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吸烟与青年人心肌梗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吸烟已被公认为是冠心病及心肌梗塞(MI)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对40岁以下的青年人MI来说,国外研究发现吸烟可能为更重要的危险因素。[JalowiecDA,etal.(Im.wlovascCli,1989,20:197)国内迄今尚无吸烟与青年人MI关系的详细报道,本调查旨在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吸烟对青年人MI发病的影响。对象和方法对象:在哈尔滨市5所大型医院1987年至1995年住院的21~40周岁哈尔滨市籍MI生存患者中,经资料复核符合1979年WhO关于心肌梗塞诊断标准者120例,剔除失访及死亡18例,共102例为病例组,其中男性97例,女性5例。按】:回配比方…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6)
目的:观察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和健康居民间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差异,及3项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5例CHD急诊患者(CHD组)和同期行健康体检的95例健康居民(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CHD组被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测量比较各组以及CHD患者不同发病时间的Hcy、vWF和TFPC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Hcy [(9.22±3.45)μmol/L比(17.80±6.94)μmol/L]、vWF [(122.40±10.18)%比(160.13±10.48)%]和TF-PCA [(30.12±10.49)s比(69.45±8.26)s]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的Hcy[(14.30±3.15)μmol/L比(20.50±4.97)μmol/L比(25.77±6.10)μmol/L]、vWF [(141.56±9.45)%比(168.23±11.29)%比(185.56±11.40)%]和TF-PCA [(45.13±11.52)s比(53.16±18.45)s比(64.49±11.59)s]均显著升高,且AMI组的显著高于UAP组的,P0.05或0.01。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CHD患者Hcy、vWF和TF-PC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均符合1h12h24h48h,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vWF和TF-PCA是冠心病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6~5.058,P均=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cy、vWF和TF-PCA水平均显著升高,病情越严重,水平越高;随着时间推移,其水平均显著下降。三项指标均为冠心病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吸烟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吸烟与冠心病的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DESIRE-plus(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 plus)研究中符合本研究的3 186例患者分为三组,无吸烟组1 714例,已戒烟组462例,在吸烟组1 010例.通过分析三组间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吸烟与冠心病的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无吸烟组、已戒烟组、在吸烟组三组间年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别为62.5±9.8岁、60.5±9.9岁和55.3±10.3岁(P<0.001);在吸烟组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3.0%、5.7%,明显高于无吸烟组(13.1%、4.9%)、已戒烟组(12.3%、3.0%),P<0.001.冠状动脉造影情况也有明显差别,已戒烟组中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分别占45.4%、10.6%,明显高于无吸烟组(39.2%、8.5%)和在吸烟组(35.2%、6.5%),P值分别为0.006和0.024.已戒烟组CABG率(33.8%)明显高于无吸烟组(29.0%)和在吸烟组(24.5%),P=0.001.三组间随访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有明显差别,无吸烟组、已戒烟组、在吸烟组随访死亡率分别为1.6%、3.9%、1.3%(P=0.001),总死亡率分别为1.6%、3.9%、1.3%(P=0.001).结论 吸烟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提前,能促发血脂异常、炎性反应,从而引发冠心病,并有增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访死亡率、总死亡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吸烟是可被预防的致病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者中约有50%死于因吸烟导致的心脏病、慢性肺病及癌症等[1]。但吸烟的危害不仅限于吸烟者,而且累及被动吸烟者。被动吸烟指不吸烟者每周平均有1d以上吸入烟草烟雾>15min,又称为"二手烟"或"环境烟草烟雾",是目前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明显增加人群的病死率。1被动吸烟的流行病学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被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115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分为:①不吸烟组(55例);②吸烟量<20支/日组(47例);③吸烟量≥20支/日组(13例),观察各组首次AMI发病年龄。结果:各组平均发病年龄为:①组:62.31±10.02岁;②组:60.38±8.33岁;③组:53.69±6.7岁。③组与①组、②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1)。其中,吸烟量≥20支/日组首次AMI发病年龄平均较不吸烟组早8.6岁。结论:吸烟者首次AMI发病年龄早于不吸烟组,每日吸烟量愈多,首次AMI发病年龄愈早,提示吸烟尤其是大量吸烟可加速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0,(3)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是否有高胰岛素血症分为高胰岛素血症组(81例)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86例)。所有患者均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等检测。结果高胰岛素血症组的各项血糖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1.49,P 0.01)、纤维蛋白原(OR=1.38,P 0.01)、C反应蛋白水平(OR=1.55,P 0.05)与高胰岛素血症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我们对在膳食习惯和生活条件都基本相同的26个部队干休所的全部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吸烟与冠心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两组血脂水平分别为TC5.48±0.48,4.78±0.36;TG1.86±0.84,1.62±0.32,P<0.01。两组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39.20%(686/1750),19.56%(160/818),P<0.005,RR=2。同时发现随着吸烟等级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9.
