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比非H型高血压组增高,其中24hSSD、dSSD、dDSD和nSS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军事科学院门诊部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n=44)和非H型高血压组(n=36),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15.83±4.02)mmHg vs.(13.25±3.89)mmHg]、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16.82±4.98)mmHg vs.(12.75±3.86)mmHg]、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10.29±2.23)mmHg vs.(8.62±1.82)mmHg]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2.88±4.54)mmHg vs.(10.12±3.36)mmHg]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著。结论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及动脉硬化特点,为H型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68),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5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动态血压变异性情况以及动脉硬化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为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24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h SwSD)以及24 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24h DwS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L-CAVI、R-CAV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24h SSD、d SSD、n SSD、n DSD、24h SwSD以及24h DwSD均与CAV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增高,且动脉硬化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涂玲  余枢 《高血压杂志》1998,6(3):184-18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对48例血压正常人和42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一样白天增高,夜间下降,而且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但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  相似文献   

5.
<正>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指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血压波动情况,是机体内环境动态调节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特征[1]。BPV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随着近年来高血压发生机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BPV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大量的文献研究证实,BPV可作为高血压的诊疗指标,目前,BPV已经成为高血压研究领域的热点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的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65例EH患者及 4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定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EH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Ⅱ、Ⅲ期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Ⅰ期EH患者 ;EH患者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年龄≤ 5 5岁者 ,其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年龄 >5 5岁者 ,其血压变异性不再随继续增加。结论 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 ,且靶器官损害越重 ,血压值越高 ,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则血压变异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情况,探讨年龄、性别及合并其他疾病对血压变异性(BPCV)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5例,动态血压监测获得BPCV参数,探讨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对BPCV的影响。结果真实收缩压变异性(SBPARV)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女性收缩压加权标准差(SBPw SD)明显大于男性(P均<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BPCV参数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但仅收缩压标准差(SBPS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BPCV均高于未合并冠心病组,舒张压变异性(DBPCV)低于未合并冠心病组,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调整了年龄、性别混杂因素的偏相关分析发现,SBPSD与合并糖尿病呈正相关(r=0.162,P<0.05)。结论年龄、性别是BPCV的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BPCV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及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病房及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首次确诊未服药或已确诊但已自行停用降压药2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1例,同时纳入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0μmol/L,n=121)和Hcy正常组(Hcy10μmol/L,n=120)。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Hcy和BPV与LVH的关系。结果与Hcy正常组比较,高Hcy组Hcy[(13.8±6.4)比(8.1±1.4)μmol/L]、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05.9±28.6)比(98.7±25.3)g/m2]、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0.13±0.04比0.12±0.04)、夜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nDSD)[(9.7±3.9)比(8.8±3.3)mm Hg]较高。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Hcy(β=0.180)、24h平均收缩压(24hSBP,β=0.195)、肌酐(β=0.129)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与nDSD对高血压患者LVMI存在协同作用(OR=1.197,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升高的Hcy与夜间舒张压变异性的增加共同促进高血压患者的LV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老年高血压(SH)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20例,测量血压及动态血压,其中SH患者80例,为SH组,血压正常老年人158例,为正常组。通过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24 h脉压(24h P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BPSD)、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等指标分析老年SH患者的BPV特征。结果 SH组24 h-SBP、24 h-DBP和24 h P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SH组24 h-SBPSD、24 h-DBPSD、24 h-SBPV和24 h-DBPV分别为(38.5±7.0)mm Hg、(19.0±4.9)mm Hg、(29.2±5.6)%和(23.5±4.3)%,而正常组为(19.1±7.8)mm Hg、(10.0±6.2)mm Hg、(18.1±5.0)%和(14.4±4.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SH患者具有明显的BPV,临床上应该注意对这类患者保持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从而降低BPV,进一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的变异特点以及其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接受治疗的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其血压变异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心脑靶器官损伤进行检测,比较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年龄、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以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对心脑靶器官和肾功能的损伤程度也更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会随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血压变异性增加与靶器官损伤之间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情况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组(129例),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年龄<60岁,131例)和血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133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每例血压变异系数。