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1)
目的:结合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和突变基因探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方法:选择2018-201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7例成人AL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二代测序技术(NGS)进行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77例ALL患者中,B-ALL患者66例,T-ALL患者9例。CD7、c CD3对于T-ALL最具有诊断价值,CD19、c CD79a对于B-ALL最具有诊断价值,另外,B-ALL中高表达CD58、CD123。RT-PCR检测出了BCR-ABL(20.8%)、MLL-AF4(5.19%)、E2A-PBX1(2.60%) 3种融合基因,NGS检测出了10种突变基因(总检出率为33.47%),突变率较高的分别为:IL-7R(6例)、NOTCH1(6例)、TP53(5例)、FLT-3(4例)。结果显示,IL-7R、NOTCH1、T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对诱导治疗反应差。结论:CD123、IL-7R、NOTCH1、TP53的存在可能提示预后差,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9月至2002年10月,我科用VCDP方案作为诱导缓解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禹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4,(5)
报道了荷兰多中心协作组用免疫荧光法对91例初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亚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阐述了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全部病例均根据FAB标准诊断为ALL。在可比较的91例中,B-ALL 67例(73%),T-ALL 18例(21%),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AUL)4例,双系ALL 2例(B-ALL/M_4,B/T-ALL)。与文献相似的是,CD_(10)~+ALL最多见,其次是T系ALL或AUL,而B-ALL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17岁。3年前因咳嗽7天入院。查体:神清,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红,扁桃体Ⅰ°大。血常规:WBC 10·8×109/L,RBC 4·2×1012/L,Hb 140g/L,PLT 47×109/L,其中中性分叶核细胞33%,嗜酸性分叶核细胞1%,成熟淋巴细胞62%,单核细胞4%,异型淋巴细胞8%,网织红细胞0·5%。嗜异凝集实验1∶112。入院诊断: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支原体感染)。入院后,MP检查IgM(+),骨穿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系占29%,红系占5%,成熟淋巴细胞占62%,单核细胞占2%,浆细胞占1%,组织细胞占1%,巨核系明显受抑。结论:骨髓增生不良,未见巨核细胞(图1)… 相似文献
5.
6.
7.
50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分析免疫表型与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应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CD45/SSC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对50例初治成人ALL进行免疫表型研究。结果 50 例ALL中42例B系来源,5例T系ALL,3例T/B混合型ALL。27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54%),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CD33。大部分病例(90%)幼稚细胞均出现CD45的缺失及弱表达。细胞学形态学分析发现所分析病例中FAB-L1占多数(67%)、L2 27 %。2例L3其免疫表型为B-祖细胞及成熟B细胞表型。20例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6例染色体数目异常,涉及的异常为 8、-X、-7、-11、-4、、6和、13。染色体结构异常最多见为t(9;22),且均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结论 ALL免疫表型不是单独的诊断标准,其与细胞形态学及遗传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秘营昌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30(5):385-39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约占急性白血病的30%~40%。由于AL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依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白血病恶性克隆的生物学特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对策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化疗是ALL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目的是迅速、大量杀灭体内白血病细胞,恢复正常造血;第二阶段为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强化治疗、维持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等,目的是消灭体内残存白血病,以预防复发、延长生存。2000年以后报道的研究资料[1]显示,儿童ALL的完全缓… 相似文献
9.
