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0-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伤口止血的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均在术后5~17分钟内止血成功,其中2例患者止血器止血后3小时于穿刺点处可见少量渗血,重新给予加压包扎并调整止血器压板压力后渗血停止。45例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及血肿等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成功率100%。结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可作为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首选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探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0~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伤口止血的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均在术后5~10分钟内止血成功,其中2例患者止血器止血后3小时于穿刺点处可见少量渗血,重新给予加压包扎并调整止血器压板压力后渗血停止.45例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及血肿等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成功率100%.结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可作为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首选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志宏  袁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70-17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腋窝血肿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6例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的观察与护理经验。结果:6例发生腋窝血肿的患者经治疗后,3例红肿痛在5d内基本恢复正常,2例在10d内恢复正常,1例在14d内恢复正常。结论:抬高术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局部25%硫酸镁冰敷及联合应用β七叶皂甙钠和病情观察对预防和治疗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发生腋窝血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提出预防和治疗DSA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DSA检查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处理进行研究总结,对采用新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DSA并发症最常见的依次是穿刺处血肿和皮肤淤斑,术后急性尿潴留,低血糖表现,颅内动脉痉挛,感染;经积极处理,患者并发症均治愈,未留下明显后遗症;采用新型动脉压迫止血器防止瘀斑和皮下血肿效果较好,与常规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8 2,P〈0.000 1)。结论 DSA检查总体还是比较安全,严重并发症发生少,轻的并发症给予预防措施和正确处理能减少发生甚至避免,可推广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  相似文献   

5.
陈志芳  王帅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25-126
目的:探讨两种径路冠心痛介入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2327例行冠心痛介入诊疗的患者,其中经股动脉径路984例,经桡动脉径路1343例,术后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4例经股动脉径路的患者术后局部血肿42例,假性动脉瘤9例,动静脉瘘7例,腹膜后血肿1例,动脉血栓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在1343例经桡动脉径路的患者中术后局部血肿27例,前臂血肿20例,桡动脉痉挛1例,桡动脉闭塞8例,腕管综合症1例,骨筋膜腔综合症1例。结论:两种径路冠心病介入诊疗在要求介入医生的操作规范及技巧的基础上,术后应加强病房护士的管理,提高专业技能,注意观察细节变化。预见潜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有目的进行观察及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千艳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57-158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引流,术后心理护理,加强观察,保持呼吸道及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早期康复护理。结果:30例住院患者治愈23例,好转5例,死亡2例(并发症)。留管时间平均3天,平均住院时间16.8天。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通过合理的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和病情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2例患者。结果通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桡动脉搏动情况,肢端血运情况等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中共有3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好、易于护理、节省费用、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在全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1例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手部血管易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手部血液循环因术后未恰当处理而出现障碍甚至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需做好穿刺、术后拔管的配合,对手术血运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在围术期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及监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治疗安全性提高,促进手术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经皮桡动脉与经皮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差别.方法:根据介入途径不同将我院255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分为经股动脉组(125例)与经桡动脉组(130例),对比与观察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桡动脉组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的效果基本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例,对其行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有9例为皮下血肿和穿刺出血,发生率47.37%,有5例为假性动脉血管瘤,发生率为26.32%,有3例为动静脉瘘,发生率为15.79%,有1例为静脉栓塞,发生率为5.26%。结论:对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深入了解后,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收治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67例冠心病患者做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有2例因桡动脉扭曲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其余91例患者均行穿刺成功。对照组中有1例穿刺失败改行对侧股动脉穿刺,其余66例患者均行穿刺成功。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指征和术后并发症在平均卧床时间、皮肤破溃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上比较P〈0.01,皮下血肿比较P〈0.05。结论: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效果理想,且较股动脉穿刺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1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率98.9%,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16例,前臂肿胀11例,术后拔桡动脉血管鞘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术后24 h脑CT复查出现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脑内血肿3例;术后出现症状性癫痫5例,肺部感染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经再次手术治愈,其余并发症经适当治疗和护理均得到控制。全部病例出院时恢复均良好,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应对其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或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后可治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的观察内容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6例,加强对其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5例不同部位发生水疱,2例出现迟发性碘变态反应。结论护理人员掌握溶栓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临床表现,可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及早发现,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1453例行介入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ALLen试验阳性),男性912例,女性541例,平均年龄(634-3)岁,术前诊断稳定性心绞痛88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81例,急性心肌梗死156例,其他29例。结果1453例患者中有6例因穿刺困难或锁骨下动脉迂曲而选择股动脉,有2例导丝送入困难,放弃右桡动脉改行股动脉,术后穿刺处局部血肿5例,发生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老年PCI术安全、可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进行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使用压迫器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可减少并发症,出血少,痛苦小,操作简单,术后不受限制,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朱娟玲  孙卫萍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22-1723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175例穿刺右桡动脉行PCI的患者,注重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密切,术后预防并发症及指导饮食和活动.结果 患者无1例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穿刺桡动脉行PCI术,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局部并发症,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日.  相似文献   

18.
郭玉芬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53-1555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在CT引导定位下,采用LY-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经头皮穿刺冲洗粉碎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血肿,做好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结果 大血肿组(血肿量30~100ml)17例,无效7例,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痊愈;余19例中术后3~5d血肿引流干净17例,血肿少量残留(≤5ml)2例.出院随访按GOS分级均恢复良好.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简单、快捷、损伤小.术后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引流液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措施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桡动脉加压止血绑带压迫时间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穿刺术后出血及手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368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后的患者,将加压止血绑带的压迫时间分为4 h、8 h、>8 h 3种方法,观察解除压迫后出血及手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压迫时间4 h出血率35.2%,压迫时间8h出血率17.5%,压迫时间>8h出血率9.6%,3种方法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术后8 h以上解除加压止血绑带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手部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患者采取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的系统方法。主要是术前协助检查,作好宣教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医生进行操作;术后注意各项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结果:100例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13例,其中肉眼血尿3例,肾周血肿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例;其他患者轻微腰痛、腹痛、腹胀。常规处理后上述表现均消失。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穿刺患者的健康和并发症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