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3月于解放军第253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CHF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65~76岁,平均(71±8.9)岁。同时将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17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组按指南要求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病因等标准治疗;厄贝沙坦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连续治疗8周。所有入选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并计算HRV的各项时域及频域指标。时域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包括心率变异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极低频功率(VLF)。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厄贝沙坦组治疗后时域指标SDNN、SDANN和RMSSD增加,频域指标中的TP、VLF、LF、HF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时域指标中的SDNN[(77.3±29.4)ms vs.(71.5±31.2)ms]、SDANN[(78.1±25.3)ms vs.(65.8±29.6)ms]和RMSSD[(28.1±11.4)ms vs.(23.7±6.9)ms]增加,频域指标中的TP[(968.6±382.4)ms2 vs.(765.4±335.2)ms2]、VLF[(652.3±361.7)ms2 vs.(501.2±265.4)ms2]、LF[(251.3±77.1)ms2 vs.(191.2±69.0)ms2]、HF[(95.4±61.3)ms2 vs.(79.5±61.1)ms2]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以改善老年CHF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的疗效。方法:选择20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1例,患者服用常规降压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类,钙离子拮抗剂类和利尿剂)]和厄贝沙坦组(102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组患者的左室后壁厚度[LVPWT,(10.1±0.7)mm比(9.3±0.8)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3±1.7)mm比(45.1±1.1)mm]、室间隔厚度[IVST,(12.1±0.8)mm比(10.7±0.5)mm]均明显减小(P均0.05),24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107.5±2.9)ms比(119.4±3.5)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98.3±1.5)ms比(102.3±1.9)ms]、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32.8±0.7)ms比(34.7±0.9)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z的窦性心率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7.3±0.2)%比(8.1±0.5)%]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联用厄贝沙坦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7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厄贝沙坦治疗,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治疗1年HRV。结果药物治疗6个月和治疗1年与治疗前相比,HRV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方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窦性心律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HF)明显增加(P0.05),而低频功率(LF)及LF/HF则明显降低(P0.05)。药物治疗1年与治疗6个月比较,SDNNr、MSSD和PNN50继续增加(P0.05),LF和LF/HF无明显差异。结论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V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窦性心律的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根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伊伐布雷定。对入选患者在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在使用伊伐布雷定前,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平均RR间期、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SDNN指数(SDNNindex)、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 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低于正常水平。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8周后,平均心率[(75.6±7.5)次/min vs (60.4±5.7)次/min,P0.01]、平均RR间期[(836.0±81.0)ms vs (1011.0±86.0)ms,P0.01]、SDNN[(61.6±14.8)ms vs (91.9±17.9)ms,P0.01]、SDANN[(52.3±15.2)ms vs (79.7±18.1)ms,P0.01]、SDNNindex[(24.3±7.1)ms vs (40.2±12.3)ms,P0.01]、p NN50[(2.7±1.6)ms vs (3.7±2.1)ms,P0.01]、RMSSD[(14.9±4.2)vs (19.1±4.9)ms,P0.00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能显著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连用3个月。以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月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情况。结果曲美他嗪使用后左室射血分数由(33.5±5.1)%增加到(42.5±5.8)%(P<0.001)。心率变异性分析表明,使用曲美他嗪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7.3ms±40.1ms vs 110.5ms±29.2ms,P=0.049)和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80.5ms±29.0ms vs 98.3ms±30.5ms)均较使用前显著增加。结论曲美他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入选156例冠心病患者及128例正常体检人员,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心功能(LVEF)并分组为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和射血分数下降组(LVEF50%),同时对冠心病组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分组,计算各组的心率变异性参数: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的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5分钟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分析比较各组间HRV参数的特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SDNN(96.2±28.8 ms vs.138.1±27.7 ms)、SDANN(79.4±27.1 ms vs.130.4±28.2ms)、RMSSD(24.3±9.8 ms vs.31.2±9.3 ms)、pNN50(8.5±3.2 ms vs.12.3±3.9 ms)及HF(233.6±95.5 ms2 vs.292.3±100.2 ms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患者中,射血分数下降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TP、HF均较射血分数正常组患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组间SDNN、TP以及RMSSD、pNN50、LF、H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45岁组SDANN高于55~6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射血分数下降会进一步加重自主神经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心率变异性,探讨两种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的6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甲亢组(36例)、甲减组(30例),同时选取26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组,进行12导联同步24 h动态监测,指标包括24 h连续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节段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24 h内两个相邻窦性R-R间期差>50 ms心率数占所分析信息期内的心率数的百分比(PNN50),24 h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低频段功率与高频段功率比值(LF/HF).结果甲亢组心率变异性检测指标SDNN[(80.48±11.95)ms]、PNN50[(18.56±3.50)%]、rMSSD[(13.56±3.45)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6±12.8)ms、(32.84±7.21)%、(30.84±6.12)ms,P均<0.05];LF/HF比值(3.78±1.63)与对照组(2.34±1.06)比较,明显增加(P<0.05).