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白蛋白校正后高血钙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钙水平,用同时采集静脉血获得的血清白蛋白进行校正,比较校正前后的血钙水平。结果:按Durie-Salmon(DS)分期,Ⅰ期患者血钙白蛋白校正前后分别为(2.316±0.082)mmol/L和(2.344±0.073)mmol/L(P>0.05);Ⅱ期患者血钙白蛋白校正前后分别为(2.314±0.176)mmol/L和(2.407±0.235)mmol/L(P<0.01)。患者白蛋白校正前高血钙的发生率为18.8%,校正后高血钙的发生率为40.6%(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期比较,Ⅰ期与Ⅱ期、Ⅲ期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蛋白校正后高血钙发生率相比国外报道并不低,研究结果同时显示高血钙对生存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钙校正前后对Durine-Salmon(DS)分期的影响,以及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63例MM患者初次入院时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MM的Durine-Salmon(DS)分期系统分别以校正前、后血钙值为基础比较DS分期,以及血清钙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血钙校正前后对D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校正前对BUN的影响在低钙组和高钙组间差异显著,对Scr的影响在高钙-低钙组以及高钙-正常组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血钙校正后对血BUN、Scr的影响在高钙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血钙对MM患者DS分期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与反映肾功能损伤的Scr、BUN有重要关系,从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钙血症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重要临床特征,而且被列为MM临床分期的主要指标及判断预后的条件之一我们对我院的136例MM初诊患者的血钙及其他血液化验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以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血清钙(校正血钙,cCA)水平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作为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分层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收治的18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电话随访及门诊就诊情况获得患者生存时间。回顾性分析由cCA水平及LDH水平组成的预后系统对MM患者生存时间的价值。以校正后高血钙和高LDH作为2个危险因素设计风险分层,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无危险因素),第2组(1个危险因素)和第3组(2个危险因素),比较风险因素对MM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校正后高钙组累积生存率低于非高钙组,2组的1年累积OS率分别为79.0%±6.7%和88.6%±3.0%,3年累积OS率分别为53.0%±10.5%和74.6%±6.6%(P=0.016)。高LDH组[LDH正常上限(ULN),ULN=250 U/L]累积生存率低于LDH正常组,2组的1年累积OS率分别为71.6%±8.6%和90.0%±2.8%,2年累积OS率分别为44.9%±12.1%和83.1%±4.0%,中位OS时间分别为19个月(95%CI:15.32-23.34)和未达到(P=0.001)。危险分组比较显示,第1组、第2组和第3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n=103, 57%)、未达到(n=70, 39%)和17个月(n=7,4%,95%CI:5.19-28.41)(P0.001)。有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比0-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差。结论:校正血钙和LDH水平的预后组合可以为临床实践中MM患者的风险分层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钙水平及血钙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6年收治的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β2-微球蛋白、免疫分型及疾病分期等临床数据,将患者血钙进行校正并分组:低血钙(2.20 mmol/L),正常血钙(2.20-2.60 mmol/L)和高血钙(2.60 mmol/L)。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血钙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钙组与非低钙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血钙、正常血钙及高血钙组病例数校正前分别为58例(67.4%)、18例(20.9%)及10例(11.6%),经校正后低钙组占34例(39.5%),正常钙组36例(41.9%),高血钙16例(18.6%);年龄、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与血钙水平呈不同程度正相关,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与血钙水平无相关性;低钙组与非低钙组的发病年龄、球蛋白、肌酐及血磷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β2-微球蛋白、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期2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高钙血症,也存在低钙血症,而且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并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水平与年龄、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等因素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具有生理活性的离子钙水平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校正后血清钙(c Ca)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变量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划分为高LMR和低LMR(LMR≥3.35和LMR<3.35)两组,根据初诊及4个疗程治疗的LMR(LMR4)将患者分为A(LMR≥3.35,LMR4≥3.35)、B(LMR≥3.35,LMR4<3.35)、C(LMR<3.35,LMR4≥3.35)和D(LMR<3.35,LMR4<3.35)这4组。结合LMR和c Ca制定简易预后模型,将患者划分为a(无危险因素)、b(1个危险因素)和c(2个危险因素)这3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05(0.1-72.5)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初诊时较低的LMR能够预示更差的结局,其中低LMR组与高LMR组比...  相似文献   

8.
