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FAK)在急性白血病(AL)病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AL病人白血病细胞FAK mRNA的表达水平,以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收集病人骨髓细胞,用24h常规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对照组FAK mRNA阳性表达率为20.0%,AL病人为66.0%,差异有显著性(χ2=5.49,P〈0.05)。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4,χ2=4.44,t=7.98、5.60,P〈0.05),但ALL和AN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诊和复发AL病人白血病细胞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χ2=9.38,P=0.02,t=8.79、7.58,P〈0.05)。缓解组病人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诊组和复发组(χ2=10.26,P=0.02,t=4.43、7.82,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病人异常核型检出组FAK mRNA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检出组(χ2=5.82,t=6.72,P〈0.05)。结论 FAK mRNA在AL中存在较高的表达,且与疾病的转归相关,可能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按照FAB分型标准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采用R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并分析治疗1个月后染色体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65例AML患者中核型异常者31例,畸变率为47.7%;3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的AML患者中,t(15;17)9例占29.0%,t(8;21)7例占22.6%,其他核型及复杂核型15例,占48.4%;t(15;17)组缓解率为88.9%,t(8;21)组缓解率为71.4%,其他核型组缓解率为66.7%;组间相比,t(15;17)组缓解率显著高于t(8;21)组、其他核型组与正常核型组为(χ2=9.625,14.267,7.768,P0.05);t(8;21)组与其他核型组、核型正常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0.111,P0.05)。在15例ALL患者中,核型正常8例占53.3%,核型异常7例占46.7%,ALL染色体畸变率与A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05);核型正常患者缓解率为87.5%,核型异常者为4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4,P0.01)。结论:对于AML患者,t(15;17)核型异常者能获得较好的化疗效果,核型正常的ALL患者化疗后临床缓解率较高;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karos6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ALL病人进行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再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Ikaros6基因的表达,基因测序确定Ikaros6基因突变的位置及类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初诊及缓解病人Ikaros6mRNA的表达,并通过临床随访观察不同病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95例ALL病人中有45例Ph染色体阳性,50例Ph染色体阴性;在Ph染色体阳性和阴性病人中分别有13例和2例表达Ikaros6,差异有显著性(χ2=11.03,P〈0.05)。健康对照组均未检测到Ikaros6基因的表达。表达Ikaros6的病人基因测序均显示IKZF1中外显子4~7的缺失。初诊病人Ikaros6mRNA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病人(t=4.054,P〈0.05)。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络氨酸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有Ikaros6基因表达的病人其缓解率明显低于未表达该基因病人(χ2=6.20,P〈0.05);未表达Ikaros6基因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TKIs治疗的缓解率明显高于VDCP治疗方案(χ2=5.43,P〈0.05)。表达Ikaros6的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20个月平均累积复发时间明显短于未表达Ikaros6病人(Waldχ2=13.72,P〈0.05)。结论 IKZF1外显子4~7缺失导致Ikaros6基因在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中高表达,表达该基因的病人对TKIs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TKIs和VDCP方案对于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白介素32(IL-3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82例AL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IL-32的浓度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AL组及其两个分型组(ANLL和ALL)的外周血清IL-32蛋白水平及IL-3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ANLL和ALL处于初诊、PR和复发期的患者的IL-32蛋白水平及IL-3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并且其复发期组患者的IL-32蛋白水平及IL-3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分期组患者(P0.05);而在ANLL和ALL患者中处于CR期患者的IL-32蛋白水平及IL-32 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32与其自身的病情发展有密切联系,检测患者体内IL-32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进展,因而IL-32水平可作为监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AALC)mRNA在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表达,探讨其与AL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缺铁性贫血(IDA)等非恶性血液病病人(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AALC mRNA表达水平。结果初治组AL病人BAALC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8.59,q=5.62,P〈0.05);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后,与初治组比较,其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99,P〈0.05)。BAALC mRNA表达水平与AL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AALC mRNA表达与AL疾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L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肾母细胞癌基因(WT1)表达水平和患者不同类别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36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AML 108例和ALL 28例)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并用染色体分析、多重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确定患者有无核型异常。结果核型正常组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为6.02(2.01,16.11),核型异常组为12.13(3.61,28.98),对照组为0.22(0.11,0.55),核型正常组、核型异常组WT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χ~2=31.847,P=0.000);核型异常组WT1表达水平和核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4,P=0.038)。在不同类别的核型异常中,三体8组、BCR-ABL组、AML1-ETO组、PML-RARa组、MLL基因重排组、CBFβ-MYH11、TEL基因重排组、复杂核型组和E2A-PBX1组,WT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00(5.50,17.11)、10.30(0.70,10.99)、2.50(1.60,8.00)、29.98(18.96,36.00)、14.50(10.75,33.25)、19.00(8.65,47.00)、20.00(3.00,20.00)、38.11(10.95,77.50)和0.03(0.01,0.31)。各组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87,P=0.000),E2A-PBX1组WT1表达水平低于其他核型组;E2A-PBX1组与对照组比较,WT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2,P=0.185)。结论 WT1表达水平与患者核型异常类别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类别核型异常患者中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 R)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结果:ALL病人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ML病人的c-kit R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LL病人(P<0.01)。AML病人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以M1、M2最高,M4、M5最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c-kit R阳性表达的AML病人,大多数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c-kit R检测有助于ALL和AML的鉴别及AML的FAB亚型分型。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 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 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 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 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 MAL)13例。56例Ph 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 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 8等。Ph ALL组和Ph MAL组缓解率为57.0%,Ph 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 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 ALL、Ph 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Ph AML  相似文献   

9.
