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巴水肿临床上并不罕见,其主要病因是淋巴管或淋巴结受到损害,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正常淋巴管一旦失去代偿能力,就会造成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体内积聚,进而形成淋巴水肿。若不加以治疗,淋巴水肿可导致肢体进一步肿胀,皮下软组织纤维化、疼痛、感觉异常及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淋巴水肿对其预后十分关键,早期治疗也可以明显降低淋巴水肿的并发症。本文就淋巴水肿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的能够反映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淋巴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皮内注射钆贝葡胺注射液后采用Philip 3.0T MR成像仪进行扫描,观察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形态改变和功能状况,包括淋巴液在管内的流速和腹股沟淋巴结内造影剂充盈的动态性改变.结果 30例门诊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检查,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27例,继发性淋巴水肿3例.注射造影剂后所有的患肢淋巴管均显影,原发性淋巴水肿肢体的淋巴管形态变异较大.测得的淋巴的流速为0.30~1.48 cm/min.患侧腹股沟淋巴结造影剂浓度显著低于健侧.造影剂在患侧淋巴结内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排除的时间均明显较健侧延迟.此外,患侧淋巴结内有造影剂部分充盈和髓质区先充盈等异常发现.结论 采用钆贝葡胺造影剂的MR淋巴造影是形态和功能兼备的肢体淋巴循环障碍疾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的能够反映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淋巴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皮内注射钆贝葡胺注射液后采用Philip 3.0T MR成像仪进行扫描,观察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形态改变和功能状况,包括淋巴液在管内的流速和腹股沟淋巴结内造影剂充盈的动态性改变.结果 30例门诊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检查,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27例,继发性淋巴水肿3例.注射造影剂后所有的患肢淋巴管均显影,原发性淋巴水肿肢体的淋巴管形态变异较大.测得的淋巴的流速为0.30~1.48 cm/min.患侧腹股沟淋巴结造影剂浓度显著低于健侧.造影剂在患侧淋巴结内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排除的时间均明显较健侧延迟.此外,患侧淋巴结内有造影剂部分充盈和髓质区先充盈等异常发现.结论 采用钆贝葡胺造影剂的MR淋巴造影是形态和功能兼备的肢体淋巴循环障碍疾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的能够反映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淋巴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皮内注射钆贝葡胺注射液后采用Philip 3.0T MR成像仪进行扫描,观察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形态改变和功能状况,包括淋巴液在管内的流速和腹股沟淋巴结内造影剂充盈的动态性改变.结果 30例门诊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检查,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27例,继发性淋巴水肿3例.注射造影剂后所有的患肢淋巴管均显影,原发性淋巴水肿肢体的淋巴管形态变异较大.测得的淋巴的流速为0.30~1.48 cm/min.患侧腹股沟淋巴结造影剂浓度显著低于健侧.造影剂在患侧淋巴结内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排除的时间均明显较健侧延迟.此外,患侧淋巴结内有造影剂部分充盈和髓质区先充盈等异常发现.结论 采用钆贝葡胺造影剂的MR淋巴造影是形态和功能兼备的肢体淋巴循环障碍疾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淋巴水肿的 MRI 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慢性淋巴水肿下肢作 MRI 检查,并与淋巴闪烁显像(Lymphangioscintigraphy LAS)相比较。结果 MRI 图像的特征是皮下组织层明显增厚伴广泛水肿;真皮下扩张的淋巴管以及淋巴液潴留在组织间形成“裂隙”使皮下组织层呈典型的网络状或蜂窝状结构。结论 MRI 清晰地显示增生扩张的集合淋巴管和淋巴干及乳糜池,以及组织中乳糜返流的程度和范围。LAS 图像的特征包括显影剂在组织中弥散、积聚(真皮返流)或滞留在注射点;淋巴管显影不充分或不显影;淋巴结延迟显影或不显影及数目和形态的变化。MRI 较全面地显示各级淋巴管、淋巴结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LAS 有助于判断淋巴系统的功能状况。两种检查联合使用,能更全面反映周围淋巴系统的形态解剖及功能的变化,提高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ˮ�׸�����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水肿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全或后天原因,致使淋巴液回流受阻、返流所引起的肢体浅层软组织内体液积聚、继发纤维组织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及整个患肢变粗的病理状态。