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 6 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分析治疗中白细胞数量对ATRA治疗APL的影响。方法 :外周血白细胞小于 10× 10 9/L19例 ,单用ATRA诱导治疗 ,白细胞大于 11× 10 9/L43例 ,采用ATRA与化疗相结合治疗。结果 :43例出现高白细胞症 ,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亚砷酸治疗前血清巯基水平与高白细胞血症的关系。方法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均给予亚砷酸一线治疗,每28d为1个疗程,至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采用DTNB法检测治疗前血清巯基水平,并依据巯基中位数分为高巯基组和低巯基组各10例。比较2组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时间、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出现时间及白细胞计数最高值。结果高、低巯基组分别有9、10例发生高白细胞血症;高巯基组治疗前血清巯基[178.93(82.11,180.16)μmol/L]水平高于低巯基组[42.15(26.78,69.81)μmol/L](P0.05);低巯基组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时间[(7.0±5.5)d]、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出现时间[(10.8±5.9)d]均较高巯基组[(14.6±8.5)、(19.3±5.5)d]早(P0.05),白细胞计数最高值[(24.04±15.05)×109/L]较高巯基组[(42.95±25.57)×109/L]低(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亚砷酸治疗前低巯基水平可使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时间提前,但白细胞计数最高值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以多参数指标建立APL患者的预后生存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8例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早期死亡组(18例)和非早期死亡组(200例),分析影响APL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生存模型。结果年龄>60岁、白细胞(WBC)计数>10×10~9/L、纤维蛋白原(Fib)≤1.4 g/L、血清肌酐(SCr)>105μmol/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SG阳性与APL患者早期死亡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R)=1.049,95%可信区间(CI)为1.003~1.098,P=0.038]和WBC计数(OR=1.030,95%CI为1.007~1.054,P=0.012)为AP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生存模型根据初诊时APL患者年龄、WBC计数、Fib、LDH、SCr、PML-RARa融合基因亚型6项指标建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年龄、WBC计数为AP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后生存模型对预测患者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大于100×109/L,200×109/L、300×109/L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LAL),属高危型白血病,易发生细胞瘀滞综合征,化疗后出现DIC,肿瘤溶解综合征,因此,早期死亡率高.笔者应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HLAL 18例,疗效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发生率、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行单药亚砷酸诱导治疗的初发APL患者409例,记录出血相关早期死亡发生率和原因;选取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酐、尿酸10个参数,采用Cox回归分析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409例患者中44例发生出血相关早期死亡,诱导治疗30 d时累积出血相关早期死亡发生率为11.58%;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原因依次为脑出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消化道出血。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L(HR=4.424,95%CI:2.308~8.483,P0.001)、纤维蛋白原1.0 g/L(HR=2.248,95%CI:1.220~4.145,P=0.009)、高肌酐(HR=2.459,95%CI:1.026~5.891,P=0.044)和低白蛋白血症(HR=2.684,95%CI:1.234~5.840,P=0.013)是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肌酐和白蛋白是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初发急性白血病初期化疗的疗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要获完全缓解 (CR)必须经过化疗后的骨髓增生抑制期。在此期间外周血白细计数必然急剧减少。为了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 (WBC)计数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对 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第 1疗程后WBC计数与疗效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化疗后白细胞数的最低值分为 3组 :≤ 0 .4× 10 9/L组 ;(0 .4 - 0 .9)× 10 9/L组 ;>0 .9× 10 9/L组。结果表明 :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第 1疗程后 ,WBC计数≤ 0 .4×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6 0 % ,总有效率 90 % ;WBC计数在 (0 .4 - 0 .9)×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5 5 .6 % ,总有效率 92 .6 % ;WBC计数 >0 .9×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2 7.3% ,总有效率 6 6 .7%。白细胞≤ 0 .4× 10 9/L组 ,(0 .4 - 0 .9)× 10 9/L组与 >0 .9× 10 9/L组第 1疗程化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而白细胞≤ 0 .4× 10 9/L组与白细胞 (0 .4 - 0 .9)× 10 9/L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初发急性白血病第 1疗程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白细胞数的高低对ATRA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白细胞数〈30×10^9/L单用ATRA诱导治疗组、白细胞〉30×10^9/L单用ATRA治疗组及白细胞〉30×10^9/L用ATRA和化疗相结合治疗组,以观察疗效。结果表明:39例APL病人在用ATRA治疗过程中23例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为58.97%。单用ATRA及ATRA+化疗的总缓解率为91.3%。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100%,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87.5%,血白细胞数〉30×10^9/L而用ATRA+化疗组的组缓解率为90.9%。结论:ATRA与化疗相结合,可有效控制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高白细胞血症,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初治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为改善预后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高危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以皮肤、牙龈或鼻出血为主要表现,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7岁,中位白细胞数为28.98(10-232)×109/L,其中白细胞数介于(10-50)×109/L者15例,介于(50-100)×109/L者2例,>100×109/L者7例。2015年-2016年11月收治的3例患儿中2例白细胞数>100×109/L,其中1例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减瘤,7 d后基因确诊加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d3出现分化综合征及肺出血死亡;另1例给予减量ATRA+柔红霉素+亚砷酸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第3例白细胞数为12×109/L,入院前存在脑出血,治疗d7死亡。其余21例按华南儿童APL方案化疗,其中5例白细胞数>100×109/L,...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人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凝血和纤溶异常的变化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高低的关系。方法初治APL病人43例,其中外周血WBC计数≥10×109/L(高白细胞组)21例,WBC〈10×109/L(低白细胞组)22例。