甲减组SDNN[(65.65±15.55)ms]、SDANN[(80.2±15.72)ms]、PNN50[(16.34±3.56)%]、rMSSD[(15.77±3.58)ms]、LF[(279.03±91.49)ms2/Hz]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6±12.87)ms、(132.40±21.95)ms、(32.84±7.21)%、(30.84±6.12)ms、(525.60±84.11)ms2/Hz],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F/HF比值(1.08±0.73)与对照组比较,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心率变异性总体表现为降低,甲亢患者以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而甲减患者以迷走神经活性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等相关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需要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5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无心律失常组(正常组,n=108)和室性心律失常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n=42)。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Hb、TC、TG、HDL-C、LDL-C、K+、Na+、Ca2+),分析和测量患者术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各项指标值(24小时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RR间期标准差、24小时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24小时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心率变异性等相关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的SDNN、SDANN-index、S...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心血管疾病与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性。方法应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对273例心血管病患者(实验组)与21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HRV时域指标:24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百分比(PNN50);HRV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结果心血管病患者的年龄、SDNN、SDANN、rMSSD、TP及VLF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NN50、LF、HF及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诊治的老年ACS患者12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4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6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变异性,同时使用ROC曲线分析心率变异性对ACS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88.65±18.88)ms vs(100.28±20.94)ms,P=0.006]、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90.44±13.17)ms vs (96.79±12.77)ms,P=0.016]、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32.56±4.83)ms vs(39.67±6.23)ms,P=0.00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5.85±4.74)ms vs(30.94±5.59)ms,P=0.000]、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11.12±2.74)%vs(14.83±4.60)%,P=0.000]显著降低。观察组高频谱、低频谱显著低于对照组[(505.35±119.27)ms vs(657.17±134.15)ms,P=0.000)、(1208.59±190.38)ms vs(1449.56±257.14)ms,P=0.000]。高频谱对预测ACS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12~0.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高频谱、低频谱降低是ACS患者出院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降低与AC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以作为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01/2012-12的78例I B S患者为研究组对象,对其进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测试,依据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两个亚组,并且选取同期50名健康对象为对照组,观察3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研究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8%vs 28.0%,P0.05);阳性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每5 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elf-develop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D A N N)、相邻R R之差50 m s所占总窦性心搏百分值(percentag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RR intervals exceeding 50 milliseconds,PNN50)、相邻R R之差均方根(root means quare successive difference,RMSSD)、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of 5min NN intervals,SDNN index)、高频(high frequency,H F)、低频/高频(L F/H 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104.6 ms±23.6 ms vs 151.6 ms±23.7 ms,99.5 ms±18.9 ms vs128.5 m s±18.9 m s,15.6±3.6 v s 10.5±2.8,38.9 ms±9.8 ms vs 25.5 ms±6.7 ms,36.7 ms±8.5 ms vs 105.5 ms±21.2 ms,412.6 ms2±88.9 ms2 v s 299.6 m s2±77.8 ms2,0.9±0.2 v s 1.3±0.3)(P0.05);阴性组R M S S D、P N N50、HF、LF/H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4 ms±9.6 ms vs 25.5 ms±6.7ms,15.7±3.8 vs 10.5±2.8,408.6 ms2±90.6ms2 vs 299.6 ms2±77.8 ms2,0.9±0.3 vs 1.3±0.3)(P0.05).结论:临床中可以通过监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能够尽早的发现IBS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情况,二者存在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与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性(HRV). 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54例和健康成人(NC)组50名,应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T2DM组24 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均低于NC组[(116.14±40.31) vs(130.52±39.60) ms、(28.10±15.20) vs (33.14±12.17) ms、(2391.60±2341.30) vs (3120.93±1890.61) ms^2、(487.30±561.80) vs (678.42±592.65) ms^2、(203.62±275.60)vs(295.67±258.12)ms^2,P均<0.05],但24 h连续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极低频功率(VLF)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36±43.91)vs(114.51±40.17) ms、(2305.48±1451.26) vs (2265.91±1321.17) ms^2,P>0.05].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在我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晚期妊娠妇女中,选择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并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为观察组(68例),根据年龄、孕程配对,选择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妊娠妇女为对照组(68例)。并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心率变异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均低于对照组【总体标准差(SDNN),(66. 63±13. 17) ms∶(104. 35±14. 69) ms;标准差均值(SDNNin),(31. 58±6. 43) ms∶(46. 00±8. 59) ms;差值均方根(r MSSD),(13. 92±4. 41) ms∶(24. 77±7. 61) ms;相邻RR间期差值 50ms百分比(p NN50),(0. 63±1. 44)%∶(5. 85±4. 63)%;三角指数,(14. 29±4. 05) ms∶(19. 54±4. 16) ms;高频谱功率(HF),(52. 79±30. 23) ms×ms∶(229. 