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2月成功行PCI的1 362例患者,比较迷走神经反射组和无迷走神经反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 362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血压下降至(56.38±7.32)/(36.85±7.48)mm Hg,心率下降至(45.85±5.65)次/min。迷走神经反射组和无迷走神经反射组患者在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留置鞘管、鞘管留置时间、反复穿刺、压迫止血时间、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包括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延长。结论: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延长是PCI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及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1月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病人11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前给予病人右室心尖部起搏,运用Logistic分析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病人心率下降至45.67次/min±5.74次/min,血压下降至(76.34±7.90)/(36.75±7.40)mmHg,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占45.73%,窦性停搏占7.45%,缓慢心房颤动占8.43%,结性逸搏心率占14.56%,房室传导阻滞占34.34%。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占15.56%,ST段抬高占3.45%,出现精神淡漠、出汗、胸闷等临床表现。经过Logistic分析发现,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留置鞘管、压迫止血时间延长。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静脉补液、扩充血容量、静脉注射多巴胺、阿托品等及时处理,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病人房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疗效明显,为临床起搏位点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特点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总结941例经股动脉逆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特点。结果共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1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8例。拔管压迫止血时发生16例,拔管后30min内发生3例,2h内发生2例。结论经股动脉穿刺留置鞘管在拔除动脉鞘后,患者可能会发生拔管后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迅速且后果严重,确诊后应立即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广泛开展,介入治疗患者穿刺点止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常规徒手压迫方法止血不仅费时、费力,止血后下肢制动时间长引起患者不适,而且延长住院时间、易发生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影响PCI术后抗凝、住院满意率下降等[1-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受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桡动脉损伤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于安贞医院就诊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66例,随机分为4F动脉鞘管组和6F动脉鞘管组。分析两组患者桡动脉并发症〔如桡动脉闭塞(RAO)、桡动脉痉挛(RAS)等〕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O的危险因素。结果:4F鞘管组和6F鞘管组中,RAO(0.8%vs.2.9%,P=0.018),RAS(1.2%vs.3.5%,P=0.021),桡动脉内膜增厚率(1.0%vs.4.1%,P=0.002),前臂小血肿(0.6%vs.2.5%,P=0.020),患肢疼痛(1.2%vs.4.1%,P=0.006)等的发生率及压迫止血时间〔(4.62±0.98)vs.(6.36±0.93)h,P<0.001〕,4F组均低于6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前臂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骨筋膜室综合征。RAO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大尺径动脉鞘管、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过长是发生RAO的危险因素。结论:经桡动脉PCI中选择小直径动脉鞘管,避免术后长时间的压迫止血有利于降低RAO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桡动脉内膜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特点,寻求有效处理方法。方法总结59例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处理方法。结果5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1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49例。PCI中7例,术后拔鞘管前发生3例,拔管后30min内发生39例。51例在15~60min恢复,超过12h者8例。结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多见于PCI者,及时有效诊治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心导管术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闭合器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比较心血管病患者心导管术拔鞘管后采用经皮血管闭合器 (Angio Seal)止血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97例心血管病患者在行心导管术后 ,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99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 5 5例 ,冠状动脉介入术 4 4例 )和Angio Seal止血组 (98例 ,冠状动脉造影5 4例 ,冠状动脉介入术 4 4例 ) ,分别应用人工压迫止血和Angio Seal止血 ,观察两组止血时间、下床走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Angio Seal止血组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相比 ,止血时间与下床走动时间显著缩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应用Angio Seal止血的成功率达 96 %。结论 心导管术后应用经皮血管闭合器缩短了止血与下床走动时间 ,并可能减少穿刺点并发症和病人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心脏介入治疗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将其分为观察1组和对照1组,根据其是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将其分为观察2组和对照2组,调查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出血量超过80 m L、术前焦虑、围术期疼痛、尿储留、禁食时间超过6 h、吸烟均是引发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术前焦虑、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疼痛、鞘管置留、出血量超过80 m L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中要积极对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其中46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异常反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因素。结果患者的精神状态、术前禁食时间、穿刺途径、拔管时间是影响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主要因素,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 h、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立即拔管会引起迷走神经异常发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相关因素包括精神状态、术前禁食时间、穿刺途径、拔管时间,术中、术后应积极规避这些危险因素,避免迷走神经异常发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60岁)接受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TRI)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RAO)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老年患者TRI术后发生RAO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9年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12病房择期TRI≥60岁的老年患者1 25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O分为正常组和RAO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RAO有关的危险因素。记录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桡动脉穿刺次数、鞘管型号、手术时间、术中肝素用量及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疑有桡动脉闭塞的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确诊。结果:1.1 256例TRI患者急性RAO发生率2.2%(28/1256例)。与正常组相比,RAO组患者中女性、糖尿病和既往行TRI患者的比例较高,RAO组术中平均肝素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3 826±523)IU vs.