烟草伴随人类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吸烟已成为冠心病4大传统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与冠心病的量效关系,也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烟草烟雾对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机制,有助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11.
烟草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005年有673 000名中国成年人因吸烟相关疾病而过早死亡[1].吸烟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癌症、消化道溃疡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中吸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卒中、主动脉瘤及周围血管病,本文主要针对吸烟与冠心病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吸烟与冠心病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 ,占世界人口的 1 5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 ,人口逐渐老龄化 ,心血管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 194 9年传染病死亡率为 5 6 6 10万 ,1995年降至 0 34 10万 ,而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却明显地上升 ,195 7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为 86 2 10万 ,1997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上升为 2 4 4 9 10万 ,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自 1989年以来建立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 30个省的直辖市城市和农村的 145个疾病监测点组成 ,1991年至 1996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冠心病的死亡率呈上… 相似文献
13.
14.
15.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是GvanySten1983年从急性呼吸道患者的咽部中分离出来的衣原体属中的一个新种,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有关文献报道:Cpn不但常引起肺炎、支气管炎,而且可能与心肌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及结节病发病有关。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可能是冠心病病因之一。因为在这些患者中也发现较高的衣原体抗体水平。由于肺炎衣原体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特点,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故分离培养方法复杂,所需时间长,不便于临床快速诊断。为探讨肺炎衣原体与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发病的关… 相似文献
16.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 (C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 190 5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 ( 10 74例 )和对照组 ( 831例 )。采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 ,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CHD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CHD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 12 .6± 6 .1)μmol/L和 ( 15 .9± 5 .7) μmol/L ,P <0 .0 1]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越低 ,CHD发病率越高 (P <0 .0 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CHD的发生显著负相关(P =0 .0 0 0 1,OR =0 .939) ,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减低可能在CHD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与吸烟及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呈显著负相关 ,认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新的危险因子〔1 ,2〕,而吸烟对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参与致冠心病机制〔3〕。为探讨吸烟对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我们对诊断明确的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吸烟史、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资料选自我院 1999~ 2 0 0 1年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 ,排除肝胆系统疾病者 ,共 15 2例。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CHD组 )、非冠心病对照组。冠心病组 78例 ,男 6 1例 … 相似文献
18.
1080例高血压病与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就高血压病组(观察组)1080例与非高血压病组(对照组)335例的并发症作综合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配对比较结果皆有非常显差异(P<0.001);两组并发症综合比较结果亦有非常显差异(P<0.001)。结论:本组资料显示,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病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吸烟与其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吸烟与其关系。方法:比较青年组(年龄≤45岁)与中老年组(年龄>45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吸烟情况,检测青年组不同程度吸烟者的血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CD40L水平。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缺乏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危险因子,青年组所有男性均吸烟是最突出的特征;青年组主要是近期大量吸烟,而老年组主要是烟龄长,有的近年已戒烟。青年中吸烟量为10~19支/d者与吸烟量>20支/d者的ICAM水平分别为:35.74士5.05和43.76士8.46(P<0.05),VCAM水平为2.31士0.82与2.71士0.98(P>0.05),CD40L水平为2.65士0.85与2.13士0.73(P>0.05)。结论:青年人AMI常为急性起病,多为血栓性病变,吸烟是青年人AMI独立危险因子。吸烟可能通过激活淋巴细胞表答ICAM-1,而触发免疫及炎症反应,引起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CAD)是指患者冠心病发病年龄较轻,男性<55岁,女性<65岁[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004年Saleheen等[2]发现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在逐渐提前,45岁以下AMI患者占所有AMI患者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