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立性低血压(OH)又称体位性低血压,虽少见,但可导致严重后果。自1925年Bradhury等首先描述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FOH)以来,对其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已有较多了解。一、正常直立体位时的血液动力改变及生理调节直立位时,约有300~800毫升的血液迅速郁积于下肢,致使静脉回流减少,心排出  相似文献   

2.
答: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是体位变换为直立后3min内SBP下降幅度大于20mmHg,或DBP下降幅度大于10mmHg。体位性低血压可见于各年龄段,常见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的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血压调节过程中任何环节障碍,均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自主神经调节障碍。  相似文献   

3.
答: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是体位变换为直立后3 min内SBP下降幅度大于20 mm Hg,或 DBP下降幅度大于10 mm Hg.  相似文献   

4.
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治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体位性心运过速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将患者的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观察组)和直立性高血压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不同年龄段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结果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生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在65岁-80岁之间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都比较常见,同时往往都存在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血压不稳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不稳定综合征是以血压随着体位、进食、运行和睡眠而异常波动为特征。认识血压不稳定综合征,能加强高血压的治疗并减少与之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调查了该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到直立位时,收缩压(SBP)下降≥2.67kPa(1kPa=7.5mmHg),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即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后3min,血压下降最明显。大约20%65岁以上、30%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体位性低血压,且与摔倒、晕厥、脑缺血症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老年人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因年龄造成的生理变化如自主神经机能不全、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对体位变化的反应较差,或摄入的药物损伤内环境有关。心率改变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信息。随着体位变化,心率改变<10bpm,表明压力  相似文献   

7.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致人虚弱又难以治疗的慢性疾病。治疗目标为改善体位改变时的症状,延长耐受时间而不是以达到直立时血压正常(此类病人往往出现卧位时高血压)为目标。由于体位改变的应激随周围环境而变化,单纯的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而以病人为本的宣教和非药  相似文献   

8.
了解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mm Hg,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前者主要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一般症状不明显,但较重时会出现疲倦、头晕、健忘,还可能出现心前区憋闷。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防治体质性低血压要忌偏食,饮食要荤素搭配,应摄取含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多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能调整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蹲位站起来时动作应缓慢。另外,体位性低血压也可因多种疾病或药物引起,如脊髓有病、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因服用降压药不当及过量等。因此应去医院查明病因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起病隐袭,常常不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体位性低血压通常继发于药物、体液丢失或肾上腺机能不全,慢性体位性低血压常常是由于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一个综合的病史评价,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规范的血压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强调首次发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并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等病因。长期的血压随体位变化降低,会导致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尽可能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使患者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目标范围内,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群,合理评估与管理,从而尽量减少老年人跌倒、骨折、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OH),常由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所介导,并多伴有疲乏、头昏等症状,且与高危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增加有关。然而既往关于OH对中年人群的相关远期预后意义还不清楚,现就此进行大样本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直立性低血压是引起老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机理包括与年龄有关的生理变化、脱水、药物因素、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失调,但很少有人将维生素B_(12)缺乏与直立性低血压一起描述。本文介绍一例以直立性低血压作为唯一神经系统表现的维生素B_(12)缺乏症。  相似文献   

12.
重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中并不少见,大多数患者无特殊病因,治疗结果也不理想。多巴胺β化酶(DBH)缺乏的主要症状就是体位性低血压,实验室检查特点是血浆中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偏低甚至无法捡出,而血浆多巴胺含量偏高且易查出。该酶可催化多巴胺转化成去甲肾上腺素。文献上曾报道过6例DBH缺乏的年轻患者,但至今尚未对老年重度体位性低血压提出是DBH缺乏的假设。本文首次报道一83岁高龄老年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Shy-Drager综合症,下称IOH)病因未明,其特点是自主神经失调,以及直立时在心率不增加的情况下,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20mmHg。本文比较用消炎痛治疗IOH及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4个IOH及1个原因不明伴有轻度糖尿病的直立性低血压患者进行了5期研究,每期4天,  相似文献   

14.
如众所知,在老年人站立时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病情恶化。本文旨在就下肢和腹部加压弹力绷带在防治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及其相关症状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对象与方法受试对象为21例患直立性低血压老人,平均年龄70±11岁。均在2次倾斜试验中被诱发出直立性低血压相关症状恶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临床认识较为广泛的是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即从卧位转为直立后3 min内血压下降超过20/10 mm Hg.OH是公认的跌倒、晕厥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1].体位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是从卧位转为直立位后血压升高,是一种体位...  相似文献   

16.
重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大多数患者无特殊病因,治疗结果也不理想。多巴胺β羟化酶(DBH)缺乏主要症状就是体位性低血压,实验室检查特点是血浆中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偏低而无法查出,而血浆中多巴胺含量偏高而容易查出。该酶可催化多巴胺转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IO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其特征为植物神经功能不全,直立时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水平降低≥20mmHg,而心率不加快。由此引起的低血压和脑灌注不足可导致晕厥。本文报告应用消炎痛(Indomethacin)治疗4例IOH患者和1例体位性低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结果。这些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降低,限盐和利尿剂刺激不能使之增高。醛固酮水平正常,用利尿剂治疗后升高。血浆容量、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尿儿茶酚胺、甲基肾上腺素和3-甲氧基-4-羟基杏仁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功能水平对老年直立性低血压(OHP)患者脑缺血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75例直立性低血压患者脑缺血症状、卧立位血压、Ccr等临床资料,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r与OHP有显著相关性;随着Ccr下降,有症状直立性低血压发病风险有增加趋势,Ccr对OHP的最佳预测节点为50.52 ml/min;进一步分析表明Ccr与卧立位收缩压差值(r=0.977,P=0.000)及卧立位舒张压差值(r=0.264,P=0.022)呈正相关。结论 Ccr与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脑缺血相关症状的发生显著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卧立位收缩压差值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资料显示其可增加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死亡等临床事件的发生。现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基础直立倾斜试验中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443例晕厥或头晕或走路不稳患者在安静环境空腹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持续监测心电和血压,观察其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共443例患者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其中阴性312例(70%)、直立性低血压66例(15%)、血管迷走性晕厥14例(3%)、体位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