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30例)与加压钢板组(30例),分别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交锁髓内钉组骨折愈合率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83.3%,与加压钢板内固定组的93.3%、86.7%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交锁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加压钢板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胫骨骨折,其中交锁髓内钉在预防骨不连,加快骨折愈合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置入内固定物治疗是股骨远端骨折研究的首选方法之一。 目的:因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结构复杂,故评价股骨远端骨折后不同内固定物治疗后生物力学变化可引导临床应用。 方法:分别测定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的抗压刚度和抗弯强度,同时比较3种内固定之间的生物力学变化。对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明确3组内固定物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内固定物置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动力髁螺钉的应力遮挡过大,而逆行交锁髓内钉的刚度过低。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既具有一定的变形性,使应力能够通过骨传导,又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为骨折的内固定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对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发现,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远端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态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0.2 ~2005.2应用此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胫骨骨折30例,与有随访记录的传统钢板内固定术30例作比 较。结果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骨折优良率达到96.5%,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优良 率则为83.4%。结论 静态交锁髓内钉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下 床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髓内钉远端十字交锁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胫骨多段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远端十字交锁固定,并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0.6个月。结果16例病人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5周,无骨折畸形愈合和感染病例发生,无内固定断裂。结论髓内钉远端十字交锁法扩大了髓内钉在胫骨多节段骨折中的应用范围,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进行临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5例,分别采用静力型股骨交锁钉内固定29例,动力钉内固定29例,重建钉固定18例,逆行钉固定9例;胫骨骨折47例,采用静力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15例,采用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股骨47例,胫骨36例,肱骨10例。结果:本组127例中,骨折愈合125例;膝、踝、肩、肘关节完全恢复正常12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效果良好。最好选择与骨骼弯曲半径相匹配直径较大的钛髓内钉。术中扩髓与不扩髓各有优缺点。静力型交锁钉可在6~8周内改为动力固定来刺激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胫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的增加,锁定钢板内固定已成为首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比较内侧锁定钢板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差异。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胫骨远端骨折时踝关节的应力分布机制以及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胫骨远端骨折,足处于跖屈位时,易引起胫骨后踝骨折;中立位时,易引起Y型骨折;背屈位时,易引起胫骨前缘压缩。锁定钢板在抗扭转外力上比髓内钉效果要好,且腓骨的完整对于2种固定的效果均有一定的帮助。当腓骨不能够有效固定的时候,锁定钢板固定的稳定性比髓内钉固定的稳定性更好。且内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时的骨折愈合时间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髓内钉为基础的中心型固定方法更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学特点。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与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逆行髓内钉治疗35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和31例钢板内固定患者。内固定后随访1年以上,采用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指标,骨愈合速度指标予以评价。 结果:随访1年患者Neer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逆行髓内钉优24例(69%),良9例(26%),可2例(6%),优良率为94%。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股骨远端解剖钢板优21例(68%),良5例(16%),可3例(10%),差2例(6%),优良率为84%,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根据结果进行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股骨远端钢板适应证广,对关节面的破坏相对较轻,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2种内固定都能起到较好疗效,应根据股骨远端骨折类型,选择相适应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8.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 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 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解剖型胫骨髓内钉(ETN)与普通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骨不连方面的效果及差异。方法将胫骨骨折不愈合3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ETN及普通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者在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疗效评分等指标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获得随访7~12个月。ETN组与普通交锁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8±0.7)周和(34±0.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疗效评分ETN组明显优于普通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TN比普通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方面有着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折后植入物内固定主要有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如何合理选择适宜的内固定器械,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至关重要。 目的: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复杂性骨折的随访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股骨干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固定植入物有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两种。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重建型交锁髓内钉组的早期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相对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在并发症方面动力髋螺钉易出现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易出现锁钉松动。在切口感染和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故可认为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具有同时静力加动力固定两处骨折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重建原则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优于动力髋螺钉的有效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髓内钉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在开放性骨折中更具优势,具有锁定和加压双重功能,能够较高的保护骨折端的血供,组织创伤少,弹性固定牢,感染率低等优点。 目的:探讨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根据患者进行的手术方式分为胫骨中髓内钉组57例,锁定加压钢板组43例。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提供的10具尸体胫骨开放性骨折模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胫骨中髓内钉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轴向压缩实验以及扭转强度实验。 结果与结论:胫骨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 < 0.05)。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固定物松动、不愈合等固定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无切口感染。胫骨中髓内钉组标本弯曲实验偏移量、轴向压缩实验偏移量、扭转实验扭转角度,显著小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 < 0.05)。结果证实,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均能获得预期治疗效果,但胫骨中髓内钉生物力学更加稳定,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具有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应力遮挡小优点,治疗时根据患者症状、骨折位置等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提高疗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均可应用。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差异。 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胫骨近端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18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46例,解剖钢板72例。比较两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5周,锁定钢板组平均14周,解剖钢板组平均16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内固定后各有2例因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运用抗生素及伤口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解剖钢板组,内固定后),经切开减压后渐愈。解剖钢板组出现轻度膝内翻2例,锁定钢板组出现轻度膝内翻1例。按Karlstrom评估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3%,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79%,锁定钢板组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解剖钢板组(P < 0.05)。可见对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探究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3.74)min、(86.79±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12.7)mL,(159.5±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2.57)天、(22.28±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2.47)周、(24.02±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5),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Many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nk that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may be more suitable for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the tibia with severe soft tissue injury. Plate fixation is more advantageous for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multifunctional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locking plate in treatment of extraarticular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METHODS: 156 patients with extraarticular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n=78) and the locking plate group (n=78) according to repair method. Curative effects and healing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Johner-Wruh tibial fracture scor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repair effect in both groups. In addition,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healing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Mean healing time was 9.3 months in the locking plate group and 9.2 months in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repair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than in the locking plate group (P < 0.05). Blood loss and time were less in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than in the locking plate group (P < 0.05), and surgical difficulty was high.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rates of tibia eversion/inversion, neurovascular injury and nonunion/inf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than in the locking plate group (P < 0.05). These findings confirmed that the multifunctional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extraarticular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obtained reliable efficacy, exact effect, reduced blood loss and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us, it is better than locking plate.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 000,1 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1)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2)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  相似文献   

16.
