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小品方》的成书年代《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小品方》,十二卷,陈延之撰。但未标明成书年代,且无陈延之传略,又《小品方》早已散佚,所以关于《小品方》的成书年代,古今中外学人看法颇不一致。如清代姚振宗说为隋代,范行准、日本岗西为人列为西晋,丁国均、日本有地滋·久保道德等概括为晋代,刘伯冀统  相似文献   

2.
笔者遵《千金翼方·卷二十·杂病下》用乌贼骨捣末以白蜜和涂“治丈夫阴头生疮如石坚大者”之法,临床恒用乌贼骨30克(洗净晾  相似文献   

3.
1.《内经》的成书年代是什么时期? 答:《内经》的成书年代,历代医家和历史学家进行了考证,一般认为是先秦战国时代的作品,但也有认为是西汉时代的著作。认为《内经》成编于战国时代,明、清以来的学者多倾向这一观点。明·方以智《通雅》说:“谓守其业而浸广之,《灵枢》、《素向》也,皆周末笔。”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自序》亦说:“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说明《内经》是春秋战国时代人所编著。认为《内经》成编于战国、秦、汉之间,有许  相似文献   

4.
译与意     
也谈“若药弗瞑眩……”之瞑眩。偶见书刊引《尚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其解释为:如果用药后不发生瞑眩现象的话,其病就不会痊愈。这样理解很不尽情,甚至违背《尚书》原意,其原文是“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我意原文未臆药后,更非疗后,关键在“若药”。我对辞解是:“若药不毒厚,其病不愈”。考《尚书》系秦博士济南伏生口授,西汉晁错所集,  相似文献   

5.
五谷《病方》94行:蚖,亨(烹)三宿雄鸡,洎水三斗,孰(熟)而出,及汁更洎,以食□逆甗下。炊五谷(穀)、兔□肉陀(他)甗中……饮汁。五谷,谷为穀的简写。指五种谷物。文献对五谷的说法互不一致。《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注云:五谷,麻、菽、麦、稷、黍。《庄子·逍遥游》:“不食五谷。”疏云:五谷,麻、菽、麦、稷、黍。《周礼夏官职方氏》:“其谷宜五种。”注云:  相似文献   

6.
对载入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七味葡萄散等4种“蒙古族验方”的出处进行了考究,发现这4种“蒙古族验方”均源自藏医《四部医典·后续医典·第四章散剂部》,藏医《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由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比蒙医学三大经典著作的《四部甘露》《蒙药正典》《方海》等早1 000多年。综合方剂出处的成书年代,并对方剂名称、配伍、剂型、疗效等进行分析及对比后得出,七味葡萄散等4种“蒙古族验方”完全源自《四部医典》散剂部所载的方剂。  相似文献   

7.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灵枢·终始》篇亦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在这些治法中,仅指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头病取足。至于临床中并非罕见的上下交病如何处理,经文未及。《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某上下失血案云:“今饮食甚少,上下交病,治在中焦”。由此有“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说。中指脾胃而言。《金匮要略心典》云:“中者脾胃也……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央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及于偏……是故求阴阳之机者,必于中气”。此…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为:北宋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一部以张仲景著述为主体,经宋以前历代整理者增、删、校、改,成书于唐以后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方》是北宋校正医书局在《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校订而来的,初刊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其成书年代为北宋。  相似文献   

9.
《素问·五脏别论》载文“凡治病必察其下 ,适其脉 ,观其志意 ,与其病。”文中之“下”含义颇为精深。1 古今医家所论之“下”观注释《内经》诸家 ,上可及隋·杨上善 ,下可至今朝诸家。其杨氏于撰注《内经太素》中言 ,“察其之下”这意为“凡治病察其上下 ,适其脉 ,观其志意…  相似文献   

10.
《素问·三部九候论》说:“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春者病甚。”对于“如参春”,历代注家多从参春的形状和气势上立说,如王冰注曰。“如参春者,谓大数而鼓,如参春之上下也。”张志聪说;“如参春,言脉之上至下去,左至右去,有如春者之参差,彼上而此下,  相似文献   