74±164. 38) ms×ms;低频谱功率(LF),(152. 67±62. 60) ms×ms∶(320. 37±129. 40) ms×ms;超低频功率(VLF),(510. 09±190. 61) ms×ms∶(807. 56±226. 71) ms×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非杓型组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SDNN、SDNNin、HF、LF、VLF低于杓型组(P 0. 05)。SDNN与孕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合理监测有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硝苯地平组(60例,接受单纯硝苯地平治疗)和联合治疗组(60例,接受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为12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24h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降低(P均=0.001),而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数的平方根(rMSSD)及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的百分比(PNN5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硝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69.24±10.67)次/min比(64.08±8.94)次/min]、MAP [(98.06±5.18)mmHg比(92.64±4.43)mmHg]降低更显著(P均0.01),SDNN [(113.89±20.93)ms比(124.57±25.34)ms,P0.05]、SDANN [(108.31±20.26)ms比(119.29±19.37)ms,P=0.001]、rMSSD [(29.67±11.92)ms比(36.23±12.34)ms,P=0.001]、PNN50 [(11.25±4.03)%比(15.37±4.82)%,P=0.001]升高更显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272。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心率、血压水平,改善心率变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门诊诊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28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人群2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研究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正常R-R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所占百分比(PNN50)及高频功率(HF),低于对照组,低频功率(LF)和LF/H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HRV)及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6例作为AMI组,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5例和非前壁心肌梗死组41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47例;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分级量表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2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M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同亚组AMI患者HRV指标〔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频域分析指标:总频谱成分(T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LF/HF比值〕和QTV。结果 AMI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F/HF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LF/HF比值大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P<0.05)。死亡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存活组,LF/HF比值大于存活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LF/HF比值大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 HRV及QTV与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对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探讨两种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对49例甲亢患者、25例甲减患者和40例健康者(对照)进行12导联同步24 h动态监测,计算机回放后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剔除干扰,常规分析24 h心电图,计算24 h心率变异性,包括时域指标[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频域指标[极低频段功率(VLF)、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低频段功率与高频段功率比值(LF/HF)].结果 甲亢组的时域指标SDNN[(69.65±13.55)ms]、RMSSD[(12.98±3.20)ms]明显低于对照组[(136.07±11.95)、(29.70±5.85)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频域指标HF[(53.31±15.84)ms2]低于对照组[(223.38±50.09)ms2],而VLF[(1823.55±238.13)ms2]、LF[(501.88±92.47)ms2]、LF/HF(5.89±1.15)均高于对照组[(325.68±60.47)ms2、(405.60±51.41)ms2、2.14±0.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减组的时域指标SDNN[(77.00±15.48)ms]、RMSSD[(14.80±2.58)m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频域指标HF[(57.88±12.20)ms2]、VLF[(251.48±24.67)ms2]、LF[(128.68±43.78)ms2]均低于对照组(P<0.01);LF/HF为1.83±0.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患者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低下;甲减患者表现为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功能均减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及DC与HRV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HCM病人53例作为HCM组,健康者59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检测DC、AC、DRs(包括DR1-DR10)及HRV各项指标,包括时域指标:RR总体标准差(SDNN)、24h每5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比值(LF/HF)。采用统计学分析DC与HRV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比较,DC、AC、DR1、DR3-DR10、SDNN、SDANN、TP、vLF、LF、LF/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C与SDNN、TP、vLF、LF、HF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Rs、AC、HRV等指标可有效评估HCM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清涧县人民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9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及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WP)、心率(HR)及QT间期离散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值为[(58.37±5.86)mm vs.(61.54±6.08)mm]、[(10.31±3.28)mm vs.(12.52±4.51)mm]、[(40.70±8.73)%vs.(36.28±5.14)%]、[(93.99±13.64)次/min vs.(102.53±12.51)次/min],[(41.22±3.48)ms vs.(31.21±3.35)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类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洗脱2周后,随机口服多沙唑嗪(n=21)2~4 mg/d或特拉唑嗪(n=21)2~4 mg/d,均每日1次服用,治疗8周.服药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各1次,分析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和5 min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结果:用药8周后高血压患者的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两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较用药前略有增加,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MSD,特拉唑嗪组除外)、全部RR间期中相邻B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除以总的RR间期个数乘以100(PNN50)较用药前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 min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1受体阻滞剂短期治疗未显示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