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狭窄率、症状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术观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0.6±12.1)%,Wingspan支架置入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20.4±10.2)%,手术成功率100%。30天和6个月内同侧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3%和12.5%。68.8%患者症状改善明显。5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复查,1例伴有80%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40例。采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治疗方法。术后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随访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术期任何脑卒中或死亡,随访期供血区脑卒中复发和支架再狭窄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2.3±9.6)%,术后平均狭窄率为(23.3±12.0)%。围术期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随访3~64(34.9±18.5)个月。随访期内因支架内闭塞发生严重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1例(2.5%)。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复查25例(62.5%),支架内再狭窄12例(48.0%),包括支架内闭塞3例。Enterprise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Wingspan支架及Apollo支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vs 38.5%、40.0%,P>0.05)。治疗后支架残余狭窄率>35%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残余狭窄率<35%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vs 42.9%,P>0.05)。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30例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定治疗前后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观察术后症状及并发症情况.记录随访期间的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动脉狭窄程度由(74.6±13.6)%降为(14.8±4.5)%(t=13.469,P <0.01),术后并发症比例为10%,随访期间共计出现5例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6.67%,均为无症状性再狭窄,无患者死亡.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神经功能与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分析前、后循环狭窄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药物治疗无效、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7例(前循环组63例,后循环组24例)。观察治疗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结果①87例共置入86个Wingspan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8.8%。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5例(5.7%)。前循环组3例(3/63,4.8%),后循环组2例(2/2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75例通过DSA或电话获得随访(86.2%;前循环组58例,后循环组17例),平均15(12~48)个月。随访期6例(6/75,8%)发生缺血事件,卒中、TIA各3例,其中前循环组卒中和TIA各2例,后循环组各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2例(71.3%;前循环组48例,后循环组14例)术后1年行DSA检查。术后1年血管狭窄率为(23±10)%,与术后即刻的(29±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1例(11/62,17.7%)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前、后循环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8.8%(9/48)、14.3%(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循环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中,术后残余狭窄率>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7/9,2/2)。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再狭窄率相对较高;前、后循环部位病变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血管狭窄率均〉50%。根据Moil分型,A型7例,B型24例。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及评估,观察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0)31例患者中,MoriA型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2.2±4.5)%,Wingspan支架置入后为(21.6±2.1)%;MoriB型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5.1±7.0)%,支架置入后为(24.2±3.8)%,Wingspa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8%;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单侧肢体力弱及嗜睡,行头部cT及MRI检查,未见明显梗死灶及血肿。②31例患者中失访2例,其余患者随访5-41个月,术后1个月内未出现支架侧脑梗死的病例。对16例患者行DSA随访发现,Moil分型A型患者术后无一例再狭窄(0/5),MoilB型患者11例中有4例出现再狭窄(4/11,P:n245),其中2例支架术后缺血事件均发生在MoilB型组,无一例死亡。结论通过严格地筛选病例,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长期疗效及如何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1月—2013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且狭窄率≥70%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置入金属裸支架15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5例。分析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症状缓解率,同时,在随访期内(13~36个月),观察支架血管供血区的卒中和死亡事件以及相关缺血症状并记录再狭窄率。结果对40例患者共置入42枚支架,技术成功率100.0%。椎动脉开口处术前狭窄率为75%~99%,平均(85±7)%;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平均(6±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1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率87.5%。未发生支架血管供血区相关的卒中和死亡,4例发生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其中金属裸支架10例,药物洗脱支架3例,置入金属裸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0/15)与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发生率(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1,P=0.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但能够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的64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狭窄率≥70%)、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1例合并对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根据置入支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Wingspan组(25例)、CoroflexBlue组(21例)及Firebird组(18例)。术后采用TCD、DSA及电话进行随访。结果①64例患者MCA支架置人技术成功率为96.9%(62/64)。其中Wingspan组、CoroflexBlue组和Firebird组成功率分别为96.0%(24/25)、95.2%(20/21)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30d内,Wingspan组2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为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闭塞引发,1例为MCA的穿支闭塞引发;CoroflexBlue组1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脑出血;Firebird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③术后6~12个月TCD随访显示,9例出现MCA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4.5%(9/62)。其中Wingspan组为16.7%(4/24),CoroflexBlue组为15.0%(3/20),Firebird组为11.1%(2/18),Wingspan组再狭窄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例接受DSA随访,其中Wingspan组1例MCA重度狭窄,1例中度狭窄;CoroflexBlue组1例重度狭窄,1例中度狭窄;Firebird组1例支架术后中度狭窄。结论3种支架治疗MCA狭窄均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2月,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选择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40例(共42处狭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动脉狭窄形态、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①本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75.4(54.3~99.0)%下降至10.0(0~40.0)%。②所有患者获得[中位数(M),范围]30.5(2~72)个月的临床随访,其中19例获得平均9个月(0.5~47)个月的DSA造影随访,14例获得平均8(2~35)个月的CT血管造影或MR血管造影随访。3例(7.5%)患者于30 d内发生了卒中,其中1例为术后24 h内发生的非致残性小卒中,1例为24 h内的栓塞事件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为术后1周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2.5%)患者发生30 d后非致残性的小卒中。随访中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4/31),其中3例位于入颅段,1例为症状性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技术成功率高,治疗相对安全,中短期疗效较好。但支架置于入颅段椎动脉狭窄处,再狭窄率较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血管内Gateway球囊扩张成功后,再行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形态、Mori分型、狭窄程度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管腔狭窄率从术前84.7%±6.9%降至术后21.2%±14.4%(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9例,M1段形态为S型、Mori C型及极重度狭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疗效差.结论 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Wingspan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Wingspan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对2例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椎动脉V4段局限性再狭窄(狭窄率〉70%)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例为症状性患者,另1例为对侧椎动脉闭塞并且双侧后交通发育不良。将支架缓慢通过再狭窄处,在911.93~1013.25kPa压力下保持15S,释放支架。结果支架均顺利到位并释放,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无明显残余狭窄。手术后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术前眩晕反复发作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患者均经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无临床缺血事件发生。1例于支架再置入后6个月复查DSA,显示无明显再狭窄。结论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对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进行再次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病例选择的标准和疗效尚待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