11.
“下病上取”,首见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曰:“病在下者高取之。”“下病”者,病证显现于下也;“上取”者,施治于上也。遵此古训,验之临床,屡获良效。“下病”何以“上取”,奥理安在?今不揣谫陋,举案卤呈鄙见。 (一)气机调畅,上下升降气之运行,是谓“气机”。升降出入,协调脏腑,贯通经络。若气机不畅,则有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诸  相似文献   

12.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滥觞于《汉书·艺文志》,而自此至于明清,一直得到认同,并衍生出“不服药,得中医”.此“中医”之意,并非当今意义上的中医学,或解为“中等级之医工”,或解为“符合医理”,或解为“有病不经医生诊治者”.众说纷纭,莫哀一是.先秦时期,尤其是汉代“独尊儒术”后,“六经”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内经》、《汉书·艺文志》成书过程.由此,依据“六经”文献对于用药的态度,特别是《周礼》中的食疗思想,对解读“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大有裨益.此千年古谚之大意,非言医可废除,而是食疗养身,助人体自行调理,不药而愈.  相似文献   

13.
一、文献记载中医历代文献对痿症的病因、病机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内因、外因和内因兼外因。如《素问·痿论》云:“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此内因之为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  相似文献   

14.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  相似文献   

15.
自从西汉孔安国在《尚书序》中提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的论点之后,两千多年来,围绕《黄帝内经》成书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有赞成“三坟之书”说的,如窦萍的《酒谱》、褚澄的《褚氏遗书》、杭世骏的《质疑》等;有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总结的,如程颢的《二程全书》、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民间养生保健方法在“治未病”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主张,昭示了“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秉承《内经》的旨意,也积极提倡“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专列“不治已病治未病”篇,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之,徒劳而已。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其中散佚1首),《金匮要略》载方226首,两书共载方318首,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具有符合临床实际,临床疗效可靠等特点,故历经千百年而不衰。但医生难于驾驭,因此,深入地探讨仲景的用方思路,对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试从仲景用方思路多元性的角度,来探讨经方的应用思路。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同道给予斧正。  相似文献   

18.
《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公元前210年,书中记载的药物多达247种,组方达283首,其中黄芩的应用就有6处,现就其应用分析如下: 《五十二病方·诸伤》曰:“伤者,以续[(断)]根一把,独□长支(枝)者二廷(梃),黄(芩)二梃,甘草□廷(梃),秋乌豙(喙)二□□□□□者二瓯,既并煎□孰(熟),以布提取,出其汁,以陈缊□□[傅之]。”(P_(31)) 在此段论述中,用黄芩与续断、乌头、甘草相配伍,共煎取汁敷于受伤部位,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的作用。这里的“陈缊”即恒温。续断、乌头、甘草均为温热之品,黄芩为寒凉之味,其在此,一是作清热解毒之用,二是通过配伍佐制其它药之  相似文献   

19.
《养老奉亲书》中老年养生的学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俭 《河南中医》2007,27(4):25-26
由宋泰州兴化县县令陈直撰《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早期老年保健专著,成书年代不晚于公元1085年,主要论述老年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老年病饮食疗法及四季摄养措施等。内容十分丰富,《四库全书》称其“节宜之法甚备”,对后世影响很大。《养老奉亲书》全书一卷,分上下两籍。本书列方每达232首,其中食疗方剂有169首,占全书方剂总数的70.1%,大大扩充了相关方剂数量和种类,丰富了祖国医学的食疗内容。上籍有食治方16篇,主要谈老人杂病的饮食疗法,其方药虽采自《太平圣惠方》、《食医心境》等书,但亦颇多心得和发明。介绍了十二种内科常见疾病的饮…  相似文献   

20.
“经、史、子、集”四部是我国从《隋书·经籍志》开始的目录学主要分类方法,它几乎囊括了我国全部的古籍文献,含有极其丰富的医学内容。 经部:“经”部书籍是先秦时代为人尊为典范的著作,分为《易经》类、《四书》类、《书经》类和小学类等十大类,均属于《十三经》范畴。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医学资料。如在三礼类的《周礼·天官·冢宰下》一篇中就较详细地记述了周代统治阶级政权中的医事制度,即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五种医生的分工职责等。此外在《四书》类、《春秋》类也含有一些医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