(7 425±980)IU,P=0.008〕,术后压迫时间长于正常组〔(378.9±35.4)min vs.264.7±43.2)min,P=0.003〕,且RAO组患者应用7F动脉鞘的比例较高(10.7%vs.1.9%,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F动脉鞘管、肝素用量偏低及术后桡动脉压迫时间过长,是影响RA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TRI术中选择尺寸合适的动脉鞘管、足够强度的抗凝治疗、避免术后过长时间的压迫止血等均有利于减少RAO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本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予以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均可提高PCI术后MACE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与PCI预后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PCI术后与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性别、年龄、吸烟及血脂等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对该类因素预防,以降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高邮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并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发生ISR者36例设定为ISR组,未发生ISR者48例设定为非ISR组,回顾性分析引起ISR的高危因素。结果将可能与ISR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R的危险因素有:吸烟(OR=4.840,95%CI:2.155~7.604)、高血压(OR=4.486,95%CI:2.445~7.864)、体质指数异常(OR=2.289,95%CI:1.375~3.950)、三酰甘油(OR=2.066,95%CI:2.966~28.313)、病变参照直径3 mm(OR=3.254,95%CI:1.748~5.900)、靶病变长度(OR=4.538,95%CI:2.172~10.143)。结论吸烟、高血压、体质指数异常、三酰甘油、病变参照直径和靶病变长度是预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出现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FA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PCI后FAP的发生及临床处理情况。方法 入选 10 5例PCI后FAP的患者 ,并与同期无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照 ,分析FAP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的FAP发生率为 0 8% ,PCI的FAP发生率为 1 6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 (P =0 0 4 7)、动脉鞘管型号≥ 7F(P =0 0 0 7)、介入术中平均压水平 (P <0 0 0 1)和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 (P <0 0 0 1)与FAP的发生显著相关。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修复的成功率为 6 3% ,超声指导下压迫修复的成功率为 85 %。结论 女性、鞘管直径、介入术中血压水平以及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是发生FAP的危险因素。FAP超声指导下压迫修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ACS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74例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374例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MACE 86例,发生率22.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2.6岁、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8mmol/L、CysC1.53mg/L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0~4.723,P0.05或0.01),围术期强化他汀治疗和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是其保护性因素(OR=0.672、0.596,P均=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术前CysC水平升高与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185例在我科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其中97例采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观察组),88例采用纱布绷带压迫止血(对照组),对患者术后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发绀情况、迷走神经反射及自我舒适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下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渗血、手指发绀与肿胀及患者舒适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操作简便、全透明结构、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宜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PCI患者383例。根据术后血清肌酐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即造影剂肾病组(CIN组)60例,非造影剂肾病组(非CIN组)323例,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383例患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并行PCI术患者中,术后有60例发生CIN,CIN的发生率为15.67%;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P<0.01,OR=6.033)、手术前后使用速尿(P<0.01,OR=4.443)和高血压(P=0.001,OR=3.693)。结论肾功能不全,手术前后使用速尿和高血压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在进行PCI治疗前后应进行充分的水化治疗并且做好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林陶玉  程青虹 《山东医药》2012,52(43):63-64
目的观察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桡动脉闭塞(RAO)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09例同期于我院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6例和常规组293例,两组均采用传统操作步骤行经桡动脉PCI,其中干预组对鞘管、导管型号选择及肝素用量、鞘管留置时间、桡动脉压迫器止血方法等进行改良,同时对桡动脉搏动减弱者于解除包扎后徒手持续压迫同侧尺动脉约1 h。观察两组肝素用量、桡动脉鞘外径、造影导管外径及桡动脉搏动情况、术后不适(疼痛、肢体麻木及肢体肿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肝素用量显著大于常规组,桡动脉鞘外径及造影导管外径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00);干预组桡动脉减弱及RAO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分别<0.05及0.01),术后疼痛、肢体麻木、肢体肿胀不适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常规组(P均<0.01)。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鞘管、导管,应用足量肝素、减少鞘管留置时间,改善桡动脉压迫器止血、减压方法,及对桡动脉搏动减弱者适时实施尺动脉压迫等措施,可降低患者RAO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10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男性64例,女性45例,年龄37~68(48.57±8.32)岁。根据是否出现迷走神经异常反射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异常反射组4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酯血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异常反射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 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比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 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P均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 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其有效的防控举措。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全部患者列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心脏介入手术后未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26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探究导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在经过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中,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紧张、用药不当、疼痛刺激、术后拔鞘管、空腔脏器压力变化以及血容量相对不足为诱发该类疾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引发患者于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诸多,通过分析后实施科学的干预可以将发生率控制至最低。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2 5 6例P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肝素治疗 ,动脉鞘管均为F7,一组在完成PCI后立即拔除股动脉鞘管 ,选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对穿刺部位动脉进行止血 ,另一组为术后 4~ 6h测活化凝血时间 <180s后拔除鞘管采用手法压迫止血。结果 :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成功率为 95 % ,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Perclose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更低的趋势 (2 3.3%∶31.6 % )。Perclose组的止血时间 (5 .1± 3.4 )min ,手法压迫组 (2 8± 10 )min ;Perclose组制动时间 (6 .4± 1.7)h ,手法压迫组 (19± 6 .5 )h。二者Perclose组均明显较手法压迫组缩短。结论 :Perclose血管缝合器是一个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