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白蛋白校正后高血钙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钙水平,用同时采集静脉血获得的血清白蛋白进行校正,比较校正前后的血钙水平。结果:按Durie-Salmon(DS)分期,Ⅰ期患者血钙白蛋白校正前后分别为(2.316±0.082)mmol/L和(2.344±0.073)mmol/L(P>0.05);Ⅱ期患者血钙白蛋白校正前后分别为(2.314±0.176)mmol/L和(2.407±0.235)mmol/L(P<0.01)。患者白蛋白校正前高血钙的发生率为18.8%,校正后高血钙的发生率为40.6%(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期比较,Ⅰ期与Ⅱ期、Ⅲ期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蛋白校正后高血钙发生率相比国外报道并不低,研究结果同时显示高血钙对生存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钙水平及血钙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6年收治的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β2-微球蛋白、免疫分型及疾病分期等临床数据,将患者血钙进行校正并分组:低血钙(2.20 mmol/L),正常血钙(2.20-2.60 mmol/L)和高血钙(2.60 mmol/L)。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血钙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钙组与非低钙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血钙、正常血钙及高血钙组病例数校正前分别为58例(67.4%)、18例(20.9%)及10例(11.6%),经校正后低钙组占34例(39.5%),正常钙组36例(41.9%),高血钙16例(18.6%);年龄、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与血钙水平呈不同程度正相关,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与血钙水平无相关性;低钙组与非低钙组的发病年龄、球蛋白、肌酐及血磷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β2-微球蛋白、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期2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高钙血症,也存在低钙血症,而且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并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水平与年龄、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等因素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具有生理活性的离子钙水平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3.
倪亚茜 《天津护理》2021,29(3):337-338
总结21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病理性骨折护理,术后饮食、药物护理,康复锻炼,感染、贫血护理,术后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的护理等。21例患者手术后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OR=5.654)、1q21+(P=0.018,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P=0.074;OS:56.5个月对47.3个月,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钙血症、1q21+和血液学反应深度是MM患者肾功能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基线CKD分期3~5期的MM患者生存更差,治疗后肾功能疗效有效有助于改善PFS。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月华西医院收治的147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组(MN)和非肾功能不全组(NMN),进行两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5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MN),平均年龄61岁;男:女=40:14;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13例,Ⅲ期32例;单纯轻链型14例.与NMN组相比,MN组Ⅲ期病例占59.2%,高于NMN组(51.6%),但其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组分型以单纯轻链型者更多(25.9% vs 9.7%,=6.8339,P<0.05);合并感染者明显高于NMN组(46.2% vs 24.7%,=7.2247,P<0.05);贫血重于NMN组.而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合并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治时,MN组死亡6例,多死于肾衰、呼吸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明显高于NMN组(x2=28.7203,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以及合并感染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在诊断肾功能不全时特别是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排除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死亡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 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 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 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 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 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 OR=5.654)、1q21+(P=0.018, 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 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 P=0...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硼替佐米维持治疗的MM患者23例和使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MM患者68例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比沙利度胺更能提高患者的PFS率(硼替佐米12、24个月的PFS率为100%、88. 89%;沙利度胺为72. 31%、47. 54%)和OS率(硼替佐米18、24、30个月的OS率为100. 00%、88. 89%、80. 00%;沙利度胺为91. 52%、83. 63%和72. 90%)。此外,硼替佐米对于年龄≥65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遗传学改变、髓外病变、肾功能异常、低血清游离轻链比、高β2-微球蛋白、贫血、LDH升高、诱导治疗疗效在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上的患者的PFS时间比沙利度胺长。就2年OS率而言,若患者存在高龄、肾功能异常和髓外病变,硼替佐米2年OS率高于沙利度胺且有统计学意义。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均可以引起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结论:硼替佐米在维持治疗中的效果优于沙利度胺,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来说,建议使用硼替佐米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 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高钙血症、贫血、肾功能损伤以及骨髓瘤骨病[1]。MM肿瘤细胞具有多灶性分布、肿瘤细胞异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临床检测中基于单一位点的骨髓穿刺活检并不能全面评估肿瘤的细胞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由于浆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产生 M 球蛋白和其多肽链,引起骨骼破坏,肾脏病变和贫血。临床表现复杂繁多,主要为贫血、骨病、肾功能不全、出血、关节痛等,另外可有神经症状高血钙淀粉样变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对40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资料及其中22例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其中误诊22例,误诊率55%。误诊为骨病者10例;误诊为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7例;误诊为贫血者2例;误诊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支气管炎、冠心病各1例。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骨痛、蛋白尿、贫血、反复感染,尤其伴有血沉加快者,均需警惕本病发生的可能。及时进行完善的检查包括X线、尿白蛋白、血清学、核素骨扫描、骨髓像检查等,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章霞 《护理与康复》2008,7(6):477-478
高钙血症是指校正后的血清钙浓度超过2.75mmol/L或离子钙超过1.35mmol/L。多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维生素D相关疾病、肾功能衰竭等,其中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和癌症占发病的90%。高钙血症危象是指甲状旁腺激素大量分泌进入血液中,导致血钙超过3.75mmol/L伴症状加重,表现为严重的意识改变、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酸碱平衡失调,病死率高达60%。2006年12月,本院收治1例血钙高达4.7mmol/L的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类恶性浆细胞疾病,其特点是克隆性浆细胞浸润骨髓,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并损害终末器官,导致溶骨性病变、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和贫血[1]。最常见的MM终末器官损害为溶骨性病变,即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该病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弥漫性溶骨病变、广泛的骨质疏松或累及脊柱、头颅和长骨的多发性溶骨损害[2],且受损骨骼越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肌酐清除率将患者分为A组(肌酐清除率60ml/min.(1.73m2),n=77)和B组(肌酐清除率≥60ml/min.(1.73m2),n=7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比较。肾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表现,以肾损害为该病首发症状的患者比例为27.33%,尿常规检测表现为孤立性蛋白尿,少数患者表现为血尿和管形尿。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高钙血症、贫血、高尿酸血症等的发生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危险因素为高年龄、高钙、高尿酸血症贫血等。肾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表现,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年龄、高钙、高尿酸血症贫血等。  相似文献   

14.
