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山萘酚对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山萘酚孵育HepG2细胞24 h后选取最佳药物浓度100μmol/L,再以不同的时间孵育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LDH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印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山萘酚对HepG2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当山萘酚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随着山萘酚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浓度为100μmol/L的山萘酚,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60.58±3.74)%vs(100±2.28)%,P0.0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6.43±0.07)%vs(0.68±0.09)%,P0.0001]。经蛋白印记检测,在山萘酚孵育HepG2细胞24 h的情况下,随着山萘酚浓度的增加,凋亡因子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当山萘酚浓度为100μmol/L时,随着山萘酚作用于HepG2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0μmol/L的山萘酚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59.36±3.09)%vs(100±2.28)%,P0.0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16.71±1.12)%vs(0.35±0.01)%,P0.0001],随着时间延长,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山萘酚对于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表明高浓度山萘酚可通过促进凋亡因子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凋亡,从而拥有潜在的抗肝癌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凋亡及CD133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从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分选出结肠癌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133。不同浓度MET干预结肠癌干细胞后,CCK-8检测24、48 h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D133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1、5、10、20 mmol/L)MET干预后,24 h细胞活力[(89.3±16.5)%vs(61.6±16.8)%vs(45.1±14.7)%vs(35.4±13.7)%]与48 h细胞活力[(68.9±25.5)%vs(38.1±17.4)%vs(23.3±6.5)%vs(17.8±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MET(20 mmol/L)干预后的细胞晚期凋亡率(13.5±3.3)%及总凋亡率(2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ET(10、20 mmol/L)干预后CD133蛋白表达分别为(0.80±0.23)和(0.33±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减少其表面标志物CD13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应用MT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系CAOV3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不同浓度丁酸钠(NaB)处理卵巢癌细胞CAOV3 24~96 h后,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1、3、5 mmol/L NaB处理72 h后CAOV3细胞G0>/O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高,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认为NaB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棕榈酸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模型,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棕榈酸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 14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如下:(1)根据棕榈酸(palmitate,PA)作用浓度分为对照组(0μmol/L PA)、100μmol/L PA组、250μmol/L PA组和500μmol/L PA组,分别孵育24 h;随后选择棕榈酸作用敏感浓度500μmol/L,孵育成骨细胞不同时间(0、6、12、24 h)。(2)应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进一步验证棕榈酸对成骨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选择4-PBA作用敏感浓度5 mmol/L,根据是否经4-PBA预处理分为对照组(0μmol/L PA,0 mmol/L 4-PBA)、4-PBA组(0μmol/L PA,5 mmol/L 4-PBA)、4-PBA+PA组(500μmol/L PA,5 mmol/L 4-PBA)和PA组(0 mmol/L 4-PBA,500μmol/L PA)干预24 h。培养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活力;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各组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GRP78、CHOP、caspase-12 m 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0和500μmol/L棕榈酸干预成骨细胞24 h可明显降低细胞增生活力(A值:1.015±0.068,0.816±0.108,0.479±0.050,P0.05),细胞凋亡率则分别增高了6.70%±1.40%,15.30%±1.28%(P0.05),CHOP和GRP78 m RNA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均P0.05),而caspase-12 m RNA的表达水平则有所降低(P0.05);100μmol/L PA组增生活力、凋亡率及各基因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用500μmol/L棕榈酸干预成骨细胞6、12、24 h后,细胞增生活力呈时间依赖性下降(A值:0.952±0.064,0.788±0.043,0.683±0.044,0.482±0.052,P0.05);凋亡率则分别增高3.63%±1.45%,9.0%±2.31%,15.7%±0.61%(均P0.05);CHOP m 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GRP78 m RNA的表达水平在12 h开始升高,24 h达到峰值(P0.05),caspase-12 m RNA表达水平则在12 h达到峰值,24 h后开始下降(P0.05)。与PA组相比,4-PBA+PA组成骨细胞增生活力升高(A值:0.355±0.029 vs.0.451±0.049,P0.05),凋亡率降低8.6%±2.05%(P0.05),GRP78、CHOP和caspase-12m RNA的变化水平则呈现与单纯棕榈酸干预组相反趋势(均P0.05)。