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了解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mm Hg,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前者主要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一般症状不明显,但较重时会出现疲倦、头晕、健忘,还可能出现心前区憋闷。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防治体质性低血压要忌偏食,饮食要荤素搭配,应摄取含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多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能调整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蹲位站起来时动作应缓慢。另外,体位性低血压也可因多种疾病或药物引起,如脊髓有病、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因服用降压药不当及过量等。因此应去医院查明病因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了解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86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询问其基础疾病、服药情况等,并榆测立位、卧位血压变化.结果 经榆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为22.1% (19/86) 其中长期服用降压扩血管药物占10.3% (9/86)、镇静安眠药占6.4% (5/86)、降糖药物占3.2%(3/86)、利尿剂占2.2% (2/86);另外老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大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等,也是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老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了解其用药、病理生理等情况,注重立:卧位血压的检测,对高危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致人虚弱又难以治疗的慢性疾病。治疗目标为改善体位改变时的症状,延长耐受时间而不是以达到直立时血压正常(此类病人往往出现卧位时高血压)为目标。由于体位改变的应激随周围环境而变化,单纯的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而以病人为本的宣教和非药  相似文献   

4.
重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大多数患者无特殊病因,治疗结果也不理想。多巴胺β羟化酶(DBH)缺乏主要症状就是体位性低血压,实验室检查特点是血浆中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偏低而无法查出,而血浆中多巴胺含量偏高而容易查出。该酶可催化多巴胺转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血压不稳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不稳定综合征是以血压随着体位、进食、运行和睡眠而异常波动为特征。认识血压不稳定综合征,能加强高血压的治疗并减少与之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调查了该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到直立位时,收缩压(SBP)下降≥2.67kPa(1kPa=7.5mmHg),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即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后3min,血压下降最明显。大约20%65岁以上、30%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体位性低血压,且与摔倒、晕厥、脑缺血症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老年人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因年龄造成的生理变化如自主神经机能不全、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对体位变化的反应较差,或摄入的药物损伤内环境有关。心率改变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信息。随着体位变化,心率改变<10bpm,表明压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将该院高血压科2011-06~2012-12住院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18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糖脂代谢紊乱、脉压、血压波动、血压昼夜节律、伴随疾病和并发症、体位性低血压、降压药物种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应以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二者共存造成了治疗上的矛盾,根据临床特点判断病因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由于老年人大动脉弹性降低,神经内分泌机制以及肾脏调节血压的能力减弱,治疗时不应单纯追求降压,应兼顾低血压所致的器官灌注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降压应缓慢,维持血压稳定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二者共存造成了治疗上的矛盾,根据临床特点判断病因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由于老年人大动脉弹性降低,神经内分泌机制以及肾脏调节血压的能力减弱,治疗时不应单纯追求降压,应兼顾低血压所致的器官灌注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降压应缓慢,维持血压稳定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发病因素。相关数据中显示,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达到三分之二。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其中包括血压波动较大、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较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等,明显降低降压治疗效果。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积极考虑其特点,从而选择针对性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此展开综述,分析各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但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漏诊。长期剧烈的血压波动可损伤靶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本文就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发生机制、易患因素、靶器官损伤及相关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而体位性低血压常常作为这些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即使在不合并已知体位性低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仍高达7%[1]。在高危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则增加至13%~25%[2-3]。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因晕厥而急诊的患者中,有24%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有64%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发作性低血压的病因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3例发作性低血压进行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析参数:24h及昼间/夜间平均血压;24h平均脉压差;24h及昼间/夜间最高血压;24h及昼间/夜间最低血压;24h及昼间/夜间血压负荷%;24h血压趋势图(Dippers曲线),并结合临床用药(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及症状发作的规律性。结果2例低血压参数分布与服降压药及发作性临床症状相关;1例低血压结合立位耐力试验阳性与血管迷走张力过强相关。结论ABPM是分析发作性低血压病因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成年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有症状者称低血压症或低血压状态。发病率约为4%,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慢性低血压常见的有体质性和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绝大多数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需长期治疗。鉴于众多病人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特点不一,针对不同的情况而给予合理的治疗,仍不失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 老年高血压特点 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WHO报道70岁以上者有50%,晚近资料统计,我国北京市老年人患病率达49%。 二、血压波动性大。易受季节、环境、情绪、体位等因素影响,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能由于主动脉硬化缓冲心输出量功能不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可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具体说可表现为休息时心动过速,体位改变时血压降低,而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如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体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在老年人群中收缩期高血压占很大的比例,降压治疗效果差,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其特点,本文综述了抗高血压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治疗进展,提出对于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血压的降低,而且要考虑老年人同时合并的疾病及各器官功能状态,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引起气流受限进行性不完全可逆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逐渐恶化,引起进行性呼吸困难,导致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随着疾病进展及急性加重次数增多,患者肺功能逐渐恶化,致使后期治疗难度增大、治疗效果欠佳、合并症增多、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经济负担增加。因此如何预防或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急性加重以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主要治疗目标。本文简述了SCOPD治疗药物的种类,包括吸入性药物、非吸入性药物、靶向药物及其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个体化规范化药物治疗思路及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与西医视角综述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预防此类疾病提供依据。帕金森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体位性低血压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位性低血压会损害帕金森病病人的心脑血管及重要脏器,同时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所引发的晕厥与跌扑更是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有关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中医与西医方面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对于临床医务人员与病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重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中并不少见,大多数患者无特殊病因,治疗结果也不理想。多巴胺β化酶(DBH)缺乏的主要症状就是体位性低血压,实验室检查特点是血浆中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偏低甚至无法捡出,而血浆多巴胺含量偏高且易查出。该酶可催化多巴胺转化成去甲肾上腺素。文献上曾报道过6例DBH缺乏的年轻患者,但至今尚未对老年重度体位性低血压提出是DBH缺乏的假设。本文首次报道一83岁高龄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