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发和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PCR同时检测b2a2和b3a2两种融合基因亚型,检测25例CML初发和25例CML急变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BCR/ABL及GAPDH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1.0,灵敏度为2pgRNA,根据熔解温度的不同可以区分b2a2和b3a2两种融合基因亚型。CML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初发患者的4.72倍。结论本法简便、敏感、特异,可以相对定量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5例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其中5例CML患者同时取骨髓直接涂片检测,5例CML患者同时取外周血浓缩单个核细胞直接涂片检测。以5例非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15例患者骨髓标本成功培养10例,染色体分析检测到Ph1染色体8例。15例患者骨髓培养细胞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骨髓直接涂片FISH检测,结果阳性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血标本浓缩单个核细胞FISH检测阳性2例。5例非CML患者FISH结果均阴性。结论FISH技术能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且快速、可靠、成功率高,是诊断和监测CML的一项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建立实时定量荧光PCR的方法并检测CML、ALL、APL患者中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观察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构建质粒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检测49例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130份,对个别患者连续监测融合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82.4%(28/34)的CML患者中检测到BCR—ABL^p210阳性(BCR—ABLP210/ABL比值为0.01~3.19),其中在1例CML急淋变患者检测到BCR—ABL^p210。和BCR—ABL^p190双阳性;在66.7%(4/6)的ALL患者中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2例BCR—ABL^p210阳性,2例BCR—ABL^p190阳性;在77.8%(7/9)的APL患者中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PML—RARa/ABL比值为0.0014~3.199),其中3例为长型,3例为短型,1例为变异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处于缓解期;连续监测患者融合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与临床缓解和复发的变化情况相吻合。结论: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准确稳定,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具体分型、动态观测肿瘤负荷、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较大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方法 应用FISH技术检测15例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其中5例CML患者同时取骨髓直接涂片检测,5例CML患者同时取外周血浓缩单个核细胞直接涂片检测。以5例非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 15例患者骨髓标本成功培养10例,染色体分析检测到Ph1染色体8例。15例患者骨髓培养细胞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骨髓直接涂片FISH检测,结果阳性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血标本浓缩单个核细胞FISH检测阳性2例。5例非CML患者FISH结果均阴性。结论 FISH技术能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且快速、可靠、成功率高,是诊断和监测CML的一项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探讨其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和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动态监测中的运用价值。初诊和治疗后病例分别使用BCR/ABL(ES)和BCR/ABL(DF)探针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初诊CMPD 49例,形态学符合CML骨髓象28例,确诊CML 23例,形态符合率23/28(82.1%),BCR/ABL阳性23/23,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确诊病例BCR/ABL阳性细胞率为81.3%±17.7%;allo-HSCT 13例,9例长期无病生存,4例复发,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伊马替尼或allo-HSCT治疗后多次监测BCR/ABL阴性;伊马替尼治疗16例,其中11例于1年后多次监测BCR/ABL阴性,5例分别于6、7、10年后监测BCR/ABL阳性,其中1例经allo-HSCT成功,BCR/ABL转阴。结论:FISH技术是一项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针对初诊和治疗后病例分别运用两种不同的探针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有助于准确、快速鉴别诊断CML、Ph+ALL,动态监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和allo-HSCT后MRD。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O-PCR)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染色体G显带、FISH和RO-PCR技术对46例CML初发慢性期(CP)患者进行核型分析、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伊马替尼、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后进行追踪观察.结果①46例CML初发患者Ph染色体均为阳性,其中1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阳性细胞平均数为(92.20±7.80)%;RQ-PCR检测BCR-ABL/ABL的平均值(68.18±26.67)%.②46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其中17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27例羟基脲治疗,2例干扰素治疗.随访期间,7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同时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82%~100%),RQ-PCR检测BCR-ABL/ABL值为(51.10±16.30)%,并于0~12个月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其余39例患者(包括伊马替尼治疗组16例,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29例),伊马替尼治疗组FISH检测仅4例为阳性(1.0%~5.0%),RQ-PCR检测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0.10±0.0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FISH检测均阳性(79%~100%),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53.65±12.60)%,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RQ-PCR能够有效提高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后MRD的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变异性Ph+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4例有完整资料可供分析的变异性Ph+成人白血病患者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对其治疗预后进行观察。