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鲜教授为硕士生导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擅长对脾胃病的辨治诊疗。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现从"辨证也要辨病""次辨虚实寒热""治疗重在制酸止痛"等方面总结李鲜教授对于胃脘痛的辨治思路;并针对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温中散寒""疏肝和胃""辛开苦降"等方法,本文概括了李鲜教授治疗胃脘痛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学义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擅长对脾胃病的辨治诊疗。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现从"首要审辨虚实""次当厘清脏腑""治疗重在调理气机"等方面总结徐老对于胃脘痛的辨治思路;并结合具体病案,针对不同的证型,概括徐老"散寒温胃,行气止痛";"调气和胃,泄肝清中";"疏血活络,理气安痛";"益气补脾,寒热平调";"滋养胃阴,补而兼行"的治胃病五法。  相似文献   

3.
心胃相关理论在中医古籍中论述颇丰,从理论到病案均可见其相关性。本文首先讨论心与胃的范畴,并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从经络相连、五行相生、气血相生、病理上母子相及等方面阐述其相关性。随着心胃相关理论的逐渐完善,其指导着当今的临床实践,应用广泛,更加需要现代研究作为支撑。本文结合近几年文献,研究心与胃在生理病理方面联系,以及当今临床使用情况,主要通过"心胃同治""心病治胃""胃病治心"三方面加以说明,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首重阴阳""命门学说""培补脾肾""调畅情志""祛湿热寒"5个方面阐明张景岳男科学术思想。张景岳学术思想丰富,男科学术思想是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张氏博采前人之精义,在力倡"阳不足论"的同时,又精于临证辨治,对男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心胃同治"理论,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中涉及"心胃同治"理论的条文的整理、分析,总结"心胃同治"理论。结果:《金匮要略》中涉及心病及胃者6条;胃病及心者7条;心胃同病7条。结论:心胃同治的理论在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治疗心病时辅以治胃,治疗胃病时辅以治心,或调心以治胃,调胃以治心,心胃同调不失为一个好的辩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陈宝贵,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陈教授从医50余载,擅长治疗老年脑病及脾胃病,并创建了"老年性痴呆从‘神’论治"和"治胃九法重建脾胃生理功能"的学术思想。陈师不仅在脾胃病及脑病方面造诣深  相似文献   

7.
通过临床跟师心得结合对中医经典的思考,探讨吴耀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吴教授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慢性脾胃病,以脾虚为本,湿热、血瘀为标,体现了"本虚标实、虚实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治疗上主张"健脾补虚、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合法,自拟"胃萎方"加减治疗.该方证治合一,理与法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徐景藩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40余年,擅长脾胃病的诊疗工作。徐老师古而不泥古,临床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出胃癌防化疗术后调治尤应重视全身气血阴液的顾护及脏腑功能的调护,在治疗方面处处体现"以胃气为本,以脾胃为先""顾护阴液、调理阴阳为重"的学术思想,采用健脾益气,顾护阴液,柔肝和胃通络,调和阴阳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叶香岩胃病证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胃脘痛门、木乘土门七十余案,基本反映了叶氏治疗胃病的学术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胃以通降为顺,治宜补气通腑降逆,或参以温补阳气;②阴虚或温热病之后易伤胃阴,宜甘凉甘平,濡养胃阴;③肝胃同病,当从肝论治;④饮浊犯胃,当以通阳降浊为大法;⑤久病入络,宜辛通瘀滞为主旨。  相似文献   

10.
张斌,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教授,《伤寒论》专业硕士生导师.行医五十余载,对慢性胃病的治疗颇有专长,疗效尚佳.笔者随诊并参阅其70余例慢性胃病的治验病案,受益非浅.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或可有益于同道.慢性胃病的通治三法(一)调节升降:胃为六府之一,以通为用.外寒犯胃、肝气乘胃或劳倦伤脾,都要影响胃的通降,以致胃气壅塞或胃气上逆,常见胃痛、痞满、呕恶、暖气诸症.若失治误治、病情迁延,则往往致慢性胃病.  相似文献   

