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ig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ig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在基因甲基化调控方面探讨pig7基因表达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138例AL患者、21名正常人骨髓标本以及6个白血病细胞株进行了pig7转录本的检测,并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观察NB4细胞分化效应及pig7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以鉴定白血病细胞中存在的pig7转录剪接体。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白血病细胞pIg7基因启动子区域是否存在过度甲基化。结果AL进展期(包括初治、复发/难治)患者骨髓细胞pig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骨髓细胞相比明显降低(RQ中位数分别为0.62和18.30,P〈0.0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比较pig7 mR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明显高于后者(RQ中位数分别为1.43和0.16,P〈0.05)。pig7低表达患者完全缓解率也较低(P〈0.05)。NB4细胞经ATRA诱导分化后pig7表达水平由1.61±0.72增至44.75±3.93(P〈0.01)。酶切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中仅存在SIMPLE剪接体。在K562、HL-60及Nalm-6细胞pig7启动子区域存在过度甲基化,而U937、NB4和kasumi-1细胞中该区域非甲基化状态占优势。结论pig7基因在AL的表达下调为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探讨和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了c—fes基因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分别检测121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fe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组c-fes基因相对表达量(48.017±57.170)×10^-3高于正常对照组(0.152±0.398)×10^-3(P〈0.0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组c—fes基因相对表达量(0.047±0.068)×10^-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178);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组c—fes基因相对表达量(21.605±24.818)×10^-3高于正常对照纽(P〈0.0001)。CML慢性期阳性率(80%)高于加速期(66.7%)和急变期(28.6%),AML患者中C-fes基因阳性率最高的亚型是M2和M3,分别为80.77%、92.86%。初治AML(非M3)患者中,c-fes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CR率(81.08%)高于不表达患者(40.00%)。结论:C-fes基因主要在髓系表达,在淋系中无表达或低表达;c-fes基因在髓系分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c-fes基因表达高的除M,外的AML患者CR率高,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原代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AL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50例初发AL患者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结果 AL细胞survivinmRNA阳性率为 82 .0 % (50例中 41例 )。survivinmRNA阳性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89.5 % )较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细胞 (75 .0 % )稍多见 ,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33 .3 % ) ,P值分别 <0 .0 1 ,<0 0 5。在 2 2例AN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 ,survivinmRNA表达阴性者接受 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缓解(BMR)率 (83 .3 % )明显高于阳性者 (2 5 .0 % ,P =0 .0 2 3) ;1 3例ANLL患者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 ,survivinmRNA阴性表达者BMR率 (1 0 0 .0 % )高于阳性表达者 (2 7.3 % ) ;survivin/ β actin >0 .6者BMR率低。结论 survivin基因在AL细胞高表达 ,可能是导致AL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E-cadherin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35例初诊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Akt、p-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22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骨髓作为对照。结果:B-ALL、T-ALL、AML组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B-ALL中,中危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较标危组显著下降(P0.05);伴有脾脏浸润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而在T-ALL、AML患儿各临床指标分组中,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在B-ALL患儿中,免疫分型为Common-BALL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较其他B-ALL患儿显著升高(P0.01)。而在3种AL的FAB分组间均未见E-cadherin表达差异。基于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表明,B-ALL患儿中,随着E-cadherin表达水平的下调,初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升高趋势(r=-0.419,r=-0.269),而初诊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呈下降趋势(r=0.335);在T-ALL患儿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与LDH、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567,r=-0.557);而在AML患儿中,随着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初诊WBC计数水平和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呈上升趋势(r=-0.368,r=-0.391)。与对照组比较,3种AL患儿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P0.001),而β-catenin、Akt则上调(P0.01),p-Akt、p-Akt/Akt表达量在T-ALL中上调(P0.01)。结论:E-cadherin基因表达降低或缺失是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并引起细胞的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E-cadherin有望成为判断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癌基因iASPP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5 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癌蛋白iASPP (inhibitorymemberoftheASPPfamily)是新近发现的一个p5 3的重要抑制蛋白,在p5 3野生型的乳腺癌中iASPP高表达[1] 。为了探讨p5 3失活在急性白血病(AL)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iASPPmRNA在A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病例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本院门诊及住院的AL患者76例,初发AL6 5例,完全缓解(CR) 11例。初发AL中,男性36例,女性2 9例,年龄3~6 6岁,中位年龄2 3.0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4 2例,急性杂合性白血…  相似文献   

6.
