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医务人员SARS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SARS患者的诊疗工作中的感染情况和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观察加强防护前后医务人员的发病情况,资料分析采用EPI统计软件.结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2003年3月15日至2003年5月18日期间共收治确诊SARS患者224例,疑似患者72例.发现SARS患者后迅速采取防护措施.720位医务人员参加防治SARS的工作;其中18/740(2.43%)例医务人员感染SARS,以急诊室发病率最高;不同专业人员发病率不同,以护工发病率最高,加强防护后医务人员感染率迅速下降.医务人员SARS感染占整个收治SARS患者的7.20%,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我院采取的防护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19例医务人员感染SARS发生原因和对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SARS防治初期引起综合医院内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为减少综合医院内医务人员SARS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3年4月16日至5月3日SARS诊治医疗任务中发生的19例医务人员的感染原因和采取的对策.结果: 除进修医生4人为同一宿舍密切接触感染外,其余人员的感染均为急诊室、SARS隔离病房等工作岗位上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造成的感染,但未造成医护人员间的进一步交叉感染.结论: 综合医院内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问题严峻,加强医院内工作人员的全员防护,根据其工作岗位、与SARS病人接触的密切程度进行分区、分层、分级管理,事先制定防范预案,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减少医院内医务人员的SARS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3年3月~5月间北京市东城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爆发流行特征。方法 根据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日报表,以及从其他渠道收集补充的信息进行分析。病例的诊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标准。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东城区首例发生于3月14日(3月16日人院),至4月中、下旬发病达高峰,5月5日开始下降,5月22日后未再发生新的临床诊断病例,5月24日、6月10日曾发生3例疑似SARS,后均被排除。共报告572例住院,99例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因被确诊为上感、普通肺炎、出疹性疾病等排除了SARS的诊断,实有473例SARS及疑似SARS。各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以20~50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8.7%,平均发病年龄为40.7岁。病例的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SARS病例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医务人员病例占总数的18.0%,离退休人员占15.4%。全区10个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按常住人口计算,罹患率为28.3/10万。报告病例中,先后在区属二级医院住院的230例,占40.2%。85例医务人员SARS及疑似SARS病例中,18例发生在四所区属二级医院,占其在SARS病房或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总数的4.5%。34.7%的SARS病例在病前无任何接触史。4l例SARS病例死亡,病死率8.7%。SA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7.4%。结论 2003年3月~5月间东城区爆发流行SARS,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威胁青壮年、医务人员、离退休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医院是SARS防控的重点。现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对控制SARS流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ARS防治工作中,专家组对SARS相关病例的排查情况,为提高综合医院内SARS相关病例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个月防治工作中275例SARS相关病例的专家组排查情况. 结果由多学科组成的专家组对医院SARS隔离观察病房的患者提供了及时、稳妥的诊断服务,保障了患者的诊治,提高了对SARS疾病的诊治水平. 结论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多学科的技术优势,有利于SAR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治水平,也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SARS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是否存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方法 以SARS冠状病毒全病毒裂解液作抗原,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抗体,调查具有明显传染特征和呼吸道症状的SARS患者以及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的医务人员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抗体的存在情况。结果 共调查SARS患者19例,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全部阳性;因工作需要与SARS患者或患者的血、尿、粪、痰等排泄物有接触的医务人员共200名,发现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20例。结论 在部分无症状医务人员血清中存在低水平的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冠状病毒感染可仅引起轻微的症状,甚至可无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及疫区公众进行调查.结果1.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PTSD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5.8%、31.18%;SARS患者PTSD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0.01).2.3类人群PTSD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3.相比2003年9月的第一次调查,2004年9月第二次调查IES-R条目严重出现率明显下降.结论1.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PTSD症状,SARS患者的PTSD症状检出率最高.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PTSD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3.