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177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分期Ⅲ-Ⅳ期(P=0.004,P=0.029)、ECOG评分2-4分(P=0.003,P=0.042)、结外受累 1处(P=0.000,P=0.031)、异常升高的LDH值(P=0.000,P=0.046)为影响患者OS与PFS的危险因素;B症状(P=0.020)、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20)仅影响患者OS。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44)及分期(P=0.046)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期(P=0.029)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年龄调整的IPI(aaIPI)评分2-3分的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P=0.000,P=0.000)与PFS(P=0.013,P=0.000)更差。结论:异常升高的β2-MG值是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OS的独立因素,分期是影响患者OS与PFS的独立因素。aaIPI评分2-3分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与PFS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侵袭性转化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68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指标在组织学转化(HT)及预后中的意义。结果:病理3级、Ki-67≥40%、β2-MG>3 mg/L、LDH>245 U/L、POD24、骨髓未受侵犯与HT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LIPI-2高危、病理3级、Ki-67指数≥40%、贫血、β2-MG>3 mg/L、LDH>245 U/L、HT是影响PFS的不良因素;β2-MG>3 mg/L、LDH>245 U/L、 POD24、HT是影响OS的不良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β2-MG>3 mg/L、HT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T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L中病理分级、Ki-67指数、β2-MG、LDH、POD24及骨髓累及与否可预测HT风险,同时HT、β2-MG>3 mg/L与FL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NK细胞数目变化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于24 h内染色并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B症状、临床分期、NK细胞绝对数(ANKC)、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骨髓浸润情况和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合并B症状、Ann Arbor分期、Hb和LDH水平、是否有骨髓浸润、β2微球蛋白和MIPI间的ANK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ANKC预测预后的最佳阈值为0.10×10~9/l,AUC为0.798(95%CI:0.689-0.902)(P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和73.8%。ANKC≥0.10×10~9/L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期率(62.8%)高于ANKC0.10×10~9/L患者(32.1%)(P0.01)。ANKC≥0.10×10~9/L患者3年总生存期率(81.5%)高于ANKC0.10×10~9/l患者(43.8%)(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MCL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外周血ANKC值和MIPI(P0.05)。结论:外周血NK细胞数目的变化对判断MCL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判断MCL患者病情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13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预后价值,回顾性分析了141倒CLL患者的LDHI、β2-MG水平以及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将LDH和β2-MG表达水平分为3个组,即:①LDH和β2-MG水平均升高;②LDH和β2-MG水平中一个升高;③LDH和β2-MG两者水平均正常。结果表明:BinetC期患者的LDH和β2-MG水平较BinetA期患者明显升高(P=0.034和P=0.036)。β2-MG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P=0.756)。经Cox回归分析.BinetC期(P=0.015)和LDH水平升高(P=0.035)与总体生存时间短显著相关,β2-MG水平与总体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384)。LDH和β2-MG水平均升高组较均正常组生存期短(P=0.04)。结论:Binet分期及血清LDH水平是影响CLL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TAIR表达量与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化疗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74例)和无效组(26例),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β_2-MG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组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45、45.023、16.212、22.679,P0.05);病例组患者及有效组、无效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均与β_2-MG水平具有相关性(r=0.880、0.695、0.893,P0.05);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较高患者的OS、PFS均显著低于血清lncRNA HOTAIR和β_2-MG水平较低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35、37.371、38.054、34.696,P0.05)。结论 MM患者表现为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的升高,其水平与β_2-MG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且这两种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有关,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34例初诊MM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ALC分为ALC<1.3×109/L(n=15)和ALC≥1.3×109/L(n=19)两组,分析其初发时ALC绝对数与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与否、临床分期、分组以及与血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初诊时患者外周血ALC为(0.4-2.9)×109/L(中位数1.3×109/L)。ALC<1.3×109/L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20%)明显低于ALC≥1.3×109/L组(57.9%,χ2=4.9696,P<0.05),同时外周血CD4的表达和CD4/CD8比值显著下调,CD8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临床分期、分组和血清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M患者初诊时ALC可作为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铁蛋白(SF)水平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7月我院76例MDS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根据IPSS评分分级标准分为低危组(n=19)、中危-Ⅰ组(n=24)、中危-Ⅱ组(n=20)、高危组(n=13)4个亚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4例设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2d清晨或体检当日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检测血清LDH、β_2-MG、SF水平。