11.
正胃病是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包括胃肿瘤、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多由应激性损伤、药物和酒精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损伤胃黏膜导致。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可归属于"胃痛""呕吐""痞满""呃逆"等范畴,是因脾胃功能受损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胃脘部不适的病症。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饮食不规律使胃病在临床上越发常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中医体质学是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前人治疗胃的疾患,除疗其本腑、胃病治脾外,亦常胃病治肝.所用之方,常伍用柴胡、青皮、佛手之类,疏肝和胃.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前人所说“善治胃者,不治胃而治肝也”确有  相似文献   

13.
《临证指南医案》中直接应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近70首,明确提出循仲景法者上百处。叶天士在汲取仲景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汲取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分治更加细化;叶天士认为,"胃为阳土,宜凉宜润",且"阳明阳土,非阴柔不肯协和",故叶天士反对妄用味苦性寒之品,而多施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品;通补阳明是叶天士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是指通过顺达胃气,补中寓通的治胃之法,使胃气下行,达到通降胃气的目的,叶天士通补阳明的思想主要受张仲景大半夏汤影响;叶天士将仲景的理论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久痛入络""久积入络",治疗方面,在仲景活血化瘀通络的基础上,提出了"非辛香无以入络""病在脉络,为之辛香以开通"的观点,确立了以"辛香通络"为主的治疗大法;叶天士承仲景之说,知肝病易横传犯脾,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横逆,胃土必伤",常肝脾同治。叶天士继承仲景的脾胃学说,并汲取后世医家的思想,在脾胃分治、固护胃阴、通补阳明、辛通胃络及调理肝木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38-839
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是一个具有湖湘传统针推医学特色的学术群体,其主要学术观点为"推经治脏""针经治脏""灸经调脏""五经配伍""五经助制"等。作者拟介绍在湖湘针推流派"五经配伍"主要学术思想指导下,运用"五经配伍""针经治脏"治疗癃闭,为临床治疗癃闭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藏医专家忠登朗杰老先生治疗藏医胃病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藏医的胃腑生理其根本就是"三胃火"学说藏医学认为,要想达到无病健康的目的,必须注重胃腑及胃火的保养,保持胃火的旺盛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许鑫梅教授治疗老年胃病的临床经验.许教授认为要根据老年胃病之肝气郁结、血瘀阻络、脾胃亏虚病机特点进行用药治疗,在诊治上具有查咽辨胃、辨大便治胃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治中焦如衡"的学术思想对脾胃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临床实践,围绕"治中焦如衡"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过斡旋气机升降、燥湿相济、虚实兼顾、寒温并用等方法,终使中焦恢复平和之态,以期达到延缓病情甚至逆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经方三步辨证法是胡希恕教授学术思想的精髓,强调首辨病位,次辨病性,最后辨方证,掌握此方法是运用经方显效的关键。笔者将经方三步辨证法用于脾胃病(胃食管反流病、糜烂性胃窦炎、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中,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杜怀棠教授师承脉络,始于清末御医林衡甫,师承董建华先生,是其主要的学术传人。杜教授精心研习董先生温热病、脾胃病诊治经验及学术思想,在内伤杂病及外感热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杜怀棠教授认为,气病为胃病的始动环节,虚实寒热是胃病的辨证要点,"健脾调肝"是治疗胃病的重要方法,"助胃通降"是胃病的治疗根本。在胃病治疗上可以遵循"三期分治":初期以治疗气滞为主,中期以治疗血瘀为主兼顾痰湿,后期以治疗虚损为主。  相似文献   

20.
新安针灸医家群英荟萃,他们的学术思想促进了灸法理论的发展。王国瑞在临床上针灸并用,补泻兼施,因病施灸,并且配穴独特。汪机提出"灸治疮疡,灸有补泻""灸瘢阻气,无病忌灸"之说。徐春甫详细阐发用灸理论,涉及广泛,并提倡针灸与药物结合的思想。吴谦提出"背部多灸,兼治多证""重用奇穴,灸治急症""灸病火足,气到则愈"的理论。吴亦鼎认为辨证审穴则灸效可期;灸有宜忌,施灸要慎;灸分阴阳,亦分补泻;疮疡宜灸,热证可灸,并提出灸针并重,相辅相成。本文通过对王国瑞、汪机、徐春甫、吴谦、吴亦鼎5位著名医家灸法学术思想的整理与分析,探讨其对灸法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