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收录的历代名医治疗中风疗效确切的处方,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统计用药频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树状图展示结果。结果共纳入36位名医治疗中风的处方112首,涉及药物204味,用药频次1169次,其中高频药物(10次)有白芍、牛膝、当归、法半夏、茯苓等。高频药物类别有补虚药(22.58%)、平肝息风药(12.31%)、活血化瘀药(11.89%)、清热药(11.46%)及化痰止咳平喘药(8.72%)等。聚类分析表明高频药物(10次)可聚为6类。结论《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以补虚药为主,配以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等治疗中风,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荣大奇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1年3月—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荣大奇内科专家门诊,且复诊>4次的类风湿关节炎医案。建立门诊病案数据库并对使用辅助平台挖掘临证处方的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熵层次聚类分析核心组合。结果 共纳入治疗RA病例173份首诊处方,涉及中药139味;其中,温、平、苦、甘为高频性味,肝、肾经为高频归经,挖掘10个高频药物组合与7个新方核心组合。结论 荣大奇教授治疗RA可从肝肾论治,同时配以温阳理气、散寒通络、活血化瘀等,佐以行泄温通,以达肝肾气血兼补、虚实补泻兼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归纳性回顾,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方法:选取近30 a医学期刊发表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76首复方中,单味药205味,其中前50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81.2%,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以祛风湿药为主,辅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配伍规律,通过统计得到的高频代表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李济仁教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李济仁教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应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分析李济仁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筛选出的84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词药物为青风藤、苦参、萆薢等清热利湿药物,黄芪、当归、鸡血藤、大血藤、乳香、没药等补气活血通络药物;全蝎、蜈蚣等搜风通络止痛药物;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等温经通络止痛药物,同时挖掘出35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李济仁教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丰富。他主张风寒湿热之邪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辨证时,重视"寒、热",以寒热平调、标本兼顾、顾护脾胃为治疗原则,以清络饮为主方,以风寒湿热的偏性、复杂转化为依据,寒热配伍用药,随症加减,使寒药不伤阳气、热药不伤阴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黄文东后人龚雨萍主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龚主任治疗CUC医案299例,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然后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共有299例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457次;共得药物224味,出现的总频次为7 420,常用中药有白术、茯苓、马齿苋、生地榆等36味。(2)聚类分析发现益气健脾、健脾温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凉血止痢药为龚主任治疗CUC的常用配伍药类。(3)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白头翁汤等为龚主任治疗CUC的基本方药。结论龚主任治疗CUC体现出以脾胃为根本,注重辨证论治、寒热并用、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龚主任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淋浊的医案,探讨叶天士治疗淋浊的用药特色。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首方剂药物105味,用药总频次是295次,平均每方用药少于7味,高频使用药物共18味占47. 8%。药性最高频为寒性,药味最高频为甘味,药效最高频为补虚,归经最高频为肾经,聚类分析得到4组多味药物聚合组和7组药对聚合组。关联规则得到6组药对关联组和1组多味药关联组。结论:叶天士认为淋属肝胆、浊属心肾,并提出了奇脉病的概念以治疗淋浊,数据挖掘中得出的高频用药、药对及药物组合为其基础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总结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探索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1—2017门诊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典型医案,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然后用SPSS 21. 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有162份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622次,共得药物225味,出现的总频次为10411,常用中药有白术、败酱草、白芍、大血藤、山药等27味。聚类分析发现清热解毒药、化湿药、理气药、补虚药、收涩药和活血化瘀药等为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常用配伍药类。红藤败酱散、白头翁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甘麦大枣汤等为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本方药。结论: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体现出"以清为主,清补结合"的学术思想。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陆金根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临床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文献的归纳性回顾,探讨其治疗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水平。方法 选取近30年医学期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单味药126味,前31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70.7%,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 分析统计得到的高频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总结施杞教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并探索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09-2015年龙华医院施杞教授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医案265例,对纳入医案中的药物利用SPSS 21.0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总计使用药物202种,最常用的中药是川芎,柴胡,怀牛膝,党参,天麻5味药物。聚类分析发现施杞教授临证常用的药物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圣愈汤和天麻钩藤饮是施杞教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核心处方。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体现了施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并重,重在肝肾,兼顾痰瘀,标本同治的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施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李卉  郭志华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1):21-26,4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郭志华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郭教授治疗心衰的门诊病案100例,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4.1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医案处方的用药及功效、性味分类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100首,涉及中药144味,高频药物有麦冬、生地黄、桂枝、葛根、白术、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和太子参等;药类多集中于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平、温、微寒为多;处方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桃仁-红花、麦冬-大枣等;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5类.结论:郭教授治疗心衰药物性味多以平、温、微寒及甘、辛、苦味为主,治疗以补虚治本,以活血化瘀、化痰利水、健脾温阳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施杞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用药规律,探索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09—2015年间就诊于龙华医院施杞教授门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典型AS患者193例,对纳入医案中使用的药物采用SPSS 21.0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计使用药物209种,总频次为4 483。