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增强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以信封随机化模式,按照1:1原则纳入到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EDF、CTGF、Np、Hcy、LVEF、E/E′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EDF、CTGF、Np、Hcy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EDF、CTGF、Np、Hcy较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LVEF、E/E′较比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E/E′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及时调整EDF等水平,有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及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VEF、6WMT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显著下降(P0.05),LVEF、6WMT明显升高(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同时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2个疗程。用Fried表型衰弱量表评估衰弱状况,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5周时心绞痛分级和衰弱状况,评估心绞痛和衰弱的改善情况。结果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和5周时心绞痛改善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47.4%vs 40.4%,62.8%vs 47.6%,95%CI:0.563~0.937,P=0.04);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和5周时衰弱发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48.8%vs 52.4%,41.9%vs 50.0%,95%CI:0.410~0.972,P=0.04)。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衰弱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7.4±8.4)岁。将患者按照随机平等原则分为体外反搏组(30例,采用体外反搏+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只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胸痛发作次数。结果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显效17例(56.7%),有效12例(40.0%);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较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的运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福田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07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增强型反搏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中P-选择素、血栓素B2、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心绞痛改善率、硝酸甘油(NTG)用量减少率、运动耐量提高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P-选择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血清学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缩血管物质水平,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增强体外反搏治疗对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中50例近期未用药患者为A组,30例规律用药患者为B组,均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相同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ABI及baPWV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液生化指标、ABI及baPWV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开展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显著缓解各项临床危险指标,并且能够促进动脉血管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观察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影响,以及是否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方法:将51例冠心病患者(均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后)分成两组,按1:2匹配,反搏组17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此外反搏组予以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治疗。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采用Celermajer法;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MD、NMD、hsCRP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反搏组治疗后FMD明显升高(P<0.01), NMD也有升高(P<0.05),hsCRP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发现,反搏组FMD和NMD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间hsCRP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提高对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切应力,改善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使血管的舒张功能增加,且没有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为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药物及心脏康复治疗,EECP组在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能量代谢当量值(METs)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试验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结果 EECP组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及METs值与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CP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疾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药物及心脏康复治疗,EECP组在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能量代谢当量值(METs)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试验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结果 EECP组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及METs值与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CP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疾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体外反博组每天给予45分钟体外反搏,3个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体外反博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无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反博可降低冠心病患者IL-6及CRP,可能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体外反博组每天给予45分钟体外反搏,3个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体外反博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无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反博可降低冠心病患者IL-6及CRP,可能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100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增强型体外反搏规律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心功能等基线资料相似(均为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踝肱指数、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肌钙蛋白I、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但研究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为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比68.0%,χ~2=13.279,P0.05),而两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8.0%比12.0%,χ~2=0.444,P=0.5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满意,可明显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血栓素A_2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根据设计研究方案与病例报告表(CRF)评定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两组血栓素A_2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或P 0.01),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栓素A_2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血栓素A_2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均未发生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无异常。结论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中医证候,抑制血栓素A_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装置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CHF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EECP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2组均按照指南常规药物治疗,EEC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EECP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6 min步行试验结果、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心率、6 min步行距离、BNP水平、LVEF及Tei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EECP治疗组的心率[(76.4±4.5)vs(80.7±5.7)次/min]、BNP[(1309.0±1497.2)vs(2196.1±2586.6)pg/ml]、Tei指数[(0.59±0.10)vs(0.62±0.11)]均显著下降,而6 min步行距离[(446.20±31.92)vs(407.69±34.80)m]及LVEF[(47.9±2.8)%vs(47.1±3.5)%]均显著增加(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vs 6.7%,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改善部分CHF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1.03±0.46)次/周,持续时间为(2.84±0.5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为(10.17±4.72)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FMD为(10.08±2.05)%,峰值流速变化率为(68.1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通过增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评分及肱动脉超声检查指标〔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D和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D和N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中药稳斑汤,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汤剂治疗及体外反搏,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体外反搏能改善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病人临床疗效,增加血清VEGF,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9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的6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n=34)和体外反搏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n=34);治疗前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ST段最大下移幅度均减小,运动总时间延长,做工量增加,射血分数(EF)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减小,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体外反搏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Ea/Aa)在体外反搏组得到明显改善,而在常规治疗组变化则不明显(P0.05)。结论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尤其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功能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MS患者50例,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EECP组给予EECP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管弹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83.3±4.9)mm Hg比(132.2±4.3)mm Hg,P<0.05];治疗后EECP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血清胰岛素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提高(-1.544±0.212)(P<0.05),血脂功能改善明显,甘油三酯显著降低(2.54±0.6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1.12±0.15)mmol/L(P<0.05),血管舒张功能也有所改善.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改善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是药物治疗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脂胶囊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在防治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予小剂量辛伐他汀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降脂胶囊,疗程6~8 w,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TGF-β和CTGF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TGF-β和CTGF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降脂胶囊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TGF-β和CTGF表达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