对于其诊断,一般靠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即可。然而依靠上述资料不能确诊或需要更详尽地了解淋巴管形态或功能时,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辅助检查,现将各种辅助检查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肢体淋巴水肿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属于高蛋白水肿,是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所致。当淋巴管负荷正常而对淋巴液的转运能力和组织蛋白质的溶解能力低于正常时,则形成淋巴水肿。主要表现为肢体浅层有过多的蛋白质和液体积聚,过量的蛋白质和液体超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慢性淋巴水肿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12 例慢性淋巴水肿下肢作MRI检查,并与淋巴闪烁显像(Lymphangioscintigraphy LAS) 相比较。结果 MRI图像的特征是皮下组织层明显增厚伴广泛水肿;真皮下扩张的淋巴管以及淋巴液潴留在组织间形成“裂隙”使皮下组织层呈典型的网络状或蜂窝状结构。结论 MRI清晰地显示增生扩张的集合淋巴管和淋巴干及乳糜池,以及组织中乳糜返流的程度和范围。LAS图像的特征包括显影剂在组织中弥散、积聚( 真皮返流)或滞留在注射点;淋巴管显影不充分或不显影;淋巴结延迟显影或不显影及数目和形态的变化。MRI较全面地显示各级淋巴管、淋巴结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LAS有助于判断淋巴系统的功能状况。两种检查联合使用,能更全面反映周围淋巴系统的形态解剖及功能的变化,提高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肢体淋巴水肿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肢体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使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而引起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肢体肿胀,且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该病较为常见,但目前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都存在一定的难题.现将肢体淋巴水肿的常用无创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淋巴水肿至今仍被普遍认为是不可治愈, 甚至是无法治疗的。通常,完善的体格检查和排除性的诊断技术可以明确诊断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而并不需要专业的诊断技术。从淋巴水肿综合保守治疗,到以核素淋巴显像、MRI为代表的诊断技术,到以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吸脂术、淋巴结移植术为代表的外科手术的开展,淋巴水肿的诊断与治疗已有较大进步。针对淋巴回流梗阻,淋巴管功能损害,组织间淋巴液淤滞、脂肪增生、纤维化的病生理改变,分期手术治疗,包括一期肢体减容整形手术,二期肱动脉旁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绝大部分病例可明显缓解。当前淋巴水肿诊断治疗理念变化显著,积极应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将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下肢慢性淋巴水肿的MRI表现与淋巴闪烁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肢慢性淋巴水肿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慢性淋巴水肿下肢作MRI检查,并与淋巴闪烁显像(Lymphangioscinmtigraphy LAS)相比较。结果 MRI图像的特征是皮下组织层明显增厚伴广泛水肿;真皮下扩张的淋巴管以及淋巴液潴留在间形成“裂隙”使皮下组织层呈的网络状或蜂窝状结构。结论MRI清晰地显示增生扩张的集合淋巴管和淋巴干及乳糜池,以及组织中乳糜返流的程度和范  相似文献   

12.
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是一种淋巴管结构与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该病的检查手段主要x线碘油直接淋巴管造影和核医学检查。直接淋巴管造影虽可了解淋巴管的形态,但须切开皮肤及淋巴管内插管,操作复杂,不宜重复进行,还可并发碘过敏和油性造影剂栓塞肺血管,可能加剧淋巴水肿。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乳糜尿患者肾脏集合系统表层的大体形态学改变,为其发病机制的解释提供一定的证据.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9例乳糜尿患者中16例进行了输尿管软镜检查.结果 16例乳糜尿患者行输尿管软镜检查,均观察到患者肾脏集合系统粘膜呈现一种糜烂、溃疡性病变,可以清晰地看到肾盂及各个肾盏处的淋巴瘘口.结论 乳糜尿的发生是基于以下两个条件的:首先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肾盂粘膜及粘膜下淋巴管,形成淋巴瘘;同时如果合并淋巴循环发生障碍,淋巴管迂曲扩张,淋巴液返流,过多的淋巴液由肾盂处的瘘口流出,造成严重的淋巴瘘.这两个条件协同作用,导致了乳糜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乳糜腹水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殿冰  董家鸿 《消化外科》2004,3(5):371-373