方明  梁炳照 《新医学》1998,29(8):422-423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高球蛋白血症是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的化疗方案仅针对瘤细胞,对瘤细胞已分泌的病理性球蛋白无效,必须靠机体自身的代谢来清除,因此对病情的缓解是一个不利的因素。血浆置换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由...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1].该病为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免疫球蛋白分泌过多,轻链大量产生和沉积,阻塞微循环,致器官淀粉样变;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6岁,维吾尔族,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缺乏,伴有进食后腹胀感,恶心,无呕吐,偶有头晕不适,无尿痛、尿急、排尿困难,无牙龈出血,无呕血,黑便,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未给予重视,未到医院就诊,在家休息后上述症状未好转,后患者逐渐出现活动后心慌、胸闷憋气等不适,背部、肩胛部及腰骶部疼痛不适,上肢活动受限,不能弯腰,于2010年10月6日收住院,入院诊断:骨痛原因待查,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P-FCM),采用CD138/CD45/SSC设门,检测40例MM患者和20例正常献髓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结果 MM患者抗原异常表达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D45~(dim+/-)(95%)、CD81~(dim+/-)(80%)、CD56~+(70%)、CD27~(dim+/-)(50%)、CD200~(++)(48%)、CD33~+(40%)、CD28~(++)(35%)、CD117~+(18%)、CD19~+(5%)和CD20~+(3%)。CD56+、CD200~(dim+)、CD28~(dim+)在正常浆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10%、10%和5%。结论应用MP-FCM检测MM细胞免疫表型,可准确地鉴别良恶性浆细胞,有助于MM的诊断、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65例多发性骨髓瘤(MM)进行血清电泳分析,找出MM的型别分布,指导MM的诊断。方法 仪器及试剂选用美国Helena公司,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血清电泳分析。结果 在65例患者中,59例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出现M蛋白。有19例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显示,其中IgG型40例,IgAl7例,IgM2例。轻链κ型中IgG型有25例,IgA型有8例,IgM型有l例;λ型IgG型有15例,IgA有9例,IgM有l例。电泳分析结果表示,IgG型MM占67.8%,比例最多,其次为IgA型,占28.8%。而IgM型最少,占3.4%。结论 电泳分析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分型,对MM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建波  王金铠  张金巧  王俊祥  常英军 《临床荟萃》2004,19(15):867-868,F00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新生正性调控因子,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染色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VEGFmRNA转录情况,探讨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主要表露于B 细胞系成熟阶段的早期造血干细胞疾患,其特点为瘤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和堆积并产生异常单克隆球蛋白,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缺陷,免疫功能紊乱,临床上易于发生感染。由于免疫监视功能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现将MM 患者细胞免疫学变化和本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为探索其病因提供了线索。现认为CD56是区分良恶性浆细胞的标志,但大多数细胞表面抗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价值的判断还存在的许多争论,表面抗原在肿瘤耐药的研究中及移植治疗进进行阳性及阴性选择时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为探索其病因提供了线索。现认为CD56是区分良恶性浆细胞的标志,但大多数细胞表面抗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价值的判断还存在许多争论。表面抗原在肿瘤耐药的研究中及移植治疗时进行阳性及阴性选择时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su PAR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2012-01—2015-01收治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设为实验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法对两组血浆su PAR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浆su P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进展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su PAR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均P0.01。但稳定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例进展期患者化疗前后血浆su PAR水平明显下降,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动态观察血浆su PAR水平变化有助于对化疗疗效的判断以及对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1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性疾病,发病年龄高峰45~60岁,男女之比约为1.5:1,约占恶性血液病的10%。近二三十年来,M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I998/2008-11住院多发性骨髓瘤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4岁。因右腹痛半月,加重2天,于2005年10月15日以腹痛待查急诊收入普外科,第2天腹部B超诊断:右肾肾盂结石。入院后第6天腹痛加重,向右下肢放射,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及排尿困难,怀疑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转入神经内科。查体:T36.6℃,P96次/分,BP130/70mmHg,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全腹压痛,无明确压痛点,肝脾无肿大;神经系统:右鼻唇沟稍浅,伸舌右偏,四肢肌张力低,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力4级,右提睾反射消失,腱反射均低,病理征未引出;右上肢肱外侧及大腿根部以下痛觉过敏,右小腿外侧痛觉减退。血常规、血生化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