随着时间改变PTSD症状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不同人群SARS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市不同人群SARS抗体水平,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ARS病人、疑似、留观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和社区一般人群等血清中SARS特异性抗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SA/RS病人抗体阳性率为87.50%,其他非SARS病人、密切接触者和社区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8%、0.30%和0.54%,输血者为0.48%.SARS病人与非SARS病人及其他不同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人群、有外出史与无外出史人群以及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上海市不同人群SARS隐性感染低,其抗体可持续半年以上.低年龄组人群无感染状况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及疫区公众进行调查。结果 1.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PTSD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5.8%、31.18%;SARS患者PTSD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0.01)。2.3类人群PTSD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3.相比2003年9月的第一次调查,2004年9月第二次调查IES—R条目严重出现率明显下降。结论 1.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PTSD症状,SARS患者的PTSD症状检出率最高。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PTSD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3.随着时间改变PTSD症状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开展高暴露人群、本地健康人群及从SARS流行地区返湘的流动人群的SARS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他们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状况,阐明我省SARS流行和波及的范围,为今后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年5—8月选择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触者、接诊SARS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处置工作人员、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接触人员、5个县健康人群及SARS流行期间从流行地区返湘的流动人群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共检测血清标本805份,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50%,其中以家庭密切接触者的阳性率最高,为8.70%,其次流动人群的阳性率为0.65%,其他人群的阳性率均为0。结论家庭密切接触者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我省不同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广东的报道,且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及健康人群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证实SARS在传人我省后,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流行和波及其他人群;野生动物接触人员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我省野生动物携带SARS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医务人员SARS病情、激素应用与愈后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医务人员SARS病情严重程度与愈后心理状况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 (SAS)对 2 2例确诊SARS的医务人员 (愈后初期及第 3、 12个月 )进行调查 ,并结合患者SARS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使用激素治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SARS愈后初期及第 3月SDS、SAS评分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 (P <0 0 5 )。愈后 3个月抑郁状况较初期明显改善 (P <0 0 5 )。愈后 12个月仍有 3例具有轻度躯体不适症状 ;SARS病情严重程度、使用激素治疗与愈后抑郁焦虑无相关性。结论 医务人员SARS愈后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患病率 ,抑郁焦虑症状愈后逐渐减弱。SARS病情严重程度、激素的应用与心理健康状况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20名医务人员感染SARS追踪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SARS在医务人员中感染状况、抗体检测、临床和预后等特点.方法对该院2月份感染SARS的20名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抗体检测、肺功能检查.结果20名医务人员感染者中,男4例,女16例;医生8例,护士12例,平均年龄(26.8±6.0)岁;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潜伏期是1~13 d,常见潜伏期是2~6 d(14例),平均潜伏期(3.6±1.3)d,平均住院时间(26.1±11.5)d;该院一线工作人员231人,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是8.7%(20/231),治愈率是100%,无一例死亡.由于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得当,最近3个多月以来,该院未再有医务人员感染SARS.跟踪调查显示,20例医护人员预后良好,目前已全部恢复临床一线工作;19/20例(95.0%)肺功能检测完全恢复正常,1例通气功能轻度异常;抗体检测90.0%恢复期SARS抗体阳性,双份血清5/6例恢复期SARS抗体滴度升高,4/60例未感染一线人员抗体阳性.结论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与一般SARS患者基本相同,我院医务人员的SARS感染率较低,临床治愈率高,追踪3个多月大多预后良好.目前的SARS抗体检测可以诊断大部分SARS患者,SARS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及时了解SARS在东山区人群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资料。方法:通过对医院报告病例的汇总与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流行概况和流行特点。结果:累计至2003年4月30日.东山区共报告127例确诊SARS病例,其中医务人员33例,退休人员32例,家务待业8例,国家干部23例,商业、工人和其他人员19例,学生10例,儿童2例。人群对非典型性肺炎的易感性除医务人员为医院聚发外,还有6户为家庭聚发,其余均为散发。在本次SARS流行过程中,有接触史的病人共有49人,占总发病的38.6%,主要以医务人员为主,还有61.4%的病人无明显接触史。结论:此次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强,传播面广,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相应预防措施,疫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SARS病人收治中做好病区消毒隔离的管理和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系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的传染病。