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疗加G-CSF和GM-CSF联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联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APBSC)的效果。方法 卡铂 (CBP) 35 0mg m2 ,第 1天静滴 ;足叶乙甙(Vp16 ) 35 0mg m2 ,第 1~第 3天静滴 ;白细胞降至最低点又回升到 (2 .4~ 6 .4)× 10 9 L时 ,皮下注射G CSF 5 μg·kg- 1 ·d- 1 (早 6∶0 0 ) GM CSF 5 μg·kg- 1 ·d- 1 (晚 6∶0 0 ) 地塞米松 5mg d(采集日 10mg d)直到采集结束前 1天 ;白细胞上升到 (2 9.80± 5 .98)× 10 9 L ,开始用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连续 2d采集APBSC。结果 2 0例患者连续采集APBSC 2次 ,共采集到MNC(5 .93± 1.6 2 )× 10 8 kg ,CD34 细胞 (2 3.10± 11.5 3)× 10 6 kg ,CFU GM(3.44± 2 .85 )× 10 5 kg。无严重不良反应。 9例 10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 以化疗联合G CSF和GM CSF能高效、安全地动员APBSC ,1次动员采集 2次可满足 1~ 2次的APBS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普乐沙福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接受普乐沙福联合G-CSF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普乐沙福的用药策略分为一线稳态动员、抢先干预及挽救性动员,对三种策略的采集成功率、优良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率进行统计,并对性别、年龄、疾病缓解状态、初诊时是否有骨髓累及、化疗线数、化疗次数、采集前一天血小板数及采集前一天外周血CD34+细胞数等因素对采集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3例患者,其中7例为一线稳态动员,19例为抢先干预,17例为挽救性动员。使用普乐沙福联合G-CSF后,总体采集成功率为58.1%(25/43),一线稳态动员采集成功率为100%,抢先干预为57.9%(11/19),挽救性动员为41.2%(7/17)。采集优良率为18.6%(8/43)。共有15例患者出现轻中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集前一天外周血CD34+细胞数<5个/μl是影响干细胞采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普乐沙福联合G-CSF是淋巴瘤患者安全有效的动员方案。采集前一天外周血... 相似文献
3.
Huang SY Liu L Hao MW Yin DD Wu YL Chen RA Li GH Lui Q Wang JC He H Liang YM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19(6):1415-1418
本研究比较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身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动员期间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Plt)数降至40×109/L以下。57例患者均采集成功,CEP+G-CSF动员方案组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和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CVP+G-CSF动员方案组(p=0.002和p=0.019)。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CEP+G-CSF和CVP+G-CSF动员方案组WBC数恢复到≥1.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4和12.3天(p﹥0.05),Plt数恢复到≥5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6和19.3天(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HL疗效显著,CEP或CVP联合G-CSF方案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CEP+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5.
李菁张闰陈丽娟屈晓燕陆化李建勇金媛媛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9):781-78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可延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并降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1]。GRIFFIN和MASTER临床试验均将auto-HSCT作为新诊断MM(NDMM)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2,3]。因此, auto-HSCT仍是部分MM患者的早期治疗选择[4]。auto-HSCT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动员获得足够数量的CD34+造血干细胞, 此外还需要考虑方案的经济效益以及动员相关不良反应。《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推荐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CXCR4拮抗剂作为MM患者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5], 依托泊苷联合G-CSF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中也有良好的效果[6,7]。我们对近年来在本中心接受依托泊苷联合G-CSF和环磷酰胺联合G-CSF两种方案进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的ND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两种动员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自体造血干细胞(auto-HSC)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为了减少复发,许多临床学家进行了较多的有益探索。我们在进行自体HSC前进行了7次包含CD20单克隆抗体方案的常规剂量化疗,最大限度地降低体内肿瘤细胞负荷,达到体内净化的目的。现将我们完成的自体外周血HSC移植治疗1例4期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成媛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6):1486-1486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放疗可引起机体内物质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引起腺体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直接损伤;另一方面大剂量化疗、放疗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自体抵抗力极低,易并发口腔溃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中心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和移植的30例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化疗疗程、动员方案、采集次数、CD34+细胞计数、不良事件、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天数等临床指标,分析造血干细胞动员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动员方案中VP-16药物剂量对CD34+细胞动员成功率有显著性影响,中剂量VP-16+G-CSF组动员成功率及优质动员率均高于高剂量VP-16+G-CSF组(P<0.05);既往化疗疗程数≤4的动员成功率高于化疗疗程数>4(100%vs 72.22%,P<0.05);淋巴瘤患者动员成功率低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6.67%vs 94.44%,P<0.05);淋巴瘤患者接受中剂量VP-16+G-CSF的动员成功率高于高剂量VP-16+G-CSF(100%vs 42.86%,P<0.05)。患者性别、年龄、诊断至干细胞动员的时间、疾...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7-02至今,对住院高危及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6例进行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T),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全环境保护及护理,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18-3521