结论棕榈酸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成骨细胞凋亡,4-PBA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棕榈酸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茉莉酸甲酯对人胰腺癌细胞株HS766T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用0~10m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体外处理人胰腺癌细胞株HS766T,分别在24h、48h、72h、96h用MTT法检测其细胞生长活性;PI单染色法检测其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其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检测基因Bcl-2、Bax及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用0~10m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胰腺癌细胞24h、48h、72h、96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4.40%~71.41%、23.62%~89.68%、29.30%~94.76%、37.50%~94.74%;经0.001、0.01mmol/L的茉莉酸甲酯分别作用24h、48h后,与对照组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组处于G0/G1/S期的比例升高,G2/M期的比例降低;同时人胰腺癌细胞在0.001、0.01 m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24h、48h后,对照组凋亡率为1.2%、1.6%,0.001mmol/L浓度组凋亡率为12.3%、16.8%,0.01mmol/L浓度组凋亡率为14.5%、23.2%;RTPCR检测显示Bax和Bcl-2在不同浓度和时间的扩增倍数分别为:1.18~1.48、0.92~0.3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ax表达呈递增而Bcl-2表达呈递减的规律。[结论]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人胰腺癌细胞株HS766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48h前细胞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并可降低抑凋亡基因Bcl-2及升高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从而抑制该细胞株体外生长和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对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溶液与肠上皮细胞株Caco-2细胞共同培养24 h及48 h, 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Caco-2细胞的增殖作用. 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 采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溶液处理后, 用EVOM电压电阻仪测定细胞跨膜电阻抗(TER)变化.结果: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0、0.1、1、10 mmol/L)作用下, 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67%±1.13%、84.32%±1.29%、62.33%±2.02%和42.99%±2.09%; 48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45%±1.21%、76.89±2.28%、50.28%±0.98%和32.66%±1.99%, 阿司匹林对Caco-2细胞的增殖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阿司匹林作用组TER明显降低, 至10 mmol/L组作用72 h时, TER值降低至50.1%.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增殖, 同时损伤细胞屏障功能, 损伤紧密连接, 且以上两种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南美登木提取物在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海南美登木提取物0、10、40μg/ml分别作用HepG2细胞24 h后,以Hoechst 33528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分别用海南美登木提取物0、10、20、40、60、80μg/ml在24、48、72 h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处理,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采用MTT法检测,对各时间点的IC50进行计算;流式细胞仪检测海南美登木提取物0、20、60μg/ml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24 h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对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海南美登木提取物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率较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HepG2细胞在海南美登木提取物干预后染色观察,呈典型的核质浓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的凋亡变化,且依赖于浓度变化;细胞数量在G2/M期增加,而G0/G1期明显减少,与0μmol/L组相比,呈浓度依赖性的凋亡峰有显著差异。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与0μmol/L组相比呈浓度依赖性明显增加。结论海南美登木提取物可能通过使肝癌细胞滞留在G0/M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mmol/L、1mmol/L、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二甲双胍分别处理TPC-1细胞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Annexin 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在40mmol/L组加入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观察其对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MPK(p-AMPK)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0mmol/L组比较,1mmol/L及5mmol/L组的TPC-1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而10mmol/L、20mmol/L、40mmol/L二甲双胍均可明显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0mmol/L组比较,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均可明显增加TPC-1细胞凋亡率(P<0.001);而加入Compound C后,40mmol/L组TPC-1细胞凋亡率较前明显下降(P<0.001)。与0mmol/L组比较,1mmol/L、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组p-AMPK、Caspase-9表达量增加。结论 二甲双胍可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且二甲双胍诱导TPC-1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与激活AMPK通路有关,可能由Caspase-9介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多发性骨髓瘤(MM)U266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终浓度(0、5、10、20mmol/L)氧化苦参碱处理MM U266细胞。分别采用MTT法、瑞特染色、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检测MM U266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形态、细胞凋亡及其凋亡因子(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氧化苦参碱(5、10、20mmol/L)可显著抑制MM U266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20 mmol/L氧化苦参碱作用48h,MM U266细胞呈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氧化苦参碱(5、10、20mmol/L)作用48h后,MM U26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1.4)%、(24.7±2.5)%、(43.6±3.4)%,呈剂量依赖性。