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姿势控制和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及FAC分级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治疗4周后,联合训练组下肢FMA评分[(22.61±1.84)分比(25.84±1.67)分]、BBS评分[(23.28±1.92)分比(28.82±1.36)分]以及FAC分级[(2.96±0.71)级比(4.02±0.46)级]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姿势控制训练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平衡,提高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颈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头颈部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头颈部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后Motricity指数下肢肌力(MI-L)积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I-L积分、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6周后两组的MI-L积分、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6周后的显著高于3周后的(P均=0.001)。与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周比较,头颈部训练组治疗6周后的MI-L评分[(59.45±10.12)分比(72.88±11.43)分]、BBS评分[(36.67±7.78)分比(45.39±8.11)分]和FMA评分[(21.46±4.85)分比(24.72±5.09)分]升高更显著,P均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中结合头颈部训练可有效增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改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4例予m CIMT,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72.43±8.22)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83.76±10.14)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48.92±5.4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10 m最快步行速度(MWS)〔(60.42±8.57)m/min〕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19±2.62)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 CIMT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肘屈肌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及肘屈肌PT、TW、AP均显著升高(P均=0.001),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FMA评分[(49.28±6.73)分比(56.79±6.24)分]、MBI评分[(59.92±9.33)分比(70.14±9.39)分]、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PT[60°/s(17.25±3.66)N·m比(21.48±4.21)N·m,120°/s(10.74±3.80)N·m比(15.69±4.21)N·m]、TW[60°/s(165.74±20.51)J比(194.67±23.55)J,120°/s(209.67±25.28)J比(258.76±26.72)J]、AP[60°/s(11.28±3.35)W比(15.42±4.14)W,120°/s(11.58±3.65)W比(17.83±3.74)W]升高更显著(P均=0.001),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屈肌:PT、TW、AP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基础上接受物理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ADL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AS I级(16.33%比34.69%)、I~+级(26.53%比48.98%)比例显著升高,MAS II级比例(42.86%比14.29%)显著降低(P0.05或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后MAS分级情况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药物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肢FMA评分[(16.79±4.52)分比(20.58±4.44)分]、下肢FMA评分[(19.77±5.06)分比(24.62±6.47)分]、ADLS评分[(49.16±11.20)分比(58.82±11.48)分]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住院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病人FMA、BBS、TUG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BBS、TUGT、MBI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Thera-Band弹力带治疗,能够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病人的步行和平衡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级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三级康复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简氏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以及Brunnstrom肢体运动功能分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后肢体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后1月末,两组的STEF、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康复训练2月末及以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三级康复组STEF评分[2月末:(3.3±0.5)分比(4.2±1.1)分,6月末:(6.3±1.2)分比(8.5±1.1)分]及总分[(20.2±4.2)分比(38.2±3.5)分],FMA评分[2月末:(28.4±3.6)分比(33.4±2.7)分,6月末:(38.2±6.6)分比(46.3±5.8)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半年康复训练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三级康复组的Brunnstrom V级(23.33%比43.33%)和VI级(6.67%比20.00%)比例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三级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两组持续4 w。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上肢肢体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1.2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6±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观察组康复后简易上肢功能(STEF)评分[(72.31±4.87)分]和Fugl-Meyer(FMA)评分[(51.27±5.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72±7.29)分和(39.27±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9.724,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19.32±2.56)°]、最大屈曲角度[(53.17±5.98)°]和最大伸展角度[(38.65±4.97)°]明显高于对照组[(13.09±3.25)°]、[(41.36±7.91)°]和[(27.6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8、6.523、7.596,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70.28±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83±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0,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观察居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护理运动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社区进行居家康复的CHF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封信封抽取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运动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干预),干预周期均为8周。测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的6MWD、LVEF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延长和升高,P均0.01。与常规护理组比较,运动干预组干预后6MWD[(482.44±65.29)m比(546.24±76.13)m]、LVEF[(35.69±7.22)%比(38.83±6.92)%]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89.19±25.14)分比(103.49±22.44)分]升高更显著,MLHFQ量表中的身体[(62.12±17.97)分比(42.32±17.67)分]、情绪[(67.76±17.17)分比(51.32±16.41)分]和社交[(72.43±10.31)分比(62.44±10.45)分]维度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护理运动能明显增强心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强化姿势控制训练对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训练组(n=52)和联合训练组(n=52)。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姿势控制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4周后分别采用FugI-Meyer运动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表(MBI)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差异,并分析治疗后两组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FMA、BBS、MBI评分和FAC分级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且联合训练组FM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P<0.001),但治疗后联合训练组FAC分级较常规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9)。