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代针灸歌赋论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针灸歌赋治疗痛证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辩证特点、补泻原则和配穴特点上。  相似文献   

2.
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症的统称 ,“不通则痛 ,痛则不通”是对痛症总病机的概括 ,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痛症的治疗大法。因“不通”的原因颇多 ,故“通”之法也各异。此所谓病有久暂 ,势有缓急 ,证有寒热虚实之殊 ,法有温清补泻之异 ;若其证同 ,则理相通 ,法相似。临床以病机为纲 ,治法为目 ,将常见痛证归纳为气滞、血瘀、寒凝、湿热、虚寒、阴虚、痰饮、虫、食积滞等主要类型 ,并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 ,用以指导痛证的辨证施治 ,从病机治法角度探讨痛证的辨证施治规律。1 气滞痛由于气机出入升降治节于肺 ,升发疏泄于肝 …  相似文献   

3.
发挥针灸歌赋在针灸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杨广林 《国医论坛》2000,15(4):44-45
针灸歌赋是针灸诗歌韵文的总称。它自产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于世,成为求医习针之人必备的基本功而备受青睐,重新认识针灸歌赋的价值,并将其应用于针灸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提高针灸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针灸歌赋的源流1.1 歌与赋的产生歌,即歌诀、歌括,是由汉代乐府民歌演变而来;赋,为辞句对称的韵文,是从《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者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歌与赋的比较,歌较为通俗、自由,虽也讲究押韵,但字数多少不受限制;赋是文体的一种,从内容和形…  相似文献   

4.
用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了十首针灸歌赋的全部处方,共用经穴211计725次;较高频次的有足三里、合谷、涌泉等36穴;未在歌赋中使用或使用频次较低的有云门、侠白、孔最等233穴。对各类特定穴及病证分类的穴位使用情况,也作了统计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3年运用针灸治疗多种痛证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不同的针法治疗痛证,收到满意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正>疼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或疾病,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的改变[1]。在妇科疾病中,不乏以疼痛为主症而寻求治疗者,需要医者就疼痛做相  相似文献   

9.
按时取穴针灸治疗痛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炜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44-44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管遵信教授针灸治疗痛证的特点,诊断以辨经及察耳为关键;施治以局部选穴为基础,以辨证选穴及循经选穴为关键,刺穴以中“气穴”为目的,施术以证为依据,针刺尤补泻。  相似文献   

11.
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学家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针灸歌赋对现代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针灸疗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探讨针灸歌赋处方特点及规律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2.
马占松 《中国针灸》2001,21(12):34-42
疼痛是临床常出现的一个症状 ,针灸治疗效果满意。笔者认为找到脉诊、疼痛、针灸疗法三者的规律对临床有很大帮助。常见一些针灸医师临证不切脉 ,一问便针。岂知虚实不辨、寒热不明、表里不分何以取效。《灵枢》谓 :“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诚为施针用灸的法则 ,而其基础则是脉诊。痛证一部分因劳损、感受外邪所致 ,属局部病症。更有一部分因情绪失调、饮食所伤、内脏久病等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障碍引起。前者或无脉象变化 ,而后者必有脉象变化。只有四诊合参、不弃脉诊才能准确认证 ,明确补泻 ,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盛灿若针灸治疗痛证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汝梅 《江苏中医》1999,20(12):8-9
从病机,辨证,治则等方面总结了盛灿若教授针灸治疗痛证的经验,强调针感是治痛的重要条件,并总结出一系列疗效较好的治痛对穴,对针灸治疗痛证临床选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方剑乔教授运用巨刺治疗偏头痛、浅刺丛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循经叩击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针药并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痛、经皮电刺激穴位治疗肩关节痛等5则医案,并探讨其对临床各种痛证的辨证思路和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介宾教授,全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从医就教近50余载,学验俱丰,尤以针灸治疗痛证颇具独到之处。痛证是指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范围相当广泛,中医认为疼痛是指人体内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生一种难于忍受的苦楚,叫痛,痛而带有一些酸感,叫做疼,以疼痛为主证而兼见一些其他临床表现的,称为痛证。现就杨氏治疗痛证浅述如下: 〔头痛〕患者唐×,女,58岁。于1989年9月27日初诊。主诉:右侧偏头痛六年。患者于6年前因情志抑郁兼外感而出现右侧头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上午稍清爽,下午则加剧,痛势阵作,如锥如刺,牵引头额及前后,工作劳累、精神紧张则痛作,心情宁静、睡眠充分则缓解,时有耳鸣,少寐多梦,每月发作2-3次,持续3—5日,服扑炎痛可暂止一时。诊见身体消瘦,二便尚可,胃纳不佳,痛苦表情,语言清楚,循经诊察翳风、率谷明显压痛。脑血流图显示神经紧张度增高,血管弹性减弱。舌尖红少津、苔薄白,脉弦细而数。诊断:少阳头痛(神经性头痛)。治则:通经活络、疏风止痛。处方:1.头维、率谷、外关、足临泣。2.太阳、角孙、风池、侠溪。治法:每日1次,每次1组,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取患侧深刺重泻透针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5分钟催针1次。进针后10分钟疼痛大减,半小时疼痛消失。翌日又复发作,但痛极轻  相似文献   

