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K/Lym%及CD56dim+CD16+NK/CD56bri+CD16-NK检测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7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选取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19+B、CD56dim+CD16+NK、CD56bri+CD16-NK数量并计算NK/Lym%及CD56dim+CD16+NK/CD56bri+CD16-NK比值。分析其在MDS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MDS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以及IPSS-R极低危/低危组,中危组,高危/极高危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MDS组NK/Lym%和CD56dim+CD16+NK/CD56bri+CD16-NK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达到OR组,比例升高,在IPSS-R各种中随着危险度升高,比例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周血NK细胞比例及功能的改变与MDS的发病相关,且是疾病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NK(CD3-CD16+CD56+)细胞及其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正常对照及20例淋巴瘤、22例急性白血病、16例MDS病人外周血NK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NK细胞膜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NKG2A及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结果 (1)初治淋巴瘤和白血病组NK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初治淋巴瘤组、白血病组、MDS组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瘤组、白血病组、MDS组抑制性受体NKG2A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初治淋巴瘤组和白血病组的穿孔素、颗粒酶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S组穿孔素、颗粒酶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淋巴瘤、白血病病人免疫功能减低与NK细胞数量减少及NKG2D、穿孔素、颗粒酶表达减少有关,MDS病人免疫功能减低可能只与NKG2D表达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代偿期HBV-LC患者(HBV-CLC)、失代偿期HBV-LC患者(HBV-DLC)和同期体检健康者(HC)各25例作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NK和NKT细胞比例、数量变化,活化标志物(CD69、HLA-DR)、激活性受体(NKG2D、NKp30、NKp46)和抑制性受体(NKG2A、CD158a、CD158b)以及细胞毒分子[穿孔素、颗粒酶A/B、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IFN-γ]表达。结果与HC和HBV-CLC患者比较,HBV-D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1),但高表达HLA-DR(P0.01);与HC患者比较,HBV-DLC患者外周血NKT细胞比例、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高表达CD69和HLA-DR(P0.05);此外,相比于HC,HBV-CLC患者外周血NKT细胞比例降低(P0.05),但数量和活化标志物的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抑制性受体和大部分激活性受体(NKG2A、CD158a、CD158b和NKp30、NKp4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HC,HBV-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NKG2D表达显著降低而NKT细胞毒分子(穿孔素、颗粒酶A、TRAIL、IFN-γ)表达显著升高(P0.05),HBV-D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部分细胞毒分子(穿孔素、TRAIL)表达升高(P0.05);相比于HBV-CLC患者,HBV-D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穿孔素表达减少(P0.05),NKT细胞虽NKG2D表达升高但数量和IFN-γ表达均降低(P0.05)。此外,相比于HC和HBV-CLC患者,HBV-D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杀伤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1)。结论 HBV-LC患者尤其HBV-DLC患者外周血NK和NKT细胞功能特点发生显著改变,或许能为HBV-LC患者免疫防治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病人外周血NK细胞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NK细胞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AA病人(其中SAA 9例,NSAA 19例)外周血NK细胞功能,包括NK细胞数量,活化性受体NKG2D,抑制性受体NKG2A,穿孔素,颗粒酶β的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与造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另有1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AA病人外周血NK细胞数,NKG2D,颗粒酶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A病人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与血红蛋白含量(r=0.979,P=0.007)、血小板数(r=0.943,P=0.018)有相关性;颗粒酶表达与血红蛋白含量(r=0.942,P=0.018)、网织红细胞数(r=0.906,P=0.029)有相关性;SAA病人的穿孔素表达与网织红细胞数有相关性(r=0.907,P=0.046); NSAA病人NK细胞的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与CD3+T淋巴细胞有相关性(r=0.984,P=0.005);NK细胞的胞浆颗粒酶表达与CD3+T淋巴细胞(r=0.865,P=0.042),CD...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的表达。分离27例AA患者、4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流式细胞术观察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和CD34^+细胞表面G—CSFR、GM—CSFR表达率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关系。