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原代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AL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50例初发AL患者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结果 AL细胞survivinmRNA阳性率为 82 .0 % (50例中 41例 )。survivinmRNA阳性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89.5 % )较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细胞 (75 .0 % )稍多见 ,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33 .3 % ) ,P值分别 <0 .0 1 ,<0 0 5。在 2 2例AN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 ,survivinmRNA表达阴性者接受 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缓解(BMR)率 (83 .3 % )明显高于阳性者 (2 5 .0 % ,P =0 .0 2 3) ;1 3例ANLL患者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 ,survivinmRNA阴性表达者BMR率 (1 0 0 .0 % )高于阳性表达者 (2 7.3 % ) ;survivin/ β actin >0 .6者BMR率低。结论 survivin基因在AL细胞高表达 ,可能是导致AL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46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AL病人白血病细胞中XIAP的表达情况,以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L病人白血病细胞XIAP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t=13.96,P〈0.01)。初治组、缓解组和复发组AL病人白血病细胞XIA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204.27,q=8.88~32.69,P〈0.01),其中缓解组明显低于初治组和复发组(q=12.44、26.02,P〈0.01),复发组明显高于初治组(q=17.55,P〈0.01)。结论 XIAP表达可能参与了AL的发生和发展过程,XIAP高表达的病人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XIAP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XIAP有望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炎性复合体隐热蛋白(NL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speck 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RAD,ASC)及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4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共60例AL患者(AL组)以及同期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液标本,其中AL组又分为急性白血病初治组、复发组及缓解组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NLRP3、ASC及AIM2的表达水平。结果:NLRP3、ASC及AIM2在对照组及AL缓解组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治组及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L与ANLL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复合体在AL患者中表达受抑,可能起到了抗白血病免疫的作用。对炎性复合体的检测可能为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潘少君  王俊和  张凤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076-4078
目的:检测并分析p7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73与p53的相关性以及p73和细胞抗原表达的相关性,从而分析p73在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L组和对照组BMMNC p73与p53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L BMMNC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检测,分析p73与细胞抗原的相关性.结果:ALL初诊组p73阳性表达率低于ALL-CR组和对照组(P<0.05),AML初诊组p7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AML-CR组和对照组(P<0.05).30例AML初诊组中p73与p53、CD2呈正相关,与MPO(髓过氧化物酶)呈负相关(r=0.481,P<0.01;r=0.447,P<0.05;r=-0.492,P<0.01).20例ALL初诊组中,p73与p53无相关性(P>0.05),p73与细胞抗原表达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73在AL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CD13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D133(AC133)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 76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膜上CD133的表达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CD133mRNA的表达。结果 ①正常对照和AL患者的CD133mRNA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相一致 ,AL患者CD13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②AL患者CD133及CD133mRNA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2 .1%和 4 6 .1%。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3 患者CD133均高表达阴性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CD133高表达率分别为 4 3.4 %和 38.1% ,差异无显著性。AML M4CD133高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AML亚型 ,而T ALL和B ALL的CD133高表达率分别为 2 0 .0 %和 4 3.7% ,差异也无显著性。③AM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与CD34、HLA DR显著相关 ,AL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与CD34无关。④CD133表达与细胞或分子遗传学异常、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及年龄等预后因素无显著相关。⑤CD133高表达阳性组完全缓解 (CR)率及总反应 (OR)率低于高表达阴性组 ,但仅有CD34/CD133共高表达阳性组CR率低于阴性组 (44 .4 %vs71.4 %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高于正常对照 ;检测CD133表达可能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AL)和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1例AL初发患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2例(分别是M14例、M2 4例、M38例、M44例、M512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和6例MM初发患者血清VEGF含量,并且检测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的AL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留取41例AL初发患者和其中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AL患者骨髓液涂片,进行瑞特染色后检测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百分数.