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向伏和中缝大核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将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胺(Bb)分别注入同侧的伏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内见到双标和2种单标神经元。双标神经元占3种标记神经元总数的9%,PI单标神经元占58%,Bb单标神经元占33%。双标神经元多位于中脑中央灰质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和中缝背核内;PI单标神经元的分布同双标神经元;Bb单标神经元除位于上述区域外,还可见于背外侧区和背侧区。位于注射区同侧的标记神经元多于对侧,标记神经元以中型梭形和三角形为主。  相似文献   

3.
4.
将FastBlue(FB)和DiamidinoYellow(DY)分别定向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大核,在丘脑束旁核和外侧缰核内侧部见到FB单标、DY单标及FB/DY双标神经元.在丘脑束旁核,双标神经元占该核三种标记神经元总数的13.1%;在外侧缰核内侧部,双标神经元占三种标记神经元总数的18.6%.双标记神经元呈梭形、三角形和椭圆形,胞体的直径约为15~30μm.  相似文献   

5.
将Fast Blue(FB)和Diamidino Yellow(DY)分别定向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大核,在丘脑束旁核和外侧缰核内侧部见到FB单标、DY单标及FB/DY双标神经元。在丘脑束旁核,双标神经元占该核三种标记神经元总数的13.1%;在外侧缰核内侧部,双标神经元占三和中标记神经元总数的18.6%。双标记神经元呈梭形、三角形和椭圆形,胞体的直径约为15 ̄30μm。  相似文献   

6.
实验借助HRP逆行定位和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探讨豚鼠中脑中缝背核和中缝正中核向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直接投射.结果首次确定了:(1)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内5-羟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视交叉上核的直接投射和分布特点;(2)投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中缝背核;(3)中缝背核对视交叉上核的投射神经元几乎均为5-羟色胺能,而中缝正中核中5-羟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投射神经元约各占半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酪氨酸羟化酶样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的儿茶酚胺能投射。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HRP逆标并呈酪氨酸羟化酶样阳性的双标记细胞分别占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投射细胞的18%和20%,这些双标记细胞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全长存在于其腹外侧区和内侧区腹侧部。结合生理学研究的结果,讨论了这些儿茶酚胺能投射细胞的性质和机能。  相似文献   

8.
大鼠伏核至中脑中央灰质下行通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7只SD大鼠,分别用HRP顺行追踪法和ARG法研究了伏核至前脑结构和中脑中央灰质的传出联系;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前脑结构至中央灰质的传入联系。结果发现:伏核至中央灰质有少量的直接投射;此外,在前脑,伏核的传出投射部位与中央灰质的传入投射起源核区有着相当广泛的一致。本文对这种一致性的意义及伏核至中央灰质的下行镇痛神经通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酷氨酸羟化酶样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的儿茶酚胺能投射。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HRP逆标并呈酷氨酸羟化酶样阳性的双标记细胞分别占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投射细胞的18%和20%,这些双标记细胞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全长存在于其腹外侧区和内侧区腹侧部。结合生理学研究的结果,讨论了这些儿茶酚胺能投射细胞的  相似文献   

10.
实验借助HRP逆行定位和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相结合的双合的双重标记技术,探讨豚鼠中脑中缝背核和中缝正中核向正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直接投射。结果首次确定了(1)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内5-羟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式叉上核的直接投射和分布特点;(2)投射神经元主要集中集中背核;(3)中缝背核对视交叉上核的投射神经元几乎均为5-羟色胺能,而缝中中5-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投射神经元的各占半数。  相似文献   

11.
分别把EB和DAPI注入到大鼠的小脑和丘脑,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薄束核、楔内核和楔外核中,见到有较多的EB和DAPI单标神经细胞以及少量的双标细胞。  相似文献   