结果发现,CD34^+细胞比率在A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MD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A组显著低于MDS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组显著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组或对照组,MDSr-RA组显著高于AA组(P均〈0.05);MDS—R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BMMNC中CD34^+细胞表面G—CSFR表达率在AA组、对照组、MDS组、MDS—RA组及MDS—RAE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组BMMNC中CD34^+细胞表面的GM—CSFR的表达率在A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D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或AA组(P均〈0.05),MDS—RA组与MDS—RAEB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SAA患者BMMNC中CD34^+细胞的比率显著低于CAA患者(P〈0.05),AA患者CD34^+细胞表面的G—CSFR和GM—CSFR表达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0.058和r=0.044);MDS患者BMMNC中的CD34^+细胞的比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没有相关性(r=-0.335),其CD34^+细胞表面的G—CSFR和GM—CSFR表达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亦无相关性(r=0.064和r=0.051)。结论:AA及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占BMMNC的比率及其表面G—CSFR、GM—CSFR的表达率的测定有助于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NK(CD3-CD16+CD56+)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正常对照及54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NK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NK细胞膜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NKG2A及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结果(1)白血病初治组NK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组、复发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初治组、复发组活化性受体NKG2D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缓解组、复发组抑制性受体NKG2A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初治组、复发组的穿孔素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 NK细胞数量减少及NKG2D、穿孔素表达减少可能与白血病病人发病及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地塞米松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构成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诊断MDS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MDS确诊患者骨髓细胞进行设门分析,其中10例分析前使用过地塞米松作为治疗组,另20例未使用地塞米松作为对照组,计算其比例并分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CD34~+细胞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治疗组B淋巴早期细胞(CD34~+/CD19~+/CD10~+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且髓系早期细胞(CD34~+/CD117~+细胞)占CD3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他抗原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使MDS患者骨髓中早期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髓系早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明显影响CD34~+原始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病病人外周血NK(CD3-CD16+CD56+)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自身免疫病病人和1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NK(CD3-CD16+CD56+)细胞数,同时检测NK细胞的胞膜活化性受体NKG2D(CD314)和抑制性受体NKG2A(CD159)以及穿孔素、颗粒酶-β的表达。结果自身免疫病病人外周血NK细胞数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自身免疫病病人NK细胞膜活化性受体NKG2D和颗粒酶-β的表达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身免疫病病人NK细胞膜膜抑制性受体NKG2A和穿孔素的表达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外周血NK细胞的膜活化性受体NKG2D和颗粒酶-β表达减少可能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各4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A组和低增生性MDS组。以四色流式细胞术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A组CD3-CDl6~+CD56~+NK细胞比例低于低增生性MDS组,CDl9~+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低增生性MDS组(P0.05);在比值正常组中,AA组CD3-CDl6~+CD56~+NK细胞比例低于低增生性MDS组(P0.05),而两组CDl9~+B细胞比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比值倒置组中,AA组CDl9~+B细胞比例高于低增生性MDS组(P0.05),而两组CD3-CDl6~+CD56~+NK细胞比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比值超高组中,AA组与低增生性MDS组CD3-CDl6~+CD56~+NK细胞比例及CDl9~+B细胞比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AA和低增生性MDS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娩发动前后蜕膜及外周血中NK细胞、NKT细胞表面NKG2A和NKG2D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产程发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孕足月孕妇分为分娩发动经阴道分娩组(以下简称分娩组20例)和分娩未发动行选择性剖宫产术组(以下简称剖宫产组20例),分离蜕膜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检测CD56+细胞、NK细胞、NKT细胞表面NKG2A和NKG2D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娩组CD56+NKG2A+细胞构成下降、CD56+NKG2D+细胞构成增加,NK细胞、NKT细胞表面NKG2D表达上升。蜕膜单个核细胞中分娩组CD56+NKG2A+和CD56+NKG2D+细胞构成及NK细胞表面NKG2A和NKG2D表达均下降,NKT细胞表面NKG2A和NKG2D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临产前体内NK细胞、NKT细胞表面NKG2A和NKG2D受体表达的变化可能在在产程的发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亚群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期50例,平缓期50例,并在同一时段内选择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外周血NK细胞数及亚群的变化。结果急性期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均远低于对照组,而平缓期白血病及淋巴瘤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高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CD56~(bright)及CD56~(di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类患者CD56~(bright)及CD56~(dim)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降低,细胞功能受损。