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思想贯穿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全程,支扩患者为已病之人,故主要是在其已病之后的及时治疗及病愈之后防其复发中体现其价值。支气管扩张属于中医"咳嗽"、"肺痈"、"咯血",可分急性期和缓解期或痰热壅肺型、肝火犯肺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等型,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症型辨证论治。此外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扩张症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西医针对本病稳定期治疗效果欠佳,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成为现在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篇认为支气管扩张稳定期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主要临床证型有肺脾气虚兼痰热壅肺证,痰热郁肺兼肺阴亏虚证,脾肺气虚兼肝郁气滞证,气虚痰瘀互结证,气阳两虚兼痰瘀内结证。治法分别为补中健脾、清肺化痰法,清热化痰、润肺养阴法,健脾化痰、疏肝理气法,健脾化痰、理肺通络法,温阳宣通,散寒化痰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范发才主任中医师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经验。其总结出肺、脾气虚是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痰浊既是主要病理产物,又是重要致病因素,痰、热相互为患是该病病程经久绵延的主要原因。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气虚痰热者居多,故治宜益气清痰,其采用四君子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扩张症作为一种慢性化脓性呼吸道疾病,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它以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黏液纤毛清除受损、细菌定植为病理基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说文解字》载:“窠,空也。穴中曰窠。”“囊,橐也。从橐省。”故“窠囊”一词可解释为动物之巢穴、有底的口袋,如容器一般为容纳物体之所。这与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病理特征、临床特点相似,宋桂华教授以“窠囊”理论为指导治疗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定病位为肺、脾,顽痰旧血贯穿始终,治法上从清补肺脾气阴、透窠囊而祛顽痰旧血两方面论治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目前对其治疗主要集中在急性加重期,而对稳定期了解不多。现代医学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在其急性发作期可迅速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但依然有很多患者在短期内就反复发作或者对抗生素的治疗不敏感,从中医角度来讲,体质是其重要的内因。中医体质与其发病和证治均密切相关。结合患者的不同体质,在诊疗过程中因人制宜,能减少支扩的发作次数,缩短病程。从体质学角度来探析支气管扩张,为其稳定期的证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唐志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36-136
"治未病"起源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论着《黄帝内经》,书中提出的预防医学观点,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经文所谓"圣人",实际上是指高明睿智的医生;所谓"治未病",就是说医生注重的是未病先防,未雨绸缪,把保健、预防、养生、防病放在首位。在中医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思想实际上包含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医者  相似文献   

7.
刘艳彬  晏军 《河北中医》2023,(12):2086-2089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血水同病”理论源自中医古代经典,《内经》《金匮要略》等典籍均可见其记载,其丰富内涵与支气管扩张症病机存在高度一致性。本文意在以“血水同病”理论阐释支气管扩张症病因病机,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扩张症是慢性气道损伤引起支气管壁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破坏所导致的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大量浓痰、咯血。我们主要探讨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非咯血的情况下,运用络病学化瘀通络法以治疗的理论依据及治疗特色,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扩张症辨治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数年来在导师吴银根学术思想指导下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多例,今列举并分析4则典型案例.认为对痰热证的有效治疗是关键所在.其治法不仅是清肺化痰,还应结合患者体质,灵活应用理气化痰、降气化痰、健脾化痰、温脾强肾、燥湿化痰、润肺化痰、平肝泻肺诸法.对于经年顽痰及严重感染,支气管镜下局部吸痰、灌洗治疗合缓解期中药调理,可取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扩张症为肺系病难治症之,患者年龄〉65岁者称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症。本病的发生除少数因禀赋不足、先天性支气管发育缺损外,大多继发于鼻旁窦、支气管、肺部慢性感染以及支气管阻塞等,日久损伤支气管壁而引起支气管扩张和变形,属于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以慢性咳嗽、咳出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及经常合并感染为主要特征。目前西医仍以抗感染为基本治法,但病情反复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鲁月 《养生月刊》2010,31(2):120-121
我的邻居徐老伯年轻的时候就得了支气管扩张症,咯血不止。准备手术的时候,有个老医生说,别手术了,跟我练五指梅操吧。几十年过去了,徐老伯70多岁了,尽管须发全白,但却精神矍铄。这五指梅操还真的不俗呢。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长。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管理能够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频率。范发才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开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建议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锻炼、进行穴位敷贴等达到“未病先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实为主,治以二陈汤加减,并结合岭南特色药材达到“既病防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危险窗证候以虚实夹杂证为主,予金水六君煎加减巩固疗效达到“瘥后防复”。  相似文献   

13.
丁强 《吉林中医药》2013,33(8):763-765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针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各环节,从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方面,可防治哮喘的发作及进展.其中,“未病”指未发展成典型哮喘阶段,“病后”指典型哮喘缓解期的阶段,“欲病”指哮喘未发作向发作过渡期阶段,“既病”指典型哮喘发作期的阶段,针对4个阶段不同病因病机,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可达到“治未病”目的.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理论既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未病先防的超前思想,也有“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既病防变的早期干预措施。“治未病”不仅指导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杂病治疗,更适用于控制某些温热病将传而未传的传变途径,从而防止病情恶化,达到早期治疗,及早康复的目的。现就四则实例,谈谈“治未病”理论在温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出自于《黄帝内经》,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在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慢性病,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特效药物[1],且极易复发,更显出预防的重要性。由于脂肪肝与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重视饮食、行为调理和加强运动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如能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临床意义和优势,脂肪肝是完全能够防治的。  相似文献   

16.
支扩稳定方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支扩稳定方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支扩稳定方。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24 h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后治疗组急性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圣乔治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总分变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乏力、纳呆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4 h痰量亦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支扩稳定方辨证施治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改善支扩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减少痰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已变防渐。"治未病"思想在心血管疾病"三级预防"中有充分体现,提倡人们通过适度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调摄精神等方式增强正气,从而抵御病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是预防动脉硬化,提前干预,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运用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思想在临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启富 《四川中医》1997,15(3):16-17
笔者在临证实践中,通过学习前贤的有关著作,认为“治本病”的思想,除了体现在加强摄生、增强和提高人体素质以抗御疾病的发生之外,在临证上还应体现在:求病先防、早期治疗、防止传变、阻止发作、防止复发等各个治疗阶段。因此,应当切实把“治未病”思想全面地、系统地贯穿到临证实践中去。现仅将个人所悟浅述于后,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1.未病先防来病先防,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摄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二是适当用药物先行防病。在摄生方面,《内经》论述较多,此不多资。在药物防病方面,前贤有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在执行常规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将"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种理论体系,运用到血液透析的不同阶段。结果:通过"治未病"理论在血液透析中的运用,减少了并发症,保证了透析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治未病"理论经过两千多年的医学实践,不断得到总结和完善,仍然可以指导和运用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血液透析中,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各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在温病高热急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