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机械性 血 栓 抽 吸 联 合 导 管 接 触 性 溶 栓 ( CDT )治 疗 急 性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 ADVT )的 临 床 疗 效 。方法: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8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 125例 ADVT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 63 例给予 CDT 治疗,研究组 62 例给予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 CDT 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大小腿周径差、血栓弹力图指标、细胞黏附分子水平及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7% ,高于对照组的 82.54%% ( P<0.05 );治疗 3 个月后两组大小腿周径差、纤维蛋白原 ( FIB )、 D- 二 聚 体 ( D-D )、纤 维 蛋 白 降 解 产 物 ( FDP )、血 清 血 小 板 内 皮 细 胞 黏 附 分 子 -1 ( PECAM-1 )、血 管 细 胞黏 附 分 子 -1 ( VCAM-1 )水 平 均 明 显 降 低 ,且 研 究 组 大 小 周 径 差 、 FIB 、 D-D 、 FDP 、血 清 PECAM-1 、 VCAM-1 水 平 均 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 3 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 CDT 治疗 ADVT 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大小腿周径差,改善凝血功 能 ,抑 制 细 胞 黏 附 分 子 作 用 ,促 进患者康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导管取栓和(或)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11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接受导管取栓和(或)导管接触性溶栓,其中68例接受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45例接受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13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临床治疗效果满意,静脉通畅率显著提高(64.19%±13.58%)。治疗过程中出现泌尿系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股静脉穿刺区出血2例,经治疗或有效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可靠的方法。对影响手术成功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改进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10月在本院介入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15例急性DVT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DSA监视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术中将溶栓导管头端插入静脉血栓内部,再经溶栓导管用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并计算出患侧与健侧大、小腿平均周径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出院后继续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均显著改善,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27-1628
目的分析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予以CDT,研究组予以CDT联合药物机械碎栓。对比两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畅通率及治疗前后健患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健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较参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激酶用量较参照组少,溶栓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较参照组的17.6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静脉通畅率为91.18%较参照组的55.88%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CDT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患侧肢体周径,可减少溶栓药物用量,缩短溶栓时间,提高静脉通畅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血管外科的急性常见病,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尚有争议[1-3].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技术因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4].绍兴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在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对收治的41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尝试切开外踝皮肤,小隐静脉穿刺置管行CDT治疗,取得较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经颈内静脉导管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患肢护理、溶栓护理、抗凝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时做好相关指导。35例经治疗及护理,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是临床常见病,及时有效清除血栓对保存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十分重要.2009 年1 月至2011年10 月,作者对28 例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经皮静脉内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43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血栓6条、髂股静脉血栓10条、全肢型血栓27条,均采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小隐静脉途径28例、胫后静脉7例、大隐静脉6例、大隐静脉-交通静脉2例,插入血栓内用尿激酶、肝素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并观察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静脉通畅度均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4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6例患者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包括穿刺处渗血3例、尿路出血2例、眼底出血1例,经对症处理后出血缓解。结论 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疗效显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导管溶栓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不同时点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0例下肢DVT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舒适状况(GCQ)评分量表、社会支持量表、DVT后综合征(PTS)评估量表分别对患者一般资料、舒适状况、社会支持情况、PTS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下肢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患者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拔管后GCQ评分是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是下肢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1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TS评分是下肢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下肢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状况有所不同,医护人员应重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全身溶栓效果不佳,局部溶栓治疗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满意。作者通过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留置导管内溶栓治疗的护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留置导管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全身溶栓效果不佳,局部溶栓治疗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满意[1-4].作者通过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留置导管内溶栓治疗的护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取栓,但该法难以清除静脉内的附壁血栓。我们自2 0 0 3- 0 7~2 0 0 3- 12应用导管溶栓技术(Trellis)治疗1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5~73岁,平均5 6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病程1~10d ,平均6 0d。入院时查体患肢明显肿胀,皮肤色泽发绀,有压痛;患肢周长测量:大腿较对侧平均增粗6 5cm ,小腿较对侧增粗4 5cm ;患肢静脉造影显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12例,周围型…  相似文献   

13.
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而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常会造成肢体肿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如并发肺动脉栓塞将会危及生命。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科2003年4月~2005年3月采用溶栓导管治  相似文献   

14.
罗荣  孙淑铭  常志杰 《护理研究》2005,19(7):1196-1197
目前治疗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通过Fogarly取栓管取栓,但对发病超过72h的血栓,由于有部分血栓附肇机化,单用Fogarly取栓管取栓很难将其取出,也无法清除静脉内的附壁血栓,而采用导管振动溶栓则可以溶解大部分依附于静脉壁的血栓,弥补Fogarly取栓管的不足。我院于2003年9月-2004年2月应用导管振动溶栓技术(Trellis)治疗2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5.
周筛兰  陈月英 《护理研究》2012,26(29):2753-275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较常见且预后较严重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提高,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达70%[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再行导管溶栓的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良好,导管直接溶栓能够恢复深静脉通畅,维护瓣膜功能,预后较好[2].我院2010年1月—12月共收治80例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罗荣  孙淑铭  常志杰 《护理研究》2005,19(13):1196-1197
文章编号:1009-6493(2005)7A-1196-02目前治疗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通过Fogarly取栓管取栓[1],但对发病超过72h的血栓,由于有部分血栓附壁机化,单用Fogarly取栓管取栓很难将其取出[2],也无法清除静脉内的附壁血栓,而采用导管振动溶栓则可以溶解大部分依附于静脉壁的血栓,弥补Fogarly取栓管的不足。我院于2003年9月—2004年2月应用导管振动溶栓技术(Trellis)治疗2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35岁…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途径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超  吴性江  韩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66-3168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U/(kg·h),肝素钠10U/(kg·h),微量泵持续24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h测定血浆DD值。24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h达到高峰,24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 8、12、20、24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有效率为58%,A组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 动态观察DD变化可以作为抗凝、溶栓的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溶栓和手术综合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6月185例DVT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取栓86例,溶栓治疗99例。结果:溶栓病例治疗2周后患肢周径髌上15cm缩小2~8cm,髌下15cm缩小3.0~6.6cm,2个月时造影显示深静脉不通者93%,12个月时造影显示深静脉部分再通率41%;手术病例治疗2周后,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患肢周径髌上15cm缩小3~10cm,髌下15m缩小2.0~9.5cm,1个月时造影再通率88%,有50%完全再通,12个月时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完全再通率75%。结论:以手术取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Unifuse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82例下肢DVT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外周静脉溶栓组41例;IVCF置入+导管直接溶栓(CDT)组41例。以临床疗效、患肢消肿率及溶栓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IVCF置入+CDT组与IVCF+外周静脉溶栓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100%vs87.8%)、肢体消肿率[大腿:(86.12±5.85)%vs(78.10±9.70)%;小腿:(89.40±10.02)%vs(75.40±11.32)%]、溶栓率[(70.67±12.19)%vs(59.72±15.21)%]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CF+CDT治疗下肢DVT,较IVCF+外周静脉溶栓疗效明显提高,且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抗凝与溶栓治疗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抗凝及溶栓治疗对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DVT的原因。方法:3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发病在72h之内、年龄在70岁以下、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共12例,给予静滴尿激酶50万U/d,共5d。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2次/d,共5~7d。B组为无上述溶栓指征的患者,共27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用法同A组,如疗效欠佳延长至7~10d)。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23,.有无出血等情况,疗程结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结果:两组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PLT无显著变化,但治疗后PT延长,Fg降低。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无手术适应证的老年DVT患者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则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无溶栓指征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