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类似青蒿素结构的过氧环衍生的α-山道年的合成,以及它在体外对抗氯喹恶性疟原虫Smith株和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的生物测定结果。青蒿素是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应用的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的新型抗疟药物。2000多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经各种不同的青蒿素制剂治疗,均获得临床治愈的效果。青蒿素是一种带特殊过氧环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如果破坏这种结构,此药物就会失去抗疟活性。近年的研究表明,去除倍半萜内酯结构的带过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肠道内分布、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并对其异型性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 2 4名正常人和 5 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回肠末端、盲肠和降结肠黏膜 ,分别采用抗人肥大细胞类胰酶抗体标识肥大细胞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肥大细胞数目、活性变化和其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1 IBS患者回肠末端和盲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增多、活性增强 ,降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但腹泻型IBS患者降结肠肥大细胞活性增强 (P <0 .0 1)。 2 肥大细胞与雌激素受体阳性 (ER + )细胞显著相关 (R =0 .884,P <0 .0 1) ,但每例肥大细胞和ER +细胞的积分不同。结论 回肠末端和盲肠肥大细胞活性增强提示此处可能为IBS发病的关键部位 ;肥大细胞异型性与IBS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银杏内酯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小肠平滑肌电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内酯A(GinkgolideA)是从中药银杏叶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银杏内酯可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和对抗由血小板活性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引起的胃损伤和肠局部缺血引起的黏膜损伤 ,并可逆转内毒素诱导的支气管对组胺的高反应性 ,抑制多种过敏反应[1 2 ] 。为了解银杏内酯对内毒素介导的多种器官损害过程的影响 ,我们以大鼠小肠平滑肌电活动为指标 ,观察银杏内酯A对内毒素所致小肠运动功能损害的抑制作用。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4.
溶血磷脂酰胆碱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血磷脂酰胆碱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溶血磷脂酰胆碱可以诱发炎症反应,增加氧化应激,干扰血管内皮功能,破坏斑块稳定性,其生物学活性以及作用机制的阐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l inn.)又名公孙树、白果树等,其叶和果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药用价值.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生理活性物质,简称为银杏叶提取物(GBE),是一种作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少的天然药物.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特异性清除多种氧自由基、防止细胞老化和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肠道运动异常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缺乏形态学的生物学标志.其发病机制不很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学、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的改变、肠道过敏、肠道菌群失调和精神行为的异常有关,其中动力异常是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动力异常可表现为结肠、小肠、其他消化道、甚至消化道外动力异常,例如胆道.IBS一般据其症状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交替型(IBS-A).此外,Cole等[1]根据动力异常的形式分为痉挛性结肠综合征(SCS)、功能性腹泻(FD)、腹泻为主的痉挛性结肠综合征(DPSCS)和小肠动力异常(MGD)4种.现就IBS的动力学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制剂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芳  李霞  郭爱华 《山东医药》2004,44(17):69-69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银杏黄酮苷、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有抗自由基、抗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粘度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现将近年来其在临床上的其他用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作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开展及PI-IBS概念的提出,对于IBS相关病理机制的探讨已逐渐由功能性向器质性过渡.为了将更加实用的药物应用于IBS的临床治疗,研究者逐渐着眼于IBS与炎性因子失衡、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探讨IBS细胞因子失衡与肠黏膜损伤的相关性,是为了在探寻IBS有效治疗药物的征途中开发和评估新的治疗措施,为更好的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入选3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各15例,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治疗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柴胡治疗癫痫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基因,并分析其靶基因生物学功能.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柴胡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基因.利用GeneCards、TTD、DisGeNET、OMIM数据库检索出癫痫相关靶基因.利用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匹维溴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回盲部肥大细胞脱粒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腹泻型IBS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匹维溴胺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IBS患者48例,观察其对腹泻型患者的疗效,并以便秘型患者作对照,同时检测治疗前后IBS患者回盲部脱颗粒肥大细胞的数目变化。结果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明显,治疗前后腹泻型IBS患者脱颗粒肥大细胞数目有显著变化。结论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IBS有效,可能与抑制了肥大细胞的脱粒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重视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主要依赖症状的累积,这是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及依据.