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各亚组间血清LDH、β_2-MG、SF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LDH、β_2-MG、SF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个亚组间血清LDH、β_2-MG、SF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IPSS评分等级增加,血清LDH、β_2-MG、SF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患者血清LDH、β_2-MG、SF呈较高表达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患者预后作出正确判断与评估,进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140例初治F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40例中122例经过治疗后获得缓解,其中56例接受2个月1次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RM),中位维持8次(RM组);66例不接受任何抗淋巴瘤药物治疗(non-RM组)。结果:RM组及non-RM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级、Ann Arbor分期、FLIPI及FLIPI2评分等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RM组和non-RM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89.7%和77.6%(P=0.043),其2年总生存(OS)分别为100%和98.6%(P=0.131)。无论在整体队列、RM组或non-RM组中,FLIPI2均可将患者分为预后显著差异的3个危险组别(P0.001)。亚组分析显示,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RM组较non-RM组的PFS显著提升;但在FLIPI2高危组中,RM与non-RM组的2年PFS率分别为55.6%和46.9%(P=0.920)。结论: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缓解的FL患者,无论是否行RM,FLIPI2均对其预后判别具有重要意义。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均可以从RM治疗中获益,但是高危患者中RM治疗的意义仍值得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比值(ALC/AMC)在预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72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比较患者五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及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ALC/AMC的阈值为3.6,ALC/AMC≥3.6和ALC/AMC<3.6患者的年龄、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髓外疾病、ISS分期、del(17p),t(4; 14)和二倍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7,6.097,8.236,χ2=9.147,10.618,5.913,5.239,6.190,均P<0.05)。ALC/AMC≥3.6和ALC/AMC<3.6患者五年OS和PFS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LC/AMC≥3.6的患者高于ALC/AMC<3.6患者(P<0.001)。ALC/AMC<3.6是预测MM患者五年OS和PFS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外周血ALC/AMC的降低能有效预测初发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本院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各组均于治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影响MM患者生存的最佳IL-16阈值,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结果:MM组患者血浆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的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Ⅲ期患者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ISSⅠ期和ISSⅡ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预测预后的最佳IL-16阈值为:当IL-16浓度为171.26 ng/L时,AUC为0.787(P0.0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5%和75.80%。IL-16≤171.26 ng/L的患者和IL-16171.26 ng/L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93%和51.61%(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L-16水平为影响MM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因素(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6水平显著升高,且升高的白介素16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瘤形态和数量以及血清学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8例确诊的MM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瘤细胞分化差,数量多,β2-MG、CRP、LDH高,MM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差。结论瘤细胞形态和数量,β2-MG、CRP、LDH是判断MM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项生化指标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肾脏伤害中的变化及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诊断为MM的初发病患者(MM组)和54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两组检测血清中的胱抑素C(Cys C)、肌酐(Cr)、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M组和对照组Cys C、Cr、β_2-MG、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Cys C、Cr、β_2-MG、LDH、Cys C+Cr、β_2-MG+LDH及4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3.0%、42.6%、74.1%、61.1%、66.7%、85.2%和96.3%;Cys C检测阳性率高于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_2-MG+LDH检测阳性率高于Cys C+Cr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结论 MM患者早期肾脏伤害时,4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最高,有利于发现其早期肾脏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对59例初治FL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和临床分期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寻找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发现,5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岁,男女比1:1.36;64.4%患者有结外累及,其中骨髓受累最常见,占28.8%,消化道及骨骼累及次之。BCL-2/J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为30.3%,起病时Ⅲ-Ⅳ期为71.2%,在可追踪的56例患者的OR和CR率分别为96.4%和80.3%,5和10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74.1%,复发率33.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受累淋巴结最大直径、消化道受累、LDH、ECOG、IPI、aaIPI、FLIPI、FLIPI2危险分层及初治是否达到CR是F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示:消化道受累、IPI、aaIPI和初治是否达到CR是影响FL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因素;初治未达CR者的死亡风险约是达CR者的70倍。结论:本研究中初治滤泡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骨髓受累常见,BCL-2/JH基因重排发生率较低,就诊时多为Ⅲ-Ⅳ期,复发率高,但生存期较长。消化道受累、IPI、aaIPI及初治是否达CR是F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疗后免疫状态的改变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用淋巴细胞数与单核细胞数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的变化来反应免疫状态的改变。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MM分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治疗方案等临床因素与LMR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上述指标对初诊MM患者的预后价值。