背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人体骨折固定上,与锁定钢板相比效果如何,有待实验证实。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固定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对两种固定方式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加载,了解各模型中骨与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和应变特点,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结果与结论:爬楼梯时接骨板锁定螺钉上的应力比步态时增48.6%,达到480 MPa,最大应力出现在中间锁定螺钉上。桥接系统中间联接棒上的最大应力比步态时大34.1%,最大值为373.9 MPa,出现在联接棒中间略远端附近;骨折区域上的应力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小于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提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较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更牢靠、利于骨折生长,是骨折内固定的一种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传统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过程中为保证骨折解剖复位,需广泛剥离骨膜直接暴露骨折端,常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2例,男26 例,女6 例,年龄18~76 岁,均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置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置入后随访行X射线检查,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30例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临床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其中外踝手术切口浅表感染2例,皮肤刺激症状4例,螺钉断裂1例(术前X射线片无法诊断断裂),钢板远端断裂1例,腓浅神经损伤1例。按Johner-Wruhs评分法,功能优22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3%。说明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型动力加压胫骨交锁髓内钉用于胫骨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其在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力学性能优劣。方法对不同方式内固定用于胫骨稳定骨折的抗轴向压缩、抗侧弯、抗旋转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评和对比。结果新型髓内钉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表达出了优良的动力加压功能,其既有良好的抗短缩能力且应力遮挡低;各组试样的抗内→外弯曲能力较抗前→后弯曲能力强,新型髓内钉的抗侧弯性能优于髓内钉对照组,但次于加压钢板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抗旋转性能优于髓内钉内固定,新型髓内钉组较髓内钉对照组的抗旋转性能更优。结论新型胫骨髓内钉治疗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可满足临床治疗需要;胫骨髓腔形态可对髓内钉抗侧弯性能表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尚无适用于前内侧平台的解剖型锁定钢板,因此通常采用胫骨平台内侧锁定钢板偏前放置来固定过伸内翻损伤导致的前内侧压缩骨折。由于锁定螺钉无法实现对骨折线的垂直固定,再加上髌韧带的影响,临床效果仍不尽人意。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传统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前内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收集20例内翻型胫骨平台前内侧骨折的CT数据,并对其形态学特征,如前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骨折面角度、骨折块表面积、高度和角度等进行测量。选择1位24岁、身高175 cm、体质量65 kg的男性志愿者,将其胫骨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生成三维模型。在SolidWorks 2017软件中导入内固定模型,根据测量的形态学数据建立新型钢板、内侧锁定钢板、后内侧锁定钢板和6.5 mm拉力螺钉固定数据模型。使用Ansys17.0软件对4种固定模型进行应力加载,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轴向载荷的增加,不同内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近似同比增大,500 N时应力峰值:螺钉组(6.9737 MPa)<新型钢板组(14.733 MPa)<内侧钢板组(16.445 MPa)<后内侧钢板组(25.199 MPa);②500 N时骨折块的应力峰值:螺钉组(3.6579 MPa)<新型钢板组(4.5108 MPa)<内侧钢板组(5.2259 MPa)<后内侧钢板组(6.1812 MPa);③随着轴向载荷的增加,骨折块和内固定位移也近似等比增大,位移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500 N时钢板位移:新型钢板组(1.0307 mm)<内侧钢板组(1.503 mm)<螺钉组(2.0965 mm)<后内侧钢板组(2.2582 mm);500 N时骨折块位移:新型钢板组(0.2128 mm)<内侧钢板组(0.31154 mm)<螺钉组(0.42779 mm)<后内侧钢板组(0.45498mm);④提示在治疗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时,新型钢板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优于传统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