氧化苦参碱(5、10、20mmol/L)作用MM U266细胞48h,可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诱导MM U266细胞凋亡,调控凋亡因子Bax、Bcl-2的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芹菜素(API)对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CC827细胞,取对数细胞进行实验,API的浓度分别设为0、10、20、40、80μmol/L。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PI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API对环氧化酶(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PI能够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的增殖,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效果更明显(均P<0. 05)。不同浓度的API作用24 h后,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呈现一定浓度依赖性(均P<0. 05); API处理细胞组COX-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 05)。结论 API能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Clopidogrel)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将含不同浓度氯吡格雷(0.01、0.1、0.5和1mmol/L)的培养液与GES-1细胞共同培养24、48及72 h,采用MTT比色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以药物不同浓度对GES-1细胞生长抑制率作图,得到剂量反应曲线.依据Bliss法,利用SPSS15.0软件求出氯吡格雷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安全浓度IC90(存活率≥90%的药物浓度).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浓度组氯吡格雷与GES-1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浓度组氯吡格雷与GES-1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氯吡格雷对GES-1细胞的损伤呈浓度依赖性(F=11.546,P=0.002),无时间依赖性(F=13.455,P=0.003).氯吡格雷作用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0.36、0.51和0.35 mmol/L,IC50分别为0.08、0.16和0.08 mmol/L.光镜下可见药物作用后贴壁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变圆,悬浮,部分细胞核浓缩,细胞损害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大.流式细胞术显示:空白对照组及0.01、0.1、0.5、1 mmol/L氯吡格雷组凋亡率为4.7%、5.3%、14.7%、51.0%、60.5%.随着氯吡格雷药物浓度增加,GES-1细胞的凋亡率亦随之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可抑制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体外抑制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MT(0.1、0.5、1.0、2.5及5.0 mmol/L)处理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24、48、72 h.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以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MT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0.1~5.0 mmol/L MT作用48 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7.4%~85.8%.1.0~5.0 mmoL/L MT作用48 h后,G0/G1期比例为72.6%~85.3%,细胞凋亡率为21.5%~41.7%,同时Bcl-2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 MT可以抑制SW1990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止于G0/G1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于培养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用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以CCK-8试剂检测Lewis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氟伐他汀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影响.结果 用不同浓度氟伐他汀(1、5、10和20 μmol/L)处理小鼠Lewis肺癌细胞12、24、48和72 h后,肺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这些作用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中以10、20 mol/L氟伐他汀、处理48和72 h的作用最明显.Annexin V-FITC/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氟伐他汀处理肺癌细胞48 h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4.37% vs 12.83%,P<0.01),当氟伐他汀与甲羟戊酸共同作用细胞后,氟伐他汀引起的细胞凋亡被明显逆转(4.37% vs 5.89%,P>0.05),提示氟伐他汀对Lewis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介导的.结论 氟伐他汀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X射线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艾易舒)注射液联合放射疗法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斑螯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HepG2生长的影响;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接受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克隆形成法检测放射增敏比,Annexin-V FITC/P双染法检测HepG2的早期凋亡.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斑蝥酸钠维生素B6组、放疗处理组及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放疗组均对HepG2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HepG2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特点,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为5.0 mg,L、作用时间为72 h,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最大.斑螯酸钠维生素B6与放疗联合处理组对HepG2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纯斑蝥酸钠维生素B6组和单纯放疗组.提示斑蝥酸钠维生素B6与X射线对HepG2的抑制效果具有协同作用.流式细胞分析显示:2.5 mg/L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11.15%的肝癌细胞发生凋亡.4 Gy的X射线作用HepG2细胞24 h,10.10%的肝癌细胞发生凋亡.5.0 mg/L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H印G2细胞24 h后对其行X射线照射,23.75%的细胞发生凋亡.