目的探讨对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不同阶段实施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进行APBSCT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根据其移植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施行全环境保护、合理饮食、全身皮肤黏膜清洁消毒、心理支持等护理活动,有效地减少了移植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在进行APBSCT治疗的患者中,护理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影响APBSCT成败和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护理使癌症患者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患者年龄、性别、动员方案、疾病状态、采集机器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以上因素对干细胞动员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采集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动员方案对CD34^+细胞采集数及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龄、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既往化疗方案、骨髓受累与否等对干细胞采集数量影响并不显著。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数呈正相关。采集前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与采集成功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联合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采集造血干细胞优于单用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通过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确定合适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采集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王锦丽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9,(5)
周围血干细胞移植术(PBSCT)使淋巴瘤的治疗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周围血干细胞的提取(PBSCH),一般是用大量环磷酰胺或ETP疗法后,再用G-CSF,在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期,干细胞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进行提取而成。然而,为进行PBSCT用频繁的巩固化疗必定影响干细胞的提取。作者用ABVD+G-CSF方案,对复发的、预后不良的高危性霍奇金淋巴瘤(HD)不改变原治疗计划的基层上,探讨提取PBSCT的可能性。方法:1.周围血干细胞的 相似文献
13.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0例患者为单一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46例患者为单一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HSCT),12例患者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PBHSCT+ABMT)。结果表明:ABMT、APBHSCT、APBHSCT+ABMT的治疗有效率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5%、57.1%、33.3%);(86.4%和74.4%、54.2%、38.1%);(83.3%和72.7%、55.6%、40%)。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3天、11天、8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17天、14天、9天。在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时检测ABMT、APBHSCT、APBHSCT+ABMT患者T细胞亚群正常率分别为(0%、33.3%、60%),(10.8%、32%、73.9%),(27.3%、55.6%、85.7%)。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与单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当,但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ABMT)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略快,有利于拓宽年龄偏大和造血功能受损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是当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由于预处理常采用全身淋巴野照射(TLI),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成为放射治疗的一种并发症。在护理实践中,进行Auto-PBSCT治疗的NHL患者病情重、治疗中变化复杂。护理上除要根据NHL患者的护理常规、Auto-PBSCT的护理常规对其进行护理,着重对其进行皮损处皮肤的护理,预防感染,保证治疗的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5.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临床研究刘海川,姚善谦,楼方定,彭裔云,吕善根,王连元,刘景汉,刘作斌,周绮,朱军,孟凡义,张伯龙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38例,总结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4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的经验,从无菌层流房的全环境护理、移植过程护理、造血干细胞回输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过程中护理方法。方法:我科对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进行超大剂量化疗(HDCT),为此,我们开展全环境保护、层流病房护理、超大剂量化疗护理、干细胞回输护理及移植心理护理。结果:9例患者都恢复造血,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感染,效果显著。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难度和风险较大,通过针对移植的心理、预处理化疗、移植后的抗感染、出血进行护理,可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层流病房全环境保护性护理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5)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过程中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uto-PBHSCT的177例病人的造血重建成功率、造血重建时间和移植后28 d造血重建状态,探索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结果:粒系中位植入时间为12(8-21)d,植入率98.9%,均在28 d内植入;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7(7-420)d,植入率95.5%,移植后28 d血小板累积植入率8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输CD34~+细胞数量和rh TPO的使用是粒细胞植入时间的影响因素;而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血小板植入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粒细胞植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疾病种类、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血小板植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和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移植后28 d造血重建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auto-PBHSCT而言,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回输CD34~+细胞数量、rh TPO的使用是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