阳气不足、络脉空虚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络脉阻滞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络瘀阻和心络绌急两个方面。冠心病心绞痛之病位在心之络脉,多为久病入络或久痛入络的络虚证,故通络是治疗大法,临床上常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