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中有3%~5%患儿存在Ph染色体,即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1融合基因,其分子发病机制是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使得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细胞无限增殖.携带该融合基因的ALL患儿预后差,复发率高.近年,针对该融合基因的分子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使用改善了Ph+ ALL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率和生存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另外,相关研究也探讨了TKI的副作用与耐药机制等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问题.笔者拟就TKI治疗儿童Ph+ ALL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TKI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是一种常合并有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异常的恶性血液疾病,其中合并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染色体)及(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统称为Ph+ALL)预后极差.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目前已成为Ph+ALL的一线治疗,其缓解率、生存率等均优于单纯化疗,且可以提高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本文就酪酸激酶抑制剂在Ph+ALL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复发及耐药与骨髓微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关联。骨髓基质细胞(BMSC)作为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白血病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BMSC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细胞外基质蛋白,参与并调节着与ALL细胞增殖或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影响ALL细胞的生存。为此,本文归纳总结了骨髓基质细胞与ALL细胞相互作用的几条信号通路,综述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方法不断取得进展,包括药物化疗、脾切除术、干扰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方法.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可使CML患者的总体生存(OS)率与无事件生存(EFS)率均显著提高,已成为CML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部分CML患者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TKI耐药,成为导致CML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探索TKI耐药机制、寻找应对TKI耐药的新策略成为CML相关研究热点.TKI耐药的机制复杂,与多种基因产物与细胞内信号分子相关,主要分为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依赖途径与非BCR/ABL依赖途径,而这些耐药机制可以单独或同时存在于同一例CML患者.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对CML患者TKI耐药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笔者拟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自噬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溶酶体降解途径,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发生、发展、治疗、耐药、复发等过程密切相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自噬是充当化疗耐药机制还是起着肿瘤抑制功能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细胞自噬所处的环境。明确不同治疗条件下自噬对ALL的不同作用,了解各种自噬信号通路,靶向联合自噬诱导剂或自噬抑制剂,将对ALL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有利于难治性复发患者的治疗。本文就自噬对ALL中的发生发展、耐药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ALL治疗开发靶向自噬的新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护理部主任:今天查房请责任护士报告病历。责任护士:患者女,37岁,教师。6个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自觉乏力,厌食、头晕、心悸,来院就诊,经门诊化验发现末梢血象出现幼稚细胞,以急性白血病于1989年6月20日收入院。入院后经骨髓穿刺化验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COP、COMP、COAP,COAAP等6个方案的化疗骨髓象一直未缓解。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细胞可侵脑脑组织和脑膜,继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涂片染色法检测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缺乏敏感性。近年来聚合链反应技术已成功地用于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残留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与骨髓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为临床诊断、治疗白血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γ^-32P标记及生化方法对正常人及白血病患的淋巴细胞进行PTK活性测定。结果:外周血PTK活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骨髓PTK活性白血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较大,同型白血病外周血与骨髓比较结果亦存在差异。该实验的各组白血病PTK活性质膜高于胞浆。结论:白血病分型不同,PTK活性存在差异。该实验可用于临床作为白血病诊断、药物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并且有更深入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实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从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月前在临床上首先以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再选择其他治疗,但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目前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非常活跃,本文将从经典耐药机制加膜转运蛋白、基因改变,以及新的耐药机制,如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微小RNA(Micro RNA)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绝大多数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部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存在Ph染包怵,即9号、22号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该易位产生BCR-ABL嵌合基因,中表达BCR-ABL蛋白。后者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目前认为,高酪氨酸激酶活性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针对性地研究阻断BCR-ABL蛋白激酶表达和生物学活性的药物成为白血病治疗的热点课题。本文综述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慢性髓系白血病和部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Ph染色体,即9号、22号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该易位产生BCR-ABL嵌合基因,并表达BC-ABL蛋白。本文综述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有关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资料少见。作者回顾了1980~1989年间收治的18例≥60岁ALL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诱导缓解及存活状况。 18例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中位数69.5岁(范围60~81岁)。与中青年ALL相比临床和生物学主要特点是:2例有白血病前期(而中青年ALL无此报道),L3型常见(占25%,而中青年ALL中L3型占7%),未发现有T-ALL(中青年ALL中TALL占19~22.4%)。其它指标:高白细胞计数(>30×10~9/L)(6/18)、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2/  相似文献   

14.
酪氨酸激酶(TK)系调控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一组蛋白激酶,是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成分。根据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分为受体型TK和非受体型TK两大类。TK中发生突变者绝大多数是Ⅲ型受体TK超家族成员,其中最常见的受体型TK突变是FLT3、c—kit突变。激活或功能性突变的TK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以TK为靶点,合成特异性TK抑制剂对AL进行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酪氨酸激酶(TK)系调控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一组蛋白激酶,是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成分。根据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分为受体型TK和非受体型TK两大类。TK中发生突变者绝大多数是Ⅲ型受体TK超家族成员,其中最常见的受体型TK突变是FLT3、c-kit突变。激活或功能性突变的TK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以TK为靶点,合成特异性TK抑制剂对AL进行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了解两系别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别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来源于25例ANLL和20例AL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MS/MS)对ANLL和ALL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ANLL和ALL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其中首次报道了髓系相关蛋白8和14不仅可以作为区别ANLL和ALL的分子标志,还可以区分ANLL细胞分化阶段,Op18、热休克蛋白27等在ANLL和ALL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将为区分ANLL和ALL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结论这些差异蛋白将有助于了解ANLL和ALL间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差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机制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涉及白血病干细胞、与白血病相关的多种基因异常,如IKZF1、JAK、CRLF2及CREBBP等,以及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有影响的多种基因突变都已经被证实与复发明显相关,而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microRNA、宿主基因型和骨髓微环境,如骨髓纤维化密度、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同样对复发有重要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以上几方面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复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CNS)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直接浸润或复发常见的受累部位之一.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的主要机制与血脑屏障有关.然而,AL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很难早期预测和评估.因此,准确评估AL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对早期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及改善ALL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ALL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入浸途径及分子机制,ALL中枢浸润的评估指标及血脑屏障功能的评估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2微球蛋白(β2-MG)作内对照,检测了97例初治敏感及难治耐药的ALL患者BCRP基因的表达,并检测30例正常人BCRP基因表达水平,将BCRP/β2-MG≥0.48定为BCRP阳性。结果显示:初治敏感ALL患者BCRP基因表达阳性率为28.7%,难治耐药BCRP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1.2%。BCRP阴性和阳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1)率分别为71.7%和29.7%(p〈0.01)。BCRP基因表达水平在ALL的FAB亚型间L3型明显高于L1、L2型;在免疫分型中B细胞性ALL患者BCRP基因表达较T细胞性高,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以成熟B细胞性ALL最高。结论:ALL患者的BCRP基因高表达可以导致临床耐药,是ALL患者不利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体外培养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ALL克隆形成细胞在各种生长因子中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集落的能力有限,目前尚未发现ALL细胞理想培养条件。有鉴于此,我们开展了ALL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了ALL细胞培养体系,对12例ALL细胞进行了体外半固体培养观察,同时对ALL细胞集落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病例来源 12例ALL患者均经临床血象、骨髓确诊,其中L_1 7例,L_2 3例,L_3 2例。2例曾用VP(长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