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讨论了象思维、形神合一、气一元论等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多元性、多层次性和局限性。象思维必须有意象的形成与联想,中医"象"的本质是可以发生主、客观转化的信息。所谓"形神一体"的"构成"说,是对"形神合一"关系论的错误理解,导致了混淆体质与心理素质的"九种体质说"的错误。气具有非物质性,气一元论与气多元论的互补共存,是中国传统思维的完整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河图、洛书与易经、象数的起源与相互之间的关系,探源《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象数理论,指出《内经》中的象包涵了广泛的内涵:象天地日月、阴阳应象、五行象、藏象、经络象、脉象、色象、疾病象等,用象思维以援物比类;《内经》中的数有天地之数、记生化之数和易之数,用以说明天地之道、人体阴阳变化,推测气象变化对疾病与地理方位的影响等,提出运气象、运气因的概念:六气和五运在天地中的表现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可称为"运气象",五运六气影响人体发病可称为"运气因",运气因是人体发病的外因和诱因。研究象数源起及其与《内经》的关系,对深刻理解《内经》思维方法、建立中医象数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概念,难免会出现偏差,将气定义为物质就是一典型范例。中国古代哲学中对气的看法,中国之气与西方之物质的比较,以及中医学典籍中有关气的分析,容易看出,气是物质运动之象,在中医,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所以在当代,对中医学中基本概念的理解,不能只站在现代的角度,而应穿越思维空间,去意会古人的思维历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中药象思维是中国哲学与中医药学的有机结合,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思维方式。应用象思维,将中药之"象"与天地自然、人之象联系,通过比较、归纳、类推、联想等方法,并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中药药性理论。象思维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理论的影响意义深远。应用象思维能更形象、快捷地理解中药药性、功效(从形态之象、颜色之象、生长环境之象和物性之象认知),以及"载药上行""引火下行""釜底抽薪""提壶揭盖"等特殊用药方法。象思维是中药理论及实践应用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学指导。象思维虽然以外在"象"为起点,但不能拘泥于具体事物。中药象思维实质是探求规律之象,探求中药理论内涵精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肺通天气固寿命《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说人体的构成离不开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又指出“天食人以五气”,是说人一但生命形成之后,则需要天地之气采维持生命活动,说明气与肺关系密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六节脏象论》又说“肺者气之本”,二者表明肺不仅能主呼吸之气,还能主一身之气,因此凡人体所需之气离不开肺的作用。如果肺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将"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广泛地应用于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五运六气理论即是这一思维模式全面应用的知识板块。其中"三阴三阳"六步主气模型、"三阴三阳"客气六步的基本模型及其分类模型、"三阴三阳"客主加临复合式模型,以及"运气相合"的多种五运和六气相互叠加的混合式模型,构成了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基础知识,其间各有不同的意涵及其医学意义,也是深刻解读该知识板块时必需的切入视角。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整体联系是舌诊的生理基础,象思维则是舌诊的基本思维模式,即通过取象比类,运用舌象呈现的阴阳五行属性特征诊断疾病的方法。舌象有常与变之分,对于正常舌象应法天则地察舌象之动态变化、从容人事明舌象之个性特征;病理舌象的诊察重在寻求规律,故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察舌象明气之虚实以知气之运动、辨阴阳与寒热虚实、定五行五脏之病变部位,以求疾病病机归属。同时对舌质与舌苔在不同的疾病中的标本主次规律进行了总结。通过立足中医象思维总结舌诊研究现状,明晰舌诊的应用原则,为舌诊理论的系统化提供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参考文献49篇。  相似文献   

8.
"气一元论"是以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气一元论"思想体系中,气是哲学、医学乃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最独特、最高的范畴,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是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特点形成的哲学基础,以此产生了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变易思维等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运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气化)的内在机制和枢纽机关为气机。一气通过气机以"升-出-冲-降-入"为基本形式,进行"生-长-化-收-藏"之圆通气化,呈现出"少阳象-太阳象-中冲象-少阴象-太阴象"五象。人之气象,一气圆通;气化五象,以象测气。通过对人之气象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掌握人之气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特征,进而探索人之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指导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针对临床普遍存在的“夺号入座”式诊疗决策弊病,入症60年之经验,介绍了中医六与思维的形成、特征及其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思路。强调中医辨是其诊断医疗决策的基本方法,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三大内容,以及对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的考察。临床思维程工当遵循其思维方式,以体质下为首要,贯彻一元论思想,正确  相似文献   

11.
