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辽宁省2005--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影响HFRS发病的环境因素,为制定HFRS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省HFRS疫情资料,对流行特征及其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城市鼠密度、农村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省HFRS共发病7298例,死亡7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8/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发病和死亡主要分布于35~60岁年龄组,分别占总数的59.55%和69.23%;发病和死亡病例主要为农民,分别占总数的61.98%和56.41%;发病高峰主要在11月至次年1月和3—5月,7—10月呈现低谷期,具有混合型疫区的季节特点;年平均发病率较高的是本溪、葫芦岛、锦州、丹东和抚顺市,分别为13.70/10万、12.92/10万、11.30/10万、10.21/10万和9.84/10万。HFRS的发病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农村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51、0.400、0.449和0.377,P值分别为0.023、0.009、0.003和0.016。结论辽宁省HFRS主要流行于冬春季,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农民。该病的流行与当年气温、降雨量、农村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康希平  左慧彬  吴欣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659-166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当地流行的特征和规律。方法统计分析沂蒙山区1997~2003年HFRS疫情资料。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FRS疫苗接种效果观察。宿主动物带毒率调查采用荧光抗体实验(IFAT)方法,宿主动物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结果1997~2003年全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327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71/10万,男、女比例1.79:1(21051/11741),病例中农民占87.20%。健康人群HFRS抗体阳性率为1.85%。室内鼠密度平均为3.87%,野外平均为3.84%。鼠带毒率室内平均为5.05%,野外平均3.86%。HFRS临床诊断符合率平均85.26%。HFRS疫苗接种近期保护率为100%。结论当地HFRS的流行呈双峰型,疫区类型为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苗接种近期预防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当地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以及HFRS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方法:统计分析HFRS疫情资料,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FRS疫苗接种效果观察,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T)法;宿主动物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结果:1985-1997年全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758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99/10万,男,女比例为2.15:1(51887/24036),病例中农民占92.43%,健康人群HFRS抗体阳性率为1.53%,室内鼠密度平均为3.62%,野外平均为4.75%,鼠带病毒率平均为3.75%,临床诊断符合率平均为77.58%,HFRS疫苗免疫接种近期保护率为100%,结论:当地HFRS的流行呈双峰型,疫区类型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苗免疫接种近期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国家级监测点疫源地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汉坦病毒携带状况。方法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情况。结果2005—2007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50%~3.19%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13%-0.94%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χ^2=45.022,P〈0.01)。宿主动物构成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77.57%),其次为大仓鼠(13.63%)和小家鼠(8.81%)。居民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6只,鼠带病毒率1.91%,野外汉坦病毒抗原阳性2只,鼠带病毒率1.23%。8只阳性鼠中,褐家鼠7只,大仓鼠1只。结论河北省是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混合型疫源地,应采取以消灭住宅区褐家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北部地区的疫源地监测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河北省HFRS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地区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HFRS抗体与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年共发生HFRS病人65例,年发病率0.59/10万,死亡率0.02110万,病死率3.08%。病人多为青壮年男性民工和商业服务者,主要分布于海珠区和天河区等地,发病季节呈明显的春秋双峰型。鼠间疫情监测显示鼠密度为10.5%,总带病毒率为1.8%(21/1179),均为汉城型(SEO)汉坦病毒。优势种为褐家鼠,带病毒率为3.7%(18/493)。带病毒鼠的地区分布与人间疫情大致相同,时间分布较人间疫情有所提前。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平稳,以散发为主,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预测指标,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方法 选用直线回归统计方法,用带病毒鼠指数与发病率做相关分析。结果 姬鼠型疫区HFRS发病率与黑线姬鼠带病毒鼠指数呈正相关(r=0.720,t=3.741,P〈0.01);家鼠型疫区HFRS发病率与褐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也呈正相关(r=0.610,t=3.103,P〈0.01)。流行强度与主要宿主动物数呈正相关。结论 带病毒鼠指数可以作为疫情预测的重要指标,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10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2010年全省累计发病66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0.0806/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南充市、凉山州、成都市。各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397只,总鼠密度6.94%,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购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结论监测结果未发现可能引起发病率上升或引起流行的相关因素,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但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HFRS疫情资料,人间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调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2001~2003年全县累计报告HFRS病例1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4/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3.23:1(126/39),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1.82%。室内鼠密度平均为2.51%,野外为5.22%,总鼠密度为4.53%,鼠带病毒率平均为16.38%。病人血清阳性率81.37%。结论天台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和预防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持向量机(SVM)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预测上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首先,利用辽宁省葫芦岛市1984~2006的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动物疫情资料(包括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共8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所有变量均进行归一化到[0,1]区间,将整个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检验集,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1/3个体(舍人取整)组成检验集,其余样本作为训练集。其次,利用软件R2.60构造HFRS发病率预测的SVM模型,获得误差平方和。最后,与基于反馈(BP)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训练集,SVM拟合的误差平方和的x^-±s为(0.031±0.009),而BP和RBF神经网络拟合的误差平方和的x^-±s分别为(0.074±0.030)和(0.082±0.018);对于检验集,SVM预测的误差平方和的x^-±s为(0.067±0.021),而BP和RBF神经网络预测的误差平方和的互±5分别为(0.073±0.022)和(0.089±0.036)。结论SVM作为近年来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模式识别方法,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该模型对于发病率的预测是可靠的,可以作为HFRS疫情预测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邢台市2005—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RS)流行特征,为制定HFRS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疫情报告、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监测结果。