根据左心室(左室)重量指数诊断左室肥厚,同时检测肾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其他两组夜间收缩压变异(SBPV)、夜间BPV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夜间舒张压变异(DBPV)增大与舒张压(DBP)均值水平不相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压变异增大与左室肥厚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夜间血压变异与睡眠相关。结论血压变异可以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病情判断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变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 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 2 2 9例健康查体者 (非高血压者 )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 ;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 ;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 2 4h血压变异性增加 ,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高 ,未发现血压变异性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检查是否伴有冠心病分为单纯H型高血压组83例、伴有冠脉病变的97例(冠心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标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SBP、d SBP、d DBP、n SBP、n DBP、24h SCV、24 h DCV均高于单纯H型高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SBP、d SBP、d DBP、n SBP、n DBP、24 h SCV、24 h DCV均随着冠脉病程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回归逐步进入法进行分析,Gensini评分=2.269+1.770(24 h SCV)+1.224(24 h DCV)。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患者冠脉病变具有密切联系,24 h SCV、24 h DCV是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组血压变异性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高血压组、隐蔽性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高血压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明显高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吸烟比例明显低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这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pressure,ABP)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单纯高血压及42例65岁以上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24 h ABP监测,对2组患者的ABP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及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日间脉压(dmPP)、夜间脉压(nmPP)及24 h平均脉压差(24 h-mPP)均大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PV方面,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dSBP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nSBPCV)、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年龄、高血压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ABP及BPV增大,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改善糖代谢状况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代谢记忆,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征。方法:根据纳入患者血浆Hcy水平,分H型高血压组为1组,共147例;非H型高血压组为2组,共50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谷丙转氨酶:1组(24.70±8.10)>2组(20.14±12.55);夜间脉压:1组(67.02±15.90)>2组(60.26±13.45);夜间平均动脉压:1组(85.91±11.27)>2组(79.64±11.55);夜间收缩压负荷:1组(33.46±33.28)>2组(22.32±30.76);夜间收缩压下降率:1组(-1.89±10.88)<2组(4.25±8.98);夜间舒张压下降率:1组(0.25±11.39)<2组(6.21±10.77);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谷丙转氨酶(r=-0.209 ,p=0.041)夜间脉压(r=0.223,P=0.03)、夜间平均动脉(r=0.252,p=.014)、夜间 收缩压负荷(r=0.311,p=0.002)、夜间收缩压下降率(r=-0.28,p=0.008)、夜间舒张压下降率(r=-0.244,p=0.022)与H型高血压存在相关性。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APP、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为老老年H型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夜间平均动脉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H型高血压关系最密切,两者或许可以作为老老年H型高血压的指征之一,同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老老年夜间血压的监测,从而有效的进行诊疗,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33例老年人群临床资料,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对照组3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标准差代表BPV的值。根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的第50百分位数将高血压组分为昼间高BPV组48例和昼间低BPV组50例,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微量白蛋白尿。结果高血压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昼间高BPV组IMT、LVMI明显高于昼间低BPV组[(1.09±0.44)mm vs(0.94±0.17)mm,P<0.05;(239.97±52.87)g/m~2 vs(208.41±46.10)g/m~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昼间收缩压变异性与颈总动脉IMT、LVMI独立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较高,昼间收缩压变异性是颈总动脉IMT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组)3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合并组)65例,老年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计算BPV。合并组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分为血糖控制组26例及血糖升高组39例,UAER正常组22例及UAER升高组43例,分别比较2组BPV差异。结果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合并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升高(13.32±3.06 vs 12.37±3.54和11.96±2.89、11.83±1.97 vs 10.95±2.34和9.81±2.17,P<0.05)。血糖升高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高于血糖控制组(13.75±3.56 vs 12.67±3.34、12.19±2.87 vs 11.26±3.04,P<0.05);UAER升高组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UAER正常组(12.31±2.67 vs 10.81±2.17,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BPV增大,对血糖控制不良及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更加关注BPV。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原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2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年龄、性别、24h平均血压和血糖、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左室肥厚组的24h收缩压变异性(16.8±1.9VS14.3±2.3),白昼(14.9±2.5VS13.8±2.4)和夜间(10.8±3.7VS9.7±2.9)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大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斥患者收缩斥波动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可能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