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小板参数、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日益受到临床关注。我们检测了 4 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血小板参数及部分凝血指标 ,旨在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脑梗死组为 4 0例脑梗死患者 (男 35例 ,女5例 ,平均年龄 6 5岁 ) ,根据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检和 CT检查结果确诊 ,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986年 ) ,且未经任何溶栓治疗。对照组为 30例健康查体者(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8岁 )。两组均抽取静脉血 ,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参数及部分凝血指标。表 1 两组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x± s) 检测指标 脑梗死组 对…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血栓性脑梗死(T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水平与其他中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H(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定痴呆,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H(e)水平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TCI患者血清H(e)显著高于脑栓塞(ECI)组和对照组,且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性别、年龄无关;脑梗死中痴呆患者血清H(e)显著高于非痴呆患者.提示血清H(e)升高为独立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之外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且参与痴呆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脑梗死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男性和女性患者Hcy水平和Hcy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可在临床上作为脑梗死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而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03例脑梗死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Hcy水平,比较两组及初发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为(22.65±11.2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43±6.23)μmol/L(P〈0.05);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为(23.0±5.5)μmol/L显著高于初发者(19.6±5.9)μmol/L(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并且是复发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数目体积变化情况,探讨急性脑梗死的理论依据。方法对30例发病时间在6h内的脑梗死患者测定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凝血功能。结果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与血小板状态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血小板体积和凝血功能的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凝血图及血小板数目、体积变化情况,探讨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发病时间在6~24h内的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小板数目(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凝血图,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肝炎重度42例、慢加急肝衰竭24例、慢性肝衰竭35例、肝硬化32例和健康人群50例,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g)。结果与对照组比,各型慢性肝炎组MPV、PDW、P-LCR升高,PLT降低(P〈0.01);慢加急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和肝硬化组MPV、PDW、P-LCR高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LT低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PLT、MPV、PDW和慢性肝衰竭组MPV高于肝硬化组(P〈0.05,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与慢性肝衰竭组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型慢性肝炎组PT、APTT、TT升高,Fig降低(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慢性肝衰竭组、肝硬化组PT、APTT、TT高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Fig低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和慢性肝衰竭组Fig低于肝硬化组,慢性肝衰竭组APTT高于肝硬化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与慢性肝衰竭组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反映了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无症状脑梗死(SB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213例,其中SBI患者77例,非SBI患者136例,检测患者空腹12小时后静脉血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Hcy水平等指标.结果 SBI的患病率为36.2%.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LDL-C及Hcy升高与无症状脑梗死发生存在相关性,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301(1.021 ~3.676;P <0.05)、1.599(1.022~3.886;P<0.01)、1.245 (1.101~2.651;P<0.01)、1.518(1.017~2.573;P <0.05)、1.100(1.032~1.173;P<0.01).结论 Hcy是SB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60岁老年人群检测Hcy,可以识别SBI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苏文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0):54-56
目的探讨临床对脑梗死患者行血浆Hcv(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作用。方法神经内科接收130例脑梗死患者,称为临床检测组。抽选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研究人员,称为正常体检组。在入院次13且空腹12h时,于肘静脉采集血液5ml。经FPLA(荧光偏振免疫)检测Hcy。结果在临床检测组(130例)中,发生高Hcy的概率、Hcy水平都比正常体检组(130例)高,P〈0.05。临床检测组的Hcy水平和治疗前对比,下降明显,P〈0.05。倘若病情呈现加重趋势,Hcy水平就会上升,神经功能缺损显示分值会增高。各亚组(重型脑卒中、中型脑卒中、轻型脑卒中)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显示Hcy水平明显要比健康人群高,病情轻重和Hcy水平高低成正比,有效的治疗可使Hcy水平明显下降,Hcy水平是疗效观察、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临床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28-52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ACI组,又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LA)法测定ACI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Hcy水平.结果 ACI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加重,Hcy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各亚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1).ACI组经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接受有效治疗后显著降低,Hcy可作为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居高不下,高同型半胱氨酸(Hey)作为脑梗死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现将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06~2015-05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60例及健康体检者120名,采用循环酶法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1.92±12.13)μmol/L]高于正常人[(10.46±2.36)μmol/L]。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年龄、性别等。结论高血同型半胱氨酸是引发脑梗死的危险性因素,ALT、AST、GGT的含量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截面积测定,对颈动脉狭窄(CAS)与血浆Hcy水平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CAS狭窄率≥30%者43例、〈30%者49例,其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8.83±9.32)、(14.12±7.47)umol/L,P〈0.01;校正已知相关传统危险因素后,与血浆Hcy水平〈15.0ixmol/L者比较,Hcy水平≥15.0umol/L者发生CAS的OR值为3.074。认为血浆Hcy水平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万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9-120
目的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分析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确诊脑梗死患者196例(实验组),同时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96例(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中血清Hcy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平均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且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成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较正常人高,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与溶栓治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与溶栓治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1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动态观察溶栓前及溶栓后1、2、4小时和48小时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脑梗死患者的MPV、P-LCR和F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PLT、PT和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溶栓治疗后,MPV、P-LCR和Fg含量显著下降,PLT、PT和APTT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溶栓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LCR)和凝血指标(PT、APTT、Fg),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将113例脑梗死老年患者分为两组:57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实验组)和56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Hcy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可能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T2DM患者分为无并发CHD组(52例)和并发CHD组(40例),分别检测其血浆tHcy、PLT、PCT、MPV、PDW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56例)比较.结果:T2DM组的tHcy、MPV、PDW、FP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CT与无并发C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发CHD组tHcy、MPV、PDW明显高于无并发CHD组(P<0.01),PLT显著低于无并发CHD组(P<0.01),PCT、FPG与无并发C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定期检查血小板参数和tHcy水平,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将有助于T2DM并发CHD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叶酸对照组和银杏叶治疗组,银杏叶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加银杏叶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20 d;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20 d;叶酸对照组给予叶酸片10 mg/d,口服。其余常规治疗3组均相同。测定3组治疗前后Hcy水平,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银杏叶治疗组Hcy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银杏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疗效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叶酸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