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340例,均行急诊PCI,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直接行PCI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心肌灌注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则明显减少;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再梗死、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疗法联合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因STEMI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PCI患者102例。其中50例(A组)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后行PCI术;另外52例(B组)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后完成PCI术。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心肌灌注分级(TMP)0~1级(P=0.466)、TMP2级(P=0.142)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P3级(P=0.031)、心电图总ST段回落≥50%(P=0.026)比率A组优于B组;A组手术时间(P=0.001)、X线曝露时间(P=0.001)高于B组。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急诊PCI中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吸栓导管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1周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术后2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就TIMI血流情况而言,观察组TIMI3级血流比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且无复流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VEF较高,P0.05,但LVEDD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就心脏不良时间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7.24%,P0.05。结论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患者心肌状况,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ZEEKTM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3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8例。其中36例患者(A组)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给予ZEEK^TM 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另外32例(B组)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在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B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ZEEK^TM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A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结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B组不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复流情况、出血率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TnT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A组患者均成功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14次,抽吸血量为254次,抽吸血量为25100 ml,抽吸血液经过滤器过滤后可见红色血栓及脂质。术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占85.71%,明显高于B组(64.29%,P<0.05);且ST段回落率也高于B组(P<0.05);无复流现象少于对照B组(P<0.05);复查心脏彩超,A组CK-MB峰值、cTnT峰值、LVEDd以及LVESd均低于B组,LVEF高于B组(均P<0.05);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10.0%vs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10例接受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实验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校正TIMI帧数、无复流现象(TIMI 0~1级)降低(P均<0.05),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幅度及术后1周LVEF值较高(P均<0.05)。两组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因AMI行PCI治疗患者165例,其中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86例,单纯行PCI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改AMI患者冠脉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改善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患者给予DIVERCE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对照组(n=30)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TIMIⅢ级比例与出院前LVEF值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1·方法:选取我院及我省各地州确诊急性STEMI,发病12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42例,具有以下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均为TIMI0~1级,其中血栓负荷过重者16例,无复流及慢血流者22例,支架内血栓4例;前降支病变21例,回旋支病变7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4例。42例中除2例外,均行PCI术,全部患者均予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治疗,先向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  相似文献   

12.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蚀损及继发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l)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及多重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明显降低了AMI患者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国内外众多研究已证实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栓负荷和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有助于真正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使PCI前后获益。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蚀损及继发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及多重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明显降低了AMI患者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国内外众多研究已证实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栓负荷和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有助于真正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使PCI前后获益。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提供最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将会减少血栓负荷和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有助于真正恢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目前国际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以阿昔单抗居多,而替罗非班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少见,其应用价值尚不肯定。现将专门对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了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6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PCI,观察组采用替洛非班+PCI的方式,于1-12个月内回访调查、复查冠脉造影等,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本次患者均于发病0-14天内行PCI术,包括急诊及择期手术,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掌握患者病变状态。介入治疗前,选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术后每天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手术过程中使用肝素8000~10000U。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维持量,每天0.1μg/kg。结果本次从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血流等进行对比,且统计并发症、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对比2组患者病变状态。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86.7%(26/30),观察组93.3%(28/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3.3%(1/30),对照组13.3%(4/30)(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皮下出血或牙龈出血等3.3%(1/30),对照组3.3%(1/30);结论由此可见,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更优越,不仅改善了术后血管的TIMI血流,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瞻性随机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及血栓抽吸术中,经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与经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因STEMI行直接PCI术并使用血栓抽吸患者113例,随机分为为超选组61例和静脉组52例,观察PCI后冠脉TIMI血流,心肌呈色分级,ST段回落程度,CK-MB峰值,术后血NT Pro-BNP值、术后LVEF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超选组较静脉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心肌MBG 3级获得率及术后2hST段回落率高(P=0.019,0.027,0.037),超选组CK-MB峰值、术后7d及术后30dNT pro-BNP值较静脉组低(P=0.012,0.031,0.009);②术后30d超选组LVEF高于静脉组(P=0.045),LVEDd、LVESd小于静脉组(P=0.048,0.037);③超选组较静脉组总MACE发生有降低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53)。结论:STEMI患者在行直接PCI及血栓抽吸术时经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心肌再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替罗非班和急诊介入治疗富含血栓病变的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对富含血栓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pPCI 92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为梗死相关血管富含血栓病变,比较使用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患者pPCI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血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例数,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术后2 h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CI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替罗非班组在反映心肌灌注水平的指标包括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率、CK-MB峰值及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富含血栓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PCI再灌注治疗中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能减少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并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加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7d和30d两组患者主要终点指标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9%和10.0%(P〉0.05)。结论国产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ACS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4例行PCI手术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为0级~1级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改善了血流分级,提高了心肌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 0~1级,预计行PCI者9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n=45)和对照组(n=45)。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 h。对照组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 d再梗死及死亡情况,并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复流、无复流现象发生,TIMI 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急诊PCI术后TIMI 0~2级,即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11.10%(5/45),TIMI 3级血流发生率88.90%(4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30 d盐酸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6.66%(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化度,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AMI急诊PCI围术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脉,又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达到真正意义上挽救心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