川芎、柴胡、熟地黄、党参、当归、炙甘草6味中药是最常用的药物,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行气药、清热药、化湿药是施杞教授临证常用的药物。聚类分析显示圣愈汤是施杞教授治疗AS的核心处方,身痛逐瘀汤、当归拈痛汤是施杞教授治疗AS的基本处方。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是施杞教授治疗AS的基本大法,体现了其治疗AS气血并重,扶正兼顾外邪的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施杞教授治疗AS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韩氏妇科传承人韩延华教授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 筛选韩延华教授门诊治疗月经病的有效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和核心处方的挖掘。结果 共纳入312份有效医案处方,涉及190味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温药居多;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次者为活血化瘀类;高频药物(≥60次)29味,前6味为牛膝、白芍、山萸肉、炙甘草、山药片和醋鳖甲。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及药组关联,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组方。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出韩延华教授以“肝肾学说”、“肝主冲任”学说为指导辨治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叶天士治疗痿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痿》《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天士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中的痿证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索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58首方剂,药物135味,总用药频次439次,高频使用药物共24味,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对聚类组及4组多味药聚类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组药对关联组和9组多味药关联组.结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可体现叶天士辨治用药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用药规律,探索名家经验整理方法。方法:临床应用治疗IPF的中药复方65首,选取记录频次≥4次的高频药物共43味药中药,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后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补血药、补阴药为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常用配伍药类。结论:聚类分析客观反映了临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通络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燕京肿瘤医家秦厚生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用药规律。方法 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病案室名老中医案卷中,筛选秦厚生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诊疗医案,采集医案的西医诊断及治疗、中医症状、组方用药信息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数据170条,接受手术治疗者约54.7%,放疗者约28.5%;带瘤者约78.2%;高频症状为头颈部疼痛(75)、肿物(28)、身痛(27)、憋闷(13)、乏力(11);涉及药物共154味,药物频次居前3位的是功劳叶(85)、黄芩(74)、板蓝根(74);药物类别居于前3位的是清热药(41.9%)、补虚药(12.1%)、解表药(7.1%);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甘居多,药物归经主入肺经。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论 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秦厚生教授在治疗原则上以清热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辅以引经药助药上达于头面;在用药方面,喜用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养阴生津的功劳叶,药组如白薇+茵陈+生牡蛎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药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药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2.3对筛选出的处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获取药对配伍规律以及核心药物组合,并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826首处方,应用中药30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川芎、茯苓、牛膝、当归等,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属肝、肾、脾经,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补肝肾、祛风湿类为主。结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常用偏温性中药,以补虚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兼用补肝肾药,为当代医家临床诊治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1970年1月—2022年10月收录于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使用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病例分析、医案及文献。将处方组成和治法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中药名称规范化处理后,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利用数据挖掘模块对四气、五味、归经及高频中药使用频次、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1)急性青光眼。共纳入103首方剂,涉及206味中药,共1,128频次。四气以寒性最多(61味,29.61%),五味以甘味药最多(76味,36.89%),归经以肝经用药最多(59味,28.64%)。(2)慢性青光眼。共纳入103首方剂,涉及中药203味,累计频次为1,157次。四气以寒性最多(47味,23.15%),五味以甘味药最多(74味,36.45%),归经以肝经用药最多(87味,42.85%)。(2)高频用药频次:(1)急性青光眼。用药频次≥20次的药物有16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茯苓(41次,39.81%)、车前子(39次,37.86%)、甘草(36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病案与基础研究资 料。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纳入其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对其中的中药组成、功 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92篇,涉及中药214种,药 物总频次共有5 071次,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频数分析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用药以补 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药为辅,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则以温 性和平性为主;药物多归经肝经、脾经、肾经。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归纳出黄芪、甘草、当归、乌头、桂枝、薏苡仁、 防风、秦艽、羌活、鸡血藤、川芎、牛膝、威灵仙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药物群,关联分析归纳出类风湿关节 炎用药的常用药物组合,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特点以补虚扶正、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总结中医各家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近10年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药物.结果 筛选出277篇文献,共计186味中药,累积使用频次为7762味次.其中39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以上,为常用中药;药物种类共18类,其中前7类占90.16%;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为92.89%;药味以辛、苦、甘为主,累积频率达86.53%; 27味虫类药,合计频次763味次,为全部中药的9.83%.结论 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这7类中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反映了现代临床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四气五味理论的活用、对虫类药物的重视,更体现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丁辉  沙颖  呼兴华  赵琳  许建秦 《陕西中医》2021,(1):99-102,133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诊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整理吕仁和教授诊治消渴病患者的相关医案共74例,进行规范化处理,把处理后的医案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析。结果:收集74首处方,涉及中药155味,其中高频(出现频率≥30次)使用药物依次为丹参、牡丹皮、枳壳、赤芍、牛膝、白芍、枳实; 高频(出现频度≥19次)药物组合16组; 用药多为温药、寒药,药味多以苦、辛、甘味药为主; 药物归经惯用归肝、肾、脾、胃经药物; 推演得出核心组合2组、新处方2首。结论:吕仁和教授在诊治消渴病时,用药注重活血化瘀,同时以补益肝肾为主,时时顾护脾胃,擅长使用药对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