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e disease,MRD)的方法,初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用多种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患儿初发时的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照多份正常骨髓标本的检测结果,以能够使白血病细胞在双参数点图上出现的位置完全不同于正常骨髓细胞的位置的抗体组合作为有效组合,以这些有效抗体组合对患诱导治疗结束后的骨髓标本进行监测。对58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初诊时的骨髓标本进行了抗体组合有效性的筛选,并对其中的30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后的骨髓细胞进行了监测。结果有52例(89.7%)B-ALL患儿都可找到适用于MRD检测的抗体组合。四色组合由CD10/CD34/CD39外加一个有效标志如CD38、CD65、CD66c、CD21等组成。该方法的敏感度为0.01%,远高于形态学检测法。实验中8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后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未见白血病残留细胞,但该方法检测结果白血病残留细胞分别为0.028%,1.430%,3.050%,0.015%,5.660%,2.700%,,0.027%和0.069%。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能提高对临床缓解期间患体内残存白血病细胞数量的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具有快速、敏感、可定量的优势。联合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可检测几乎所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MRD,可评估早期治疗反应,预示复发,实施个体化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本文重点介绍多参数FCM检测MRD的原理、优缺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变(MRD)的检测可以确定亚临床水平的疾患。以IgH基因第三互补决定区(CDR-Ⅲ)重排作为克隆特异的基因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MRD,检测水平达到10~4~10~5正常骨髓细胞中1个白血病细胞,超过光学显微镜形态学观察量值的2~3倍。作者对14例复发与缓解的ALL患儿MRD作回顾性比较研究。14例ALL受试患者诊断时年龄1.0~20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患儿脑脊液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急淋患儿18例,采用一步煮沸法提取脑脊液白细胞DNA,采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骨髓DNA。追踪并采用改良的极限稀释法定量检测MRD值。分析初治病例在骨髓诱导达到缓解时脑脊液MRD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诱导缓解的18例中,9例脑脊液MRD阳性,9例阴性。经随访MRD阳性者,有5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而阴性者无l例发生CNSL。结论:急淋完全缓解时,脑脊液MRD高水平者发生CNSL的危险性较高,故追踪检测脑脊液MRD对临床CNSL的预防、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MRD对于判断B ALL预后的价值。 方法:用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流式细胞术对33例确诊并接受SCMC-ALL-2005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并随访5年,分析监测结果、复发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 结果:建立了正常骨髓细胞分布的分析模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18例MRD阳性患儿的白血病复发率为55. 6%(10/18)、15例MRD阴性患儿复发率为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4%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P<0.05)。 结论: 监测MRD对于B-ALL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率已明显提高,缓解期体内残留病灶(MRD)是导致复发而成为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动态、定量监测ALL缓解期MDR水平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本文复习了有关ALLMRD检测技术的进展,其中PCR检测白血病特异的DNA/RNA序列,如融合基因和IgH、TCR基因重排,敏感性10~(-4)~10~(-6);流式细胞术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敏感性10~(-4)~10~(-5)。MRD与预后的相关性得到一致肯定,但究竟何时何水平MRD临床价值最大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免疫表达,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方法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在儿童ALL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以多种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健康儿童骨髓进行检测,建立健康儿童骨髓细胞双参数点图分析模板.对75例ALL初诊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MRD筛选,找出在双参数点图上的位置明显区别于正常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组合作为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对其中60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及后续治疗中的骨髓标本用这些有效免疫表型组合进行MRD监测.同步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和PCR检测29种融合基因、IgH/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结果流式细胞术检出69例(92.0%)可用于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PCR检出21例(28.0%)可用于MRD监测的融合基因或IgH/TCR基因重排;诱导治疗结束后及后续治疗中有25份骨髓标本细胞形态学未检出白血病残留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仍有0.021%~4.130%的白血病残留细胞.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ALL MRD能较好地评估临床缓解期间ALL患儿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其覆盖面和速度优于PCR检测方法 ,敏感性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了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期骨髓标本;5例有基因重排,临床随访均在2~3月内复发;7例未发现基因重排,其中2例分别在缓解后3月、8月复发,可能为白血病基因重排发生了变异,其余5例未复发。提示检测白血病残留细胞有助于提前预测白血病的复发,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 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病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免疫表达,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方法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在儿童ALL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以多种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健康儿童骨髓进行检测,建立健康儿童骨髓细胞双参数点图分析模板.对75例ALL初诊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MRD筛选,找出在双参数点图上的位置明显区别于正常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组合作为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对其中60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及后续治疗中的骨髓标本用这些有效免疫表型组合进行MRD监测.同步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和PCR检测29种融合基因、IgH/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结果流式细胞术检出69例(92.0%)可用于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PCR检出21例(28.0%)可用于MRD监测的融合基因或IgH/TCR基因重排;诱导治疗结束后及后续治疗中有25份骨髓标本细胞形态学未检出白血病残留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仍有0.021%~4.130%的白血病残留细胞.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ALL MRD能较好地评估临床缓解期间ALL患儿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其覆盖面和速度优于PCR检测方法 ,敏感性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微小残留病(MRD)与中枢神经系统自血病(CNSL)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集外周血和脑脊液,利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析技术进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并动态随访。