亚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通过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应用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来比较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以及LMR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LMR变化的临床因素。结果:在治疗1个月后,ALC的中位数从1. 25(0. 84-1. 81)×109/L升高至1. 39 (1. 02-1. 9)×109/L (P=0. 029); AMC的中位数从0. 37(0. 23-0. 47)×109/L降低至0. 29(0. 2-0. 44)×109/L (P=0. 026); LMR的中位数从3. 552(2. 405-5. 208)升高至5. 138(3. 22-6. 471)(P=0. 00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MR的升高(HR 0. 459,95%CI 0. 241-0. 875,P=0. 018)和LDH≥240(U/L)(HR 2. 368,95%CI 1. 123-4. 995,P=0. 024)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后LMR水平的升高预示初诊MM患者将拥有较长的生存时间。联合LMR不但可以反映治疗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而且可以更好的预测MM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结果:与健康献血者比较,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19~+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MM的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MM患者血清中的β2-MG浓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FL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所有患者于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并从病理分级、国际预后指数2的分级、有无肿块及骨髓受累,临床检测指标及治疗转归方面评估,治疗前SUVmax与预后因子、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组织学分为1级、2级和3级患者间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LIPI2)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有、无大肿块及有、无骨髓受累患者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UVmax与分期、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含量、LDH及Ki-67均无相关性(均P0.05)。完全缓解与未完全缓解患者的SUVmax、有效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无效患者(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设定10、15为SUVmax界限值,SUVmax低者与高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3年PFS率及3年OS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的SUVmax预测预后的价值在本组研究中不明确,目前尚不能通过其来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β2-微球蛋白(β2-MG)在心脑血管等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收治的127例明确诊断的患者标本,按标本来源患者的年龄、病种比较分析β2-MG水平,同时分析β2-MG与Hcy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β2-MG水平逐渐增高,各年龄段患者β2-MG水平不完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P=0.000 1)。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β2-MG水平均有高表达,不同疾病患者β2-MG水平不完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33,P=0.894 6)。β2-MG升高患者Hcy也明显升高,112例β2-MG升高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为(3 264.2±1 278.8)ng/mL,其Hcy水平为(18.63±13.42)μmol/L,但β2-MG与Hcy无明显相关性,r=0.084 8(t=0.893 6,P=0.37)。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β2-MG水平明显升高,可与Hcy等指标联合应用,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损害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对肾损害诊断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入院的肝肾疾病患者254例,根据肝肾功能分为肝损害组(87例)、肾损害组(113例)和肝肾损害组(5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肝损害组中,血清ALT水平与血清β2-MG水平无相关性(r=0.046,P=0.674),血清AST水平与血清β2-MG水平具有相关性(r=0.251,P=0.020),ASL/ALT比值与血清β2-MG水平具有相关性(r=0.633,P=0.000);肝损害组血清β2-MG水平高于对照组(Z=-9.418,P=0.000),Cr/β2-MG比值低于对照组(Z=-2.779,P=0.005),肝肾损害组Cr/β2-MG比值低于肾损害组(Z=-1.487,P=0.137)。受试者工作特征区线分析显示,肾损害组、肝肾损害组血清β2-MG的曲线下面积、临界值、标准误、95%CI、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970、2.61μg/L、0.012、0.946~0.994、0.988、0.852和0.832、4.26μg/L、0.04、0.755~0.910、0.862、0.741。结论肝损害主要影响血清β2-MG对轻微肾损害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能够早期预测地西他滨(DAC)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治疗反应的临床指标。方法:对55例MDS患者DAC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DAC首次治疗后28天的淋巴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1. 2×109/L)和低淋巴细胞组(L-Lym 1. 2×109/L),比较两组的总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H-Lym组ORR为76. 0%,L-Lym组ORR为50. 0%,二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 H-Lym组中血小板≥100×109/L比例非常显著高于L-Lym组(72. 0%vs 20. 0%)(P0. 01)。H-Lym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15. 7个月,L-Lym组的中位PFS 8. 5个月,二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 05),L-Lym组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非常显著高于H-Lym组,为H-Lym组的4. 45 (95%CI:1. 58-12. 59)(P0. 01)。结论:DAC首次治疗后28 d淋巴细胞≥1. 2×109/L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总反应率和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可作为预测地西他滨治疗反应的早期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糖链抗原125(CA-125)、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9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60例,检测其血清CA-125、SF、LDH、β2-MG水平。结果恶性淋巴瘤组血清CA-125、SF、LDH、β2-M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进展,从Ⅰ期到Ⅳ期,4种血清标志物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CA-125、SF水平明显高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2-MG水平低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CA-125、SF、LDH、β2-MG血清指标做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应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0.958、0.924、0.985。结论 CA-125、SF、LDH、β2-MG可作为恶性淋巴瘤的有效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