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剩勇  李光勤 《山东医药》2009,49(28):89-9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分析价值。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有高血压的患者加做肾动脉造影,分析相关结果。结果61%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血管病变,其中脑梗死、后循环缺血、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8%、35%、35%,血管狭窄主要见于颈动脉系统,部位多在颅外;3.4%患者DSA术后有轻微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DSA能够准确、安全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状况。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怀谦  夏章勇 《山东医药》2009,49(23):116-117
本文重点介绍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动脉狭窄 1.1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CEA、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CAS)等。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如何防止脑血管病的初发和再发,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虽然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脑卒中事件的发生,但是仍有许多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尤其是对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在血管闭塞后,发生动脉-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6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针对符合介入治疗适应征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分析诊断结果及介入治疗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60支血管发生病变,其中包括大脑中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各7支;血管闭塞5支,椎基底动脉8支,33支颈总动脉病变,47例符合介入治疗适应征,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行造影检查,可见47例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检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即恢复。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DSA造影进行检查诊断,可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情况,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孙学东 《山东医药》2010,(31):104-104
据文献报道,83%的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目的是在脑组织缺血坏死之前再通闭塞血管,尽快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血供。溶栓前血管造影可直接发现闭塞血管的位置和程度;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颅脑CT检查主要反映脑的形态结构改变,视觉诱发电位(VEP)主要反映脑的电生理改变,我们对7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行颅脑CT及VEP检查,旨在探讨VEP诊断AICV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文观察组为77例发病2周以内的AICVD患者,根据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确诊,并经颅脑CT扫描检查证实。其中男54例、女23例,年龄40~77(平均61.7)岁。表现为中枢性面、舌瘫68例,不同程度偏瘫68例(其中右侧偏瘫35例,左侧33例),伴失语31例,偏身感觉障碍69例…  相似文献   

7.
8.
磨莉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0):1029-103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生活质量的疾病。脑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但是,介入治疗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介入治疗的效果除依赖于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外,还依赖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该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及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DSA检查,DSA检查阳性者为观察组行介入治疗,DSA检查阴性者为对照组行药物灌注治疗,分析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结果本次选取的80例患者中,DSA检查阳性例数为42例,阴性例数为38例,阳性率为52.5%。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有效止血率为95.2%(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成功的患者中,观察组的再次出血率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4%(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诊断中,DSA具有显著的定性、定位效果,诊断价值较高,针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响(DSA)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MRA与DSA不同成像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成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特异性为96.1%,敏感性为98.2%,MRA阳性预测值为92。0%,阴性预测值为98。4%,对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3。1%,敏感性为97.2%,阳性预测值为93.7%,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MRA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DSA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而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认可并签署同意书后,安排所有患者依次接受颈动脉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血管造影检查,将三项检查结果分别视为对照组、观察组、金标准;与金标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76年7月至1981年2月经脑血管造影诊断闭塞性脑血管病变30例,并对其中13例进行了颞浅动脉——中动脉搭桥术,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仅就颈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问题作一分析。30例均做患侧颈总动脉直接穿刺血管造  相似文献   

13.
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近年有了许多进展.随着计算机体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放射性核素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逐渐代替了常规的脑阻抗血流图和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术.现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CT应用于临床已近20年,但直接显示脑血管的病变仍有较大难度,须结合脑血管造影方对脑血管闭塞,脑血管瘤或脑血管畸形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CT对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早期诊断一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病的24小时之内很难发现梗塞灶.但是近年来随着高分辨力CT扫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超声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于住院的7~10天行颈动脉超声和DSA。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果。结果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两种方法检出率间无显著差异。对70%~99%的狭窄,两种方法检出率间有显著差别。对颅外段颈动脉斑块的检出,两种方法检出率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与DSA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对≥70%的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低于DSA,颈动脉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D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加强对神经介入医师的培训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共培训3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培训方法为将1年的进修期按每3个月划分为4个阶段,并将学习内容分阶段进行重点教学并设置目标,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进修医师期满回到原工作单位后6、12个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以获得进修医师独立工作的情况。结果 39名医师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均达到预期目标,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整体化治疗原则,熟悉并掌握全脑DSA和支架置入等技术。至第四阶段,每名医师作为术者至少完成5例颅外段动脉支架置入。进修结束后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95.8%(23/24)的医师能够独立开展全脑DSA,并保持≥5例/月的数量;87.5%(21/24)的医师能够独立完成支架置入(1例/月)。结论阶段式目标教学法是神经介入专项技术培训实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血管造影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造影结果显示阳性69例,检出率为69%;术后患者临床脑血管狭窄检出率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是临床检查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7例行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DSA的检查结果将21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组,分为DSA检查结果阳性组119例和DSA检查结果阴性组98例。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1发病年龄:DSA结果阴性组98例,男79例;女19例;阳性组119例,男92例;女27例。两组年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2动脉狭窄的分布:DSA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颅外动脉狭窄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78>0.05),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3最终形成梗死的部位:两组比较,DSA结果阴性组未见异常的多于阳性组(P=0.000<0.05);大面积和中小面积梗死阳性组明显多于DSA结果阴性组(P=0.000和P=0.018),而DSA结果阴性组的皮层下梗死明显多于阳性组(P=0.002),单纯底节梗死DSA结果阴性组多于阳性组(P=0.000),后组循环的梗死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梗死部位主要在皮层下,与小血管病变和低灌注有关。2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梗死与动脉狭窄有关,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动静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分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斑块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软斑、复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硬斑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为(1.03±0.22)mm,大于对照组的(0.67±0.23)mm(P0.05)。100例受检病人,32例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且造成管腔狭窄,狭窄率32.0%,其中狭窄程度为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3例,闭塞2例。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颅脑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疑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320排容积CT行CTP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脑灌注数据中4 cm和16 cm Z轴覆盖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6 cm Z轴覆盖病灶检出率及异常血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4 cm Z轴覆盖。结论16 cm Z轴CTP可更加准确的确定脑梗塞中缺血半暗带的位置与范围,不会造成病灶的遗漏;较4 cm Z轴覆盖比较可大大降低患者所受对比剂用量,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今后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我国每年新发生的250万脑血管病患者中,大约有75%以上为缺血陛脑血管病。目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溶栓、机械辅助溶栓等方面。在这些治疗方法中,介入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