结果:血清VEGF在ANLL、ALL和MM中分别是(807.76±347.04)、(998.18±387.80)、(1 692.55±726.61)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61.43±127.05)pg/mL(P<0.01);ANLL和ALL之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FAB分型血清VEGF含量没有差异(P>0.05);10例完全缓解的AL患者,其血清VEGF含量为(495.28±102.79)pg/mL明显低于初发时(1 263.44±490.39)pg/mL(P<0.01);AL组血清VEGF含量与其骨髓中原始幼稚白细胞百分数具有一定相关性(r=0.57,P<0.01).结论:血清VEGF在AL和MM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AL组血清VEGF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运用RNA分子杂交的方法,观察了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90α、70、27在22例白血病病人细胞,正常血细胞及K562红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表明:16例白血病病人中,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急性非淋巴白血病(ANLL)、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慢粒急变)和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细胞呈现HSP27高水平表达,较正常血细胞显著增多,ALL(5例)与ANLL(7例)白血病细胞HSP27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检测了7例白血病细胞HSP70的表达水平,除1例ALL及1例MDS明显升高外,其余5例(包括1例ALL,3例ANLL和1例慢粒急变)显著低于正常血细胞。17例白血病病人细胞(包括9例ANLL、5例ALL、2例慢粒急变和1例MDS)HSP90α表达水平均升高,明显高于正常。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HSP90α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活跃异常增殖有关,而HSP27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不是某种急性白血病的特殊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含有SH2结构域的肌醇5位磷酸酶(SHIP)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评价SHIP基因的改变在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半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78例AL患者、18例CML患者SHIP、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epase-3)的表达.结果 在初治的AL组中,SHIP的阳性率为69.6%,平均表达水平为0.167±0.121,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复发AL组中患者SHIP的表达阳性率为54.5%,平均表达水平为0.211±0.224,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较初治AL组相比表达水平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AL组中,SHIP的阳性率为95.2%,平均表达水平为0.851±0.591,与正常对照组(1.945±1.804)相比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表达高于初治AL组(P<0.05).半胱氨酸蛋白酶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AL mRNA的阳性率为分别为80.0%和100.0%,表达水平分别为1.785±1.168和1.887±0.838,低于正常对照组(3.345±1.284)和(5.122±2.025)(P<0.05).CML慢性期SHIP的表达阳性率为100.0%,表达水平为0.951±0.921,低于正常对照组(1.945±1.804)(P<0.05);CML急变期SHIP mRNA表达阳性率为71.4%,表达水平为0.278±0.19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HIP的表达水平在CML慢性期和急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组SHIP阳性缓解率为71.0%,AL组SHIP阴性缓解率为23.1%(P<0.05).AL组半胱氨酸蛋白酶1阳性缓解率为63.9%,AL组半胱氨酸蛋白酶阴性缓解率为25.0%(P<0.05).运用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在AL中半胱氨酸蛋白酶1、半胱氨酸蛋白酶3与SHI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72,r=0.437,P<0.05,半胱氨酸蛋白酶1、半胱氨酸蛋白酶3与SHIP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SHI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动态观察SHIP mRNA的表达可作为预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骨髓中DNA 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1, SFRP1)基因甲基化及 mRNA 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FBA (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systems;法- 美- 英分型系统) 标准选取2019 年11 月~ 2020 年11 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新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0 例,其中AML 50 例和ALL 20 例;另选取65 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骨髓标本中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两基因甲基化与AML 和ALL 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用实时定量 PCR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化疗前和化疗缓解后骨髓标本中 DNMT1,SFRP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Pearson 相关分析明确DNMT1,SFRP1 和β-catenin mRNA 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ML 和ALL 患者中DNMT1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26.0% 和25.0%,较对照组(73.8%)显著下降(χ2=47.683,P < 0.001);SFRP1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8.0% 和85.0%,较正常对照组(18.5%)显著增加(χ2=55.265,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L 组DNMT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6.524,5.732,均P < 0.001);SFRP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BM 水平和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8.115, 5.395, 5.060,均P< 0.05)。