医务人员在收治SARS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较严重的医院内感染,我院自2003年3月31日收治第一例SARS病人后的近三个月中,未发生1例医务人员感染。现将我院在SARS病人收治中如何严格做好消毒隔离,避免医务人员感染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在SARS疫区高危人群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河北省胸科医院今年 4~ 6月份作为SARS定点收治医院 ,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的综合措施。结果SARS爆发期间 ,河北省胸科医院高危人数 75 3人 ,其中医务人员 4 85人 ,患者家属 2 6 8人 ,无 1人感染 ,对高危人群预防成功率 10 0 %。收治SARS确诊病例 2 1例 ,疑似病例 4 6例 ,治愈率 10 0 % ,病死率 0 %。结论本结果在SARS世界性爆发 ,治疗原则未成章 ,全球对该病均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河北省胸科医院取得了高危人群零感染 ,预防成功率 10 0 %的成果 ,可以肯定 ,这一预防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SARS所致的精神抑郁和焦虑甚为普遍,这既表现在SARS患者和医务人员,也发生在普通人群中。如果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症状,即可使用抗抑郁剂。日常使用抗抑郁剂的患者通常伴有一些躯体障碍,会应用合并治疗躯体障碍的药物。因此,了解抗抑郁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这在过去不太受重视。SARS期间,有必要加强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防治SARS工作中发热门诊、留观室医务人员防护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回顾3个月来防治SARS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消除院内交叉感染,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分析探讨各种应急防护措施和方法。结果 诊治发热病人总数为4881人,其中门诊诊治3352人,留观1519人,疑似SARS病例4人,医学观察病例6人,占银川市发热病人总数的68.84%。参加一线和二线防治的医务人员248人,在承担防治工作期间及工作结束后两周之内身体状态良好,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有效地控制了院内交叉感染,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结论 在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有关技术规范性文件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制度和工作规程,并认真实施,落实到位;加强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防护操作演练;加强发热门诊、留观室、怀疑SARS病例留观病房的通风换气,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严格遵守分级防护原则,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医院感染管理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①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合理的布局和流程;制定有效的医学防护;建立一整套防治SARS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科学指导消毒工作。②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防治SARS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考核,解决有关咨询。③严格的监测和督查。建立监控网、督查组和督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掌握SARS发病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目标和方法。由次,有力地保证了我院做到医务人员、住院患者、营区各类人员没有发生SARS感染。说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SARS防治中起到了重中之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益》2003,(6):4
据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介绍,广东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发病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这说明,从2002年11月发现首例SARS患者至今的6个月里,奋战在SARS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已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血清学方法(间接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ELISA法)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间接法和双抗原夹心法分别检测健康人、肺炎患者、肺结核患者、SARS密切接触医务人员和不同时期的SARS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双抗原夹心法的阳性检出率为64.4%。间接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5%。双抗原夹心法检测92例健康人有4例阳性,38例SARS密切接触医务人员有2例阳性,而间接法检测健康人和SARS密切接触医务人员均为阴性。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抗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间接法检测SARS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好于双抗原夹心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采用巢式反转录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健康人、普通发热患者、SARS密切接触医务人员及不同时期SARS患者痰标本中SARS病毒核酸和血清标本中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结果SARS患者住院1~58d期间,采用巢式RT-PCR检测痰SARS病毒基因,52例患者中33例阳性,阳性率63.5%;而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SARS病毒抗体,52例患者中30例阳性,阳性率为57.7%。2种方法均阳性的有15例,均阴性的有6例。2种病原学诊断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15例发热非SARS患者和20例SARS密切接触医务人员,结果均为阴性。住院1~13d组(92.9%)巢式RT-PCR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特异性抗体阳性率(7.1%);住院37~58d组巢式RT-PCR基因阳性率(47.4%)则明显低于ELISA特异性抗体阳性率(94.7%)(P<0.01)。结论痰中SARS病毒基因检测可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这对于提前确诊和治疗SARS患者,尽早排除疑似病例具有非常关键和现实的意义。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对SARS早期诊断和鉴别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