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73.3%和80.0%,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均P〈0.01)。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为90.0%,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的表达率(20.0%)(P〈0.01)。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为46.7%,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的靶点。Survivin可能与Bcl-2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Fascin的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MVD。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分别为56.6%和83.3%,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20.0%(均P<0.01)。CD34标记的MVD值在下鼻甲、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鳞状细胞癌分别为23.64±2.74、45.10±5.45、74.76±7.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ascin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ascin可能与血管生成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 以正常鼻腔黏膜组织做对照,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后定期涂布鸦胆子油,免疫组化Envinsion二步法监测瘤体组织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联合治疗后3个月无1例复发,Survivin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率为83.33%,与正常组织(表达率6.67%)对照差异具显著性(P<0.05),内镜术并鸦胆子油涂布治疗3个月后其阳性表达率为10.00%,与治疗前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 鼻内镜联合鸦胆子油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较好的防治复发的方法,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可作为监测该种疾病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膜蛋白1(EMP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Quantitative PCR分别在2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测定EMP1的表达。 结果 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中度上皮化生(12/25 ,48 %)是最常见的上皮重塑类型。与对照组相比, EMP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此外,EMP1的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 结论 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MP1表达的下调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上皮异常重塑的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 2 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 (良性组 )、2 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组织 (恶变组 )和 14例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组织 (对照组 )中nm2 3 H1蛋白表达。结果 :良性组阳性细胞表达率为 72 .0 % ,明显高于癌变组 (42 .9% )和对照组 (14 .3% )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组织中nm2 3 H1基因的低表达 ,与肿瘤癌变及肿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SNIP,10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Fas、FasL及Bcl-2的表达。结果SNIP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FasL阳性表达分别为65%和70%,显著强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P均<0.01),而Fas阳性表达分别为25%和30%,均显著弱于下鼻甲组织(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sL阳性表达强于Fas阳性表达。SNIP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分别为60%和90%,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P均<0.01)。在SNIP组织中FasL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0.01),Fas与Bcl-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Fas、FasL及Bcl-2在SNI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SNIP)及鼻腔鳞状细胞癌(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N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37例SNIP、19例NSCC及20例下鼻甲黏膜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SNIP组和NSCC组中Survivin的表达率分别为67.6%(25/37)、89.5%(17/19),均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组的表达率0(0/20,P<0.01)。NSCC组中Caspase-3的表达率为26.3%(5/19),显著低于下鼻甲黏膜组的表达率100.0%(20/20,P<0.01),SNIP组中Caspase-3的表达率为43.2%(16/37),低于下鼻甲黏膜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和Caspase-3在SNIP和N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可能在SNIP和NSC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与Caspase-3呈负相关,Survivin可能成为SNIP和NSC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组织中β-连环素(β-catenin)及Notch1表达水平的测定,探讨NIP中Wnt及Notch信号传导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63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30例鼻息肉、38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及11例正常鼻黏膜组织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及Notch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鼻窦鳞癌中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33%、58.73%和78.95%;正常鼻黏膜、鼻息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鼻窦鳞癌中Notc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36.67%、73.02%和92.11%,呈阶梯状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复发组中Notch1的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和Notch信号途径的异常激活对NIP中起不同作用,β-catenin对NIP的发生发展及最终恶变成鳞癌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术后Notch1水平升高可提示NIP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A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鼻腔鼻窦鳞癌、2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30例鼻息肉患者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血清SCC值,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鼻腔鼻窦鳞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息肉患者SCC阳性率分别为54.29%、35.