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实验组患者则为经桡动脉穿刺者。比较经2种途径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效果优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2.
对4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38例,发生率为8%.其中压迫止血不当导致出血8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24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消化道出血1例.认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易压迫止血、出血少、无需卧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对4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38例,发生率为8%。其中压迫止血不当导致出血8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24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消化道出血1例。认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易压迫止血、出血少、无需卧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病人进行积极治疗与护理。[结果]8例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效地缓解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病人进行积极治疗与护理.[结果]8例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效地缓解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68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0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1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PCI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闭塞、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外周血管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人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方法采用日本Terumo公司的桡动脉穿刺鞘和5F.TIG共用造影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和病变采用与股动脉相似的器械和术式进行PCI。结果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完成了CAG和PCI共842例病人,经与经股动脉途径完成的410例CAG和PCI回顾性对比,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外周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患者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两种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者差异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38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53例和股动脉组18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患者局部血肿、伤口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P〈0.05、P〈0.01及P〈0.01);动脉痉挛或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较股动脉途径PCI术后不易发生伤口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及迷走神经反射,且患者更加舒适,但应注意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优越性日趋突出,本文就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并发症及术后的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95例,分为桡动脉组(98例)和股动脉组(97例),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等特点。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是股动脉,但存在如:股动脉生理性狭窄,下肢严重闭塞性动脉硬化,或曾经穿刺股动脉局部形成瘢痕等问题,需选用桡动脉途径。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28例,与股动脉治疗相比,患者术后不需卧床可立即行走,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的对比观察,探讨经桡动脉途径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性诊治冠心病的非外科性手术疗法。以往多选用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足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技术,具有术后易止血、患者无需卧床,术后局部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有并发症出现,近年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证明较经股动脉介入治更具有可行性,此方法优点是:能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避免术后压迫股动脉止血的体力消耗及压迫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的可能性,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巫天明 《临床荟萃》2013,28(1):61-62
近十余年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冠状动脉造影已作为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在临床被广泛应用。PCI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法,也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介入有关的并发症的数量也在增加。并发症不但影响手术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介入治疗首选经股动脉途径,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入径,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问,可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等优点。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艾伦(Allen)试验阳性,选择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我院行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