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以增强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能够显著抑制H印G2增殖,诱导HepG2凋亡,增强HepG2对X射线照射的敏感性,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亚砷酸(As2O3)对BEL-7402的作用,研究其与硼替佐米联合的化疗效果.方法:As2O3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处理细胞,或与硼替佐米联合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增殖,流式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凋亡,Westernblot及EMSA法检测NF-κB活性.结果:细胞形态及生长抑制率随亚砷酸作用时间及浓度变化而变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增加而提高(3-48h:5.23%±0.55%,5.24%±0.28%,4.92%±0.91%,4.73%±0.83%,17.54%±1.49%),双药联合作用时,NF-κB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也提升(24h:8.41%±0.78%).结论:As2O3对BEL-7402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硼替佐米作用,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10、25、50、100μmol/L)的黄连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VEGF 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黄连素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黄连素作用细胞24h后,HepG2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连素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VEGF的表达,抗血管生成可能是黄连素抗肝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没药甾酮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肝细胞L-02作为对照,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观察不同浓度没药甾酮(5~100μmol/L)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L-0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发生。结果不同浓度没药甾酮均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最大抑制率可达81.9%±1.92%(100μmol/L);没药甾酮可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G2/M期细胞比例下降,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没药甾酮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50μmol/L和75μmol/L没药甾酮早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91%±2.41%、53.03%±2.2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没药甾酮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N-乙酰半胱氨酸对内质网应激介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内质网氧化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阻抑作用,探讨其治疗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HepG2细胞,建立内质网氧化应激凋亡模型,用NAC进行干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DNA梯度分析,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ROS)的产生等方法,了解NAC对H2O2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率、凋亡信号蛋白的表达以及ROS产生的影响.结果 用不同浓度H2O2(0、1、3,5 mmol/L)诱导HepG2细胞6 h后,发现随着H2O2浓度增加,细胞活力下降,凋亡率增加,分别为0.7%±0.5%、26.4%±1.8%、29.7%±1.2%、51.2%±9.4%;细胞凋亡信号蛋白表达增加,ROS产生增多,分别为14.0%±0.5%、95.2%±0.1%、97.5%±0.25%、98.3%±0.2%;在3 mmol/L时出现典型内质网氧化应激凋亡形态学改变.用NAC(10、20 mmol/L)干预后发现,NAC可明显提高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由29.7%±1.2%降至23.3%±4.7%和14.3%±1.2%,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信号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内ROS的产生率由97.5%±0.2%降至52.2%±0.8%和51.2%±2.9%.结论 NAC能对氧自由基反应有直接抑制作用,阻断内质网氧化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肝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变化及多药耐药(MDR)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和HepG2.2.15)建立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胰岛素受体(InsR)、IGF-1R、NF-κB 和 P-糖蛋白(P-gp)表达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法)检测阿霉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分别用100 nmol/L 和 1 000 nmol/L 胰岛素培养 HepG2 和 HepG2.2.15 细胞 48 h,成功建立 IR 肝癌细胞模型;IR 肝癌细胞 IGF-1R、NF-κB、P-gp 表达上调,而InsR 表达下调;应用 25μg/mL 阿霉素作用细胞 24 h 后,IR-HepG2 细胞组凋亡率(31.1%±1.9%)显著低于HepG2 细胞组【(49.7%±2.2%),P<0.01】,IR-HepG2.2.15细胞凋亡率【(20.1±1.7) %】显著低于 HepG2.2.15 细胞【(33.8±1.8)%,P<0.01】;HepG2.2.15 和 IR-HepG2.2.15 细胞凋亡率分别较 HepG2 和 IR-HepG2 细胞显著降低(P<0.01)。结论 IGF-1R/NF-κB/P-gp 过表达可能介导 IR 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K_2对大鼠HepG2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培养48h后加入不同浓度(1μmol/L、10μmol/L、20μmol/L)的维生素K_2,同时设置对照组(仅加培养液),培养48 h后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凋亡以及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 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的表达。结果维生素K_2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指数并抑制HepG2细胞的穿透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生素K_2可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HDG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20.332,P 0.001)。结论维生素K_2可抑制大鼠HepG2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DGF基因与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