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鼻腔鼻窦鳞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均与SCC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检测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SCC表达水平对判断病情、临床分期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上颌窦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颌窦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上颌窦鳞癌和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27蛋白和PCNA表达.结果p27蛋白及PCNA染色阳性细胞均为细胞核着色.其中上颌窦鳞癌的p27蛋白阳性率为25.71%,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阳性率为73.3%.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鳞癌各组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鳞癌PCNA指数为86.94±9.8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CNA指数为46.14±2.66,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随上颌窦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PCNA指数增加,不同分化间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上颌窦鳞癌组织中p27蛋白和PCNA的表达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预后,对判定上颌窦鳞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下称IP)是组织形态学介于癌组织和正常上皮组织之间的一种粘膜上皮源性肿瘤。1854年Ward首次报告,次年Billroth报告2例,其后世界各国相继报导,至今已近千例,故本病并非少见,其发病率约占鼻和鼻窦肿瘤的0.4~4.7%。病名紊乱,不下20多种,有鼻上皮乳头状瘤、乳头状鼻窦炎、移行细胞乳头状瘤、软性乳头状瘤、内翻性上皮增生、良性移行细胞生长、内翻性乳头状瘤、内翻性Schneiderian乳头状瘤和乳头状呼吸上皮癌等,其中以“内翻性乳头状瘤”应用最广。IP来源于外胚层。Geschi ckt er认为鼻腔鼻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别检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ed papilloma,IP)、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IP with dysplasia,ID)和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恶变组织(IP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和p53表达活性,探讨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1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5例,取活检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和p53的表达活性,分析其病理意义。结果内翻性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组织p53表达分别为0%、40.0%,PCNA的表达分别为25.81%、60.0%,bcl-2的表达分别为29.03%、70.0%。二者差异的组间比较以及内翻性乳头状瘤与SCC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与SCC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可能是其细胞增殖活性升高与凋亡活性抑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上颌窦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颌窦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上颌窦鳞癌和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27蛋白和PCNA表达。结果:p27蛋白及 PCNA染色阳性细胞均为细胞核着色。其中上颌窦鳞癌的p27蛋白阳性率为25.71%,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阳性率为73.3%。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鳞癌各组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生存素(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发生、发展及恶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NIP 45例,正常鼻腔黏膜(nasal cavity mucosae,NM)10例,NIP组按不同病理分级分为三组,即无不典型增生组25例,伴有不典型增生组11例,恶变组9例,通过免疫组化SP法进行XIAP和Survivin检测。结果 XIAP、Survivin在NM、NIP组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UXIAP=76.000,PXIAP<0.001;Usurvivin=150.000,Psurvivin=0.036),在NIP不同病理分级中,组织分化程度越低,XIAP与Survivin阳性表达强度越高,无不典型增生组及恶变组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XIAP与Survivin表达正相关(rs=0.375,P=0.011)。结论XIAP和Survivin与NIP的发病及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肿物及肿物基底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尤其是内下角者,辅助柯陆氏入路彻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2~8年,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84%),局部复发5例(10%)、恶变3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对侵及上颌窦者辅已柯陆氏径路下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其中10例有1~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Caldwell-LUC 术式)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26例;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5例.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用柯-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1年至1年6个月.结果31例中2例复发,复发率6.43%,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应用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30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24个月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例在手术后10个月复发恶变;2例分别在术后6和7个月复查时出现复发,咬除并以微波烧灼病变及基底黏膜,其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其余病例术腔光滑,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恶变率为3.3%.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流式细胞术检测鼻腔鼻窦肿瘤细胞周期的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指数(DNA index, DI)及细胞周期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取石蜡包埋的3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标本为实验组;以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DNA指数及细胞周期的S期细胞百分数(S-phase Fraction,SPF),研究各指数与肿瘤良恶性之间相关性.结果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组DI值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SPF值差异有显著性;恶性组织组与对照组之间,DI与SPF的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组与内翻性乳头状瘤组之间,DI值、SPF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DI、SPF在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3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和MRI影像,并与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37例中,起源于上颌窦10例,筛窦8例,额窦6例,鼻甲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3例,蝶窦1例,不能确认起源3例。CT表现:单侧鼻腔鼻窦软 组织病变,骨炎征的出现率为62.16%,与起源部位一致的72.00%,3例出现眶纸板或前颅底骨质破坏,与恶变相关。MRI表现:36例出现脑回征,根据脑回征逆向回溯法,32例准确预测起源部位。结论 CT与MRI相结合,对于判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起源、范围及是否合并恶变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