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16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64.25±4.49)〕岁;男性12例,女性4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先进行近心端操作,降温至20℃时,停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术中直视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术中都顺利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本组体外循环时间(181.88±26.51)min,心肌阻断时间(81.69±14.58)min,停循环时间(8.75±7.0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5.19±5.89)min。术后胸腔及心包积液引流量(812.19±357.29)ml。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急性肾衰竭。15例患者定期门诊随访,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复查主动脉增强血管CT(CTA)提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血管通畅,无扭曲,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简化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手术风险,适合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但手术例数尚少,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治疗急性期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急性期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随访并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5例出现内漏,4例重复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再植入支架后内漏消失。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覆膜支架植入术对于急性期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覆膜支架远端再发夹层的机制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覆膜支架远端再发夹层的临床特点,同时分析患者发生再次主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以及诊疗方案。结果 10例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再发夹层,7例应用直筒(近端与远端直径无落差)覆膜支架,3例应用近端与远端直径落差均为2 mm的覆膜支架,支架长度均在150 mm以内。9例再次行腔内修复术,1例患者拒绝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1例患者2次出现支架远端再发夹层,2次均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所有手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脑卒中,分别发生于再次腔内修复术后1个月、6个月,无截瘫和死亡事件。结论注重支架长度及直径落差选择对预防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覆膜支架远端再发夹层有临床意义。再次介入治疗可有效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覆膜支架远端再发夹层,再次治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评价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DebaKeyⅢ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37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共使用40个血管支架,术中造影显示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3例术中出现明显的内漏,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1例因置入支架后血压下降,急诊行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15d痊愈出院。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或64排CT,假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增大,未发现内漏、瘤体扩大及支架移位。结论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术后恢复较好,尤为适用于老年高危患者及亚急性或慢性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联合进行覆膜支架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共12例,已行外科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Ⅲ型主动脉夹层和壁间血肿11例,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支架,住院观察,并行院外随访。结果 1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大血管CT血管成像可见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形态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共置入支架3枚;另1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和壁间血肿患者行大动脉覆膜支架治疗,大动脉造影显示,破口封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6支血管病变,共置入支架18枚。其中1例术后仍有胸背部疼痛,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显示,主动脉弓降部可见残存破口,真腔明显受压,再次置入微创覆膜支架后症状缓解出院,住院及随访期间无胸痛再发、死亡、肾功能恶化、偏瘫等。结论对同时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联合介入治疗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DSA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_2014年11月,明确诊断的15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住院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满意,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疗效满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48h内,1例出现TIA1次,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脑梗死,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并于10d后恢复。术后追踪随访6~12个月,无截瘫发生,胸背剧痛等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lⅢ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满意,但需合理选择适应证,术前、后应合理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8.
<正>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达30%~40%~([1]),50%的患者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住院死亡率高达95.1%~([2])。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发生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膜,顺行和(或)逆行剥离中膜,形成真假两腔,高达3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3])。主动脉覆膜支架术是防止主动脉夹层发展为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4])。2019年3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重症监护室收治1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急诊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通气期间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并进行性加重,遂行覆膜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局麻下支架植入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5~2019-05该院实施的32例B型主动脉夹层局麻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1例出现少量Ⅰ型内漏。无死亡病例,无重大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随访6. 4~10. 5个月,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远端支架膨出,再次植入支架1枚后治愈。结论 主动脉夹层经过术前的精心准备、评估、测量,可局麻下实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TEVAR治疗。通过改良腹股沟横切口或经皮穿刺代替纵切口,以及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可显著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经CT增强扫描确诊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63例,从股动脉植入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破口.植入后重复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血管内支架植入全部成功.术后造影60例无内漏,3例轻度内漏,1例出现左上肢缺血.随访CT检查1~3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大部分胸背痛等症状消失.结论 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是治疗胸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高淑文  许永广  满敏  李燕 《山东医药》2001,41(10):10-11