16.
王君 《河南中医》2001,21(4):60-61
因歌赋具有文字简练、便于记诵的特点 ,所以历代针灸医家常将针灸理论及临床经验以歌赋的形式总结出来 ,以便记忆和掌握。较著名的有《金针赋》、《百症赋》、《标幽赋》、《席弘赋》、《玉龙赋》、《通玄指要赋》、《灵光赋》、《拦江赋》、《玉龙歌》、《胜玉歌》、《杂病穴法歌》等。笔者以为这些歌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实为作者经验之总结 ,不少方法用之临床仍收卓效 ,应认真加以总结和应用。1 刺承浆风府治落枕项强《玉龙歌》载 :“头项强痛难回顾 ,牙痛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浆明补泻 ,后针风府即时安。”介绍了一种先刺承浆 ,后针风…  相似文献   

17.
从病机、辨证、治则等方面总结了盛灿若教授针灸治疗痛证的临床经验 ,强调针感是治痛的重要条件 ,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疗效较好的治痛对穴 ,对针灸治疗痛证临床选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柴瑞震 《光明中医》2008,23(8):1056-1059
《伤寒论》所论“疼痛”,至精至微,治法有温清消补、汗下和吐,为后世治疗疼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在本文仅从《伤寒论》“疼痛”发生所在的部位,分:头痛、头项强痛、身疼痛、胁痛、阴疼、痛无定处、心中结痛、心中疼热、心下痛、胁下及心痛、胸中痛、从胁下痛引少腹入阴筋、腹痛、绕脐痛、小腹痛、咽痛等十数条而讨论之。就每一不同的疼痛部位中,又有: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辨证治法,学者宜守其规矩,但不可泥于方圆。  相似文献   

19.
针灸配合熨法治疗痛证,是指在针灸的间隔期或疗程结束后,配合运用熨法,这样往往能收到满意效果,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而深受患者的欢迎.此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脘腹冷痛等症.  相似文献   

20.
中药熏蒸法是在传统中药熏蒸洗浴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通过特殊机械装置“熏蒸床”将中药有效成份溶于水溶液,经过加热煮沸,以汽体分子形式作用于患处的一种新的疗法,属于外治疗法之一,在我国医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笔者2年来应用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头项痛、肩痛、腰背痛、腿痛、小腹痛(痛经)共548例均收到极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48例均为针灸科门诊病人,其中头项痛88例,肩痛80例,腰背痛136例,腿痛213例,小腹痛31例;男301例,女247例;20岁以下7例,21~30岁98例,31~40岁112例,41~50岁137例,51~6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