乳糜腹水是由于外伤或淋巴管阻塞而致的内淋巴瘘,使含脂丰富的淋巴液积聚腹腔而形成的乳白色腹水。较罕见,处理不当死亡率高。兹重点对乳糜腹水的病因、诊断和处理原则进行复习,供临床诊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诊断猕猴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中淋巴系统病理变化的价值。方法:用放射线照射与手术联合方法在3只猕猴右上肢制作继发性淋巴水肿模型,左侧作为对照。术后第7周,双侧上肢手掌指蹼皮内注射钆喷酸葡胺,每侧手掌4个指蹼共0.8 mL。然后应用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观察不同时期淋巴系统的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3只猕猴右上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模型。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能准确反映淋巴水肿时肢体皮下组织和淋巴系统的变化。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皮下组织的渗出性改变。随着淋巴水肿发展,皮下组织出现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淋巴管的串珠状扩张和造影剂渗出形成的淋巴管外的云雾状或松枝状改变。病变晚期,真皮层增厚及皮下组织的纤维化,淋巴管呈囊袋状扩张。结论: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动物继发性淋巴水肿时不同时期淋巴系统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过程中皮肤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对37例淋巴水肿患者(原发性淋巴水肿26例,继发性淋巴水肿11例)行皮肤活检术,切取足背或上臂内侧全层皮肤,以正常人皮肤标本作为对照组(n=7),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标志物α-SMA,计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数/淋巴管总数)、淋巴管密度、管腔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淋巴造影(ICG lymphography)检查淋巴管功能。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皮肤微淋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化"改变。原发性、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组α-SMA+淋巴管%分别为47.5%、73.2%(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两实验组管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于健肢淋巴管的影像学表现,淋巴水肿肢体均呈现出真皮反流的荧光影像。结论皮肤微淋巴管"肌化"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病理改变,并参与疾病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淋巴管造影在评价兔肢体淋巴水肿的淋巴管形态和功能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一侧后肢制备淋巴水肿模型6只,另一侧作为对照.模型成功4周后,双侧后肢趾蹼皮内注射钆贝葡胺注射液各0.6ml进行MR造影检查,3 d后行淋巴闪烁造影(Las)检查作为对照.结果 成功构建6只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MR淋巴造影显示阻塞区远端淋巴管典型阻塞征象,皮下毛细淋巴管呈不规则的网状结构,侧支淋巴管随造影时间延长呈明显增多趋势.患侧淋巴回流功能较差,阻塞处造影剂影像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消失缓慢.而健侧造影剂显像后很快消失,反应淋巴回流功能良好,两者间强化曲线呈现明显差异.结论 MR淋巴管造影较LAS更能准确定位淋巴管阻塞部位,清楚反映淋巴管的形态及阻塞程度.造影剂在阻塞部位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强而消失缓慢,健侧则显影后很快消失,对量化评价淋巴管功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能否参与鼠尾淋巴水肿阻塞区淋巴管再生,为继发性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从GFP转基因小鼠脂肪组织提取ADSC,体外培养扩增至第2代,植入鼠尾淋巴水肿模型中,观察其是否可以参与并促进鼠尾淋巴水肿阻塞区淋巴管再生。结果鼠尾淋巴管荧光造影显示ADSC可以形成淋巴回流的通道,但实验组、对照组的水肿消退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ADSC可在鼠尾淋巴水肿阻塞区形成淋巴回流通道,但在改善淋巴回流方面未观察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肢体淋巴水肿由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全或后天性疾病致使淋巴液通道阻塞、回流受阻而引起肢体浅层软组织内体液积聚、继发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及肢体变粗等病理状态.因皮肤增厚,表皮过度角化,皮下组织增生,其中包括大量增生的纤维成分,使晚期的肢体病变组织坚硬如大象之皮,故称为象皮肿病.病情严重者,除肢体增粗外,常有皮肤赘疣样增生及溃疡等,甚至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和放射免疫技术的发展,对淋巴通路的临床意义和基础理论有了较多地了解,现就此做一初步概述。淋巴通路的解剖与生理功能起于组织间隙的毛细淋巴管互相吻合成网,再汇合成淋巴管,分为深浅二组。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深淋巴管收集肌肉和内脏的淋巴液。若干条淋巴管集合成淋巴干,最后汇合成两条主要淋巴通路。左侧躯体、腹腔及双下肢汇集成胸导管进入左颈静脉角,躯体的其余部分汇集成右淋巴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