结果50例患儿中发生CNSL的共有12例,12例中脑脊液MRD和脑脊液形态学同时阳性仅4例。其中初诊时伴CNSL者2例,脑脊液微小白血病(MRD)和脑脊液形态学检查均阳性。缓解期复发的10例CNSL中,脑脊液形态学检查阳性的仅2例;10例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MRD同时阳性4例。缓解期CNSL复发的10例患儿中,完全诱导缓解第33天测血MRD和脑脊液MRD均阳性,但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脑脊液涂片显示幼稚细胞阴性,临床不符合CNSL的诊断,故未按CNSL治疗,分别于6个月内出现CNSL复发1例、6~18月有2例、18月后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0%(5/10)。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脊液MRD较脑脊液形态学更加敏感,可较早预知CNSL状况,以提前实行针对性治疗,可早期阻止CNS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几乎已成为所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大多数成人ALL患者一线治疗的常规临床工作。MRD是评价复发风险最具特异性的敏感指标,是ALL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也是确定不同危险组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样,在复发的ALL患者和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MRD检测常常用于指导治疗决策。此外,通常采用检测MRD的方法评价抗体和小分子药物等新药的临床试验疗效。事实上,MRD检测或可很好地用于替代终点观察,由此而缩短随访时间。MRD技术需要良好的敏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目前来看,流式细胞术、PCR[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PCR]分析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符合这些标准,但是前者敏感性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而经典的ASO-PCR费时费力。因此,正在研发能评估百万序列或细胞的高通量测序和下一代流式细胞术(多维的),每项技术都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ALL病儿75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第19、33天及维持治疗过程中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MRD水平,根据MRD水平分为A组(MRD≤10 -4)、B组(MRD介于A组与C组间)、C组(MRD≥10 -2),根据Kaplan-Meier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A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C组(X2=6.435、19.795,P〈0.05);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C组病儿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X2=5.057、8.346,P〈0.05)。维持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时MRD不同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133~22.558,P〈0.05);治疗3年时MRD水平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根据维持治疗过程中MRD≥10 -2出现在不同时间点分3组:半年内出现(I组)、半年到1年出现(Ⅱ组)、1年后出现(Ⅲ组),Ⅲ组的生存率高于I、Ⅱ组(X2=6.226、7.018,P〈0.05)。1年内出现MRD≥10 -2的病儿中高危型、T细胞系、融合基因阳性的生存率显著降低(X2=5.661~10.68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MRD水平是影响病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4.01;95%CI=0.968~8.995,P〈0.05)。1年内出现MRD≥10 -2 的病儿,高危型(RR 4.73;95%CI—1.316~14.624,P〈0.05)、T细胞型(RR1.78;95%CI=0.101~6.014,P〈0.05)、融合基因阳性(RR0.08;95%CI=0.008~0.801,P〈0.0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MRD对ALL病儿预后有极大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采用B系ALL18对引物、T系ALL8对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Ig/TCR基因重排,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追踪的分子标记,应用SYBR Green I染料法对儿童ALL-MRD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9例B-ALL患儿中有8例重排,找到患儿重排标记(marker)的机率为88.8%;并对诱导化疗后(第33天)骨髓MRD检测发现,其MRD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本研究证实Ig/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检测儿童ALL MRD标记,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可靠的、相对敏感的、并且比较容易的作为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作者叙述了93例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急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这些病人已作4年随访(中数),且在这些病人中用三种细胞表面标记在表型上确定了急淋的亚型,这三种标记是人类 T 细胞抗原(HTA)、免疫相关抗原(Ia)和普通急淋抗原(CALLA)。其中,11人属 T 细胞组(HTA~+Ia~-CALLA~-),77人属非 T 细胞组(Ia~+HTA~-)。Ia~+组中有43人的细胞可供抗 CALLA 试验,结果36人 CALLA~+,7人 CA-LLA~-。另5例病人有少见的表面标记。一人是 HTA-Ia~+CALLA~+,在4个 HTA~-Ia~-的病人中3人有足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Dl0在儿童期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Dl0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8例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型,观察CDl0在BALL病例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并将CDl0抗体与其它多种抗体构成四色组合用于B-ALL的微小残留病检测,评价其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65、5%(38/58)的BALL具有CDl0过强表达(CDl0^bright)的特点,而且CDl0^bright与CD34的阳性表达率有关——CDl0^bright多出现于CD34阳性率高的B-ALL中。CDl0^bright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与其它异常表达的抗原形成的组合能够在双参数点图上很好地区分出白血病细胞群与正常细胞群。即使在其他抗原表达无异常时,也可因CDl0的过强表达而使白血病细胞群与正常细胞群区分开。结论:CDl0^bright与BALL中CD34的高比例表达相关,CDl0^bright也是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一个很好的指标,CDl0的表达与其他用于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抗原表达的应用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危险指向性治疗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接近80%。白血病细胞的分子基因分析和宿主的遗传药理研究是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基础。评估微小残留病的早期治疗效应以综合反映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反应和宿主的遗传药理学,是调整治疗强度最可靠的指标。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鉴定个体化治疗的分子靶向。本文综述目前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及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西方规模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心,其ALL的治愈率已达到80%,此成就归因了依据危险度所确定的多药联合化疗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患的分层是根据预后因素预测复发危险。研究预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必要的,已被广泛熟知的宿主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药物遗传学。疾病相关预后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细胞或分子遗传学特征。早期治疗反常是最有力的预后因素。大的,对照的和随机的临床方案的采用大大地改善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