ALL 组DNMT1 基因甲基化只与遗传学预后分组有关(χ2=4.802,P < 0.05);SFRP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4.920, 5.115,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AML 和ALL 患者化疗前DNMT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均显著升高(t=4.807 ~ 10.456,均P< 0.05),SFRP1 表达显著下降(t=24.791,12.069,均P< 0.05)。与化疗前相比,AML 和ALL 患者化疗后DNMT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显著下降(t=3.461 ~ 6.374,均P < 0.05),SFRP1 表达显著上升(t=17.076,7.454,P < 0.05)。两组患者DNMT1 与SFRP1 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28,-0.315,均P < 0.05);SFRP1 与β-catenin 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82,0.728,均P < 0.05);两组患者DNMT1与β-catenin 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患者DNMT1 基因甲基化生存率高于其未甲基化生存率(χ2=3.862,3.679,均P < 0.05);SFRP1 基因甲基化生存率低于其未甲基化生存率(χ2=2.927,3.155,均P < 0.05)。结论 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究其原因可能与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异常激活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urora-A、B、C(AUR-A、B、C)基因mRNA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73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组)、20例化疗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组)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UR-A、B、C mRNA表达水平,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健康组),并分析它们分别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性差异,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AUR-A、B、C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URA、B、C mRNA表达在初诊组均高于健康组和缓解组(P0.01),健康组和缓解组3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UR-A、B、C 3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均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P0.01);AUR-A、B、C mRNA表达在高危组均高于低危组(P0.05),在高危组与中危组及中危组与低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R-A、B、C表达在CD34、CD71、CD56阴性组和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染色体、1疗程化疗是否缓解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初诊AL患者中,AUR-A mRNA表达水平与初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r=0.279,P=0.017;r=0.314,P=0.007);AUR-B与初诊LDH水平和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r=0.277,P=0.018;r=0.349,P=0.002),AUR-A、B均与年龄、初诊白细胞(WBC)水平、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和1疗程是否缓解无显著相关性;AUR-C表达水平与初诊白细胞水平、初诊LDH水平和危险分层显著正相关(r=0.263,P=0.025;r=0.348,P=0.003;r=0.376,P=0.001),与年龄显著负相关(r=-0.241,P=0.040),而与初诊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和1疗程是否缓解无显著相关性;AUR-A和B(r=0.444,P=0.000)、AUR-B和C(r=0.763,P=0.000)、AUR-A和C(r=0.616,P=0.000)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UR-A、B、C mRNA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并且三者间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其高表达与白血病类型、危险分层、初诊白细胞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等指标相关,均可作为预后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周期蛋白E2 (cyclin E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的表达情况及预后意义.方法 急性白血病(AL)患者70例,包括新近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41例、复发患者10例和完全缓解期患者19例.14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yclin E2和CDK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Cyclin E2和CDK2 mRNA在初治的AL患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0.7% vs 0%,P<0.05),cyclin E2在完全缓解组中阳性率低于初治组(47.4% vs 70.7%,P<0.05),初治组CDK2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78.0% vs 28.6%,P<0.05).cyclin E2 mRNA阳性表达患者完全缓解率低于阴性表达者(48.3% vs 91.7%,x2 =5.016,P<0.05).结论 Cyclin E2和CDK2可望成为急性白血病早期预后指标和复发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YK2、SOCS7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院患者分为急性白血病(AL)初治组、AL缓解组和正常对照(NC)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和NC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YK2、SOCS7mRNA的表达,及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TYK2在初治AL患者高表达,缓解后表达减低(P〈0.05),且阳性病人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SOCS7在初治AL患者低表达,缓解后表达升高(P〈0.05),SOCS7表达与侵袭性真菌感染呈负相关。TYK2+组的缓解率为40%(12/30),明显低于TYK2-组(100%,4/4),两组之间有差异(χ^2=3.96,P=0.047)。SOCS7+组的缓解率为31%(10/33),明显低于SOCS7-的缓解率为100%(1/1),两组之间有差异(χ^2=6.032,P=0.014)。初治TYK2+比TYK2-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χ^2=4.073 P=0.044)。SOCS7-比SOCS7+组亦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χ^2=4.331 P=0.037)。结论 TYK2的高表达及SOCS7低表达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侵袭性真菌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