M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MA方案与传统的D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随机分为MA方案治疗组和DA方案对照组 ,两组均化疗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MA组完全缓解率 75 5 % ,部分缓解率 12 2 % ,总有效率 87 7% ;DA组完全缓解率 34% ,部分缓解率31 9% ,总有效率 6 5 9%。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MA方案组明显高于DA方案组 ,MA方案组的骨髓抑制作用强于DA方案组 ,非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MA方案对ANLL的疗效显著高于DA方案 ,可作为治疗ANLL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ALL)的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17例初治Ph+ a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期.结果 117例Ph+ aALL占同期727例初治成人ALL患者的16.1%.免疫表型大多数为前B型(64.1%)和普通型(31.3%);37.5%的患者伴有髓系抗原表达,98.4%的患者CD34表达阳性.总的完全缓解(CR)率为62%,中位缓解期6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核型分析单纯t(9;22)异常占53%,t(9;22)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占47%,两组的CR率分别为59.6%和62.5%(P=0.76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和4个月(P=0.158),3年总生存率为27.3%和14.4%(P=0.271).共同表达髓系抗原组与不表达髓系抗原组的CR率分别为56.0%和61.5%(P=0.7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和4个月(P =0.18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6.0%和15.0%(P=0.354).加用伊马替尼治疗和常规化疗组的CR率分别为81.3%和58.3% (P =0.08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5和6个月(P=0.00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2%和10.3% (P =0.029).缓解后接受移植组和缓解后接受常规化疗巩固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和6个月(P =0.00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0%和10.3%(P=0.000).缓解后接受伊马替尼巩固维持治疗组和缓解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和15个月(P =0.30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7%和62.0%(P=0.505).结论 Ph+ aALL约占aALL的16.1%,是一组预后不良的群体,常规化疗的CR率低,缓解期和生存期短;附加染色体异常和共同表达髓系抗原对CR率和预后无显著影响.在诱导治疗中加用伊马替尼能够显著提高Ph+ aALL患者的CR率.缓解后接受伊马替尼巩固维持治疗和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可显著改善Ph+ aAL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分型、脑脊液(CSF)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1例患者中B-ALL 10例,T-ALL 6例,未明确分型4例,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1例。初诊时即并发CNSL 7例,CNS复发14例。临床表现为头痛、面瘫、四肢肌力或感觉异常、视物模糊等。2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6-40)个月,其中10例死亡,7例存活,4例失访。初诊即并发CNSL、LDH≥600 U/L或1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预后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接受放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能够改善患者生存。多因素分析中LDH及allo-HSCT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P=0.048和P=0.013)。结论:ALL伴有CNSL的临床表现、CSF特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CSF中找到白血病细胞。LDH增高、1疗程未达CR、初诊即并发CNSL是预后不良因素。ALL并发CNSL患者的预后差,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及放射治疗并在完全缓解后行allo-HSCT是目前临床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3年1月至1997年6月,应用HEAP[高三尖杉酯碱,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阿糖胞苷,泼尼松]方案治疗急性成人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 1993年1月至1997年6月住院的ANLL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9~58岁,中位数年龄38岁。其中M_(?)3例,M 2a6例,M_(4a)4例,M_(4b)2例,M_(5a)4例,M_(5b)1例。初治者13例,复治者7例。复治者中在院外应用过HOAP(O为长春新碱,VCR)、HA及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方案治疗未获缓解。 相似文献
13.
龚维舜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4,(1)
作者对1969~1979年间初治的293例年龄大于11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预后特征及疗效进行了回顾分析。本组病例诱导缓解主要用长春新硷1.5~2.0mg/ m~2/周,共4~6周;强的松40~60mg/m~2/天,共4~6周,但许多病例加用了一种或多种其它药物,包括左旋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和6-硫鸟嘌呤。维持化疗主要用6-巯基嘌呤(50~80mg/m~2/天)和氨甲喋呤(25~35mg/m~2/周),也分别加用长春新硷、强的松、柔红霉素、阿糖胞苷,6-硫鸟嘌呤、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和亚硝基脲。持续缓解24~60个月后即停止维持化疗。91%的缓解者接受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L)预防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令松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8,(6)
作者为了探讨影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取得完全缓解(CR)及平均缓解期(MRD)的预后因素,对来自33家医院368例ALL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患者年龄15-65岁,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给相同的强烈诱导化疗及再诱导化疗方案。结果:272例(73.9%)达到CR。降低CR率的因素是:诊断时肝脾同时肿大(P=0.004)、单纯脾大(P=0.008)及出血症状(P=0.009)。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者虽然CR率较低(58.3%),但与无CNS浸润者相比无显著差异。368例平均生存期为27.5个月,5年生存率为39%。272例CR者平均生存期为58.4个月,5年生存率为49%。未达到CR者平均生存期仅7.6个月。272例CR者的MRD为24.3个月,5年持 相似文献
15.