12.
将荧光素DY注入大鼠的大脑皮质背外侧面的感觉区、运动区和扣带回前分,同时将FB注入尾-壳核,在丘脑板内核见到了DY标记细胞、FB标记细胞和双标细胞。DY标记细胞较少,排列稀疏,FB标记细胞较多,排列紧密。DY标记细胞多散在于FB标记细胞之间,在少数动物也见DY标记细胞集聚成团。同时注射扣带回前分皮质和尾-壳核之后,双标细胞出现于中央内侧核和中央外侧核;注射运动皮质和尾-壳核后,双标细胞除见于已有报导的中央外侧核外,在旁中央核也见到了双标细胞。双标细胞数量少,且在不同动物数量也不一致。半数实验动物的板内核未出现双标细胞,这可能是由于轴突分支向皮质和尾-壳核投射的细胞少,也可能还由于荧光索只注射于皮质和尾-壳核的某一点,一个神经元向此二处投射的轴突分支未能同时都被标记之故。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微玻管将50%HRP 0.02微升注入12例大白鼠中缝大核,从颈髓到骶髓均可见到标记细胞,腰段较多;分布于双侧Ⅱ板层至Ⅹ板层,以Ⅶ板层为最多,其次为Ⅴ板层,Ⅳ板层居第三位,总的分布为Ⅶ层>Ⅴ层>Ⅳ层>Ⅲ层>Ⅷ层>Ⅹ层>Ⅵ层>Ⅸ层>Ⅱ层。标记细胞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多角形及梭形等。多数在20—40微米之间,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1%,大于40微米者占12%,小于20微米者占27%。本实验证明脊髓灰质向中缝大核的投射较为广泛,为中缝大核针刺镇痛的机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同时讨论了脊髓灰质—中缝大核纤维联系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缝背核在针剌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用HRP法,对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HRP注入中缝背核吻侧部后,在前脑双侧先导回皮质和梨状前区皮质V层出现较多被标记的锥体细胞;缰外侧核出现较密集且形态不一的标记细胞;下丘脑各区(视前区、外侧区、内侧区和后区)也出现散在的标记细胞。 HRP注入中缝背核尾侧部后,除前脑出现标记细胞的部位与HRP注入吻侧部者相同外,在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中央上核,中缝线形核和中缝大核)、臂旁内、外侧核及脑干网状结构等处,也观察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前脑皮质、缰外侧核、下丘脑各区均有纤维直接投射到中缝背核。中缝背核也接受来自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等核团的纤维投射;中缝背核吻侧部和尾侧部的传入投射,存在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即中缝背核吻侧部只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其尾侧部既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也接受来自脑干的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15.
分别向红核和中脑中央灰质注入5%WGA-HRP,顺行追踪它们向下橄榄复合体(IOC)的投射。本文证明:1.两者都向同侧IOC投射,且在IOC内未见逆行标记细胞。2.红核投射至下橄榄主核的背侧板及内侧副橄榄核尾侧半的背端部;中央灰质则投射至内侧副橄榄核的全部、主核腹侧板及腹侧板与背侧板的腹端移行部。其中,中央灰质向内侧副橄榄核的投射及红核向主核背侧板的投射,标记终末异常密集,其他部分则较稀疏。3.本文所见标记区,与文献报道脊髓向IOC的投射区有一定重叠。与以往报道的红核及中央灰质向IOC的投射区相比,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B-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简称触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中缝背核内观察到CB-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分布于中缝背核的背侧部和腹侧部.在CB-HRP与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切片上,中缝背核内出现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HRP/SP或HRP/5-HT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中、小型梭形或圆形细胞.上述结果提示:中缝背核存在SP能和5-HT能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大鼠中缝背核及中缝正中核内的VIP、GABA样触液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CB-HRP注入侧脑室,用CB-HRP逆行迫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脑干内的中缝背核及中缝正中核的远位触液神经元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内存在VIP样、GABA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触液神经元;中缝正中核内亦存在少量VIP样、GABA样免疫反应阳性触液神经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各异。本文首次报道中缝背核和中缝正中核内远位触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为探索其机能意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WGA-HRP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5-羟色胺免疫组化的三重标记方法,观察向大鼠一侧有前跖部皮下注射8%福尔马林50μl后,中缝背核至缰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FOS表达.光镜下发现中缝背核内有七种阳性神经元.即HRP、FOS、5-HT单标细胞;FOS/HRP、FOS/5-HT、HRP/5-HT双标细胞;FOS/HRP/5-HT三标细胞.结果表明中缝背核至缰核的5-HT能投射神经元对躯体伤害性刺激起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荧光金塑行追踪技术对大鼠下行抑制系统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向孤束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将荧光金分别注入到孤束核的吻段,中段和尾段后,上述核团内出现的逆行标记神经元分析布下;(1)在冠状切面上,中脑导水和周围灰质内的荧光标记细胞群集存在;吻尾方向上呈柱状分布,三个实验组中,除吻段注射组的标记细胞数量少于其它2组外,在分布上完全一致,腹外侧区的标记细胞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20.
将荧光素FB-NY、PI-Bb及EB-DAPI-Pr分别注射于31只大鼠的额叶皮质、诲马、丘脑、小脑及颈髓,观察中缝大核中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鼠中缝大核神经元可分支投射到丘脑—小脑、丘脑—海马、额叶—丘脑、额叶—小脑、海马—小脑、海马—颈髓、小脑—颈髓、丘脑—颈髓以及两侧的海马和丘脑等许多部位。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