刘劲  肖佩玲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02-110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本一周氏蛋白、贫血、血β2-微球蛋白、骨损害等与肾功能不全有相关关系。【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表现多样,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多见,对伴有贫血、骨痛、感染、高球蛋白血症、高钙血症等症状患者,要进一步检查,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型异常在临床预后方面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对伴有t(4; 14)、t(14; 16)或17P-的患者定义为高危核型患者,其余则为标危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 survival,OS)。结果:高危核型患者有110例,标危核型患者30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ISS分期、及治疗方案等临床特征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别。高危组和标危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42(CI95%:34. 375-49. 625)和53(CI 95%:46. 310-59. 690)个月(P 0. 05),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1(CI 95%:17. 198-24. 802)和27(CI95%:23. 406-30. 594)个月(P 0. 05)。结论: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高危核型者较标危核型者的中位PFS和OS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高钙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其鉴别诊断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自动生化检测的广泛应用,高钙血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有些患者甚至可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由于高钙血症病因众多,治疗方法和预后各不相同,因此迅速而准确地找出病因是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正常血钙浓度及其调节骨骼系统储存着全身98%的钙,另2%在血液中循环,其中一半是游离状态的离子钙,发挥着生理效应,其余的则与白蛋白、球蛋白等无机分子结合成为结合钙。显然,低白蛋白血症会影响血清总钙的测定结果。可通过公式计算校正后的血清总钙:校正后的血清钙(mmol/L)=[40g/L(血清白蛋白)]×0.02 测得血清钙(mmol/L)。需注意的是这仅仅是根…  相似文献   

17.
刘斌 《临床荟萃》1999,14(7):301
对我院1981~1997年间收治的12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肾损害患者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骨髓瘤肾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病例诊断符合国内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8岁。 入院时蛋白尿10例,尿蛋白((?))9例,((?))1例,肾损害阳性率83%,同伴镜下血尿4例,血压增高3例,诊断慢性肾炎4例,肾病综合征1例,1例有口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已有2年,检查有尿K~+、Na~+、C1~-排泄增多的肾小管功能异常,4例蛋白尿原因不明。入院时尿素氮、肌酐异常7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58%,其中6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后者存在肾盂肾炎和肺炎的感染诱因。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有贫血,其中轻度贫血4例,中度贫血2例。入院时本病合并肾盂肾炎4例,肺炎3例,血钙大于2.7mmol/L4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MM)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5年诊断为MM的29例患者资料,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量(Hb)、血清总钙(Ca)、血清清蛋白、血清肌酐(Cr)、尿蛋白定性、尿本周蛋白定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涂片形态检查。结果贫血21例(Hb100g/L)、高钙血症6例(Ca2.8mmol/L)、校正高钙血症7例(Ca2.8mmol/L)、肾功能损害8例(Cr176.8μmol/L)、尿蛋白阳性21例、尿本周蛋白阳性11例、骨髓涂片骨髓瘤细胞25例(10.0%)、免疫球蛋白定量中正常2例、IgG升高19例、IgA升高8例、免疫固定电泳中IgG-κ型12例、IgG-λ型7例、IgA-κ型2例、IgA-λ型6例、轻链λ型2例。结论 MM临床表现多样,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9.
70%-80%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存在骨病,MM患者的骨病主要包括骨质疏松、溶骨性损害、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主要症状是骨痛,严重者病变可压迫脊髓,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70%-80%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存在骨病,MM患者的骨病主要包括骨质疏松、溶骨性损害、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主要症状是骨痛,严重者病变可压迫脊髓,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