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抗原。结果邢台市2005—2007年共报告HFRS病例117例,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5.81%,其中青年患者占总病仍鹾我的45.30%,农民患者占总病例数的51.28%;发病季节呈明显春夏高峰型。宿主动物监测褐家鼠占总捕获数的64.71%(22/34),居民区鼠密度为2.10%,野外鼠密度为1.08%;鼠带病毒率为2.94%。结论邢台市HFRS流行符合家鼠型流行特点,褐家鼠是该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加强对HFRS的监测,科学灭鼠、防鼠,开展重点人群的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开展上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预测。[方法]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方法,将上海市历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上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历史疫情拟合,并开展未来发病率的预测。[结果]两种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综合监测资料,对上海市散发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进行拟合和预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方法的拟合和预测效果优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以用于上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预测,上海市未来发病率可能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相关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模型分析对影响鼠密度的复合气象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连续监测鼠密度与7种气象因子资料,进行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气象因子对鼠密度影响的响应面模型。结果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月平均最低气温、日照时间、降雨量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最大,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30),复相关系数为0.716。响应面分析表明月平均最低气温(P=0.003)、降雨量的二次方(P=O.059)、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日照的交互作用(P=0.027)是影响鼠密度的气象因素,响应面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复相关系数为0.761。结论响应面分析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气象因子对鼠密度的影响,建立的响应面模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气象因素对鼠密度的影响是多因素及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储存宿主是黑线姬鼠(姬鼠型)和褐家鼠(家鼠型)。在疫区,鼠密度与发病率密切相关,因此,监测鼠密度对预测疫情具有重要意义。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防鼠和灭鼠。灭鼠应使用灭鼠药,大面积同时进行。只有当鼠密度明显下降后,才能有效控制HFRS流行。必要时,可接种HFRS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情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广东2004-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病例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 采用SPSS 19.0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 评价气候因素对HFRS发病的影响。结果 广东2004-2014年HFRS病例数逐年上升, 确诊病例发病率在(0.069~0.328)/10万之间。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珠海市病例数占82.6%, 月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和12月~次年1月。男女比例为2.95:1(χ2=427.22,P<0.001), 15~55岁组占85.0%;工人、家政服务和农民(18.7%、17.3%和13.1%)为主要职业人群占49.1%。相关性分析发现, 平均气温(-0.486)和最低气温(-0.493)与滞后2月的HFRS病例数存在负相关性;ARIMA模型(R2=0.747)中, 平均相对湿度(β=0.880, P=0.044)和日照时数(β=-0.024, P=0.033)与滞后4月的和滞后3个月的HFRS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近年广东HFRS发病率逐年上升;多雨/阴云季节影响到啮齿动物生态, 继而导致下季节人群HFRS病例数增加;应加强人群和啮齿动物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预测上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利用1984-2002年沈阳市的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和动物疫情资料(包括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共6个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将1985-2003年沈阳市HFRS发病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利用Matlab7.0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分别构建HFRS发病率的GRNN预测模型和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样本进行拟合和预测并对两者的拟合和预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GRNN的最优光滑因子为0.35;BP神经网络的隐含层数定为6。从拟合效果来看,GRNN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率(MER)分别为25.42%和25.55%;两者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38和0.9729,总的来说,拟合效果比较满意,两者拟合差异不是很明显。从预测效果来看,两者的MER分别为4.90%和15.16%,GRNN的MER远远小于BP神经网络;两者的r2分别为0.9897和0.9516。结论GRNN充分体现了它在小样本预测中的优势,预测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对解决HFRS等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温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相关鼠形动物种群密度季节消长,为控制其孳生和繁殖及其鼠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5-2010年用夹夜法监测温州市鼠形动物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变化情况,收集温州市2005-2010年HFRS发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共捕获室内外鼠形动物4种390只,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4.36%和33.33%,鼠密度分别为1.28%、1.11%、0.86%、0.88%、0.96%和0.80%,平均鼠密度为0.98%。鼠形动物全年均有分布,密度高峰期在6-8月;HFRS发病无明显季节分布,发病数随鼠形动物年平均密度下降而减少,鼠形动物密度季节消长与HFRS发病无相关关系(r=-0.066,P=0.840)。结论 温州市鼠形动物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HFRS病例时有报告,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鼠形动物及鼠传疾病监测预警,防范鼠形动物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分型.结果 2012年福建省报告HFRS患者373例,发病率为1.0027/10万.疫情分布于61个县(市、区),但主要集中在南平、福州、泉州及宁德市.松溪县、周宁县、邵武市和郑和县发病率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啮齿动物监测显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32%,褐家鼠为主要鼠种,携带汉城型病毒.混合型疫区野外平均鼠密度为3.62%,针毛鼠为主要鼠种.首次从将乐县褐家鼠和黄胸鼠以及武平县褐家鼠中检出汉坦病毒抗原.结论 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仍以褐家鼠为主.2012年福建省HFRS疫情有明显上升,松溪和周宁县HFRS发病率接近高发县水平,应切实做好灭鼠工作,对重点人群推广使用HFRS双价疫苗,减少发病,严防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了解近10年沈阳市HFRS流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4-2013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沈阳市共报告HFRS病例2253例,发病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降低。无暴发疫情,均为散发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于洪区、和平区、皇姑区、铁西区、沈北新区、东陵区和新民市,7个地区占全市报告总例数的70.88%(1597/225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呈现出春季和秋冬季2个季节高峰,春峰明显高于秋冬峰;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以青壮年居多;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待业者为主。鼠种分布居民区、野外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相对稳定。结论沈阳市HFRS疫情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说明近些年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已初显成效。但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依然存在HFRS发生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