NK细胞亚群检测在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后及疗效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中CD96和CD12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经骨髓穿刺和外周血检查确诊为MDS的患者89例作为MDS组,另选取无血液系统疾病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穿刺,并提取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对CD34~+CD38~-CD123~+细胞和CD34~+CD38~-CD96~+细胞进行计数。将MDS组患者按照危险度分组,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MDS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和CD34~+CD38~-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34~+CD38~-CD123~+细胞和CD34~+CD38~-CD96~+细胞在CD34~+CD38~-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危险度越高,比例越高;低危-中危1亚组中,CD123~-和CD96~-患者的完全缓解(CR)和缓解率(RR)均显著高于CD123~+和CD96~+患者;中危2-高危亚组中,CD123~-患者的RR显著高于CD123~+患者(P0.05),CD96~-患者的CR显著高于CD96~+患者。结论: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D34~+细胞分化存在异常,且存在有CD123和CD96高表达的情况,这可能是MDS患者出现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1和RAEB-2亚型患者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并探讨其在MDS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分析比较流式细胞术和骨髓涂片计数的原始细胞比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9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进行设门,计数其比例并分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①流式细胞术和骨髓涂片检测RAEB-1与RAEB-2亚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3例RAEB-1亚型患者,原始细胞阳性表达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11b、CD3、CD19、CD7、CD56的患者分别有10例、12例、8例、11例、11例、3例、7例、0例、0例、3例、2例;16例RAEB-2亚型患者,原始细胞阳性表达上述抗原的患者分别有12例、13例、3例、12例、15例、7例、5例、0例、1例、4例、2例;RAEB-1与RAEB-2亚型间各种抗原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9例患者中原始细胞跨阶段表达CD15、CD11b的患者分别有10例、12例;④29例患者中原始细胞跨系列表达CD3、CD19、CD7、CD56的患者分别有0例、1例、7例、4例。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对MDS患者原始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可以为诊断及鉴别诊断MDS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慢性丙型肝炎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同时对患者NK细胞的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总数和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4,2.473,均P0.05);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HA和Ⅳ-C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9,4.654,均P0.05),PCⅢ和L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0.175,均P0.05)。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患者HA和Ⅳ-C含量的变化与NK细胞的水平呈现负相关(r=0.939,P0.05;r=0.841,P0.05),PCⅢ和LN含量的变化与NK细胞的水平无相关性(r=-0.062,P0.05;r=0.051,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阶段,NK细胞数量下降与机体清除HCV病毒的能力下降有关;同时NK细胞数量下降使得患者肝脏更易形成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IL-37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T亚群、NK细胞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组ITP患者45例,完全缓解组ITP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组外周血血清中IL-37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3组外周单个核细胞内IL-37、IL-18、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组IL-18Rα~+CD4~+T细胞比例,2组Tim-3~+NK细胞比例。结果:初诊组ITP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缓解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 0. 01);初诊组IL-37 mRNA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 0. 01),缓解组IL-37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初诊组IL-18、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 0. 01)。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初诊组的IL-18Rα~+CD4~+T细胞比例比缓解组和对照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初诊组的Tim-3~+NK细胞比例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在ITP患者中,血清IL-37水平和IL-18Rα~+CD4~+T细胞比例均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 58; r=-0. 48),与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呈负相关(r=-0. 29; r=-0. 28),与CD8~+T细胞量呈正相关(r=0. 329)。结论:IL-37及其受体可能在ITP患者的CD4~+T细胞和NK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L-37可以成为免疫性血小板患者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发生在多能干细胞阶段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MDS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存在过度凋亡现象,可能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fas,bcl-2,c-myc和p53等基因异常表达有关。