《内经》在对气候现象、物候现象的直观观察,结合人们生活的切身体验,对病证反复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系统思维(取象比类、司外揣内、形象思维等)方法,逐渐形成以风、寒、暑、湿、燥、热(火)六气原型作为病因名称及其相关理论,从而奠定了六淫病因理论,并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范式的中国传统生命科学体系,而象数与义理的结合是《黄帝内经》中最主要的科学方法,我国传统科技深入发展了象数义理,成为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古典科学范式。现有的《黄帝内经》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象数种类,五行、三阴三阳、九宫八风和五运六气是主要模式,但是后世五脏六腑的藏象成为医学的主流象数思维模型,象数思维建构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逻辑体系和时空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文理、医理以及文化内涵多角度剖析《灵枢·决气》所载"六气为一气"的思想内涵。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为人体之基础,然同源于"一气",其功能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六气为一气"观的文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古代地理、社会、政治、哲学文化大环境下,其思维方式以"尚同""求一"为根本;二是万物为"一气"的哲学思维,即"气一元论";三是"气一元论"的延伸即"整体思维",正是中国古代文化"同源"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翟家乐  黎小斌 《新中医》2015,47(10):261-262
<正>五运六气学说把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初之气为厥阴肝木,主每年大寒节元月21日—3月21日;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主每年3月21日—5月21日;三之气为少阳相火,主每年5月21日—7月22日;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主每年7月22日—9月22日;五之气为阳明燥金,主每年9月22日—11月22日;终之气为太阳寒水,主每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运气学说中六气理论的临床应用,基于《黄帝内经》对客气为反季节之异常气候的认识,整理原文所构建的"三阴三阳"客气六步之司天、在泉、胜气、复气四种象态下的病因、所致病谱、脉象特征和相应临床用药法则的内容,联系后世张元素、陈无择遵循相应季节客气淫胜所致病证的处方用药经验,从而总结出经文所构建的相关模型及其特征,使运气理论服务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河图作为易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中医基础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河图象、数、变化对中医思维的影响以及河图在现代临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河图象中的元气之象、阴阳之象、五行之象,对中医学的气一元论的整体性、人体的阴阳之象、五脏体系的构架有一定的影响;中医学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学中的象数部分借鉴了河图的象数,部分医家应用河图图像的变化即河图的左旋右旋于临床中,彰显中医原创思维,并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葛洪吸收易学思想指引养生活动。受到《周易》和道家道教"身国同治"思想的影响,葛洪强调治身治国的统一,以气化论、象思维的视域,把身体之象拟象为国家、自然、君臣之象。治身要重视动态的时空维度。服食术依据纳音法的卦爻模型,把人的生辰干支与音律相配,推导年命的五行,再结合年命与药色的五行生克,明晰服食禁忌。行气术以"术数"原理表达精气的运动。服一日之气法或遵循五行的成数,或重视吸收六戊时的土气。服四时之气法则根据四季的五行之气,调整服食方法。祛寒、避暑的行气法分别于冬季、夏季行离火、坎水之气。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六淫理论的发生及其意义(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在对气候现象、物候现象的直观观察,结合人们生活的切身体验,对病讧反复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系统思维(取象比类、司外揣内、形象思维等)方法,逐渐形成以风、寒、暑、湿、燥、热(火)六气原型作为病因名称及其相关理论,从而奠定了六淫病因理论,并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认为六气的逆从胜复等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宋·陈无择尊《黄帝内经》之旨,依时气病证之异,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创立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主方6首。本文从六气角度对6首方剂主治民病证治特点及组方特色进行研究,发现六气司天、在泉不同、民病证治各异,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组方各异。同时笔者也提出临床在尊经旨运用六气方的同时,应结合当今时气的特点及个人体质的实际情况,对六气方进行适当加减、灵活运用,从而发挥五运六气对临床辨治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象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具有良好的象思维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中医学的正确传承和深入发展,故培养学生良好的象思维便成为中医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象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近取譬"式的启发式教学,贯穿于从天地之象的辨识到人体之象诊察、调节的整个过程,不但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象思维,使他们形成运用象思维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理论,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中医知识,思悟天人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