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将使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120例患者按用药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左右两侧上肢均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h交替更换输注部位;对照组单侧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持续输注,出现静脉炎再更换输注部位。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右两侧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h交替输注,能有效预防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经外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予新型水胶体敷料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0)vs.85%(17/20),χ2=29.03,P<0.01;5%(1/20)vs.90%(18/20),χ2=29.70,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刁晓兰  刘乾惠  袁琼 《山东医药》2012,52(20):98-99
胺碘酮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胺碘酮针剂对血管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易引起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科针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虎力散治疗胺碘酮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51例)应用0.9%氯化钠溶液调虎力散外敷,局部用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每天3次;对照组(50例)采用多磺酸黏多糖外涂红肿处,每天3次。分别在第1天、第2天、第3天观察静脉炎消退情况。结果虎力散治疗静脉炎第1天显效率达52.9%,多磺酸黏多糖仅为36%;第3天治愈、显效、有效共49例(96.1%),多磺酸黏多糖共36例(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力散治疗静脉炎效果优于多磺酸黏多糖,能更早达到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可作为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冰片酒精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是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之一[1].但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2],严重影响了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探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护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为寻求较好治疗静脉炎的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本文观察应用冰片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与同期应用硫酸镁治疗比较,效果优于硫酸镁.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静脉泵入胺碘酮与静脉炎的关系,找出最佳的静脉泵入途径、方法及时间,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静脉泵入胺碘酮的住院患者共60例,分析静脉炎的例数、程度及发生时间。结果:应用高浓度胺碘酮时,从中心静脉给药静脉炎发生少于从外周静脉用药(P<0.01);高浓度胺碘酮外周静脉泵入时间的长短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关系,静脉炎多发生于泵入21.3-47.17h。结论: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时,以中心静脉给药为宜。从外周静脉用药时,应注意控制用药的时间和浓度。  相似文献   

8.
侯丽敏  陈婷 《山东医药》2008,48(37):11-11
胺碘酮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但其在静脉应用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现将我们发现的静脉应用胺碘酮不良反应报告如下,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静脉胺碘酮的应用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胺碘酮对终止心律失常急性期发作,减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短期复苏成功率的作用明确。在心律失常的急性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指征包括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波心动过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不伴QT延长的多形室速、除颤无效的心室颤动/室速、"电风暴"辅助用药;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控制快速房颤、房扑、房性心动过速的室率;特别适应于伴有心功能受损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胺碘酮的剂量除参照指南外,还要强调剂量应因人而异。静脉胺碘酮首位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损害,其次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脉炎等。  相似文献   

10.
在抢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的过程中,当胺碘酮药物不宜口服给药时[1],必须采用静脉给药,在使用维持静脉滴注时,最长者可达2~3周,药物说明书上写明,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如通过直接外周静脉给药途径给药时易出现浅表静脉炎,注射部位反应如疼痛、红斑、水肿、坏死、渗出、浸润、炎症、硬化静脉炎、血栓静脉炎、感染、色素沉着以及蜂窝组织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筛选的100例病例均为2019年4月-2020年3月采取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静脉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0.0%相比对照组的8.0%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0岁。因心前区疼痛半年,室性早搏1个月,于1989年6月17日入院。心电图:ST_(v5、v6)水平压低≥0.5mm,PTF_(v1)>0.03mms,单源频发性室早。早搏每5min 35个。X线示左心轻度扩大,肝肾功能正常。诊断: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13.
<正>胺碘酮是以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同时兼具Ⅰ、Ⅱ、Ⅳ类作用的多通道离子阻滞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随着近年来对其研究及认识不断深入,目前临床应用更加广泛。然而,胺碘酮的药理学特征复杂,半衰期长,作用多样,治疗的同时可引起肺纤维化、肝功能损害、光过敏、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心脏以外的不良反应,结合2例近期静脉应用胺碘酮后导致严重肝功能损伤病例作分析探讨,以提高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认识和安全用药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静脉胺碘酮的主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静脉胺碘酮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使用胺碘酮,减少其副作用。方法对本院在2003年10月到2005年9月的静脉使用胺碘酮的全部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胺碘酮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2.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肝功能异常。重度肝功能异常的病例9例,需干预的严重心动过缓7例,需干预的低血压4例,过敏反应1例。结论尽管静脉胺碘酮有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但只要密切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其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静脉胺碘酮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使用胺碘酮,减少其副作用。方法对本院在2003年10月到2005年9月的静脉使用胺碘酮的全部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胺碘酮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2.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肝功能异常。重度肝功能异常的病例9例,需干预的严重心动过缓7例,需干预的低血压4例,过敏反应1例。结论尽管静脉胺碘酮有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但只要密切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其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在老年人心房颤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临床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是心房颤动(房颤)转复及维持窦律的有效药物,可以作为首选药物〔1 ,2〕。本文旨在评价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房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住院4 8例房颤患者,男38例,女10例,年龄6 0~82岁( 70±8岁)。心电图诊断为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1个月~4年。病因:冠心病32例,高心病9例,肺心病4例,病窦综合征3例(均安置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所有病例均使用过地高辛、普鲁帕酮、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之中的1~2种( 4~6 w) ,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1.2 …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预防心房颤动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预防心房颤动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病人的理想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之。因为预防房颤复发能改善心功能 ,减轻症状。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 ,目的在验证下述假说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比Sotalol或普罗帕酮更有效。随机将此前 6个月内至少发作过一次房颤的病人分入胺碘酮、Sotalol或普罗帕酮组 (公开药物 )。分入Sotalol及普罗帕酮组的病人进行第二次随机 ,决定两种药中何种先服 ,如先服的药物无效 ,再服第二种药。两组病人随机后 2 1天内均给予负荷剂量 ,需要时用电转复。随机后 2 1天开始随访。第一终点为首次房…  相似文献   

19.
标  题 CTAF研究的主要结果作  者 DenisROY等  参考文献 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Vol:342March 30 ,2 0 0 0 ;913~92 0研究疾病 房颤。目  的 验证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房颤复发方面较索他洛尔或普鲁帕酮更为有效这一假说。设  计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 , 非盲研究病人资料  40 3例在最近六个月内发生有症状的房颤 ,并计划进行长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随  访  1~ 2年。治疗方案 随机分组后胺碘酮组患者按照每千克体重 10mg给予 14d ,随后以 30 0…  相似文献   

20.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27年前Singh等首次报道了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以来,已确证其为一种具抗心律失常、抗纤颤、抗交感神经的多种电生理效应药物。长期口服的主要电生理作用包括抑制K+、Na+和Ca2+通道,非竞争性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和延长不应期及复极时间,多方面的功能表现出具有Singh-VaughamWilliams分类系统中各类作用。虽口服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肌梗塞后或慢性心力衰竭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已显示出较佳疗效,但常因达最大效应需数日至数周而限制了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即时治疗效应。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则作用快捷而安全有效,临床应用日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