结果:在总数4例患者中,3例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1例处于慢性期,2例处于加速期),1例为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细胞遗传学检查表明:4例中2例CML为t(9;22;14)异常,1例t(5;9;22)异常,而BCR/ABL融合基因3例均为e14a2型;1例成人B-ALL t(9;22;17)异常,其BCR/ABL融合基因为e13a3型。4例全部接受含甲磺酸伊马替尼方案治疗。结果表明,1例e13a3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成人B-ALL分子生物学持续缓解4个月后复发,并于第10个月死亡;而3例CML患者目前仍处于分子生物学缓解阶段,无病生存期分别达10、19、37个月。结论:变异性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患者对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但BCR/ABL融合基因为e13a3型患者的预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主要编译融合蛋白2 10 ,关于P190的CML 分子生物学特点报道较少。本文关于P190 CML和P190 AL L 的分子生物学特点、累及的细胞其相关的血液形态特点、P190 CML 和P190 AL L 转归综述如下。1 分子生物学196 0年Nowell 和Hungerbord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 )细胞中发现染色体是t(9:2 2 ) (q34;q11)。2 2号染色体BCR基因区有3个不同的断裂点,M- bcr,m - bcr,u- bcr,分别与9号染色体ABL外显子2融合,形成不同的b2 a2 /b3a2 ,e1a2 ,e19a2 BC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BCR/ABL/ASS1三色双融合探针在CML和B-ALL所出现的各种异常信号模式的意义,并探讨其在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及ASS1基因缺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0例初诊CML患者和50例初诊B-ALL患者采用BCR/ABL/ASS1三色双融合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应用24 h短期培养法R显带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CML患者中,49例Ph~+,余1例可见5个正常中期核型;通过FISH发现,所有患者(100%)均存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信号特征分别为1R1G2B2F 39例(78%)、2R1G2B1F 2例(4%)、1R1G1B1F 6例(12%)、同时伴有1R1G2B2F和1R1G2B3F 2例(4%)、2R2G2B1F 1例(2%)。伴有ASS1基因缺失(1R1G1B1F)的6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单纯t(9;22)易位,无其他异常。50例B-ALL患者中,Ph~+13例,数目畸变及非t(9;22)的结构畸变16例,正常核型20例,无分裂相1例;经FISH检出16例(32%)具有BCR/ABL融合基因,分别为1R1G2B2F 13例(26%)、同时伴有1R1G2B2F和1R1G2B3F 1例(2%)、2R1G1B1F 1例(2%)、1R1G3B3F 1例(2%),FISH额外检出的3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包括1例伴有ASS1基因缺失(2R1G1B1F)、1例经典型t(9;22)易位(1R1G2B2F)和1例BCR/ABL融合基因及ASS1基因拷贝数的增加(1R1G3B3F)。结论:应用三色双融合FISH探针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及ASS1基因缺失,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稳定的特点,能够检测多种形式的分子融合,可很好地避免D-FISH探针及ES-FISH探针因信号随机重叠导致的假阳性结果。该检测方法不但可以直接观察有无ASS1基因的缺失,而且还能提高初诊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结果的可靠性及复诊监测微小残留病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使用α-干扰素2a(IFN α-2a)治疗,起始剂量为3×10~6IU/d,皮下注射。然后剂量增至9×10~6IU/d,并保持在最大耐受剂量。用巢式PCR法监测BCR/ABL嵌合基因,结果IFN α-2a治疗后,例1在10个月、例2和例3在12个月及例4在23个月时Ph阳性克隆完全抑制,遂用PCR检测BCR/ABL嵌合基因。例1第9个月至第30个月连续6次PCR检查外周血和骨髓细胞BCR/ABL嵌合基因阴性,但IFN2a剂量从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对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①46例在初诊时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CML者占86.4% (19/22);另24例患者诊断为非CML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3例支持CML诊断、1例支持MDS诊断;②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3例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为阳性;③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CML患者,应用HSH法检测BCR/ ABL融合基因可检测到阳性细胞(分别为6.5%及1.2%).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在CML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重实时定量PCR检测BCR-ABL mRN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BCR-ABL mRNA的方法。方法应用LightCycler技术,设计在同一PCR反应管内可扩增b3a2、b2a2、ela2几种常见的BCR-ABL转录本和b3a3、b2a3等少见转录本,并对RQ-PCR主要要素进行优化,评价优化后RQ-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靠性。结果建立的RQ-PCR方法可检出10^3健康人单个核细胞中的1个K562细胞,最低可检出100个拷贝BCR—ABL分子。BCR—ABL和ABL的循环域值(C1)值(拷贝数)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68%(12.93%)和0.59%(8.60%),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4%(18.89%)和1.01%(12.72%)。结论RQ-PCR可作为评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疾病进展、预后判断和骨髓移植后微量残留白血病监测的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bcr/abl mR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bcr ablmRNA的方法 ,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及微量残留病监测提供有用工具。