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137例为SAP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患者155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动态心电图,测量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各组TO与TS的差异。结果对照组TO较SAP组明显降低(0.78±1.60vs 1.25±1.87,P<0.05),TS明显升高(5.44±4.12vs 1.51±0.69,P<0.01)。与对照组比较,SAP组TO、TS及TO+TS异常率明显升高(P<0.05,P<0.01)。对照组TS与年龄呈正相关(r=0.35,P<0.01);SAP组TS与LVEF呈负相关(r=-0.29,P<0.01)。结论老年SAP患者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者应积极行完全血运重建,HRT可作为SAP患者的风险预测因素,为其治疗策略和预后提供有意义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指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对63例确诊为UAP的患者(UAP组)和4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其窦性心率震荡(HRT)指标;根据GRACE评分UAP患者被进一步分为UAP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各分组间HRT指标的差异和HRT异常的发生率。结果:UAP组震荡初始(TO)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0±1.53)%∶(0.08±1.79)%,P〈0.01];震荡斜率(T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90±0.56)∶(4.22±3.77),P=0.001]。UAP组不同危险分层亚组中,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有TO增大、TS减小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高危组TO则显著增大[(0.55±1.61)%∶(2.05±1.21)%,P〈0.01]、TS显著减小[(2.20±0.59)∶(1.71±0.44),P〈0.01]。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HRT2异常率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无显著性(x2=2.385,P=0.063),高危组HRT2异常率显著升高(x2=9.227,P=0.01)。结论:结果提示窦性心率震荡指标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分层的一项新的心电学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UAP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自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UAP患者和冠脉粥样硬化患者,术前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HRT的参数[震荡斜率(TS)、震荡初始(TO)],并于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UAP组和冠脉硬化组。基于Gensini评分评估UAP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HRT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估HRT对UAP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HRT与UAP患者的关系。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HRT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198例患者。(1)在单因素分析中,UAP组的TO指标高于冠脉硬化组,而TS指标低于冠脉硬化组(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TO(OR=1.229,95%CI:1.030~1.468,P=0.022)和TS(OR=0.843,95%CI:0.757~0.939,P=0.002)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独立影响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特征的研究,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82例(试验组)及健康对照组55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T...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依姆多对其影响。方法 :30例男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常规 2 4h动态心电图 (HOLTER)记录 ,晨服依姆多 6 0mg ,每日 1次 ,4周后再行HOLTER检查 ;另以 3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 ,行HOLTER检查。采用时法和频域法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pNN5 0 (NN5 0计数占总R R间期数的 % )、rMSSD(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 )和高频下降 ,而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低频和SDANN(每 5min正常R 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增高。依姆多能有效地控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 ,降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的频度和持续的时间 ,且副作用少 ,同时改善pNN5 0、rMSSD、高频、低频和SDANN。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而迷走神经活动减弱 ,依姆多能有效地控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 ,改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心脑宁胶囊0.9g,每日3次,治疗6个月。以24h动态心电图对检测出的窦性心律进行HRV的时域分析,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值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优于单纯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UAP组:85例住院UAP患者,男性6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2.63±6.89岁,全部受试者均具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动态演变(以J点后80ms 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1mim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稳心颗粒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及辛伐他汀片等常规治疗。稳心颗粒组加服稳心颗粒9g,3次/d,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行三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HRV的时域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全程每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部R-R间期中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心搏数所占比重(PNN50)。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HRV指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心颗粒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可改善HRV,对预防心源性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率震荡(HRT)现象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和30例室性期前收缩者(对照组)。其中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轻度CHF组(NYHAⅡ级,29例)和重度CHF组(NYHAⅢ~Ⅳ级,37例);又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11例)和生存组(55例)。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CHF组TO和LVEDD明显大于对照组[1.65%±1.49%比-1.02%±0.76%;(59.85±4.46)mm比(47.64±4.96)mm,均为P<0.01],TS和LVEF明显小于对照组[(4.13±2.07)ms/RR比(7.86±3.02)ms/RR;53.34%±11.00%比69.46%±12.75%,均为P<0.01]。