20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L-ASP和COAP+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225例儿童ALL患者(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MICM)进行危险分组.标危组患者按传统方案治疗;高危组患者的治疗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每次5 g/m2),并早期加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每次1 g/m2,每12 h 1次,共3 d)强化.维持治疗采用MM+VP(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长春新碱、泼尼松).结果 ①225例患儿3、5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79.0%、72.6%.②标危组3年预期0s率(87.6%)显著高于高危组(66.1%)(P=0.002).结论 ①早期采用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和大剂量甲氨蝶呤进行庇护所治疗,可显著提高高危患儿的疗效,明显提高儿童ALL的长期无病生存率.②高危组采用早期强化疗,加大甲氨蝶呤剂量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减低.③标危组患儿进行定期强化和增加再诱导次数可显著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92年3月~1995年4月用长春新硷(Vincristine,VCR),阿糖孢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强的松(Prednisoum,Pre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17例,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本组病例根据临床、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按FAB分型,L_15例,L_28例,L_34例。其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5例。男11例,女6例,年龄范围14~65岁,中位年龄38岁,初治15例,复治2例。 1.2 治疗方法 VCR2mg/日静推,第1、8、15、22天,Ara-c100~150mg/d静滴第1~7天(或1~5天)15~21天(或15~19天)Pred 45~60mg/d口服第1~14天,15天逐渐减量至28天停用。诱导缓解期每2周检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1986-1988年间流行病学的调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年发病率为0.69/10万,其中成人ALL约占其20%-25%,而老年(≥60岁)ALL约占成人的16%-31%。由于老年ALL存在高龄、较多基础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相对差等多种不利因素,造成老年ALL预后很差。与此同时,对于老年AL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研究却仍然较少,故作者回顾本院16例老年(≥60岁)ALL患者,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总结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型,T-ALL)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比较化疗与移植组患者的疗效,以阐述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诊成人T-ALL共计22例,根据MICM分型检查结果确诊。所有患者采用VDCLP方案诱导化疗。巩固治疗阶段,根据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高强度联合化疗将患者划分为移植组或化疗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临床特点及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及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不同组别的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结果表明:①22例患者中位年龄23.5(16-63)岁;起病时脾肿大者15例,脾大患者无事件生存(EFS)期和总体生存(OS)期较无脾大患者明显缩短(EFS:11.6个月vs 56.7个月,P=0.014;OS:14.7个月vs 57.0个月,P=0.013);中位白细胞(WBC)计数为148.82(5.51-546.0)×109/L,其中15例起病时WBC≥80×109/L,这些患者的EFS时间和OS时间明显缩短(EFS:11.8个月vs 47.1个月,P=0.021;OS:16.1个月vs 47.4个月,P=0.050);中位血小板(Plt)计数为55.36(14-160)×109/L,其中6例起病时Plt≤30×109/L,这些患者EFS和OS时间较短(EFS:8.4个月vs30.0个月,P=0.033;OS:11.4个月vs32.6个月,P=0.035)。②22例中pro-T 2例,pre-T 14例,皮质T 3例,髓质T 3例;早期表型(pro-T&pre-T)与晚期表型(皮质和髓质T)相比,晚期表型者的EFS和OS时间明显延长(EFS:25.8个月vs 14.9个月,P=0.035;OS:28.2个月vs18.7个月,P=0.028)。③染色体核型结果可供分析的19例,包括正常核型12例、异常核型7例(其中复杂核型3例,亚二倍体2例,假二倍体2例)。正常核型组与异常核型组在EFS和OS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④诱导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72.7%,中位缓解时间为18.0个月。22例患者1年及3年EFS率分别为57.9%和23.0%,1年及3年OS率分别为67.1%和22.0%。化疗组16例,移植组6例,移植组比化疗组EFS和OS时间显著延长(EFS:57.8个月vs 9.9个月,P=0.001;OS:57.8个月vs 14.4个月,P=0.002)。⑤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诱导化疗后采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独立的预后良好因素。结论:成人T-ALL采用强烈的诱导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较高的CR率,但单纯化疗的生存情况较差,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