结论 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强化姿势控制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提高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康复组(45例)和运动康复组(45例,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给予运动方案),采用简式肢体功能评定量表(FMA)、巴塞尔指数(BI)和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上肢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4周、8周、16周后FMA、BI、SS-QOL得分均较前明显提高,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治疗4周、8周、16周后FMA[4周:(25.17±8.52)分比(32.27±8.74)分]、BI[4周:(42.83±15.61)分比(65.37±11.33)分]、SS-QOL[4周:(70.28±11.52)分比(75.37±10.58)分]得分提高更显著(P均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与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HICH术后康复期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延续护理组。收集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简单应对方式问卷(SCSQ)、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以及康复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延续护理组FMA评分、BI指数、积极应对评分显著增加,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降低;常规护理组仅FMA评分、BI指数显著增加(P均=0.001)。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延续护理组干预后FMA评分[(41.38±5.03)分比(49.35±4.14)分]、BI指数[(49.05±5.25)分比(54.92±3.17)分]、积极应对评分[(25.26±5.16)分比(40.23±4.75)分]、护理质量[(14.23±3.74)分比(18.46±2.54)分]、陪伴护理人员护理技能[(13.16±3.04)分比(19.18±2.04)分]显著增加,消极应对评分[(29.35±4.32)分比(20.34±4.02)分]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对HICH术后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股动脉血流的变化. 方法 入选老年偏瘫患者67例,随机分为mCIMT组(35)例,平均年龄(73.2±5.2)岁和常规神经发育技术(NDT)对照组(32)例,平均年龄(76.4±3.8)岁.治疗前后分别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简式Fugl-Meyer (FMA-L)进行下肢功能评定,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侧下肢股动脉的血流速度和管腔直径的变化. 结果 mCIMT治疗后除FMA-L评分与ND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5.24±7.62)分比(31.32±3.28)分,t=19.99,P>0.05)],其他3项评分MWS[(56.68±6.57)分比(45.61±5.34)分]、BBS[(46.84±4.05)分比(29.84±4.05)分]、TUGT[(14.55±8.25)分比(25.35±8.70)分]明显高于NDT组(t=15.09,17.38,15.25,均P=0.001).6周mCIMT治疗后管腔直径[(9.05±1.15)nun比(8.05±0.68) mm,t=6.72,P=0.001]和血流速度[(92.55±18.25)cm/s比(69.35±8.7)cm/s,t=6.83,P=0.001]明显大于NDT对照组. 结论 mCIMT能明显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股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神经发育疗法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接受相同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以Bobath法为主,配合Brunnstrom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的综合康复运动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对日常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应用Fugl-Meyer(FMA)评分,Brunnstrom分级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康复组和对照组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Brunnstrom分级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康复治疗4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Brunnstrom分级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应用神经发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ADL及运动功能,康复运动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综合康复治疗对卒中急性期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方法将40例卒中急性期中重度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历号单双顺序,分为综合康复组21例和一般康复组19例。部分抽取传统的Bobath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及运动想象疗法用于综合康复组,一般康复组接受传统的Bobath疗法。两组康复训练时间均为40min,2次/d,每周5 d,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结果治疗前,综合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FMA评分分别为13.8±1.9和14.2±1.4,FIM评分均为48±8;治疗后4周时,综合康复组的FMA评分(37±8)高于一般康复组(29±6),t=3.55,P〈0.01;综合康复组FIM评分(79±8)高于一般康复组(67±8),t=4.7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传统的Bobath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及运动想象疗法进行部分抽取,综合使用,较单独使用传统的Bobath疗法,对急性期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组织蛋白CatS、Sestrin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的126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丹红治疗组(接受丹红注射液治疗)与联合治疗组(在丹红治疗组基础上接受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运动力指数(MI)、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_(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清CatS、Sestrin2、GFAP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丹红治疗组(95.24%比80.95%,P=0.013)。治疗后,与丹红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BBS[(42.78±6.46)分比(48.84±6.84)分]、FMA评分[(26.78±2.65)分比(29.98±3.67)分]、MI[(66.41±11.00)分比(71.70±11.55)分]、V_(mean)[(50.04±2.73)cm/s比(53.29±3.53) cm/s]升高更显著,TUGT[(31.71±6.58)s比27.13±5.77)s]、RI[(0.62±0.06)比(0.51±0.06)]、PI[(0.84±0.17)比(0.77±0.11)]、血清CatS [(57.45±11.89)pg/L比(45.49±9.75)pg/L]、Sestrin2[(12.27±1.53)ng/ml比(11.27±1.64)ng/ml]、GFAP水平[(6.58±2.33) ng/ml比(5.00±1.54)ng/ml]降低更显著,P均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肌力和躯体平衡,促进神经修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血清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BS、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100β、BDN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100β、BDN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可减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元修复,改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病人入组时、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试ADL。结果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I值和FMA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康复组比对照组的BI值和FMA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A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的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于我院行PCI术的164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运动康复组(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的运动康复),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心功能指标:LVEF、LVEDV,6 min步行距离(6MWD)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随访过程中,常规护理组失访3例,运动康复组失访2例、终止随访4例。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6个月后,运动康复组SSS评分[(33.97±5.76)分比(25.76±4.79)分]、LVEDV [(125.33±16.14)ml比(119.53±16.82)ml]均显著降低,LVEF [(56.28±4.46)%比(59.28±4.90)%]、6MWD [(410.42±20.08)m比(439.69±20.66)m]及SF-36躯体功能[(19.20±4.22)分比(23.76±3.98)分]、肌体疼痛[(7.42±1.99)分比(8.84±1.94)分]、一般健康状况[(16.42±4.7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试验指导心肌梗死患者有氧康复运动的价值。方法:选择102例康复期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接受常规康复指导)和有氧运动康复组(在运动负荷试验指导下进行有氧康复运动)各51例。比较两组运动量、血流动力学、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量: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有氧运动康复组运动量[(6.79±0.58)METs比(7.42±0.69)METs]、最大心率[(126.27±5.26)次/min比(138.18±5.81)次/min]、心率血压乘积[(221.87±21.46)比(244.85±23.09)]、运动持续时间[(10.36±1.36)min比(11.18±1.45)min]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有氧运动康复组心输出量[(5.36±0.57)L/min比(5.72±0.68)L/min]、心脏指数[(2.96±0.53)L·min~(-1)·m~(-2)比(3.25±0.52)L·min~(-1)·m~(-2)]、每搏输出量[(73.16±8.47)ml比(78.12±9.14)ml]均明显提高(P均0.05);心理状态: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有氧康复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9.74±3.26)分比(6.35±1.18)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4.83±4.58)分比(10.56±3.27)分]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根据运动负荷试验指导有氧康复运动有助于提高运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