应用ATRA60 mg/d分3次口服治疗,外周血WBC〉4.0×109/L者给予柔红霉素20 mg/d×3 d+阿糖胞苷100 mg/d×7 d方案小剂量化疗,血小板〈20×109/L伴出血倾向者给予血小板悬液输注,感染发热者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监测病人诱导缓解治疗前、治疗后1、2、4周外周血WBC及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骨髓常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白细胞组FIB低于低白细胞组(t=-3.082,P〈0.05),而PT高于低白细胞组(t=3.720,P〈0.05),APT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7,P〉0.05)。36例病人完全缓解,3例达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死亡。APL病人治疗后第1周外周血WBC升高,至第4周逐渐恢复正常(F=9.041,q=2.825~6.786,P〈0.05);病人的出血症状迅速得到改善;同时,血浆FIB、PT指标亦逐渐恢复,达到完全缓解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F=15.346、37.147,q=4.012~13.673,P〈0.05)。结论 APL病人外周血WBC高低是有无DIC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ATRA诱导缓解治疗后因出血所致的早期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当急性白血病外周血象白细胞>100×10~9/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400×10~9/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白细胞>200×10~9/L,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过高的白细胞可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造成微循环阻塞,在小静脉内形成微小血栓或凝块而严重影响脑、肺、肾等脏器功能。患者并发症多,病情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得以长期生存,伴发第二肿瘤的情况已不少见。但急性白血病与恶性肿瘤叠合的报道甚少。我院收治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膀胱癌患者,报告如下。患者,女,41岁。因月经量增多18天,牙龈出血伴乏力11天,皮肤瘀斑3天,于1997年8月21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牙龈渗血,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瘀斑;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肛门见外痔。外周血象:血红蛋白71g/L,红细胞2.61×10~(12)/L,白细胞2.8×10~9/L,血小板56×10~9/L,网织红细胞0.022,中性杆状核细胞0.04,中性分叶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 APL 45例,按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进行危险分层治疗,对低/中危患者均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单药诱导缓解治疗的方法;高危患者采用 ATRA +小剂量蒽环类抗生素化疗的方法。结果45例中40例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占88.9%,5例早期死亡,6例复发。结论对初发 APL 分层治疗可明显缩短缓解治疗时间、降低早期死亡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早期严重出血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变化,探讨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与APL早期严重出血的关系.方法 APL患者159例,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对治疗30 d内发生出血事件者,采用WHO出血评分量表评...  相似文献   

14.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是指血WBC>10 0×10 9/ L 的白血病,早期死亡率高,属于高危性白血病[1 ]。我科自2 0 0 1年以来,采用白细胞分离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16例(30例次)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2 1~6 4岁,中位年龄3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 L) 6例(M0 1例,M2 1例,M32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 L6例(L2 4例,L1 2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变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并阴茎异常勃起1例。白细胞中位数2 0 1(10 2~380 )×10 9/ L ,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是否引起血清(浆)钾、葡萄糖假性升高/降低,可能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 白血病患者按诊断及外周血白细胞数(20、20~50、50~100、100)×10~9/L分组,检测血清(浆)钾、葡萄糖;白血病细胞离体后经PI、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坏死及凋亡状态;分离血清后,检测血清(浆)钾、葡萄糖。结果 与对照组(白细胞数20×10~9/L)比较,白细胞数较高组(20~50、50~100、100)×10~9/L组白血病患者的血钾显著升高(P0.05,P0.01),(50~100、100)×10~9/L组血糖显著降低(P0.05)。白血病治疗过程中,随白细胞数量下降,白血病患者的血钾降低,血糖升高。白血病细胞离体后,随时间延长,坏死细胞比例升高。分离血清后,白血病细胞对血钾、血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分离胶管能够在6 h内延缓白血病细胞引起的对血钾、血糖假性升高/降低。结论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内白细胞数量升高,引起血钾假性升高、血葡萄糖假性降低;离体后外周血内白细胞坏死增加;分离血清可降低白细胞对血清(浆)钾、葡萄糖检测的影响;建议使用分离胶管采集并及时检测临床血液样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化疗后造成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升高至75×10~9/L及100×10~9/L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HA)方案和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23例病例均为初治病人,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平均为60.2×109/L,在给予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加用HA方案和糖皮质激素。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预防性加肝素25mg/d皮下注射,发生DIC者给肝素25~50mg/d。结果:23例患者中,除1例因治疗第2天脑出血死亡外,余22例均在18~25d达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6%。结论: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加联合化疗和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防止高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和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且大大降低APL的早期病死率,明显缩短完全缓解时间,是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预后最好的一种亚型.约72%~90%的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单药诱导治疗可达到完全缓解(CR),但是其早期诱导过程中APL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早期死亡率仍较高[1].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诱发高危并发症的过程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初发的确诊 1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表格进行登记和分析。结果 诱导期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是高白细胞症 (hyperleukocytosis)和维甲酸综合征 (RAS) ,发生率分别为 90 %和 10 %。结论 在ATRA治疗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白细胞数等。及时用药 ,以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发高危并发症的过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初发的确诊1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表格进行登记和分析.结果诱导期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是高白细胞症(hyperleukocytosis)和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分别为90%和10%.结论在ATRA治疗中,要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白细胞数等.及时用药,以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