Rb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夏炳森梅家琦张连生多种恶性血液病存在抑癌基因Rb缺失或Rb蛋白表达异常。我们用单克隆抗体(单抗)MAB-0186,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对初治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Rb蛋白进行检测,探讨它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并选择24例骨髓正常患者的骨髓作为对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EPOR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细胞有EPOR的表达,表达率为57.5%,平均表达量(灰度值)为0.3549±0.2800,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量灰度值AML高于ALL(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EPOR,表达率和平均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AML与ALL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达量AML高于ALL(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RPS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该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176例儿童AL(初诊126例,完全缓解50例)中PRP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21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作为对照。结果:①在BALL组中,PRPS1在初诊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高于完全缓解组(P均0.0001);在T-ALL及AML组中,仅在初诊组与完全缓解组中有差异(P均0.0001);②在B-ALL样本中,PRPS1表达水平随危险度升高而增加(P0.01);在T-ALL中各危险度分层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AML样本中,仅低危组与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RPS1高表达与B-ALL患儿的高WBC计数及MRD阳性相关(P=0.020,P=0.026);4PRPS1与之前证实的复发相关基因NT5C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PRPS1是儿童B-ALL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有望成为判断预后,指导个性化化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及与疗效关系,我们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AL患者BMMNC的PRAME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细胞中bcl- 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AL的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初治AL骨髓细胞的bcl- 2基因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与FAB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 :(1)AL骨髓细胞中bcl- 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bcl- 2基因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无显著差异 ;(2 )按FAB分型AML各亚型比较 :bcl- 2在M 4及M5中的表达高于M1、M2和M3(P <0 .0 5 ) ;bcl- 2的表达与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呈正相关 (R =0 .4 4 ,P <0 .0 5 ) ,与疗效呈负相关 (R =- 0 .4 0 ,P<0 .0 5 )。结论 :bcl- 2基因在AL骨髓细胞中呈高表达 ,可作为AL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检测B7-H1基因在多种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9株白血病细胞系、4株IFN-γ体外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系,59例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10例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树突状细胞(DC)以及2株实体肿瘤细胞系,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7-H1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5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反应与其白血病细胞中B7-H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7-H1 mRNA在白血病细胞系、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在IFN-γ体外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系、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D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在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的患者白血病细胞中B7-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获得CR的患者。结论:B7-H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其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白血病细胞中B7-H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治疗反应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端粒 端粒酶假说 (telomere telomerasehypothesis)已成为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研究指出 ,急性白血病细胞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其临床意义结论不一[1,2 ] 。我们用端粒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法(PCR TRAP) [3 ] 半定量测定了急性白血病 (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 ,同时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AL细胞P170表达 ,并观察这些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病例和方法1 临床资料  2 4例均为我院 1997年 12月~ 1998年 2月的住院或门诊成人AL患者 ,按 1987年苏州全国…  相似文献   

14.