目前借助于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对IBS进行简单诊断还为时甚远,本文强调IBS的诊断应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疾病的分布、流行规律及病因,其次也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寻找线索,为IBS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物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发病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食物可以影响IBS发病机制相关的多种生理因素,包括胃动力、内脏感觉、脑-肠相互作用、微生物、渗透性、免疫活性以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等.近年来,IBS的饮食疗法广受关注,有研究表明低可发酵的低聚糖、二糖、单糖、多元醇(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FODMAPs)饮食可有效改善IBS症状.中医有药食同源之理论,低FODMAPs饮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提示中医食疗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优势,"药食一体化"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调节患者体质,从而为恢复IBS患病个体的生理状态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麦纤维素用于治疗便秘型IBS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于南方医院消化科选择30例便秘型IBS患者,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口服小麦纤维素治疗2周,观察服药前后IBS症状及大便性状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 小麦纤维素治疗便秘型IBS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性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90.0%,用药前后对比临床排便症状非常显著改善(P<0.01),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麦纤维素治疗便秘型IB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肉碱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肉碱是食物的组成成分,被认为是类维生素的营养素。它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在肝脏和肾脏中由赖氨酸和蛋氨酸合成,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此外也可在大脑中合成。人们可从饮食中得到,摄入量可决定其吸收速率,是一种重要的辅因子。肉碱有两种异构体-D型和L型,只有L-型肉碱才具有生物学活性。近年的研究显示,肉碱具有一系列重要的临床作用,包括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减肥、降低血氨、抑制病理情况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发生、增加运动耐力、改善生育能力等。在心血管方面研究发现,肉碱能够减轻心肌缺血性损害,减小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心肌功能,并有降低血脂、使周围血管病改善等作用。本文仅就肉碱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匹维溴铵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脱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选择性肠道钙离子拮抗剂匹维溴胺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回盲部肥大细胞脱粒的影响,探讨其治疗IBS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匹维溴胺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IBS患者48例,观察其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IBS患者回盲部脱颗粒肥大细胞的数目变化。结果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明显,治疗前后腹泻型IBS患者脱颗粒肥大细胞数目有显著变化。结论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IBS有效,可能抑制了肥大细胞的脱粒活化,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及SS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有无变化 ,以及它们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内VIP、SS的含量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便秘型IBS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腹泻型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SS在IBS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而便秘型又显著高于腹泻型 (P <0 .0 5)。结论 :IBS患者存在VIP、SS含量异常 ,且这些异常可能在IBS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IBS患者VIP及SS含量有显著差异 ,说明不同类型IBS在发病机制上有其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腹痛、腹部不适与排便相关,伴有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1],缺乏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IBS症状呈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罗马Ⅲ标准将.IBS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和不定型4种亚型,临床上以.IBS-D、IBS-c常见.IBS的发病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感染后炎症、脑.肠轴功能异常、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动力异常一直被认为是IBS病理生理机制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广泛用于原虫病治疗的传统医用植物产品作系统回顾,近代文献认为植物中具有活性分子的有:二苯同喹啉(bisbenzy-lisoquinoline、原小檗碱(黄连素)、吲哚生物碱、倍半萜、苦木类和柠檬类。较高等植物的抗原虫病自然产品可归纳为3类。1.生物碱:黄常山,含β-常山碱与α-常山碱,具有治疗疟疾、阿米巴病、贾第虫病作用。Triclisia植物,含3种生物碱,有抗疟作用。二苯同喹啉,对巴西、杜氏、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有强的活性。黄连素,用于疟疾、阿米巴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然而,该综合征的确切定义、病因学以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现就其研究现状、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目前对IBS尚未提出一致的病理生理学标准,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下定义.不少学者认为无器质性病变的肠功能紊乱即为IBS.近年来已注意到IBS可能并非单一的综合征,可分为几种亚型(表1),各型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亦截然不同.例如,痉挛性结肠型的临床表现为与排便有关的腹痛和大便秘结、直肠空虚,有时尚出现间歇性腹泻等;腹泻型可能不伴有腹痛或便秘;而便秘型亦可伴有结肠低张和肠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