方法 RT PCR扩增培养的K5 6 2细胞bcr abl融合基因 ,A T载体克隆法构建定量标准模板 ,用PE770 0型检测仪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测定 ;定量检测 1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和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样本。结果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可检测出约 10 - 5μgK5 6 2总RNA中的bcr abl融合基因和 10个bcr abl重组质粒拷贝 ,重复性的CT值 (Cyclethreshold)管间、批间变异系数 (CV)分别为 :2 0 % ,3.7%。 14例CML患者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量中位数为 5 .15× 10 4 拷贝 μgRNA ,产物经电泳分析 ,其中 11例为b2a2 ,3例为b3a2 ,1例 12× 10 4 拷贝 μgRNA的CML患者 ,骨髓移植后 1个月变为 0 .2 3× 10 4 拷贝 μgRNA。 4例ALL患者中 1例有bcr 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为b2a2 ,表达量为 8.2×10 5拷贝 μgRNA。 结论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 ,结果用拷贝数表示 ,准确可靠 ,利于统一标准。该方法能检测出b2a2、b3a2两种类型的融合基因 ,可广泛用于CML的诊断和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例少见型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儿童患者的基因表型,评价其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后的疗效,并总结数据库报道的该病以少见型融合基因e8a2 BCR-ABL1表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3岁的慢性期CML患者,同时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中报道慢性期CML患者表现为罕见型融合基因e8a2 BCR-ABL1的情况。结果:该例患儿因皮肤瘀斑、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于我院,骨髓细胞形态学示CML慢性期,但外周血及骨髓检查P190、P210、P230均阴性,后经外周血巢式PCR检测发现存在BCR(e8)-FIBCD1-ABL1(a2)融合基因阳性。数据库中已报道的26例e8a2型融合基因阳性的CML病例均为成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多伴脾肿大,并以e8-ABLint1b-a2基因型为主。21例患者接受TKI治疗,其中19例(90.4%)达到不同程度的分子学反应。本例患儿亦是以白细胞升高伴血小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 dual fusion BCR/ABL probe-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探讨各种信号模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BCR/ABL的DCDF-FISH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初诊的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以及10例其它(包括AML和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比较DCDF-FISH各种信号模式与染色体关系。结果DCDF-FISH检测见11种信号模式:2R2G为正常细胞信号模式;2R3G、3R2G及3R3G为无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信号模式;1R1G2F、1R1G1F、1R2G1F和2R1G1F模式的核型都为t(9;22);1R1G3F核型模式为t(9;22)伴有Ph+;2R2G1F为三条以上染色体易位t(9;22;V);1R2G2F为t(9;22)伴多一条22号染色体,这些信号模式的细胞内都存在着BCR/ABL融合基因。结论BCR/ABL DCDF-FISH检测时存在着多种信号模式,明确各种信号模式的意义,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2例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CML CP)患者异常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构。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的M 及 μ 型bcr/abl融合转录子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对RT PCR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 ,以确定扩增产物的成分及bcr/abl融合转录子类型 ,其中 1例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并通过PCR研究其DNA水平bcr与abl基因融合方式。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CML CP特征 ,RT PCR扩增后均未见典型的M 及 μ 型扩增带 ,而分别出现一条异常的条带 ,产物大小分别介于M 及 μ bcr/abl之间及小于M bcr/abl。经序列分析证明RT PCR产物均含有bcr及abl基因序列 ,例 1的bcr基因断裂发生在第 18外显子 (e18)内部 ,abl基因融合位点为常见的外显子 2 (a2 )处 ,它们之间插入了 4 0bp的部分abl基因内含子 1b序列 ,为一种新型的符合阅读框架结构的bcr/abl融合转录子e18 int a2。经PCR证明该融合发生在DNA水平。例 2的融合转录子中缺失典型M bcr/abl(b2a2 )融合基因中abl基因外显子 2 (a2 ) ,为e13a3(b2a3)型。结论 少见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T PCR扩增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PCR(RQ PCR)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P210融合基因转录本,评价其在CML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RQ PCR法对b3a2和ABL阳性模板进行扩增,并检测22例CML患者bcr/ablP210转录本含量。结果 RQ PCR法最低可检测到 10个拷贝 /μl的阳性模板,但重复性较差,而 108 ~102 拷贝 /μl的重复性良好,正常对照无扩增信号。19例初诊CML患者bcr/ablP210转录本绝对含量为 1. 42×102 ~2. 24×105拷贝 /50ng(中位数量 3. 06×104 拷贝 /50ng),ABL纠正后的相对含量为 3% ~687% (中位数 147% )。2例患者骨髓移植后bcr/ablP210转录本下降, 1例患者由慢性期进展为加速期时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RQ PCR方法敏感、可靠,可用于CML患者的诊断和MRD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例BCR/ABL P230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相鉴别,以提高对二者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骨髓象、组织化学染色、染色体检查、融合基因检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血常规:无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增多,多次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均0.86。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以中晚期粒细胞为主,嗜酸粒细胞及嗜碱粒细胞易见;巨核细胞增生,血小板成堆多见。组织化学碱磷酶染色阴性。Ph染色体阳性,t(9;22)(q34;q11),BCR断裂点在μ区,与μ-BCR相应的有e19a2,其编码蛋白为P230。结论这种Ph+BCRμ区基因重排应诊断为CML,而不应诊断为CNL,无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才是真正的CN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