Survivin和p5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银海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294-3295
【摘 要】 目的 研究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P53的表达与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ABC)方法,检测AL骨髓细胞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对照组为10例非恶性血液病且骨髓正常患者。结果 在42例AL标本中,survivin阳性率为69.05 % (29/42) ,P53表达阳性率为52.38 % (22/42) ,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组织 (P < 0.01) , Survivin和P53表达呈正相关(r=0.5991,P< 0.01)。结论 (1) Survivin在AL中异常表达,且与ALL的临床分型有关,提示其在判定ALL预后中有意义; (2)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Survivin的表达可能在AL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评估AL进展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E2F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AL)的72例患者,同时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2组E2F1基因表达变化,同时采用统计学分析E2F1基因表达与AL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结果:AL患者中E2F1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2F1基因高表达患者的WBC、β2-M G、LDH水平均明显高于E2F1基因低表达的患者(P0.05),但E2F1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发热、疲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原始细胞水平无相关性(P0.05)。E2F1基因的低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E2F1基因的表达高的患者(P0.05),而E2F1基因的低表达的患者耐药性低于E2F1基因高表达的患者(P0.05)。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的E2F1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M1、M2、M5患者的E2F1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P0.05)。经Kaplan-M eier生存分析发现,E2F1基因低表达的患者组的OS和DFS优于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E2F1基因是OS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和E2F1基因是DFS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E2F1基因在A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其高水平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E2F1基因有望作为临床治疗AL患者的生物学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 检测114例初发成人AML患者ID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14例AML患者均检测到ID1基因表达,中位表达水平8525(57~11 233 238);AML不同核型预后组之间ID1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36 840(336~11 233 238)和6630(66~1 840798)](P=0.006);ID1基因表达水平与年龄[≥60岁患者明显高于<60岁患者(P=0.002)]和WBC[≥10×109/L患者明显高于<10×109/L患者(P=0.005)]相关;在年龄<60岁AML患者中,第1个疗程结束后未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伴有ID1基因高表达(CR与未CR患者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1268和9537,P=0.010).结论 ID1基因高表达多见于AML核型预后不良和高龄患者,与AML不良预后相关;ID1基因可能是成人AML患者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以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livin mRNA在初治ANLL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缓解后表达明显下降(p〈0.05);复发后其表达又升高。在初治ANLL患者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livin基因过度表达和ANLL的发病呈正相关;livin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livin可作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Prame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 (Prame)是由Ikeda等于 1997年首次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证实为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 (CTL)识别的肿瘤抗原 ,该基因位于 2 2q11,编码 5 0 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我们采用RT PCR方法测定白血病患者PramemRNA的表达 ,探讨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5 8例白血病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经骨髓细胞及组化检查 ,符合诊断标准 ,其中男 32例 ,女 2 6例 ,中位年龄 4 2 (16~ 6 8)岁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2 3例 (其中M2 9例 ,M3 8例 ,M44例 ,M52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5例 ,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N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AL(ALL 42例,AM L 38例)患者骨髓中LNK m 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的LNK蛋白表达量。以正常的志愿者(16例)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ALL和AM L组的LNK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7,P=0.021),ALL组与AM L组之间LNK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LL和AML组中的LNK表达水平均与危险程度呈正相关(P=0.000,P=0.004,r=0.5,r=0.386),且ALL和AML组中高危组的L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5,P=0.032),AML和ALL组的中危组(P=0.239,P=0.609)及标危组(P=0.974,P=1)L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危险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急性白血病患者LNK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LNK基因表达高于正常人,与患者危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发展的相互关系.用建立的检测PRAME基因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RT-PCR)方法,对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其它类型的白血病3例)的骨髓样本进行PRAME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同时选择7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骨髓样本和8例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作为阴性对照,并用白血病细胞系K562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出不同水平的PRAME基因表达,在其余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5例对照样本中均未检测出PRAME基因,总阳性率64%,两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在35例PRAME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ML 28例,阳性检出率为65%,其中以M3、M4和M2亚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70%、67%;ALL 5例,阳性检出率为56%.在31例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PRAME基因阳性患者为23例,而在24例融合基因阴性患者中,PRAME基因阳性患者达到12例.比较各种临床因素与PRAME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未发现明显相关.短期观察5例PRAME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显示出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后,患者PRAME基因表达均转阴,下降水平为63-23921/106×GAPDH拷贝.长期观察1例M3患者显示化疗后PRAME基因水平逐渐下降并转阴,患者至今仍处于CR状态.结论PRAME基因在65%的急性白血病中呈阳性表达,其中以M3、M4和M2亚型最常见,在正常个体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不表达.不同白血病个体之间PRAME基因表达水平不同,随病情缓解其表达水平降低或转阴.PRAME基因可以成为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一种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