报告6例Debakdy 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在全麻和控制性低血压下完成股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结果:6例内支架植入位置准确,主动脉内膜瘘口被封堵,狭窄的主动脉真腔基本恢复正常。麻醉平稳,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认为全麻、 直接动脉压监测下的控制性低血压是保护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方法 2002年12月~2005年1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降主动脉夹层病人21例,女2例,男19例, 年龄(56±7)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予足够健康教育、密切注意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结果 21 例病人共植入22枚覆膜支架。术前血压控制平稳,20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3~6个月螺旋CT 随访,无远期死亡,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认真的护理措施对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置换联合分期主动脉弓三开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分期杂交手术治疗的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共有7例患者接受分期杂交手术治疗,均顺利出院,无不良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行主动脉CTA检查,所有分支支架均通畅,无患者因内漏行二次手术。结论:升主动脉置换联合分期主动脉弓三开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效果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治疗经验。方法: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治伴有下肢灌注不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方法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7例B型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其中4例植入裸支架。6例支架释放后造影见原发破口隔绝,真腔扩张,受累髂动脉显影良好。1例术后右下肢缺血坏死行截肢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A型夹层患者,2例术前评估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急诊行内膜开窗恢复髂动脉血流,二期行杂交手术。其余4例一期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 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见下肢动脉恢复真腔供血。术后患者存活12例,下肢缺血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无胸背部剧痛及下肢缺血表现,髂动脉显影良好。结论: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应尽早干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消除原发破口,恢复真腔血流,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5.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2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20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20/20),术后住院(5.0±1.3)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加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脑梗死,5例出现中度以上发热.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4例术后出现左侧胸痛,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CT检查1年-4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随访存活率为95%(19/20),1例术后半年支架末端与主动脉移行处的主动脉又出现动脉夹层,发生血管破裂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管超声引导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ZZ  Xu SD  Zheng SH  Li ZA  Du JH  Sun YQ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6-28
目的 评价应用食管超声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8例男性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证实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 55 8± 10 2 (2 8~ 71)岁。在食管超声引导和透视监测下 ,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闭近端或近、远端主动脉夹层破口。并评价术后即刻和随访结果。结果  8例患者共成功植入覆膜支架 11枚 ,支架平均直径为 2 9 4(2 2~ 3 8)mm。术后即刻 3例有极少量内漏 ,2例有微量烟雾状分流。 1例在球囊扩张后升主动脉出现局限夹层。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9d。随访 8例 ,平均随访时间 10 5(6~ 18)个月 ,4例残余分流消失 ,无发生支架移位或新生内漏者。升主动脉局限夹层患者于术后 11个月行MRA复查示病情稳定未再发展。 1例于术后 1年复查MRA仍有极少量内漏 ,后因咯血突发死亡。结论 联合应用食管超声 ,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项有前景的方法 ,而且创伤小、安全有效 ,近中期效果满意 ,远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10年2月,共对14例患者(男性8例)实施主动脉缩窄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年龄(17±9)岁。根据患者年龄和主动脉缩窄解剖形态选择介入治疗方式。结果单纯主动脉缩窄9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膜状主动脉缩窄12例,管状缩窄2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年龄小于14岁者4例,跨缩窄段压力阶差为(45±9)mmHg,球囊成形术后2例压力阶差消失,2例存在10mmHg以内压力阶差。主动脉缩窄支架植入术10例,跨缩窄段压力阶差为(51±18)mmHg。8例植入覆膜支架,2例植入非覆膜支架。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4例行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同时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和非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2例患者存在少量压力阶差。所有患者无重大并发症,随访(31±21)个月,未见再狭窄发生。结论介入方式治疗主动脉缩窄安全、可靠,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式。具体采用何种介入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和缩窄段解剖形态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和覆膜支架联合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完成的26例覆膜支架联合PCI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首先完成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3~7 d后完成PCI。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经桡动脉行主动脉造影:其中1例2个破口,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外缘分别为15 mm和100 mm;其余25例均为单破口,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外缘10 mm以下8例、10~30 mm 11例,>30~100 mm 6例。置入26枚支架,8例覆膜支架近心端部分或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术后左上肢桡动脉波动稍有减弱,但无上肢和脑缺血的症状。覆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16例近端破口完全封堵,13例少量残余内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支病变16例,2支病变8例,3支病变2例。靶病变平均狭窄(85.6±15.0)%,靶血管参考直径(2.8±0.3)mm。对32支靶血管共置入36枚支架。支架平均长度(25.5±13.6)mm。PCI即刻成功率100%,无PCI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12~114个月[平均(60±35)个月],26例均存活,无迟发内漏或需二次手术者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联合PCI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恢复快,冠脉PCI的抗凝治疗未对大动脉覆膜支架术后构成不良影响,近、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用于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并与传统降压药物硝普钠进行比较。方法:选用40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拟经股动脉行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尼卡地平(N)组和硝普钠(S)组。观察2组降压前、降压4 min和停止降压后10 min、20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和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的变化。结果:应用两种方法均呈现较明显的降压效果。与降压前比较,SBP、DBP明显下降(P<0.01),N组HR无显著变化,S组HR明显增快(P<0.05)。停止用药后,N组血压变化平稳,缓慢回升;S组有血压反跳现象(P<0.05)。降压4 min时,N组RPP明显下降(P<0.05),S组RPP无显著变化。CVP无显著变化。结论:尼卡地平用于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控制性降压作用迅速,用药后对心率无显著影响,其效果优于硝普钠,特别适用于伴有冠心病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61例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适应证:1胸降主动脉段主动脉弯曲变形;2胸降主动脉存在多发破口;3主动脉远端锚定区真腔因假腔挤压而过细。结果: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TBAD共61例。术后平均随访(23.6±7.4)个月,围手术期死亡1例(1.6%),支架远端新发破口1例(1.6%),支架远端贴壁不良3例(4.9%),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91.8%(55/61),其中支架段假腔完全消失率41.8%(23/55),主动脉完全重塑率7.3%(4/55)。结论: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实现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远端锚定区的精确选择,近中期疗效安全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