重度CHF组TO高于轻度CH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CHF组Ts和LVEF则明显低于轻度CHF组[(3.22±1.52)ms/RR比(5.28±2.12)ms/RR;46.34%±6.88%比62.20%±8.59%,均为P<0.01],LVEDD明显大于轻度CHF组[(59.53±4.91)mm比(55.27±3.91)mm,P<0.01]。死亡组TS和LVEF明显低于生存组[(1.92±0.79)ms/RR比(4.34±1.97)ms/RR,44.27%±7.50%比55.09%±10.75%,均为P<0.01],LVEDD和TO明显大于生存组[(58.45±5.11)mm比(55.35±4.19)mm,2.75%±1.75%比1.43%±1.35%,均为P<0.05]。HRT 0级:生存组患者多于死亡组[8例(14.5%)比0(0),P>0.05],HRT 1级:生存组患者明显多于死亡组[39例(70.9%)比3例(27.3%),P<0.05],HRT 2级:生存组患者明显少于死亡组[8例(14.5%)比8例(72.7%),P<0.01]。死亡与TO、HRT 2级和LVEDD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TS和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重度CHF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CHF患者危险性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前期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原发性高血压前期患者(高血压前期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值及震荡斜率(TS)值。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组震荡初始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23±0.70)%vs.(-0.60±0.56)%,P<0.05],震荡斜率值明显降低[(3.23±1.12)ms/RR vs.(5.69±0.93)ms/RR,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前期患者存在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HRT减弱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测糖尿病(DM)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探讨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6月住院DM患者48(男28,女20)例;年龄44~67(56±9)岁.病程(6±7)年,体质量指数(25±3)kg/m2.均符合WH01998年DM诊断标准,经检查排除并发冠心病、心肌病等任何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试验前1周内未服用抗胆碱药,B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影响自主神经活动的药物.正常对照组50(男26,女24)例;年龄40~65(54±11)岁.体质量指数(23±4)kg/m2. 相似文献
12.
孟显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0,8(8):616-618
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它是通过分析单次室性期前收缩这样一个微弱内源性刺激所引起的心电节律的变化。进而判断受检者体内自主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如果患者心肌扩张、重构、坏死、凋亡、 相似文献
13.
吸烟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吸烟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5例吸烟患者及39例非吸烟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吸烟患者中TO较非吸烟患者明显升高(P〈0.05),TS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吸烟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糖尿病、冠心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7例,计算其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明显升高,TS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冠心病组比较,TO、T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率震荡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明娟;徐建;黄成林;冯天元;孙红疆;倪国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4(1):38-40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比较104例UA患者与90名健康人HRT现象的2个常用指标的异常情况.并比较这2个指标不同的UA患者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结果与健康人比较,UA患者的HRT现象的2个指标都有明显异常;随访24个月-33个月,UA患者中2个指标均异常者心血管死亡率最高。结论UA患者存在较明显的HR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24h动态心电图(DCG)有室性早搏(PVS)的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32例(A组),与有PVS但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4例(B组),分别用手工测量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者与B组TO值分别为(0.014±0.030%)和(0.024±0.028%)(P<0.0001),TS分别为(3.565±4.87)和(10.385±5.236)ms/RR(P<0.0001)。结论ACS者HRT明显异常,HRT异常可作为心肌存在严重缺血的一个有价值的新的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 比较104例UA患者与90名健康人HRT现象的2个常用指标的异常情况,并比较这2个指标不同的UA患者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UA患者的HRT现象的2个指标都有明显异常;随访24个月~33个月.UA患者中2个指标均异常者心血管死亡率最高.结论 UA患者存在较明显的HR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M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8%±6.25%vs-6.22%±3.68%,P<0.001);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06±6.13 ms/RR间期vs 13.08±5.54ms/RR间期,P<0.01)。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的UA患者共248例,其中中低危患者103例,高危患者145例。分别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和12导联心电图,测定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ST段压低程度、肌钙蛋白(cTnI)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HRT0为TO〈0并且TS〉2.5 ms/RR;HRT1为TO≥0或者TS≤2.5 ms/RR;HRT2为TO≥0并且TS≤2.5 ms/RR。结果与中低危组相比,高危组患者HRT异常率显著升高(P〈0.01)。随着ST段压低程度的增加,HRT异常率显著升高;以cTnI中位数0.21μg/L为界值,与低于中位数的患者相比,高于中位数的患者HRT异常率显著升高;以Gensini积分中位数23.5为界值,与低于中位数的患者相比,高于中位数的患者HRT异常率显著升高,P均〈0.01。TO与ST段压低程度、cTnI和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TS与它们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HRT可作为UA危险分层的一个有价值的新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20.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指心脏在发生室性早搏(室早)后,出现短期的心率波动的现象,由Schmidt于1999年最早提出。心率震荡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早后出现动脉血压波动的反应,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心率震荡这一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进行了几个大样本的临床实验,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指标和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