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影像征象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征象.结果 15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中,多见于5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多见.CT上肺内肿瘤均单发,病变位...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是肝脏恶性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术前常不能确诊.现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报告1例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诊治过程及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细胞癌,行患侧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为后肾始基分化欠成熟的双向分化的癌肉瘤,经联合病理会诊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梭形细胞为主型).术后生物治疗,随访1 a无复发.结论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侵袭性强的肿瘤,易发生于年轻成人,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细胞遗传学,治疗需采取早期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放疗或生物治疗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起源于上皮细胞的原发性肝癌和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肉瘤,肝脏肉瘤临床上极为少见,容易被误诊。我院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肝脏肉瘤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6-60岁。原发于肝脏者4例,转移者2例。平滑肌肉瘤3例,血管内皮细胞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粘液样肉瘤1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类癌一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类癌约占消化道类癌的0.2~2.0%[1],是一种极为罕见、生长缓慢的上皮细胞肿瘤,具有恶变倾向,临床上仅有少数患者有类癌综合征.我院曾收治1例原发性肝脏类癌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PHLM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例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的肝脏病理切片。结果组织学观察瘤细胞呈梭形,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mooth Muscle Actin(+)、CD117(-)、S-100(-)、Vimentin(-)。结论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间叶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起源于上皮细胞的原发性肝癌利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肉瘤,肝脏肉瘤临床上极为少见,容易被误诊。我院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肝脏肉瘤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6-60岁。原发于肝脏者4例,转移者2例。平滑肌肉瘤3例,血管内皮细胞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粘液样肉瘤1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原因.方法:对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现腺癌11例、粘液癌3例、未分化癌1例、平滑肌肉瘤4例、类癌2例、淋巴瘤2例和良性肿瘤8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主要与症状和体征不特异、缺乏特异检查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primary hepatic leiomyosarcoma,PHLMS)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例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结果组织学观察瘤细胞呈梭形,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mooth Muscle Actin( )、CD117(-)、S-100(-)、Vimentin(-)。结论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间叶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2011年我科诊断的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74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肝脏肿瘤发病位于前九位的依次为肝细胞癌(43.4%)、血管瘤(37.3%)、肝内胆管细胞癌(5.8%)、转移性肿瘤(3.8%)、造血和淋巴样肿瘤(1.1%)、胆道乳头状瘤病(0.94%)、局灶性结节状增生(0.94%)、肝细胞不典型增生(0.67%)和不典型增生结节(0.54%);本组未发现孤立性纤维肿瘤、淋巴管瘤病、假脂肪瘤、胚胎性肉瘤、Kaposi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肉瘤、癌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卵黄囊瘤和横纹肌样瘤;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男性比女性高发,肝内胆管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血管瘤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女性比男性高发;转移性肿瘤发病高峰为40~5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结论肝脏肿瘤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来源于上皮的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的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肝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例肝肉瘤样癌患者为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并进行随访,同时对送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位于肝脏右后叶,呈浸润性生长.组织学上可见上皮源性肿瘤成分与梭形细胞肉瘤成分同时存在并伴有移行现象;肿瘤中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呈CK(Pan)和EMA强阳性,AFP和Hepar-1呈弱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阴性为:CK7,CK8,CK18,CK(H),CD34,CD117,Dog-1,Actin,SMA, Caldesmon,Desmin,CD10,CD21,CD23,CD35,CD1a,CD2,CD3,CD20,CD45, ALK,CD68,CD163,CD30,CD15,HMB45,S-100.病理诊断:肝肉瘤样癌.结论:肝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与病理上需要与肝癌肉瘤、炎症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等相鉴别,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与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肝脏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CT特征性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均出现上腹部胀痛,其中6例(6/8)出现发热,但血常规提示WBC计数正常,HBsAg均为阳性,血清甲胎球蛋白2例正常,余6例平均约123 g/L,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7例无肝硬化基础.8例肉瘤样肝细胞癌均为巨块型,直径约5-10cm,以单发、团块状、囊实性病变为主,多无肝硬化背景(7/8例).6例CT平扫表现为囊实性低密度影,其内见条状分隔影(2例)及散在分布的条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4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余2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3例可见门静脉癌栓.结论: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与CT特征具有肝细胞癌及肉瘤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肉瘤样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例肾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中,单纯肉瘤样癌3例,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癌1例,4例肉瘤样成分角蛋白、波形蛋白均为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腹或背部疼痛、血尿及肿块.病情发展迅速,可有远处转移.4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1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肾肉瘤样癌临床少见,恶性度较高,预后差,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化疗及免疫疗法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称为肉瘤,原发性肝肉瘤极为罕见,约占原发性肝内恶性肿瘤的1.3%,包括淋巴肉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多种类型,肝脏未分化肉瘤又称胚胎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liver,USL),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成年病例极为罕见,我科于2006年曾收治1例USL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不具有特异性,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该病例中患者同时伴有直肠腺癌,在初诊时肝内病灶考虑肠癌转移。在肝脏病灶与直肠病灶评效不一致后,我们行肝脏病灶穿刺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但由于患者肝功异常及体力下降未再有治疗机会。该病例提示我们临床工作中需要警惕患者存在多重癌可能,并且获得病理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进行评述,包括肝脏病专家对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紊乱的肝脏安全性评估意见,以及肝脏转氨酶持续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移植患者使用他汀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肝脏是调节糖类代谢的主要器官,它患疾病可有糖类代谢的改变。现报告原发性肝细胞癌伴发低血糖症15例。临床资料原发性肝细胞癌143例,病程中出现低血糖症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胰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胰腺癌肉瘤分别位于胰头和胰体尾,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脾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混杂组成,二者无明显分界,无明显移行区.免疫组化证实癌性成分中上皮标记物EMA、Keratin阳性表达,肉瘤成分中间叶标记物Vimentin、CD68阳性表达.结论胰腺癌肉瘤是一种由癌和肉瘤组成的混合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治疗是惟一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较罕见,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及影像学检查均不具特异性,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本例患者因直肠和肝脏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入院初考虑直肠癌伴肝转移,后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PHNEC.该病例提示我们临床工作中应警惕因经验主义引起的误诊,应重视病理学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肉瘤样癌(primary hepatic sarcomatous carcinoma,PHSC)是一种原发于肝脏的罕见恶性肿瘤,其组织学形态类似于梭形细胞肉瘤,其发病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2%[1]。临床上常因对该疾病认识不足而误诊,导致延误患者治疗。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上腹部隐痛伴反复发热1个月”于2019年2月18日在本院第1次就诊住院。患者于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不伴腰背放射痛,反复发热,最高39.2℃。患者至当地医院就诊,肝脏平扫CT示脓肿较囊肿可能性大。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患者发热症状缓解,仍偶有上腹部隐痛,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本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