为此,我们用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5例MDS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D34~ 细胞)体外增殖、分化过程中bcl-2,c-myc蛋白和Fas抗原表达的变化,观察rhEpo,rhIL-3,rhGM-CSF对其影响,并分析这些基因产物表达与造血祖细胞凋亡的关系。新分离出的对照组骨髓CD34~ 细胞Fas抗原呈低水平表达(8.10±3.60%),MDS患者Fas抗原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6.32±10.25%),差异显著(P<0.01),体外培养10天后,增加更为明显(40.33±13.83%),且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98)。在新分离出的骨髓CD34~ 细胞中,MDS患者bcl-2蛋白的表达(89.90±1.72%)与对照组(84.60±2.40%)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培养10天后,MDS患者bcl-2的表达为23.44±9.83%,较对照组(45.11±5.42%)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的GM-CSF,IL-3(均为100 U/ml)可促进MDS患者骨髓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使bcl-2/c-myc比值降低,从而抑制细胞凋亡。MDS患者Fas抗原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88)。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82-2083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7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47例人工流产妇女作为对照组。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两组患者2ml外周静脉血,比较外周血中CD+、CD4+、CD8+及Treg细胞活化率与CD56dim D16+、CD56bright CDl6-、D56+CD69+在NK细胞中所占比例。结果两组CD4+细胞活化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性流产组CD3+、CD8+活化率均显著高于人工流产组(P<0.05),Treg细胞活化率则低于人工流产组(P<0.05)。两组D56+CD69+所占比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性流产组患者CD56dim D16+在NK细胞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人工流产组(P<0.05),CD56bright CDl6-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5)。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与正常人工流产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D56dim D16+与CD56bright CDl6-比例及Treg活化率发生变化为主,可密切监测孕妇各指标变化情况防止免疫失调以预防流产。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上CD34高表达预示着短生存期和/或对大剂量化疗疗效差,同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增多与短生存期和转化为AML高危险性相关。作者使用流式细胞仪(FC)测定新鲜骨髓细胞悬液中CD34阳性细胞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测定石蜡包埋骨髓样本中CD34阳性细胞,并进行二种方法的比较。 受检患者分为三组:MDS组16例,其中难治性贫血3例,环状铁粒幼细胞性贫血5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3例,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2例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3例;AML组12例(M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及31例确诊但未治疗的MDS患者(低危、中危和高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 CD19+B淋巴细胞和CD3(CDI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总数均明显减低.另外,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的辅助性T细胞(Th)表达降低,CD3+ CD8+的抑制性T细胞(Ts)表达增高,Th/Ts比值倒置,比例失衡;且随着MDS疾病的进展,Ts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但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的表达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 3组间T淋巴细胞和Th/T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S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来评估MDS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细胞负荷及其与病情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伴有非随机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以骨髓异常染色体核型细胞数量占总分裂相细胞的百分比作为MDS患者核型异常细胞负荷。MDS患者骨髓核型异常细胞负荷与病情轻重作相关分析,病情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髓系分化指数、集丛/集落比值、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数量以及输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将MDS患者骨髓核型异常细胞负荷与细胞免疫功能作相关分析,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包括CD4+细胞数量、CD8+细胞数量、血清IL-2和TNF水平。根据骨髓核型异常细胞负荷将患者分为低负荷组和高负荷组(以50%为分界点)。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结果MDS患者骨髓核型异常细胞负荷为(67.4±36.2)%。骨髓核型异常细胞负荷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83,P<0.05);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445,P<0.05)。高负荷组和低负荷组骨髓原始细胞分别为0.0778±0.0551和0.0345±0.0334,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82±0.48)×1012/L和(2.32±0.66)×1012/L,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56.06±14.28)g/L和(76.40±24.4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绝对数为(274.18±71.85)×106/L,正常对照组为(454.82±205.88)×106/L(P<0.05)。两组CD8+细胞绝对数分别为(240.45±150.01)×106/L和(305.27±145.14)×106/L(P>0.05)。伴有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外周血IL-2水平为(6.29±3.58)μg/L,正常对照组为(3.11±1.40)μg/L(P<0.01)。两组TNF水平分别为(2.42±1.79)μg/L和(1.68±0.69)μg/L(P>0.05)。高负荷组CD4+/CD8+细胞比值为1.90±0.52,低负荷组CD4+/CD8+细胞比值为0.97±0.44(P<0.05)。结论骨髓染色体核型异常细胞负荷是影响MDS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且与T细胞免疫功能相对不足有关,对于疾病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